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魏晋——蔬菜里的秘密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50:41 0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奇葩皇帝层出不穷,但要说到白痴皇帝,还数西晋惠帝司马衷“首屈一指”。因此,他以嫡次子的身份继位,对于国家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后面的“八王之乱”,他脱不了干系。

有关司马衷,最有名的一个典故,是说他某次听闻臣工奏报国内饥荒,百姓被饿死无数的情况时,竟傻兮兮地问道:“何不食肉糜?”

这个笑话的荒唐指数足有五颗星。说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确为我国饮食的精工细作奠定了基础,但对于一般百姓而言,吃肉却并不是常态,总之举国上下肉食者少,藿食者多。

所谓“藿食”,是指以豆叶为食,代指粗食。记得《说苑》里曾说,晋献公时,东郭有一藿食者想要参政,献公却说,此事“肉食者已虑之”,拒人于千里之外。在此,我们且不谈“肉食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必会让藿食者来为他们的任性买单的事,只说这“藿食者”一词还有超出字面的意思,喻指“在野之人”。

不过,虽说小老百姓不怎么吃得上肉,但这时的蔬菜种植业是颇可称道的,如果不逢上大面积的灾年和战乱,他们还是衣食有着的。

时人种的最多的蔬菜,应该是葵菜、茄子、菘、韭菜、胡荽,还有蔓菁(芜菁)、芹菜、芦菔(萝卜)、芋头等。

先来说说葵菜吧,提到这个字眼,相信有不少人眼前会浮现出葵花朵朵的情形,实际上,葵菜和向日葵可没什么关系。童蒙时代就会背的“青青园中葵”,其实是说的园中所种的葵菜。是的,至少在明朝之前,“葵”都不是指的“向日葵”,但它和向日葵一样,都有喜阳的秉性,所以有个成语叫作“葵藿向日”,可用来表达对明主的忠诚。

“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道。您看,葵菜的模样便是如此。

别名为“冬葵”的葵菜,在民间被称冬苋菜或滑菜,属锦葵科植物,其历史极为悠久,可上溯至先秦时期,《诗经·豳风·七月》中就吟咏道:“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一般来说,正月、六月、九月种下葵菜,一年可三收。难怪元仁宗时期王帧的《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

或许正是因为葵菜好种易收,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所以自古以来,吟咏葵菜的诗句都不少见,西晋陆机曾在《园葵诗》中说:“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从中不难见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庭园里已大量种植葵菜。

那么,种植如此广泛的葵菜,该怎么食用呢?法子着实不少,比如烹食和做羹。所谓“采葵持作羹”,口感滑嫩的葵菜,的确爽口爽心。此外,王祯写道:“供食之余可为菹腊(咸干菜),枯枿之遗可为榜簇,子若根则能疗疾。”看明白了吧,这菜不仅可以吃,其根、花及种子,还可入药治病。

只可惜,虽然“味尤甘滑”的葵菜,在《灵枢》《急就篇》《齐民要术》《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著作中都被称为“百菜之主”,可随着新菜种的引进和培植,渐至式微,到了明朝时期,甚至退出了日常餐席。因此,李时珍才说:“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于是,我们在《本草纲目》中所见的葵菜,是被列入了草部。

这是一般的看法,个人倒觉得,葵菜“江湖地位”的丢失,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白居易在《烹葵》中如是说。应该说,葵菜是穷人菜的看法,非常具有代表性。葵菜因大众化而反被大众所排斥,或许也是因为忆苦思甜的人,从来都不多。

说罢葵菜,不妨来说说别名为“起阳草”“壮阳草”的韭菜。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菜名,一种而久之者,故谓之韭。”种上一次便可长久收获,故此菜便取“久”为音。

“献羔祭韭”的事出现于西周或春秋时期,那时韭菜较为稀贵,多用作庙堂的祭品,可这蔬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极为家常的,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有过南齐周颙食韭的记录。

周颙这人曾隐居过,“终日长蔬,颇以为适”,中书监王俭(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曾经问他:“卿山中何所食?”周颙回道:“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萧长懋一贯大鱼大肉的,有些想不明白,便问:“菜食何味最胜?”周颙的答案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其实,周颙说得不错,韭菜虽常年可得,但最好吃的时候莫过于春初。杜甫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也算一印证。春初的韭菜,有着翡翠样的叶儿、白玉般的纤根、清馥生香的滋味,光是想想都挺馋人的。

然而,有关食用韭菜的大人物,最有名的却不是周颙和杜甫这样的真知音,却是西晋的首富石崇。这话还得从石崇和王恺斗富说起——

话说,王恺若用饴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若用紫丝编个长达四十里的屏障,石崇便要用更贵重的彩缎铺设五十里;王恺若是拉外援(晋武帝)显摆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便冷笑着给他砸个稀巴烂,还坏笑着说要赔给他更好的。

看吧!在石崇下人抬来的几十株珊瑚树中,光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言下之意便是,你是皇帝的舅舅又咋样?爷就是比你阔!

三战三败,王大爷表示不服!

王恺听说石崇竟然在寒冬腊月端出了鲜绿的韭菜——准确地说是韭蓱齑——总觉得事有蹊跷。经过好一番打探,他才知道这家伙不仅用所谓的“豆粥”来博眼球,还用掺了麦苗的韭菜根来糊弄人。

嘿!敢情韭菜做成了这模样,别人就认不出来了,是不?王恺不服归不服,看石崇的眼神也充满了鄙夷,但他也拿人家没辙,顶多就是阴嗦嗦地偷着学,或是揭发这个冒牌货罢了。

今人由此故事不难看出,韭菜的那个“久”,在当时不怎么包括冬天。不过,根据《三国典略》的记载,到了北齐时期,武成帝高湛的后宫佳丽们“寒月尽食韭牙”,想来这应该是用尚未普及的温室技术栽培出来的。因此,它应该只是个孤例。

顺带一提的是,我国早在汉代时,京城便有温室韭菜了,这种特供食品耗费甚巨,很快被汉元帝刘奭的臣子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的原因弹劾了去。没想到,罢去温室种植后,宫中开支竟“省费岁数千万”!

且不说汉朝、魏晋南北朝,即便到了清朝,冬韭的价格都贵得惊人。柴桑在《燕京杂记》中记载道:“冬月时有韭黄,地窖火炕所成也。其色黄,故名。其价亦不贱。”此言非虚。

先前说的“齑”,可借助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稍作解释。“菜蔬精细,谓之‘造齑’”,这是说,古人时常将蔬菜的茎叶切细,加上盐、茴香、椒末、酒、醋等调料进行腌制。看着这做法挺眼熟是吧,是的,其实这就是酱菜,难怪石崇可以以假乱真,以麦苗充韭菜呢。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要吃反季节蔬菜,对于寻常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用腌制法来保存蔬菜,已成为了百姓们的共识。可喜的是,人们想在冬天吃上鲜菜,其实也是有办法的。有一名为“藏生菜法”的办法,是说只要把蔬菜搁在地下,将庄稼秆子混了土,覆盖在上面,它们便可经冬不腐。

这个做法,很有些窖藏的意思,一接地气,二绝空气,难怪有些人家能把那鲜菜,一吃吃到开春呢。

小 贴 士

【古代五菜】韭、葵、藿、薤、葱是传统意义上的古代五菜。其中,葵、薤已基本无迹,藿指豆叶,后来也可指豆苗,今人倒还在食用。值得注意的是,葱不只是调料,更是主菜,其叶和茎时常为人们所食用。黄庭坚《戏赠彦深》中道:“葱秧青青葵甲绿,早韭晚菘羹糁熟。”仅此两句就提到了三种主菜。

【水果】根据《齐民要术》的记载,当时水果的种类很丰富。橘、枣、桃、樱桃、葡萄、李子、梅子、杏、梨、板栗、柿子、安石榴等都有。芭蕉、椰子、槟榔和甘蔗等,则是从南洋引入的。至于解暑水果西瓜,则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才经丝绸之路传来的。有关水果的吃法,除了食鲜,也可制成蜜饯、果脯和果粉。制果粉的方法,被称为“麨”,麨好的果粉,可以拌上米粉,作为快餐食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8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