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夏商周原来是这样——风刀霜剑严相逼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14:23:00 0

自城濮之战后,春秋的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晋、楚争霸的时代,持续时间将近一百年。晋国与楚国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周天子的声音已经如蚊子般微弱,周王室的权力进一步被边缘化。

这是霸主至强的年代,晋、楚两大霸主引领北、南两大集团,武装对峙。有时晋国占上风,有时楚国占上风,总体上势均力敌。与晋、楚的风光相比,周王室似乎躲藏在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里,老的国王死了,新的国王又老了。从周襄王到周顷王到周匡王到周定王,转眼间几十年弹指过去,一向平静的周王室,忽然发现一头南方大鳄已经游到洛水之滨了。

这头南方大鳄,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有几种不同的版本,然而,不论是哪个版本,有三个人的名字是雷打不动的。他们就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楚庄王的光辉业绩堪媲美于齐桓公与晋文公,但有一点除外,他并没有“尊王”,因为他自己就是王,何必去尊别的王呢?

楚庄王上台后,连挫晋国及其喽啰国,势力直抵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挥师进攻位于伊川的蛮族部落陆浑戎。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楚庄王的真实意图,不在消灭陆浑戎,而是窥视周之首都洛邑。楚军一路猛进,直抵洛水之滨,已经进入周王室的领地。这位南方霸主煞有其事地在洛水河畔举行盛大的阅兵,威武雄壮的方阵有条不紊地行进,喝声震天,数百辆战车卷起滚滚风尘,把河对岸的周定王看得胆战心惊。

周定王忐忑不安,这个所谓的天下共主,实则如同实力平平的诸侯。来者不善,楚庄王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天子如坐针毡,决定派王孙满前往楚营一探虚实。

王孙满携带酒肉,以犒劳慰问为由,前往洛水之滨,求见楚庄王。

楚庄王一见王孙满,劈头就问:“周王室的传国之宝是九座铜鼎,此铜鼎据称是大禹王时所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由夏而入商,由商而入周,可惜寡人一直未能亲眼见到,不知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为什么要问鼎呢?

从大禹王开始,九鼎就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只有至高无上的天子才能拥有。楚国自立为王,可是还是识相的,没敢自称为“天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自封的“王”,得不到诸侯们的认可。你这个“王”不是合法得来的,你没有九鼎,没这个国之神器。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无非是认为象征天下至尊的九鼎,只有放在楚国才合适,周王算老几,也配享有九鼎吗?

王孙满不动声色地答说:“传国之宝,在德而不在九鼎。”

楚庄王一听很不高兴:“呸!你不要恃着有九鼎,寡人且告诉你,楚国光是折断戈戟的尖端,用这些铜就足以来铸九鼎了。”

当时楚国在诸国中是产铜量最高的国家,拥有最大的铜矿产地:铜绿山,在今天湖北大冶西。可以说,楚庄王铸鼎之念头并非不现实,只要他愿意,完全有可能搞一套山寨版九鼎。问题是,山寨货就是山寨货,你造出来也没人认。

面对楚庄王的咆哮,王孙蛮沉得住气,不疾不徐地回答说:

“您的记性不好啊。在大禹王的时候,九州咸服,便从各地运来青铜铸成大铜鼎九具,鼎上刻上山川物象,象征九州。可是到了夏桀时,君王荒淫无度,九鼎便从夏转移到殷商,历时六百年。后来商纣无道残暴,周室革命,九鼎又从商转移到周。天子有道,鼎虽小却重;天子无道,鼎虽大却轻,因此说在德不在鼎。周室今虽衰微,然而天命未改,这九鼎的大小轻重,您还是不可问哩。”

这一番话,把楚庄王听得一愣一愣的,半晌后总算有点明白,这九鼎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晋国近水楼台,都没敢把鼎扛回自己家里,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晋国还是楚国,都还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与资格。没这个实力,你就算把鼎扛回家,别人会拜倒在你脚下吗?楚庄王虽然是一代枭雄,也算有自知之明,天命还未出现呢,不如打道回府吧。

周定王总算有惊无险地保住九鼎,没有丢先王的脸。他在位二十一年,于公元前586年去世,其子姬夷继承王位,称为周简王。

晋国继续充当王室保护人的角色。尽管楚庄王在位时,晋国被打得像缩头乌龟,甚至在邲之战中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但不要忘了,晋国毕竟是个伟大的国家,很快便励精图治,卷土重来。公元前593年,晋国扫灭赤狄部落,重现军事强国风采;公元前575年,晋国在鄢陵之役中大败楚军,一雪前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胜利后,晋国均在周都洛邑搞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向周天子报捷,以示“尊王”。然而,这并没有改善周王室日益尴尬的处境,除非有霸主的命令,否则连小诸侯也不会前来朝见天子。天子早已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周几乎被人遗忘了,仿佛是世外桃源,远离战争与尘嚣。

从周简王到周灵王,再到周景王上台,日历翻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平静的周王室终于有了一点波澜。那是周景王上台后二年(公元前543年),宫廷爆发一起未遂的政变。景王的堂兄弟儋括企图推翻天子,改拥立潜夫(景王的弟弟)为周王。不过,政变失败,潜夫被处死,儋括及其党羽仓皇出逃,投奔晋国去了。

周室的势力不仅受到外部诸侯的挤压,自身也陷入内部纷争的危机之中。公元前520年,在位二十五年的周景王去世。他的死,导致了周王室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乱。

周景王在位时,立儿子姬寿为太子,不过姬寿无福享受王位,早早就死了,另一位王子姬猛被立为太子,又称为王子猛。

王子猛既不是嫡子,在众庶子中也非长子,根据周代立储制度,他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史书上没有写他何以被立为太子,据我推测,大概是得到了朝中两个实力派人物的支持,一个是单穆公(时任卿士),另一个是伯蚠。

然而,周景王晚年时,却打算废掉王子猛,改传位给另一个儿子王子朝(姬朝)。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他能异军突起,得益于老师宾起,此人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深得周景王的信任。在宾起的鼓吹下,周景王动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卿士单穆公与大夫伯蚠得悉消息后,打算先下手为强,杀掉王子朝与他的老师宾起,以绝后患。不料百密一疏,消息走漏,宾起马上把单穆公与伯蚠的阴谋汇报给周景王。周景王以打猎为借口,要求高级官员随行,企图先下手为强,铲除单穆公与伯蚠。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周景王竟然心脏病突然发作,一命呜呼。

周景王死的太不是时候了。

他要是晚死一两天,就不会出现以后的内乱。他的暴死让单穆公与伯蚠死里逃生,两人马上拥立王子猛为周王,史称周悼王。一不做、二不休,单穆公与伯蚠乘胜出击,攻打宾起,宾起兵败被杀。然而,王子朝成了漏网之鱼,他逃出周都后,在周室旧官吏的支持下,占据了郊、要、饯三座城邑,拼凑一支军队,反攻洛邑。单穆公与伯蚠抵挡不住,只得带着周悼王出逃。

至此,周王室的内战全面爆发。

单穆公一面抵抗叛军,一面向晋国政府紧急求援。

晋国需要天子的金字招牌,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出动大军干涉周室之内战。在晋军的支持下,周悼王卷土重来,把王子朝的叛军赶出洛邑,再登天子宝座。然而,这次叛乱不同过去,王子朝的支持者甚多,战争还远远望不到尽头。晋国军队撤退后,王子朝很快又杀回来,击溃单穆公与伯蚠所指挥的政府军。

周悼王回到洛邑后不久便去世,死因不详。或许是积劳成疾,或许是死于叛军之手。有人为权力斗个你死我活,有人却幸运地捡便宜。周悼王的弟弟王子匄被立为天子,史称周敬王。

晋国只得再次出马,与王军联手对付叛军。叛军控制下的据点一个个被拔除,到公元前519年初,王军基本收复失地。在这样大好形势下,周敬王与单穆公却做出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周敬王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叛乱剿平,晋国人赖着不走怎么办?倒不如提前恭送他们出境。晋国的表现倒是中规中矩,好吧,你让我撤,我就撤。很快,晋军全部撤出周王领地。

然而,周敬王显然低估了叛军的力量。

应该说,叛军首领王子朝是个有能力、颇有名望的王子。就在他被晋军打得走投无路时,晋国人居然撤走了。这简直是奇迹。他马上抓住机会,策反尹邑,诱杀拥护周敬王的刘佗,再次扯起叛乱旗帜。

掉以轻心的单穆公与伯蚠以为大局已定,兵分两路,进攻尹邑,幻想给叛军最后一击。不料尹邑一战,王师大败。这一战,成为周王室内乱的转折点。单穆公与伯蚠灰头土脸地逃回洛邑,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连守住首都的决心也没有,匆匆护送周敬王逃往刘邑。

王子朝趾高气扬地回到洛邑,住进王宫,自己加冕称王。这么一来,周王朝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王子朝占据首都,对周敬王穷追猛打,很快控制了周王室的大部分地盘。

王室的内战,令诸侯国不知所措,中小诸侯都看晋国的态度。

晋国政府也迟疑不决了:究竟要认哪个周王呢?两个王都是周景王的儿子,从身份上说,都有继承大统之权,谁才算正统呢?这个有点难办。晋国政府决定派人前往周地考察,看看老百姓对两个王的态度如何。

公元前518年,晋国大夫士弥牟奉命前往调查。他向百姓询问对两个王的看法,发现民众普遍支持周敬王。在平民百姓眼里,周敬王才是合法的天子,王子朝不过是篡位夺权的野心家,这些年的战乱,都是这家伙挑动的。士弥牟将调查结果回报给晋国政府,晋顷公决定支持周敬王的政权,认定王子朝的政权为非法,拒绝接待王子朝派出的使臣。

晋国的这一立场,对流亡中的周敬王不啻为一粒定心丸。

第二年(公元前517年),晋国大夫赵鞅主持诸侯国会议,商量安定周室的事宜。在会议上,晋国方面提出两个主张:第一,各国政府必须向流亡的周敬王提供粮食;第二,计划次年出兵,武力护送周敬王重返都城。

这两大主张看上去光明正大,天子有难,诸侯齐心协力勤王,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然而,赵鞅却碰钉子了。此时的周王早已经是形同虚设,对各诸侯国来说,周王只是象征性的存在,谁去理会他的死活呢?齐国拒绝参加这种无聊的会议,与齐国关系紧密的莒、郯、徐等国,也没有一个参加会议。

即便是参加会议的国家,也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譬如宋国代表公然表示,不能向周敬王提供粮食援助,他的理由是:周王是主人,我们是客人,只有主人请客人吃饭,哪有客人带上一席饭菜给主人呢?弦外之音是说,我们这些小诸侯被欺负的时候,周天子有帮助过我们吗?你是天下之主,我们有难,你不来帮忙,现在你有难了,反倒我们来帮忙,没门儿!

晋国大夫士弥牟气坏了,跳起来把宋国代表大骂一通,宋国这才被迫接受此协议。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多数诸侯国,根本无意去理会周室的内战。

不仅中小诸侯无动于衷,连晋国也消极怠工,出兵一事,一拖再拖。

在这段时间里,周敬王的流亡政府不断地遭到进攻,岌岌可危。单穆公急了,派人向晋国政府求援,可是望眼欲穿,迟迟未见晋军的影子。公元前516年7月间,在叛军的围攻下,周敬王被迫放弃流亡政府所在地刘邑。王子朝的军队占领刘邑后,将这座城池烧为灰烬。周敬王夺路而逃,一直逃到滑邑。

直到这个时候,晋国才不得不出兵。再不出兵,周敬王只能到地下去见列祖列宗了。晋国军队开进滑邑,迎接狼狈不堪的周敬王,并分兵驻守战略要地阙塞。大家想想,周之内战,不过是小打小闹,晋军才是无敌于天下的狠角色。有了晋军相助,周敬王底气十足,他集合流亡政府军,对叛军展开反扑。

叛军一看到晋军主力出动,早就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而逃。原本效忠于王子朝的召伯盈本就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一看大势不好,索性倒戈一击,把王子朝赶出洛都。王子朝情知大势已去,与一帮大臣狼狈地逃往楚国。

看上去这场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似乎要结束了,其实不然。

王子朝逃亡到楚国后,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周敬王政权的两个核心人物:单穆公与伯蚠,认为两人“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同时,他还批评晋国政府出兵协助他们,乃是放纵这些野心家无边的欲望。王子朝还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辩护,认为周朝的立储原则是:“如果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庶子,如果遇到庶子的年龄相同,则选立有德者。”周景王嫡子早夭,只能在庶子中选择接班人,王子朝作为庶长子,理所当然是王位的继承人。他甚至批评周景王在立嫡一事上存有私心,违背古制。

对这份声明,鲁国大夫闵子马评论说:“王子朝一心想当天子,既批评周景王,又得罪晋国,无礼到极点,就算文辞再精彩,又有什么用呢?”

周敬王政府开始清算叛党,逮捕并杀害了一批以前追随王子朝的官员。这次打击面太广,被处决的人除了顽固派外,还包括不少已经向政府投诚的官员,比如把王子朝驱逐出洛邑的召伯盈,也未能幸免于难。这种大屠杀不能不说十分短视,结果逼使王子朝的旧臣铤而走险,重新走上叛乱之路。不过,由于群龙无首,零星的叛乱终于不成气候,被一一击破。

王子朝亡命楚国十年。此时春秋已进入尾声,经过长达百年的对抗,晋、楚两霸都精疲力竭。与此同时,东南的吴国异军突起。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携伍子胥、孙武两大名将,发动对楚国的致命一击。吴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楚国,攻破楚都,楚昭王落荒而逃。曾经雄霸南方的楚国,几乎亡于吴国人之手。

楚国的破败,给了周敬王一个天赐良机。此时楚国自身难保,谁还想着庇护流亡中的王子朝呢?王子朝不死,周敬王不得安眠。怎么干掉王子朝?周敬王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派军队到楚国杀人,只能采取偷偷摸摸的手段。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几名刺客悄悄潜入王子朝的宅院,不久后,人们发现王子朝陈尸室内,脑袋已不翼而飞。

王子朝死了。

周敬王终于可以长长喘一口气,那一夜他终于睡得很香很甜。他相信从今天始,可以高枕无忧了。谁也不会想到,王子朝的死,并不意味叛乱的终结,周敬王很快就要再尝苦果。

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余党在儋翩的领导下,对周敬王政权发难。这次叛乱的爆发,得到了郑国政府的鼎力支持。随着晋、楚霸业式微,郑国蠢蠢欲动,企图通过扶植儋翩叛乱对周王领地鲸吞蚕食。郑国不仅支持王子朝余党在周室王畿制造动乱,还进攻周领地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座城邑。

晋国不得不又一次出兵救援天子,此时的周敬王在叛军的进攻下,惶惶不安,仓促逃出京城,又一次开始流亡生涯。

儋翩的叛军在公元前503年初攻占仪栗后,成了强弩之末,晋国出兵是周王室反败为胜的关键因素。四月,单武公(单穆公的儿子)与刘桓公(伯蚠的儿子)率政府军在穷谷一役中挫败叛军的进攻,此役成为周室内战的转折点。该年年末,在晋国军队的护送下,周敬王终于重新返回国都。

第二年(公元前502年),单武公攻克叛军控制的重要城邑谷城,紧接着又占领简城;刘桓公则收复仪栗,在盂邑再破叛军。至此,周室内乱彻底结束。

这场内乱从公元前520年爆发,至公元前502年结束,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是周室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内乱。周王室已经彻底没落了,在中原的政治影响力,尚不及一个中等诸侯。尽管晋国仍然高举“尊王”的旗帜,可是谁都看得出来,晋国并不积极卖力,否则区区一场叛乱,何至于要用二十年解决。

没落中的周王室,究竟要走向何方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31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