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吴蜀争夺荆州——猇亭之战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6-05 22:39:08 0


一、战前一般形势

魏王操于襄樊之围已解后,遂于建安25年(公元2205年)1月,自摩陂还军洛阳,旋即寝疾,于是月13日卒,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是时太子丕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达以为不可,乃发丧。或言,宜易诸城守,悉用谯沛人(曹操沛国谯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达以为不可;乃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稟食,以安之。鄢陵侯彰从长安来,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所宜问也。”凶问至邺,中庶子司马孚(懿弟),尚书陈矫佐丕,以王后令策太子丕即王位。献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2月,丕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助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遣弟彰等皆就国,贬临淄侯植为安乡侯,诛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仪弟黄门侍郎廙并其男口。盖仪等植党,为植争立为太子者。

5月,丕以安定太守邹歧为凉州刺史,西平麴演连结张掖张进,酒泉黄华以拒歧,武威三种胡亦乘机复叛,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苏则与将军郝昭讨平之。(上节引三团志魏书卷二十二徐宣传、卷15贾达博传注魏畧)

6月,丕治兵于东郊,7月率大军南下至谯,将有进击孙权之势,于是孙权遣使奉献。是月,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和,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降魏。丕以达有容止才观,甚器爱之,引与同辇,即以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治房陵,以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行军长史刘晔进曰:“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壤,若有变态,为国生患。”丕不听,并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刘封,上庸太守申耽叛蜀降魏,因此刘封败走,西还成都。封本罗侯寇氏之子,刘备初至荆州时,以未有继嗣,养之为子。及封败还成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备因此际除之,备遂赐封死。

是年10月十三日汉献帝告辞高庙,使行御史大天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丕,丕三上书辞让,乃为壇于繁阳(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是月二十九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11月初1日以献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用天子礼乐,封四子为列侯。山阳公奉二女以妓于嫔,东汉名号,至此遂绝。丕追尊父操为武皇帝。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太尉复员三公之制。12月初营洛阳宫,都洛阳,改元曰黄初元年。

黄初2年(公元221年)3月,魏加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是时,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汉中王刘备乃发丧谥曰孝憨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刘备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谏阻之,备不悦,左迁诗为永昌郡(今云南省保山县北五十里)从事。许靖等上言“伏唯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宜即帝位”。于是4月初六日,备遂即皇帝位于武担山之南。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置百官,立宗庙。立吴氏为皇后,子禅为皇太子。

是月,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并筑武昌城。盖权于取荆州灭关羽之后,常虑刘备东击,故暂以鄂为都以备刘备也。

二、作战经过

魏黄初2年,蜀章武元年6月刘备将出兵东征孙权,其车骑将张飞率兵万人,将自阗中(今四川阆中)会师江州(今四川省重庆);临发,为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所杀,持其首奔降孙权。于是孙权一面遣诸葛瑾求和于蜀,一面即为如下之作战部署:

命镇西将军右护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诸葛瑾、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余人,其编组为:

固陵郡(权以巫、秭归、兴山、信陵、沙渠五县为固陵郡后改建平)方面:

振威将军领固陵太守潘璋督诸军镇守秭归。

将军陆议守巫(今四川奉节东之巫山)。

将军李异守巴山(今巴东县东北)。

郎将刘阿守兴山(今典山县南)。

夷陵方面:

右护军镇西将军宴侯陆逊守夷陵。

将军宋谦督水军屯枝江(在今湖北枝江东北之江北)。

安东中郎将孙桓率万人屯夷道(今宜都县西北)。

南郡方面:

虎威将军西安乡侯朱然守江陵。

偏将军领永昌太守韩当辅之。

当阳方面:

建武将军都亭侯领庐江太守徐盛守当阳。

公安方面:

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宣城侯诸葛瑾守公安。

建忠郎将骆统率三千人屯孱陵。

兴叶都尉周胤(周瑜次于)率千人屯公安。

武陵长沙方向:

武陵郡都尉鲜于丹。

平武将军广信侯步陟督万人屯长沙。

其余诸将士多随孙权在武昌,以备向各方支援。

当刘备将举兵东征孙权时,诸葛亮以吴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乃为其隆中之定策,谏之不听,被留在成都辅太子以守国;赵云亦因数谏以先讨国贼曹魏,次伐孙吴,而亦被留在江州为后军督。蜀中群臣,无能谏阻,故诸葛亮叹曰:“法孝直(法正字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也。”(三国志卷30七法正传)

备自率四万余人,以张南为前部,冯习为大督,赵融、廖淳、傅彤各勋别督,杜路、刘宁等各以所部随中军领军吴班,及将军陈式,以侍中关兴为中监军,尚书舍刘巴,侍中张绍、马良,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大鸿胪何宗,太中大夫宗玮,益州从事祭酒程畿,从事王甫、李朝等曾随备出征。于是备督诸军自白帝以攻吴军所守之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时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守巫县与秭归,为蜀将军吴班、冯习等所击破,刘备遂自白帝城前进,军次秭归,并即自秭归继续东进。于是,偏将军黄权乃向备建议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遂于黄初3年2月以黄权为镇北将军,使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刘备遂自白帝城进次秭归,并郎欲继续东进。

荆州武陵郡有堆谿、樠谿、无谿、酉谿、辰谿、夹谿等量夷聚族居,住于今湖南省沅陵、泸溪、麻阳、保靖、辰谿、黔阳等县一带,时人称之为五豁蛮。刘备在荆州时曾在各谿中设置黔安郡,颇有恩泽于各谿谷蛮夷之人。故五谿蛮之各君长,闻及刘备出军伐吴至秭归,乃各遣使到军中诸命,愿为先马驱。刘备因使待中马良率人担金锦自很山(今湖北省长阳县西六15里同昌市西南旧兴山城)入武陵,绕道各谿,抚慰诸蛮,赐以金锦,授以官爵,因此武陵郡诸县各道民夷皆反吴为蜀。备以为自己旧有恩德于荆州人民,令武陵蛮夷皆起义从己,则荆州人士亦当有群起以响应自己者。于是,在秭归东北依山即坂筑一临江之城,自居其中以待之;但荆州对刘备有所失望,因而久无声响。备亦对荆州人士大失所望,遂令将军吴班、陈式率水军自秭归顺流东下以攻夷陵(一称彝陵即今湖北省宜昌县),吴镇西将军领宜都太守陆逊坚守夷陵城不肯出战,吴、蜀水军遂形成对峙之局。备乃以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进出夷山(在夷陵之北)达于临沮与当阳之间(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安逮县附近),以北拒曹魏,南监当阳。更以将军张南率诸军为先锋,自秭归南岸由陆路进攻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原有群之一县后改为宜都郡之一县),吴安东将军孙桓(孙河之子,孙权之族弟),以兵迎击蜀先锋于夷道之北,为蜀将张南所破,退守夷道城,而为张南等所围。

是月,刘备见各路进兵顺利,乃自秭归渡江而东,缘山截岭分立营数十屯,以达于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之西,长阳县之南名虎脑背市之地是)。为兼顾攻守之计,于是吴、蜀两军遂形成对峙之势。及诸葛瑾使蜀不得要领而返。8月孙权为求能以一意对蜀拒战,使魏不制其后,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于魏,并送于禁等还。

先是,魏文帝丕诏群臣,“还料刘备尝为关羽出报孙权否?”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关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独侍中刘晔曰:“蜀虽陕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及孙权奉章称臣,群臣皆贺;刘晔独曰:“孙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劫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晔又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将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也。”帝不从,遂受吴降,遣使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并遣使向吴求贡大贝、明珠、象犀、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吴群臣以荆扬贯有常典,魏求非礼宜不理会。吴王孙权曰:“彼所求者,于我瓦石耳,孤何惜焉?且彼在谅总,而所求若此,宁可与言礼哉。具以与之!”于是,孙权拒蜀之部署,完全告成。(刘晔谍见三国志本传)

曹丕既封孙权为吴王领荆州牧,即划分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以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权虽不快,不敢言也。丕更遣使至荆州,询问有关刘备进兵情况。及闻备在秭归至猇亭间弥山盈谷以树栅连营七百余里,以与吴军相争,吴军亦分军与之峙。乃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湿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将至矣。”(三国志卷二文帝纪)

陆逊既奉命为吴大都督,督诸军以战蜀,乃下令各军就其与蜀相峙之局,坚守不得出战。诸将以孙桓被围于夷道,求救甚急,皆主张集军前往救之。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吴诸将以陆逊怯敌。自以为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心为不服。及闻陆逊是等语言,群起哗然,不相听从,逼问欲展何计?逊立起按剑以向众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敌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随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也!”众乃寂然,各守不战,一如军令。惟各皆怀于危亡,只恨主上用人不当,对此懦弱骄横之大都督,各人敢怒而不敢言。(上引三国卷五18陆逊传)

会蜀军先遣其将吴班率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复向陆逊建议,皆争欲出兵击之。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猝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疲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此一小军突立营平地,必有谲计。且观之,不可以击也。”诸将不解,以逊畏战各怀愤恨。

刘备既知其立营平原之计不可以诱致敌人,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陆逊因指告诸将曰:“所以不听诸君以击吴班者,即揣知其必有巧计故也。”诸将唯唯。逊因令部将宋谦等随蜀军后,攻其五屯,斩其将而归。诸将遂稍服之。孙权得密报,亦遣使向逊问,何以在夷陵不动之计。于是逊上疏曰:“夷陵(今宜昌)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自此吴军坚守,蜀军欲进下得,遂相峙于高山大川之间,自是年(黄初3年公元222年)正月至6月末,彼此不得决战。

闰6月陆逊将集诸军进攻,诸将并曰:“攻备当在于初,今已令敌深入五六百里,以与我军相衔持经七8月,其诸要害,曾落入敌人固守中,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故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勅将士兵卒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便通令诸军,同时俱攻。虎威将军朱然,首破蜀军前锋,继续进攻,遂遮断蜀军后道。振威将军潘璋进斩蜀军护军冯习,偏将军韩当与朱然并击蜀军于涿榔(在今灭北宜都西北马鞍山下)大破之。绥南将军诸葛瑾、建忠郎将骆统、兴椠都尉周胤亦自孱陵(今灭北公安西)进击猇亭,与陆逊大军共攻破蜀军主力于猇亭。及吴军主力齐集于猇亭,连破蜀军四十余营,蜀将张南等力战死之,蛮王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穷逼降吴。刘备全军已败,乃登马鞍山(在今湖北宜都之西长阳之南),陈兵自卫。陆逊督诸军四面围攻之,一日一夜,死者万数,降者数万,蜀军遂土崩瓦解。备因夜率轻骑突围,遁向西北而走。(上引陆逊传)

吴安东中郎将孙桓被围于夷道,见吴军反攻已破蜀营,乃率军奋力出战,得见陆逊,乃前谢逊曰:“前实怨不见救,直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桓闻刘备已遁走,度必自长江南岸还蜀中,乃奋不顾命,自后追之。备至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县东北30五里)为之逼甚,乃令驿人以行囊军需铙铠塞道,发火烧之以为断后。因此一追一阻,蜀军各部益离散不得集,各军未奉军符不敢擅动。吴兵突至,蜀卒四散,致使其军中船只、器械、水军资,尽委之于吴。而因追杀争渡,更使江上尸骸漂流,遮江而下。备因大惭恚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乃收容散卒徐迟于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之南。不意孙桓已率吴轻兵百余人,连夜西进,超越在刘备之前,竟在夔道(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上)狭处,斩土填道,截住去路以邀击刘备。备不得已,乃弃马踰山险以走。会翊军将军赵云自江州来迎,孙桓始退,备乃得免。备忿恚曰:“吾昔初至吴城,桓当小儿,而今迫朕,乃至此也。”(上引三国志陆逊传、卷30二刘备传、卷五十一孙桓传)

刘备步行至白帝城,始知其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之黄权因不得回蜀,已投降于魏,其侍中马良督五溪诸蛮之进取武陵者,业为吴将军步陟攻破,马良死之。蜀将军傅彤为后殿,兵众尽死,彤于激烈抗拒之后,被吴军所擒斩之。备从事祭酒程畿,见军皆江而退,因未奉到军符不肯走,众劝之走,畿曰:“吾在军,未习为敌之走也!”亦死之。

孙权在武昌,闻陆逊已破蜀军,刘备遁走,诸将军正事追击中,乃亲赴前方以劳陆逊及诸将。诸将述及事先各不心服,而率如逊谋因以破蜀诸事。孙权乃问陆逊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耶?”逊对曰:“臣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逊为辅国将军。盖取孙子所谓“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之义也。(上引陆逊传、孙子谍谋第三)

时将军徐盛、潘璋、宋谦等,各以其前锋李异、刘阿等踵蹑蜀军至于白帝城之南山,又各以蜀军之情况回报,盛等各竞上表言“刘备必可成擒,请复攻之!”权以问陆逊,朱然、骆统、逊等皆以为曹丕已在大合士众,虽外托助国讨众,而实有奸心,不宜一意西向而忽视大敌也。权因召刘阿等还守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

三、战后之政局

孙权已大获战胜乃以是役中,所得蜀军之印绶、首级、土地、以及将士所有功勋,宜加爵赏者,皆表列装运,报捷于魏。魏曹丕以鼲子裘,明光騑、腓马、及其所作之典论与诗赋各一事赐孙权。并与权以诏书曰:“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疲弊,外因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动摇江东。根末著地,摧拆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师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此虏,正似其中。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以嘉之。

黄初3年9年,魏欲遗其侍中辛毗,尚书桓阶与孙权为盟誓,并征任质子,权坚辞不受。

时魏已平定塞外乌桓、鲜卑之乱。曹丕以孙权诚心可疑,将起兵伐之。刘晔谏曰:“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山湖,不可仓卒制也。”歪以问贾诩曰:“吾从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绶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丕皆不从。乃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督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在今安徽和县江边);大将军曹仁步骑数万出濡须(在今安徽省巢县东南含山县之西);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等围南郡。孙权乃遣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师拒御曹休等;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捣粲救南郡;以裨将军朱桓为濡须督以拒曹仁。同时吴王孙权以扬、越、蛮夷及荆州桂阳、零陵各蛮夷皆起为乱。权为求弭定内难,稍缓魏之进势,乃因魏使浩周问质子之便,向曹丕重新称臣卑辞上疏,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云云。丕报之曰:“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若登身朝到,夕召兵还耳”。于是,孙权决心抗拒,改元黄武,临江拒战。丕亦自许昌亲征,是年11月至宛。孙权为拒此大敌,乃谋西和蜀,遂遣太中大夫郑泉往聘蜀汉,汉亦遣太中大夫宗玮报之,于是吴蜀复相通好。至黄初4年2月曹仁攻濡须败,3月夏侯尚诸军围江陵不下,适又大疫,丕遂引军北还。曹丕智术短浅,不用刘晔、贾诩之谋,故有此失。(上引三团志卷十贾诩传卷十四刘晔传)

是年3月汉王刘备于永安(即白帝城)病笃,遂召丞相亮至,命辅太子;又以尚书合李严为副。备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又为诏敕太子曰:“入五十不称天,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丞4月殂于永安。5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改元建兴。封诋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皆决于亮。(上引三国志卷30二先主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488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