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当皇权受到抵制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5-27 20:47:37 0

公元40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基的第十六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他苦恼不已。

王莽的改革导致群雄并起,光武帝刘秀在纷纭扰攘的大潮中成为胜利者。与大多数开国皇帝不同,刘秀生性宽宏,谦恭吐司,不仅非常体恤民间,也不喜猜忌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这使得功臣群体大都得以善终。如果从两千多年的皇帝中选择几个好皇帝的话,他的排名绝对在前十位。

刘秀在位时期,也恰好是中国科技大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水利的建设进一步发展,水运便利了经济活动。南阳太守杜诗更是创制了水排,即利用水力鼓风,提高了冶铁炉的温度,中国冶铁业出现了巨大的进步,并由此惠及其他行业。耕地技术也在慢慢普及。

而东汉的人口分布也在逐渐改变。与西汉时期相比,四川、湖北、湖南、江浙一带的人口开始变得密集,长江流域的开荒工作有所进展。

由于政策宽宏,科技进步,东汉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令皇帝感到烦恼呢?

他的烦恼来自户籍和田地的整理工作。

一年前的公元39年,光武帝考虑到经过战争之后,天下的户籍和土地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许多记录已经被毁,加上战争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土地侵占现象,他下令做一次严格的土地和户籍清理工作。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那些侵占别人土地,或者隐匿了户籍的人。他们大多是地方上的富人。有许多穷人为了避免纳税,投身于可以免税的富人家中。而富人的免税理由也有千千万万种,致使皇帝的税收都漏走了。更可恶的是,这些人还与官员勾结在一起,负责清丈的官员,故意把好地留给那些有势力的人和关系户,把坏地留给穷人,这一行为在地方上引起了更大的民愤。

起初,光武帝还不知道这件事。一次,光武帝无意中发现陈留的一位办事员书牍上写着:颍川、弘农的情况可以查问,而河南、南阳的不能查问。光武帝很好奇,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办事员没有想到皇帝看见了书牍,惊慌间不敢说实话,只说这份书牍是在街上捡到的。光武帝的儿子、后来的汉明帝见状,在旁边回答:“这是郡里官员给办事员的命令。河南是首都,陛下的近臣都在这儿;南阳是帝乡,都是陛下的近亲。这两个地方的土地肯定问题重重,也肯定不能查问。”

光武帝大怒,连忙派人严查,才发现清丈土地带来了诸多问题。

他开始对那些帮助富人、参与违法的官员进行惩处。这次被抓住的“大老虎”是河南尹张伋,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严打中,张伋和同级别的十余官员都被下狱处死。

光武帝本以为通过整治官吏,就可以让工作顺利进行。然而,就在这时,新的反抗力量出现了,许多郡的大姓人家因为利益受损,决定联合抵制。

他们组织了武装力量,杀害前去调查的官员。等皇帝派遣军队去镇压时,这些人已经把武装力量解散了,根本找不到到底是谁干的。可等皇帝的军队一走,他们又立刻集结起来。皇帝的官员和将领们却因为找不到罪犯、害怕会受到惩罚而战战兢兢。张伋已经是前车之鉴,如果换成别的皇帝,在大怒之下一定会把不称职的人都杀掉。

这件事情如同燎原之火,在全国四散开来,而最严重的是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几个州: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光武帝突然发现,他可以用武力征服天下,但反抗者在用实际行动嘲笑他的武力。这些事情还不是发生在偏远的山区,而是发生在帝国的腹心地带。

光武帝是个聪明人,震怒之余,他并不想过分使用武力,也不想过多惩罚他的官员。他想了一个办法:利用犯罪分子相互间的矛盾来击破。皇帝下令赦免五分之四的作乱分子,只惩罚剩下的五分之一。

但是怎么决定谁属于那五分之一呢?由作乱分子自己决定。光武帝命令:如果有五个人参加了作乱,只要其中四个人合伙杀掉第五个,这四个人就都既往不咎;否则,对五个人都严惩不贷。而那些原本在征讨罪犯时有疏忽,或者出工不出力的官员也不用害怕,他们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既往不咎,光武帝只看以后他们查出了多少案子,逮捕了多少罪犯。

光武帝的办法收到了武力都达不到的效果。作乱分子毕竟都心怀惴惴,既然有机会获得既往不咎,就赶快利用机会。一旦有人开了头,作乱分子内部就开始互相猜忌。

于是,反抗停止了。皇帝也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但是,他却并不感到轻松。这件事恰好反映了东汉时期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行政效率低下。

不管皇帝想做什么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在地方,充满了和他对着干的人,这些人表面迎合,暗地里却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想着怎么利用皇帝的政策来发大财。

行政效率的降低将东汉变成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中央仍然保持着某种权威,但这种权威只是名义上的,而地方上的每一个势力都行使着小小的特权,快活地利用体制来获取利益。这时中央需要做的,只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而地方也给予中央足够的尊重,两不打扰。

一旦中央想做事,就是将矛盾暴露出来的时刻。

继东汉光武帝之后,两位继任的皇帝将东汉社会经济推上了高峰。与西汉的文景之治一样,人们把东汉明帝和章帝统治的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但是,即便在明帝和章帝时期,皇帝的权威依旧不够强大,行政效率仍然低下。

汉章帝末年,由于要准备对匈奴的战争,政府财政又开始吃紧。皇帝突然想起了汉武帝曾经推出的盐铁专营制度,决定重新实行,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的财政来支持军备。于是,东汉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盐铁机构。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可以办成的事情,到了章帝时期却成了悲剧。

汉章帝去世后,汉和帝登基。和帝推出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停止盐铁专卖。实际上,章帝去世前就已经下了遗诏,要废除亲自设计的制度。

盐铁制度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是东汉的盐铁制度之所以失败,却有它自己的特殊原因:这个政府的行政效率太低下了,已经没有能力协调各方来组织起一套经济制度了。

在东汉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的结果必然是:章帝一说要做盐铁专卖,人们立刻一窝蜂而上,打着盐铁专卖的旗号占领资源,然而这些钱都没有进入国库,而是进了各种关系户的腰包。最终的结果是,民间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而中央政府也没有得到一丝的好处。

汉章帝临死前意识到,在他所处的时代,一个皇帝能够做成的事情已经很少了,所谓的皇权,与其说是一种权力,不如说是一种无用的福利。

光武帝和章帝的遭遇说明,即便在东汉最好的时期,它的行政效率也惊人的低下,皇帝哪怕想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即便如此,还往往达不到效果。

那么,东汉为什么无法创建起像西汉那样高效的行政体系呢?

这是制度的惯性带来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262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