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生活在魏晋——喝茶,还是饮酪?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2:50:32 0


闲来读诗时,注意到西晋左思的《娇女诗》。

据说,才高貌丑的左思有一双极为漂亮的女儿,此言是真是假不好印证,因为在此间,慈父所写的小女儿左芳和左媛还是稚气团团、一派天真的模样。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的行为,已十分可爱,更有趣的是,她们“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的举动。

这个“荼荈”,在《太平御览》写作“茶荈”,这个“荼”到底是不是后来的“茶”呢?

有关饮茶的起源,向来是各说各话。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记载,说是尝遍百草的神农氏偶然得到入口生津的叶片,且有药用价值,遂为此定名。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却认为这是当年巴国献贡于周武王的。

其他的说法,还有秦汉说、六朝说(三国至隋朝的南方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和唐朝说三种。汉代茶学文献《僮约》是由汉宣帝时王褒所撰的,其中有“烹荼尽其”和“武阳买荼”这样的句子,但《僮约》中除此二句,并无其他种茶、饮茶的记载。故而,秦汉说其实不是太靠谱。

那么,照此说来,茶起源于唐代应该较为确凿,但其实未必。根据《茶经》的说法,唐人饮茶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有一种,是煮茶法——将葱、姜、枣、橘皮、薄荷等调料,混在一起煮沸。也就是说,茶饼切碎辗细成茶末,茶末经罗(筛子)后加入沸水中,最后煎煮而成的,是一锅“重口味”的茶糊糊。

其实,茶圣本人是不喜欢这种做法的,因此他说:“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意思是说,这东西还能喝吗?就跟倒在沟里的废水似的!可是这习俗由来已久,他也没辙。

什么叫“由来已久”?根据资料的记载,这样的饮茶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了。来看看西晋郭义恭在《广志》中的记载:“茶丛生者,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胃汁,谓之曰茶。”

很显然,茶圣所说的唐人煮茶法,是直接来源于魏晋南北朝的。所以,根据这条记载,先前所说的“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中的“荼”,指的应是真正的“荼”,也就是苦菜。毕竟,真正的茶,不是这么煮的。

《茶经》中曾提到过,南朝宋齐间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鲍令晖,著有《香茗赋》,可惜的是,其中并未引述其文,残史中也不见其踪影,应该是早已佚失了,不然,我们可以仔细品酌美文,感受时人饮茶的风情,那该是怎样赏心悦目的一件事啊。

总的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饮茶的风俗已经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用“以茶代酒”这个词儿来作为不胜酒力者谢辞劝酒之人的常用说法,而这个说法是来自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

“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东吴政权经过孙亮、孙休的折腾后,孙休的儿子孙皓成了大好河山的主人。

这孙皓后来变得极为暴虐,时常摆酒设宴,要求臣工必须喝光七升酒,然而,不善饮酒的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出于二人之间的渊源,孙皓便发了慈悲,命人悄悄用茶水去替换,免得他难堪。单就此事看来,孙皓还是有些人情味的,只不过,益发堕落的皇帝最后还是因为韦曜的耿介性格,而生出厌心,索性赐他一死。

茶的背后,当然也不尽是这种悲情的故事。

某一次,东晋宰相谢安要去拜访吴兴太守陆纳。虽说六朝一贯奢风盛行,但饮茶却是一种节俭风尚的象征。陆纳思来想去,便在家里陈设了茶果。没想,他那侄儿陆俶却觉得这样待客有失体面,便自作主张私下备上了珍馐佳肴。陆纳鼻子都快气歪了,好容易等到客人走了,回头就让侄儿尝尝竹笋炒肉丝——“杖之四十”——的滋味。

所谓的“弄巧成拙”大概也便是这样了,这事的确令人发噱。更为有趣的一个故事,是来自王肃。先前提过孝文帝当席问过王肃,“羊肉何如鱼羹”的掌故,其实这话还有个后半句,便是“茗饮何如酪浆”。

王肃对羊肉和鱼羹孰优孰劣的回答,倒是颇有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感觉,可关于茗和酪的高下,他却答道:“唯茗不同,与酪作奴。”

咦?这意思是说,茶一碰上酪,就得磕头作揖了?在一旁的人,兴许会赞同,那么远在南方的人,又同意不同意呢?先来看看曹操的做法。

南朝宋时,有一本十分好看的文人笔记,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说,有人曾献给曹操一杯酪。曹操宝贝得不行,只喝了一小口,便盖上盖儿,上书“合”字。后面的情节应该很熟悉吧?——杨修上场了,就他会运用拆字法,说这是“一人吃一口”的意思,还美美地吃了一口。

我猜,《三国演义》中所说的这个情节的原型,应该在于“一人一口酪”这里。不知道,老罗为何要将“酪”换成“酥”(原文“塞北送酥一盒至”,“酥”指面粉加酒、糖等制成的一种点心),总之,从这个掌故中不难看出,南方人想吃酪,很不易得到。这难度大概和北方人想吃稻米有得一比。

到了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见尚书令荀勖身体状况不好,出于体恤下属的目的,特意赏赐他乳酪。老臣王济也很有意思,指着价格不菲来之不易的羊酪,对打江南过来的才子陆机予以讥讽,有意以此炫富。

只是,炫富归炫富,稀罕的东西未必就适用自己。不少南方人对于酪饮很不习惯,食用后出状况的人也真不少。比如,太尉陆玩前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本是好心,用酪饮来招待他。没想到,这人回家后立马病倒了,次日还给王导写信道:“昨儿我吃过量啦,搞成这副鬼样子。唉,我虽是吴人,却差点儿成了北方的死鬼,不划算,不划算呐。”

看来,陆玩的脾胃确实不好,对于酪饮竟如此敏感,真算得上是无福消受了。其实,酪这种饮品,在北魏一代,皇帝臣僚百姓无人不是它的拥趸,可想其数量之多,受众之广。

话说回去,王肃说茶只配给酪当奴仆,似乎是有些道理的,没准曹操、司马炎要与他同时代,还得给他点个赞。但其实,王肃的回答未必是发自肺腑的。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王肃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后人,本来生活在南朝齐,才能也很是突出。哪知,一场突发的宗室内乱,导致其父兄皆为齐武帝萧赜所杀。抱着政治避难目的投奔北魏的王肃,起初在饮食上完全是南人的作风,根本吃不下羊肉,喝不下酪浆,倒是一喝茗茶,便咕嘟咕嘟的,不到一斗不松口。因此,人送外号“漏卮”于他。

出于对高门中人的天然敬服,很多北方的士大夫一开始是十分仰慕王肃的,也时常学他饮茶的习惯。不过,北魏权贵们对此却多是嗤之以鼻,久而久之,高级宴会上,即便特置了茗饮,北方士大夫都不好意思去饮用,倒是不少南投的士大夫,依然“初心不变”。

实际上,孝文帝问王肃对南北饮食的看法,是在王肃扎根北魏多年后的事。这么些年来,王肃仕途极为顺利,还娶了陈留公主(彭城公主),成了南北朝时期的陈世美(前妻为谢夫人)。于是,他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得不入乡随俗,也难怪他会说出“与酪作奴”的话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缺乏酪饮的南方人,对酪的推崇程度是很大的。然而,这情形在汉朝是不可想象的,彼时,公主刘细君远嫁乌孙,曾作《悲愁歌》(《黄鹄歌》),中有二句吟道:“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人是异域之人,物是他乡之物,这样的生活,她是真过不惯呀。除了个人时运不济之外,汉朝时中原地区很少食用酪饮,也是她心情郁闷的重要原因。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说,魏晋南北朝时的胡汉交融程度,确实是高得多了。

小 贴 士

【水厄】西晋司徒王蒙酷好饮茶,但凡有人到他家去拜访,便请人喝茶。实际上,有些客人不是太爱喝茶,也有些人喝不了那么多。于是,“士大夫皆患之”,每次必须前去拜候他的时候,便会说:“今日有水厄。”“水厄”,本是指溺死之灾,但在魏晋时,那些不惯饮茶的人,便将喝茶戏称为“水厄”。再后来,这个词也可指嗜茶。

【茶水小贩】在晋元帝司马睿时,“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这个记载出于东晋《广陵耆老传》。文中提到的这个老妪,应是文学作品中所刻画的我国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58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