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文人墨客

古代教育家——颜之推

历史大观园 文人墨客 2020-06-17 17:19:17 0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约531~590)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出身于世代精于儒学的仕宦之家,早年得到家庭传授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且长于写作,词情典丽。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齐朝做官,齐亡以后又做隋朝的学士。他一生遭遇三次亡国之变,历仕四朝之官,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因而深怀忐忑之虑。

颜之推是当时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虽然没有专门从事教育工作,但在晚年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鼓励子孙继承家业,扬名于世,他写了《颜氏家训》20篇。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反映了这个时代一部分教育史实,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后代封建士大夫的家庭教育深受此书的影响,称此书为“家教规范”。全书以说理为主旨,每篇都不是长篇巨制的专论,而是围绕一个中心集合多则的随笔、札记。其写法是先提出思想观点,然后列举若干事例为证据,往往正反对比,爱憎鲜明。语言通俗平易,朴素无华。既不是六朝骈文,也有别于秦汉古文,而是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全书内容丰富,议论横生,文笔生动,趣味隽永,写得深入浅出,语短意长,实实在在。有人用“一个老父亲的叮咛”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与主旨,颇能得其精神。他是一位老于世故的长者、聪明睿智的学人、机灵权变的政治活动家,在平安地度过乱世的风云之后,向他的家族子弟讲述自己的经历风险、体验教训、思想心得,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训导。颜氏是一个大家族,在颜之推所处的时代,政权频繁更叠,风云时时变幻,生命如草,杀人如麻,多少显赫家族,暴兴暴亡,而颜之推一家却乱云飞渡,从容不迫,趋利避害,维持住家族的生存、体面与尊严,确属不易,确需有一种原则、思想的支持与手段、方法的应付。虽说颜之推撰写此书名为“家训”’贯串了道德与精神的说教,但它却是有机地寄寓于优美的言词、动人的故事与丰富的学问、知识之中谈历史,谈时事,谈风俗,谈掌故,谈文学,谈养生,谈教育,谈家庭,谈哲学,谈道德,谈宗教……侃侃而谈,娓娓动听,尤其书中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趣闻,明晰哲理的议论,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更能动人心扉,所以成为千古名著。

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说:“《颜氏家训》的佳处在于立论平实。平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颜氏家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宋代朱熹编的《小学》,清代陈宏谋编的《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此书。后人作《家训》皆溯源于此书。故有人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历代学者对《颜氏家训》评价甚高。此书多次重刻,一再重版,不是偶然的。

“早教”与“晚学”

《颜氏家训》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早教”与“晚学”则是这本书中在关于“教”与“学”问题上的精辟见解。

在颜之推看来,对儿童必须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古代圣王有胎教之法。胎教,是孩子还未出生阶段的教育,指的是妇女在怀孕期间有意识地对胎儿发育施以良好的影响。据传周文王之母太任就实行过胎教,中国古代帝王重视胎教,认为这是王业兴衰的根本大事,主张孕妇怀孕后在饮食、视听、举止、清洁等方面要避开不良影响,喜怒哀乐适度,修养身心,培养情操,有利于胎儿发育良好。但一般家庭没有条件进行胎教,颜之推说,纵然做不到胎教,那也要及早从婴稚时期开始,越早越好,他认为及早从婴儿能认识外界的人与事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教育,该教孩子做什么就引导他去做,不该让孩子做的就不让他去做,这时,主要应进行行为方面的教育。来自成人方面的态度和表情——神色、喜怒——是儿童行为的标准,是指导儿童行为的红绿灯信号,因此,成人应注意使自己的态度和表情恰如其分。

不仅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及早地培养,就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艺活动,也应当及早地进行。颜之推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孩子幼年时期,心志专一,长成之后,思想懒散。他认为应当抓紧在精神专一的幼年时期,让孩子们开始学习知识技能,切不可等到长大成人、思想懒散的时候,才去学习,那就丧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他还引用了孔子的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思想理论依据。又引民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作为例证,认为要使媳妇屈从于公婆,一入门就要让她遵守家规;同样要使儿童成长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应抓住婴儿阶段,先人为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婴幼时期比较容易接受影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接受塑造的可能性最大,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所以说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

颜之推认为不能用溺爱代替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父母在子女面前应庄重严肃,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在饮食、言论、行为等方面,对孩子一味溺爱和放纵,做错事应该训诫孩子却反而奖励,说错话应该斥责批评却反而置之一笑,等到孩子长大了,认为应该如此,结果铸成大错,悔之莫及。这时鞭挞至死也难收到效果,越是愤怒越会增加怨恨,最后孩子终究成为德行败坏的人。这就是说,教子严格,不可溺爱偏爱,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他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说,从古至今,人们疼爱孩子很少能够做到适当了。他认为贤能俊秀的孩子自然应该赏爱,就是顽皮愚笨的孩子也应当怜悯。有着偏爱毛病的父母,虽然总想着对孩子厚爱,但往往却成了给他们带来了祸害的因由。溺爱偏爱等于害了孩子,给孩子带来了祸害。这个深刻的教训应该吸取。他认为严于要求,勤于督训,子女才能成器。

他还很注意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要求家长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慎重地选择师友,发挥教育习染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他认为家庭教育不在于长篇说教,而在于长辈示范。他把长辈的道德行为榜样所发挥的作用影响,称之为“风化”,他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强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他还认为从小学好语言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亲的重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过查考,不要随便称呼。语言教育是基础,不从小对子女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将对子女留下极不好的影响。正因为颜之推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给他的子孙留下了好的影响,所以他的子孙后代出现了几位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人的幼年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固然应当抓紧时机,努力学习,但是这也并非每个人都有条件做到的。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条件和情况不同,有的人因种种原因,失去了幼年时期良好的学习时机。颜之推认为,失掉了幼年学习机会的人,也不必悲观失望。只要自己坚定志向,不自暴自弃,坚持学习,持之以恒,还是能够有所成就的。这就是他关于“晚学”的观点。如果一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思想不求上进,那还有什么作为呢?颜之推列举了历史上很多因坚持“晚学”而获得巨大成就的知名人物,如公孙弘40多岁,才读《春秋》,后来任职丞相;朱云也在40岁时才开始学习《论语》和《易经》,后来成为大儒。这些都是“早迷而晚悟”的人,他们能坚持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足见“晚学”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颜之推批评有些人20岁左右没有学到东西,就认为已经迟了,不再积极要求学习,由此就因循怠惰下去。他认为这样做的人实际上是很愚蠢的,没有出息的,等于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为了鼓励人们坚持“晚学”,他引用了春秋时期师旷对晋平公所讲的话:“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晚学”者如“秉烛”之光,固然比不上“早学”者如“日出之光”的光辉,但是终比“闭目无所见”者要强多了。这个比喻是十分深刻的,使那些不肯学习的人感到惭愧,使那些肯学习的人得到勉励。他的这种珍惜时光,不以老废学、终生接受教育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学习是毕生的事情。孔子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和“学而不厌”的忘我学习精神,是后人的光辉典范。荀子也教导人们“学不可以已”、“学至乎没而后止”,即学习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其道理是很深刻的。颜之推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子的思想,从“早教”与“晚学”两个极端阐述了人们必须毕生勤奋学习的思想,给人以启示。颜之推强调“早教”,是提醒人们不要失去婴幼儿这个最佳的学习时机;他强调“晚学”,是告诫人们不论迟早,只要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坚持不懈地学习,持之以恒,也会有效果的。“早教”的思想,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学说,有儿童心理科学的依据:而“晚学”的思想,符合终生教育的学说,并告诉人们“勤奋出天才”这一真理。他的“早教”与“晚学”的教育思想是辩证的统一,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wrmk/889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