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代生活史——交通工具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3:34:23 0


明代的交通工具,大体上南北稍有不同。正如北方多车马一样,南方的水运以及相关的船只,就相对比较发达。在明代,交通运输大体也有一种商业化的倾向。卸船,大体上是由船行经纪,并由“埠头”加以管理;而车马则是由脚行经纪,并由“脚头”加以管理。

一 轿子

明代宫中,宫眷在大内的出入,原本骑马。如在西内宫址前,曾竖立两块石碑,上面写着:“宫眷人等,至此下马。”由此可知,当时宫内妇女与太监,在宫内并非徒步行走,而是骑马。有些太监获皇帝恩宠,皇帝就赐予他们在内府骑马的特权。至于其中最为尊贵的太监,皇帝还允许他们在内府坐“櫈杌”。这种櫈杌,比“腰舆”稍小一些。嘉靖年间,一些大臣在内廷供奉皇帝修玄,如内阁大学士严嵩,就被世宗准许乘腰舆,而严嵩在到了80岁时,又被赐坐“肩舆”。所谓腰舆与肩舆,都是一种轿子,只是形制稍有差异。而夏言等人,在宫内行走,只是被准许骑马。

轿子一旦普及,必然创制新式。在南京,起初五城兵马司只乘女轿,还不敢用帷轿,道上遇见各衙门的长官,则下轿,避进人家。至后,五城兵马全用帷轿,帷幔鲜整,仪从赫奕,甚至敢同各衙门长官分路扬镳。

轿的种类很多,有官轿、卧(眠)轿、逍遥轿、女轿之分,官轿中也有凉轿、暖轿、帷轿之别。汉代有安车,也有立车。安车,可坐,即步辇,为明代四轿、八轿的滥觞。古人讥讽桀驾人车。所谓人车,即明代的“眠轿”。古又有长檐车,相当于明代的逍遥轿。明代的帷轿,轿帷或绢或布,即古代的巾车。其中的绸纸帐幔,用来遮蔽风雨,即古代油碧车的遗制。

无论是旅游胜地,还是在一些交通不便之处,均采用一些轿子作为交通工具。如齐云山是一处民间烧香与旅游的胜地。自余杭县至山顶,每处10里。若是杭州轿,则在观音桥雇;若是歙县轿,则在余杭雇。在从徽州一直往崇安的路上,全是岭多路小。不但是客商、行人用轿,而且货物、行李也是用轿子。

轿的质地,有的用藤竹丝,有的为管花竹丝,有的则由单一的竹丝制成。葡萄牙人克路士曾在广州看到了官轿和女轿,并作了详细的描述:

他们也有官员坐的轿子,由人抬着穿过城镇,轿子极为华丽,价钱很贵而且悦目。另有一种大轿,商贵美观,四面密封,每面有一扇小窗,上面用象牙或用骨、木制成漂亮的窗格,坐在里头的人可以向街的这边或那边窥视,而不让人看见。这是用来抬城里妇女外出之用。座位和我们的椅子一般高,坐时可把腿仲直。

轿以杭州所制最为精密。同时,福建的轿式也很有名,为宋代遗留下来的轿式。松江的士大夫多用福建产的轿子。

二 车马

北方风情,与南方迥然不同。交通工具也不例外。北方少河,城市之间多旷野平原,适合车马行走。南方也有车,如独轮推车,靠一人之力推行,载重量仅两石,遇高坎,就无法前进,最远也只能到达百里。所以,南方的交通还是以船为主,虽有独轮小车,却不曾见过大车,正如北方人不曾见过巨舰一样。

马、骡、驴,在明代一般通称为“头口”,雇用马、骡、驴之费用,就称“头口钱”。在北方,骑马者究竟还是属于少数。马属于贵重之物,即使官员,起初很多也是骑马上朝。若是骑马,就必须配一副好的马鞍。所谓马鞍,又称“绊鞍”,一般是用牛皮做成大带形状,中间很阔,而两头则稍狭,用薄熟皮缘边而漆,这是取其坚韧而且耐于拴束。在两头用半月样的铁圈,别用狭皮条收紧,上以固鞍鞒,下则用作兜马腹,与牡带同用。

在民间,大多是骑牛或者骑驴。明代有一幅《村落嫁娶图》,反映的是江北村落嫁娶的场面,其中的新媳妇就是骑牛上夫家之门。而画中有两个“村妓”,则是骑驴。村妓后面跟着两个仆人,腋下夹着筝琶。

在北方,一般多用骡、驴驮物。这种习俗其实一过长江就已经出现。如从丹阳经句容一直到南京,通常就是在丹阳县东门外码头雇骡。而在徐州,无论是从南关经蒙城至颍州一路,还是从北关经丰县至曹州一路,大多是雇驴而行。

北方车辆种类很多,依其载重量的大小,牵引畜类的不同,可分为马车、牛车、独辕车、轿车等。

依靠骡、马畜力的车,载重量最大。马车分为四轮、双轮两种。四轮马车,马停下来脱驾之时,车上平整,如居室安稳之象。两轮马车,马停下来脱驾之时,则用短木从地面给以支撑,稳住车厢,不然就倾斜易倒。

明代生活史——交通工具

北方八挂大车(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四轮大车,载重量可达50石。骡马多的车,或十二挂,或十挂,少也八挂。驾车的人坐在车厢中,立足高处。大车行程,遇河则止,遇山则止,遇曲径小道则止。在徐州、兖州、汴梁之交,可远达300里。

牛车一般用作载运刍粮,在山西最盛行。路逢隘道,牛胫系巨铃,以铃声告知对面之车马行人,称“报君知”,正如大车群马尽系铃铛一样。北方还有一种独辕车,人在后面推,驴在前拖曳。行人外出,若不想骑马,就雇这种车坐。车上搭起席子,可以遮蔽风日。人必须两旁对坐,否则就会倾倒。此车北至长安、济宁,径达北京。若不载人,此车也可载货,载重量只有四五石。在河南的城市中,还有一种牛拉的轿车。两旁双轮,中穿一轴,其分寸平如水。衡上再驾短衡,将轿子放在上面,人可安坐轿中,脱驾时也不会倾倒。

三 舟船

在明代江南,船只当然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江南的行船风俗,可以苏州为界,体现为南北之不同。苏州以北,一般船只是白天行驶,而无夜行之船;苏州以南,则昼夜船行不息。如杭州至湖州,有日、夜船;苏州灭渡桥、平望镇,也是日、夜船兼有;从嘉兴到平湖,有日、夜船,乘坐之处在东栅口;嘉兴至松江船,白天出发,晚上不行。尤其是从湖州府至各处,全是夜船,仅是震泽、乌镇两处,尚有日船可搭。从当时的记载可知,从湖州府城中的四门,发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夜船相当之多,水路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如东门夜船:70里就可以到达震泽,又130里就到苏州灭渡桥;至南浔是60里水程;至乌镇是80里;至琏市是70里;至新市是80里;至双林是50里。西门夜船:至浩溪、梅溪,全是90里;至四安,是120里;至长兴,是60里;至和平,是50里。南门夜船:至瓶窑,是140里;至武康县,是170里;至山桥埠、德清县,都是90里。北门夜船:行90里,就到了夹浦,过太湖,入港90里,就可到达宜兴。南门夜船:此船一路行向杭州,36里至龙湖,又36里至敢山,又20里至雷店,又20里至武林港(北5里是塘栖),向南50里至北新关,20里就到杭州。

上面所谓的夜船,就是明代史料中所经常提到的夜航船。夜航船是江南来往于两座城市或镇埠之间的定期班船。为了解除旅途的寂寞,善言者在船中高谈阔论,不善言者则垂首聆听。正如茶馆酒楼一样,夜航船成了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

在南方,交通工具以船为主。明末人陶琰在《游学日记》中记下了他在绍兴、杭州、嘉兴、松江一带乘船游学的历程。客船或为夜船,而且一旦跨地,就须换乘当地之客船。记载如下:

(绍兴)夜船从其宅前行,遂跨船,客甚稀。

初十日,午间渡钱塘……入长安坝船。

十一日,早入嘉兴船,黄昏始至,投饭店。十二日,入青浦船,练湖三白荡,张帆径渡也。抵暮至朱家角。以舟中客啬其钱,遂不肯行。宿舟中,蚊多,不成寐。

船的本名因时因地而异,或称舟,或称船。汉人扬雄言:“自关而西曰船,自关而东曰舟。”《说文》释舟:“舟,周流也。”又释船:“循也。循水而行也。”船又有许多别名:艘,为大船总名;舰,上下重版;舸,大船;艖,小舸;艑,吴地小舟;须虑,越人所乘之船。

越人善舟。刘安说:越舲蜀艇,不能无水而浮。粤人善摇舟,所以又有“铁船纸人,纸船铁人”之说。意思是说广东的船坚固结实,多用铁力木制成,不费人力。小船一人一桨,大船三人一橹,扬篷而行,即使孱弱之人,也很便于驾驶,所以称“纸人”。

明代南方之船,根据功能、尺寸大小、装饰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类。即以松江为例,先有航船、游山船、座船、长路船,后又出现了浪船、楼船,朱栏翠幕,净如精庐。具体介绍如下:

站船,是官府使用的官船。称其为“站”,这是就驿中之驿站而言。

仙船,形制与站船相似,不过舟身扁而浅,不堪装载,只能供游客之用。吴中士大夫多用此类船只。

明代生活史——交通工具

行驶在南北大运河上的漕船(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航船,流行于吴、越两地的城镇。制式大小不一。如松江,将通行小舟称为航船。航船一般尾高于头,有的用木作盖,有的则用竹子或苇子做成篷,盖在船上,可供装载,一般不为游人所用。吴中又称航船为夜航船,接渡往来,船中群坐多人,偶语纷纷。夜航船事实上起到了埠船的作用,定期往来于埠头、码头甚至城市之间,装载货物,运送客人。

游山船,形制首尾相等。下面装载物品,上面坐客。吴中城市往往用此船装酒,所以称为“游山船”。此船有两只、四只、六只、八只之别,这是以席的多寡区分船的大小。游山船只可供游客之用,若用来驾长风,或长途运输,则不堪乘风破浪了。

香船,在嘉兴,一般又称为“酒船”。此船或用作百姓进香,或用来游湖。后改为香船,外似座船,内舱窗门,可列可撤,以便置酒席。

胡羊头船,也流行于嘉兴,别称“三橹船”。船用三橹,最为便捷,往来如飞。后稍微拓广,加船舱,越造越大,犹似官船。苏州、松江两地也仿造此式,但稍小,称为“浪船”。

湖船,流行于杭州西湖,早在宋代就颇闻名。当时大的湖船约长十余丈,可容纳四五十人。小的也长四五丈,可容纳二三十人。明代的湖船,大约比宋制稍小,不过装饰更为华丽,槛牖敞豁,便于倚眺。当时最著名的湖船有“水月楼”、“烟水浮居”、“湖山浪迹”等名。如童巨卿行乐湖山,编巨竹为桴,题为“烟波钓筏”。夜入湖中,随波流止,渺然犹如莲叶。月明水清,坠露淅淅,在芦苇间吹一曲洞箫,山鸣谷应,闻者冷然,有出尘之想。一时风致,良可想见。

楼船,从湖船变化而来,只是更为富丽堂皇。西湖上的楼船创始于副使包涵所。分为大小三号:头号置歌筵,储歌童;次号装载书画;小号藏美人。明槛绮疏,曼讴其下,声如莺试,以为笑乐。每当客至,则让歌童演剧,队舞鼓吹,无不绝伦。乘兴坐楼船出游,住上浃旬,也算一件人间乐事。明末文人张岱之父在绍兴也造有楼船,又用木排数重搭台演戏。

在广东,士大夫的各种舫船,虽无法与吴、越楼船相比,却也别具风致。如新会人伍云,造一只“光风艇”,日夜乘艇而歌;南海人陈秋涛,造一舫,名“花身”,取唐人“几度玉兰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之义;东莞人邓云霄造一舫,名“天坐轩”,取杜甫“春水船如天上坐”之义;张西园有一舫,名“五石瓠”,载书其中,到处游览。

明代舟船,细分之,还有下列几种:

广船,产于广东,自具特点。有尖尾船、大头船两式。大抵比福船更大一些,也比福船坚致。广船多用铁力(又作栗)木制造,而福船不过是杉、松之类。在海中,如果广船与福船相撞,福船即碎,而广船完好无损。

广船的式样还包括下列几种:洋舶,分为独樯舶、牛头舶、三木舶三种,均为海上大船。藤埠船,为琼州的小船,不油灰,不钉搭,一概用藤扎板缝。此船头尖尾大,形如鸭母。泷船,有单船、双船之别。单船,为小艑;双船,为大艖。双船,又称泷船。蛋家船,为蛋民所有。龙船,在番禺、顺德、龙江均有,并有龙舟会。

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纳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口张,尾高耸。在上设柁(舵)楼三重,旁都有护板,用茅竹编成,坚立如垣。

福船种类较多,有草撇船,为福船中的小艘。有海舱船,也较小,吃水七八尺,即使风小也可行驶。有开浪船,因头尖,故名,吃水三四尺,四桨一橹,行驶如飞,内可容三五十人,不论风潮顺逆,均可行驶。有两头船,用作海运,船巨大。遇风浪,很难旋转,于是就两头制舵。遇东风,则西驰,遇南风,则北驰。

除上述这些舟船之外,还有很多船式,如苍山船、八桨船、鹰船、崇明沙船、蜈蚣船、游艇、走舸、海鹘、皮船等,或作民用,或作战舰,或用途不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6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