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1-18 15:44:36 0 刘备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

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

刘备进入成都后的人事安排看似轻松,实际上并不简单。

益州向来存在“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派系问题很严重,现在又多了刘备带来的这支力量,情况更加复杂,如果没有高超的政治智慧,把“统战工作”做好,那么打下了益州也未必坐得住。

刘焉、刘璋父子治蜀,深知本土势力的强大,所以不得不跟他们合作。刘备来到益州,也面临着如何对待本土势力的问题,益州旧部们都在拭目以待。

在刘焉父子的旧人中,许靖的影响力无疑最大,远在中原的一些名士,如王朗华歆钟繇、陈群等人,还时常给许靖写信,向他问候致意。

刘备开始并没有打算重用许靖,原因是成都破城前,许靖曾试图投降,刘备认为许靖在气节方面有亏欠。

法正认为不妥,他劝刘备:“天下往往有一些人,有虚名但无其实,许靖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主公始创大业,有些道理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向大家说明(天下之人不可户说),许靖的浮名早已播流四海,如果不能以礼待之,天下之人就会认为主公不尊重人才。对许靖应当敬重,显示给远近之人,就像燕王当年对待郭隗那样。”

当年,燕昭王重用谋士郭隗,给了他很高的地位和待遇,从而吸引到乐毅、邹衍、剧辛等大批人才的到来。

刘备认为有理,厚待许靖。

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

诸葛亮对许靖更尊重。许靖的主要职务是左将军府长史,与诸葛亮日常来往颇多。许靖当时已70多岁,诸葛亮每次见到他,都向他施大礼(皆为之拜)

诸葛亮还提拔了许靖的族孙陈祗。陈祗是许靖哥哥的外孙,从小父母双亡,在许靖家长大,许靖对他十分疼爱。陈祗很有才气,严谨而有风度,又很有本事(矜厉有威容,多技艺)。诸葛亮对他有意识地观察和培养,使他成为日后蜀汉政坛的风云人物。

除了尊重和重用许靖,前面提到,刘备还重用了李严黄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益州旧人,也算是对本土势力的回应。

但刘备知道,只重用几个人还远远不能拉拢住本土势力。

除了左将军府和益州牧府之外,刘备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刘璋所表的大司马。这虽是个很虚的机构,但刘备也没有撤销。诸葛亮建议刘备,不如给大司马也保留一个名义,挑选一位在益州德高望重的人士署理该府事宜。

刘备请诸葛亮物色这样的人选,诸葛亮推荐了董和。

董和字幼宰,祖上为益州巴郡人,早年在刘璋手下任牛鞞县长、江原县长,后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当时蜀地富裕丰实,难免滋生奢侈浪费的流俗,尤其是那些大商巨贾,流行穿公侯贵族服饰、吃珍奇美食,成都作为益州首府,是达官显贵、豪商大贾聚集地,董和作为父母官,大力推行俭朴风气,他带头节俭,穿粗衣、吃粗食,令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敬畏。董和离任时,官民数千人相携而出乞留,刘璋破例准董和留任两年。

董和后升任益州郡太守,该地远离成都,属中所谓的南中地区,汉夷杂居,民风彪悍,董和清廉简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受到当地人的爱戴和信任。

在诸葛亮看来,董和不仅有才干,而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民望,重用他可以为益州官场树立榜样。刘备于是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让他署理大司马府事务。

董和在任七年后去世,作为诸葛亮治政的主要助手之一,董和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诸葛亮日后向群下颁布过一篇教文,提倡大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举的例子就是董和。诸葛亮说,董和在任七年间,遇到不同看法可以往返十次阐述自己的意见(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诸葛亮与董和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董和的儿子董允非常器重,以后多次授他以重任。

除了上面这几个人,受到重用的益州“旧人”还有费观、吴壹等。

巴郡太守费观是刘璋的女婿,也是刘璋旧部中有影响的人物,他字宾伯,祖籍荆州江夏郡,是当地大族。费氏家族与刘焉家族世代交好,刘焉的正妻是费观的族姑,刘焉把女儿又嫁给了费观,他们是双重的亲戚关系。

费观深具文才武略,办事精明强干,为官条理清晰,为人刚直,善于辩论,常以钱财资助他人。讲义气又有原则,受到大家的尊敬与爱戴。

费观曾作为李严的参军,与李严据守绵竹,后随李严一起投降。刘备先任命费观为裨将军,后升任巴郡太守、振威将军。

费观有一个族子名叫费祎,也深得诸葛亮的信赖,和董允一起列名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是蜀汉后期的又一位风云人物。

还有吴壹,算起来也和刘璋有亲戚关系。

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

吴壹字子远,族父是何进当年的部将吴匡,吴匡与刘焉有旧交,因为这层关系吴壹来到益州,在刘焉父子手下效力。

吴壹的妹妹嫁给了刘焉的儿子刘瑁。之前说过,刘瑁有精神病(狂疾),是个废人,说起来这门婚姻也非常不幸,但因为有这层关系,吴壹深得刘璋的信任,被刘璋任命为中郎将,率兵在涪陵一带抗拒刘备,后投降。

当初,刘焉为儿子娶吴壹的妹妹,是听了相面人的话,说她面相很好,日后必有大贵。大约在刘备进入成都前,刘瑁就死了,吴氏一直寡居。

此时,刘备的甘夫人已经去世,孙夫人回了江东,众人便劝刘备聘吴氏为妻(群下劝先主聘后)

刘备开始还有点儿犹豫,不是因为吴氏是寡妇,而是觉得自己跟吴氏的前夫刘瑁都姓刘,怕人说闲话(先主疑与瑁同族)

法正一句话解除了刘备的疑虑:“要论亲疏,怎比得了晋文公和子圉的关系呢(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子圉是晋文公的亲侄子,他在秦国做人质,在那里娶妻,后单独逃回晋国,秦国又把他的妻子嫁给了晋文公。

刘备听后,便纳吴氏为夫人,即刘备后来的穆皇后。吴壹也因此被任命为护军、讨逆将军等要职,最后升任蜀汉的车骑将军。吴壹的从弟吴班,也就是吴匡之子,也在蜀汉军中任职,与吴壹不差上下,最终官至骠骑将军。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按照理学家的标准,刘备的这桩婚姻很有问题。一来娶了寡妇,二来娶的是同族的孀妻,因而受到了批评。他们不仅批评了刘备和法正,还顺便批评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应该在此事上对刘备进行提醒和劝阻,但他没有尽到责任(诸葛亮亦不匡正,何也)

按理说,刘备续正室可选的人应该很多,不至于非娶同族的寡妇,而他最后之所以选了吴氏,其中的原因或许有三:一是吴氏长得很漂亮,刘备自己先看上了;二是吴氏的面相确实太好了,谁娶谁富贵,为了今后事业兴旺,大家确实希望刘备娶她;三是按照当时的伦理观,寡妇再嫁也是一件平常事,至于刘备和刘瑁同族,那已是300年前的事了,不必太计较。

刘备如何解决益州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争?

除了这些上层人士,刘备也注意在刘璋旧部里的中下级官员中广泛发掘人才,对他们刻意培养。

前面提到过的何宗、秦宓、李恢、王谋、彭羕等人,都是刘备、诸葛亮重用的一类人才,除此之外还有张裔、杨洪等人。

之前说过,张裔曾受刘璋之命在德阳拒诸葛亮、张飞,虽然被打败,却给诸葛亮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裔随刘璋投降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

杨洪字季休,益州犍为郡人,曾在刘璋手下的多个郡中任职。刘备任命李严为犍为郡太守,李严聘杨洪为功曹。后来,李严推荐他到蜀郡太守法正那里任从事,杨洪便从家乡来到了成都,有机会接触到诸葛亮。

诸葛亮发现杨洪对基层事务很了解,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经常向他请教。后来,法正离任,诸葛亮干脆向刘备建议,任命杨洪为蜀郡太守。

在用人方面,总的来说刘备进入成都后很好地注意了各派势力的平衡,并不是只重用随他从荆州来的人而贬抑益州本地的人才。

简雍、糜竺、孙乾等人长期追随刘备,来到成都后简雍任昭德将军,糜竺任安汉将军,孙乾任秉忠将军。史书称他们所任的将军都是空衔,他们享受着很高的礼遇,平时主要工作是向刘备进行讽谏而已(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诸葛亮在临烝期间十分看好的人才蒋琬一开始只不过担任广都县长,并没有“飞黄腾达”。

一次,刘备到广都视察,发现蒋琬众事不理,又爱喝酒,不禁大怒,准备治蒋琬的罪,甚至准备杀他。

诸葛亮替蒋琬求情:“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以修饰为先),请主公再考察考察他。”

刘备一向尊重诸葛亮(先主雅敬亮),就没有治蒋琬的罪,但是免了他的官。

蒋琬回去之后做了个梦,梦见一牛头在门前流血不止,醒来心里不舒服,就去找一个叫赵直的占梦师占梦。

赵直说:“所谓见血,表示事情已经分明。牛角和鼻子,像一个‘公’字,你将来官位将至三公,此梦是大吉之兆。”

后来,蒋琬果然重新复出,但也只是被任命为什邡县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205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