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细说历史——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4 00:44:47 0


383年淝水之战后,掌控北部中国全局的前秦苻坚政权受到重创,苻坚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直接的后果是北方统一局面被打破。淝水之战后第二年,北方大地上就出现了羌族人建立的后秦,以及鲜卑人建立的后燕和西秦,氐族人建立的后凉。十余年后,后凉又分化出了北凉、南凉、西凉,后燕中又分裂出南燕和北燕,后秦中分裂出夏。乱局比前秦统一北方前更甚。这时,鲜卑族的拓跋部悄然兴起,它建魏国,灭夏、凉、燕,于439年终于统一了北部中国。

细说历史——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鲜卑族的拓跋部曾经相当强大,西晋王朝曾经封其为“代”。前秦政权兴起后,于376年一举消灭了代,这一年,以后成为北魏王朝创始人的拓跋珪六岁。拓跋氏代国的灭亡,使原先作为代国王室的拓跋珪一家堕入了苦难的深渊之中。

高允像

拓跋珪的母亲是匈奴人,是个坚强的女性。她带着儿子在自己原先的部落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386年,十六岁的拓跋珪就着手重建故国,被推选为代王。 当年,他就学习汉人的习惯改元,称登国元年。在以后的十来年间,拓跋部落渐次成为坚强勇猛的军事集团,并向周边地区扩展。

398年,拓跋珪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把自己的武装集团改造成国家。改造的模式就是汉族中原的传统。他把这一年称为天兴元年,国号定为“魏”,历史上称为北魏。他定都于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还要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吕、协音乐。建立中央机构外,还设置了刺史、太守、令长等外职官员。这就是北魏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大体仿汉制建立起来的、而且生命力长久的少数民族王朝政权。当时的南朝人称这一政权“胡风国俗,杂相揉乱”,这种说法还是不错的。这个包括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政权之所以能行之久远,就在于一个“杂”字。因为“杂”,汉族与鲜卑族都能接受,生命力也就强。拓跋珪自己也承认,他那一套“参采古式,多违旧章”(《魏书·礼志》)。“采古式”,是说保持了鲜卑人自古以来的某些传统;“违旧章”,是说注入了汉族礼仪风情的许多新东西。之后他率军南征北战,大致上据有了中原。

细说历史——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质护膊(汉晋时期,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出土。所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吉祥文字与《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的记载相近。

拓跋珪的使命就是恢复代国,创建北魏,据有中原,制定政体格局。三十九岁的时候,他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拓跋珪亡故后,他的儿子拓跋嗣接任,但拓跋嗣寿命很短,很快就由拓跋珪的长孙拓跋焘管理这个国家了。拓跋焘在安定内部以后,就开始征讨北方的割据势力。

拓跋焘在民族和解上比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做得更老到。当年拓跋珪本与汉人关系不错,但后来有两股汉人势力谋反后,他曾对汉人大肆杀戮,造成了很坏的后果。拓跋焘在处理与汉人关系上比父辈要谨慎得多。他注意把汉的士人接纳到北魏政权中来,有事就跟他们商量,有矛盾就主动妥善解决。

431年,拓跋焘率军大举攻夏国,经过一年的战斗,在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配合下,消灭了立国二十五年的夏国。到了夏都城内,拓跋焘什么都不要,就急急忙忙把在夏国那里任职的汉人中的大文人毛修之、赵逸、胡方回、张渊、徐辩找来,并拜为上宾,加以重用。接着顺便征询各州郡名士,以备后用。当时渤海的大学士高允写的《高士颂》,颂扬的就是拓跋焘对汉族士人的重用和关怀。

432年,拓跋焘率军攻北燕。攻北燕的战斗拖得比较长。这年的夏天发兵,经艰难战斗,攻下北燕六郡,并将六郡的三万余口徙到魏统治区,以加强魏的实力。当时战乱颇频,战争的一个目的就是掠夺人口。但是,当时北燕的都城龙城难以攻破,他就回师再等待时机。436年,北燕内部发生变乱,拓跋焘派大将率领万余大军攻燕,一举占领龙城。立国二十八年的北燕亡。

439年,拓跋焘率军向河西走廊进军,攻打北部中国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凉。七月发兵,八月兵临姑臧城下,北凉国国王看大势已去,就率满朝五千文武官员出城投降。这样,黄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割据据点拔掉了。北方地区又重归于统一。

细说历史——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汉晋时期,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出土。锦被间嵌织隶书汉文“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字样。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5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