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刘备天下枭雄也!为什么说刘备是一代枭雄?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8-07 11:36:23 0 刘备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以“刘备一代枭雄”为主题的文章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这里首先讨论的是,刘备的个人性格,以及在政治和军事上,当时人们对他是如何看的。

刘备天下枭雄也!为什么说刘备是一代枭雄? 刘备,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上疏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同书《鲁肃传》又载鲁肃同样进说:“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操有隙,寄寓于(刘)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周瑜、鲁肃是其时的杰出人物,当他们为孙权画策时,认为刘备是一名“枭雄”,“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同书《蜀志》的《黄权传》也说:“(黄)权谏(刘璋)曰:‘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意在言外,与周瑜、鲁肃的看法相同。这里的“骁名”,《后汉书·刘焉传》作“枭名”,李贤注:“枭,即骁也。”“枭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当然,如李贤注所说,“枭”“骁”二字是通用的,有勇健之义,并非贬义词。问题在于,刘备被认为“枭雄”,是否可以作如此解释。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中,其罪名为:“(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除忠害善,专为‘枭雄’。”这里根据的是《后汉书·袁绍传》。这篇檄文又收入《文选》卷四四陈孔璋(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仅“除忠害善”作“除灭忠正”,其他与《后汉书》同。对“枭雄”的解释,五臣注说:“(张)铣曰:‘枭,恶鸟也;雄,强也,言曹操如恶鸟之强也。’”即使不根据张铣的注解,从声讨曹操的檄文本身来看,显然,“枭雄”是一个严重的贬义词。檄文斥责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主要指曹操曾得袁绍大力支持,却反而企图消灭袁绍。这为人们提供了一把钥匙,可以用来正确解释当时为什么称刘备为“枭雄”。这里不妨举例来考察这个问题。其一,当刘备在徐州为吕布所逐,投奔曹操,不但得到重视,并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是时,曹公(曹操)从容谓先主(刘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曹操认为,刘备与他才是当代“英雄”,甚至连割据河北的袁绍也不放在眼里。正当曹操如此称誉刘备之际,而在背后,刘备却正与车骑将军董承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除去曹操(《三国志·蜀志·刘备传》)。其二,当割据益州的刘璋迎来刘备,“使讨张鲁”,但是,刘备却回军成都,迫使刘璋“开城出降”,自领益州牧(《三国志·蜀志·刘璋传》)。仅据这两个事例,如前引《文选》五臣注所说,“枭”是“恶鸟”,“枭雄”是“恶鸟之强”,刘备所以被看作“枭雄”,其正确解释应该如此。《三国志·蜀志·刘备传》注引《魏书》说过:“诸将谓(吕)布曰:‘(刘)备反覆难养,宜早图之。’”所谓“反覆难养”,指刘备生性反覆,难于驯养,如不早除,将遭反噬之祸,也应该是“枭雄”一词的最好注解。

在东汉末年这个战乱时代,曾流行过“英雄”一词。据刘劭《人物志》卷中的解释:“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概括起来,即是“文武茂异”,具有文武两方面的卓越才能。但是,当时对这个词的使用比较广泛,有的不尽符合这个标准。如前所说,刘备曾被曹操称为“英雄”,《三国志·魏志·郭嘉传》注引《魏书》也说过,“(刘)备有英雄名”。实际上,刘备即不完全具备“英雄”的条件,仅是一般的泛称。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再据同书《贾诩传》,贾诩在与曹丕的对话中,也说过同样的话。程昱、贾诩都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也是当时才华出众的人物,虽然时隔多年,他们对刘备所作的评价却如此一致,这不是偶然的。不但程昱、贾诩二人,曹操的另一重要谋士、英年早逝的郭嘉,据同书《郭嘉传》注引《傅子》:“(郭)嘉言于太祖(曹操)曰:‘(刘)备有雄才。’”说明看法同样如此。曹操手下这三个非同一般的智谋之士,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都强调刘备的“雄才”,即是在“文武茂异”两方面,仅具有“胆力过人”的“雄”,所缺少的是“聪明秀出”的“英”,因而,刘备并不是一名严格意义的“英雄”,从他一生经历来看正是如此。

表现在政治上,刘备属于“恶鸟之强”的“枭雄”,在军事上,刘备也不是特别突出的军事家。当作战之际,刘备尽管“亲当矢石”(《三国志·蜀志·黄权传》),但这仅是“胆力过人”的匹夫之勇。至于运筹帷幄,作为一军统帅来说,刘备所缺少的正是这种“聪明秀出”的才能。曹操的谋士赵戬曾对刘备作过如下评论:“(刘备)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三国志·蜀志·刘备传》注引《傅子》)孙权的大将陆逊也有过类似意见:“寻刘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拙于用兵”“多败少成”,这是来自曹操、孙权两方面对刘备所作的评语,是从刘备以往的战争经历得出来的。甚至在刘备的最后一战——吴蜀夷陵之战,当曹丕观察到刘备的战争部署时,曾加以轻视,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说:“初,帝(曹丕)闻(刘)备兵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曹丕不是军事家,仅由于在曹操身边多年,对军事有所知晓,战争的结果如曹丕所预料,刘备是以大败告终的。“拙于用兵”“备不晓兵”“每战则败”“多败少成”,这不但是当时人们在军事上对刘备所作的评语,也是历史为刘备所作的结论。

所有这些,说明无论在政治或军事上,刘备都不是当时特别突出的人物,为什么在鼎足三分中,却可以成为一国之主?当然,刘备自有他的长处,如“甚得众心”即是其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同时,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即是刘备从荆州开始与诸葛亮的合作,因而,不是刘备开创了,而是此后诸葛亮开创了蜀国的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512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