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火烧赤壁是周瑜策划的么?周瑜是如何策划赤壁之战的?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周瑜与赤壁之战”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火烧赤壁是周瑜策划的么?周瑜是如何策划赤壁之战的?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说:“曹公(曹操)与(孙)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响震失色。”这封信是在刘表死后,曹操挥军直指荆州,刘琮投降之后写给孙权的。志满意得,骄矜之气溢于字里行间,曹操显然是将孙权视为第二个“刘琮”,投降之外别无其他选择。这些“响震失色”的“大臣”中,首先还是张昭。《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注引《江表传》说:“(孙)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在这种庆贺称帝的场合,孙权可以给张昭如此下不去:“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无异于当面一记响亮的耳光。对孙权来说,这是极其罕见的行动,尤其是对张昭这样的顾命大臣,显然是由于张昭当年坚持向曹操投降,差一点断送了自己。所谓“归功周瑜”,即是说,由于周瑜决策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孙权才可以“即尊位”,当上皇帝。《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也说:“(孙权)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周瑜),不帝矣。’”说明孙权对此也是公开承认的。

火烧赤壁是周瑜策划的么?周瑜是如何策划赤壁之战的?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周瑜传》和注引《江表传》,两次记载了周瑜的抗曹决策。第一次大多数“议者”主张:“今(曹)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显然,这类“议者”的意见是“迎”曹投降。震于曹操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张昭为代表的投降派仅是从表面上看问题,没有深入全面分析曹操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又是不可克服的。周瑜则反是,据《周瑜传》,他为孙权所“筹”的是:“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即使“北土已安”,曹操无后顾之忧,也不可能长期对峙,“旷日持久”。为什么?曹军所长是“鞍马”,现在却“舍鞍马,仗舟楫”,在吴越水网交错之地与我争衡,这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周瑜看来,这是曹操的“自送死”。何况今值“盛寒”之际,“马无藁草”,而“驱中国(中原)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从敌我双方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因而周瑜断言:“将军(孙权)擒(曹)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这是周瑜为孙权所作的第一次策划。

注引《江表传》说:“及会罢之夜,(周)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中原)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孙权一方面肯定周瑜的策划,一方面又指责张昭、秦松这些“议者”:“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张昭)、文表(秦松)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鲁肃)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尽管鲁肃最早建议抵抗曹操,由于初来乍到,人微言轻,张昭等人是不会将他放在眼里的,从而孙权也难于做最后决定。周瑜在孙吴的地位当然大大不同于鲁肃,对孙策来说,周瑜是“总角之好”,吴夫人亦“视之如子”,孙权则事之“如兄”。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决心抵抗,早已看出张昭等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将自身的安荣置于孙吴政权的存亡之上。在第一次策划会上,“(孙)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第二次策划更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和决心。

有周瑜的策划和威望,孙权的决心和信心,赤壁之战展开了。

火烧赤壁是周瑜策划的么?周瑜是如何策划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评价赤壁之战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

《周瑜传》又说:“(孙)权遣(周)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曹操),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这是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状况,但其中疑点颇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曹操)至赤壁,与(刘)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是曹操方面的记载,当来自王沈《魏书》。同书《蜀志》的《刘备传》说:“(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刘备)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是刘备方面的记载,当来自陈寿自己的调查。尽管如此,但有三点是一致的。从曹操这边来说,“于是大疫,吏士多死”“时又疾疫,北军多死”,魏、蜀两方的记载相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焚其舟船”,吴、蜀两方的记载相同。第三点是“乃引军还”“曹公引归”,曹操是在不利的情况下主动退军,魏、蜀两方的记载也相同。《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说:“(周)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应该说,这是基本符合事实的,与上举三点同。至于曹操所说“孤烧船自退”,《孙权传》也说:“(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证明曹操确曾“烧船自退”,不过所烧的仅是“余船”而已,这一说法可能更符合事实。

火烧赤壁是周瑜策划的么?周瑜是如何策划赤壁之战的? 黄盖,字公覆,东汉末年名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关于赤壁之战,论者甚多,不拟再加述说。这里需要补充一条从未被征引过的史料,《太平御览》卷八六八引《英雄记》说:“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沿汉水下至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艘,艘有五十人拖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至乃放火,火燃即回船走去。须臾,烧数千??。火起,光上照天,操乃夜去。”《英雄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曹操渡江“无船”,所乘的仅是一种竹筏——“簿”,所谓“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属于对曹操水军力量的夸饰之辞,实际是刘表原有的船舰不为所用;第二点是,火烧曹军的“簿”,由周瑜亲自主持,并无黄盖诈降之类的故事。这个问题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赤壁之战是周瑜力排众议、决策抗曹的胜利。军事力量的强弱,并非完全在于士兵的多寡,主要在于,曹军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弱点,早已在周瑜洞悉之中。应该说,战争在周瑜决策之际,已呈现出胜利的曙光了。周瑜是伟大的军事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511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