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4 00:44:22 0


在晋代,社会生活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品”。何为“品”?望文生义的话以为指的是人的品格、品行,即所谓“人品”。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说的“品”指的是人的家庭出身,人的社会地位,包括家族的社会地位。

曹操当年为了获取天下英才而用之,提出“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皆可用之。这种提升虽有利于广罗人才,但显然是有偏颇的。曹操一死,曹丕的心腹陈群马上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一下把这个“品”字提了出来。讲“品”是与曹操的“不仁不孝”式的不讲“品”对着干的。但是,陈群,还有司马懿家族,都是世代豪族,他们心中的“品”,与一般人心目中的“品”并不相同。在他们看来,谁的祖宗地位高,谁的家族门庭贵,谁就有“品”。这“品”字,起初的时候也许与人的品德有点关系,后来就单看门第不讲其他了。那些所谓的“中正官”本身出自高门,他们的眼睛当然更是看上不看下了。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炊事揉面图砖画(魏晋时期)。女仆跪于厨房地上揉面团,反映了庄园中依附民的劳动情景。

晋武帝时代有个著名的直臣,叫刘毅。有一次,晋武帝与刘毅一起在南郊玩。一时兴起,晋武帝突然向他发问:“你看看我与汉代的哪一个皇帝比较相似?”在旁的群臣都以为刘毅会说与汉文帝或汉武帝相似,可是,他却出人意料地说:“你与汉代的桓帝和灵帝差不多。”晋武帝看来还是相当大度的,笑着说:“我的德性虽说比不上古圣人,但是,我消灭了吴国,统一了天下,说我像桓帝、灵帝,评价低了一些吧!”刘毅一本正经地回答:“皇上,一点也不低了。桓灵二帝卖官,钱入官库,而陛下卖官,钱财都到你和势族的私囊中去了。”大概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符合实际,哈哈大笑道:“桓灵之世,是听不到你这样梗直的话的,今有你这样的直臣,可见我与桓灵两帝还是很不同的。”(《晋书·刘毅传》)这一段对话生动地表述出了晋武帝一朝错综复杂的境况。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持刀陶俑(西晋)。从事军事性活动的多称为部曲,地位虽比奴隶高一点,但仍属庄园主的依附民。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青瓷女跪俑(魏晋时期)。女仆下跪,这反映出庄园奴婢地位之低下。

还是这个刘毅,不久作文向九品中正制开炮。他认为“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是长久不了的。他写道: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平复帖》(西晋陆机书)。这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信札,文中有“恐难平复”,故称《平复帖》。此帖颓笔枯锋,是由隶体变草体过程中出现的“初草”。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人能将“九品中正制”批评得如此透彻。他指出:第一,所谓九品中正完全是豪门的游戏。“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所说的高品、低品,都是由财势的强弱决定的,这里说的强弱兼具地位、权势、财力、家世。至于由爱憎定是非,那实际上就没有是非。第二,负责评品的“中正”官,看来道貌岸然,其实是“不精才实,务依党利”,这样的人到头来当然必是不“中”不“正”了。第三,在评九品过程中,充斥着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货赂自通、计协登进、附托而达。搞钱财贿赂的有,设阴谋诡计的有,请托走后门的有。可以说,中国社会各种丑恶腐朽现象,都伴随着“九品中正制”而来。刘毅说的“九品中正,实为乱源”,完全正确!

刘毅等人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十字,清晰地描画出了西晋上流社会的面貌。

九品中正起于魏,盛于晋。有晋一代,种种变革,但始终不敢去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在古代社会,田是人的命根子。西晋实行占田制,不但没有剥夺豪门贵族占有的大量田地,相反把大族也列为占田分配对象。当时规定,高官显爵者按品位高下占有相当的土地。第一品可得占田五十顷,二品四十五顷,三品四十顷,四品三十五顷,五品三十顷,六品二十五顷,七品二十顷,八品十五顷,九品十顷。就是九品的人,也比普通百姓多占了十多倍。东晋社会是维护世族利益的,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细说历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青瓷耳杯、承盘、勺(西晋,南京西岗出土)

东汉、三国以来,大族一直占有不少依附人口,但政府长期不予承认。到西晋时,第一次以法制的形式承认可以私家依附和庇荫人口,高官可按官品庇荫亲族,多者荫九族,少则及三世,免除这些人的租税和劳役负担。所以,无力自守的自由民往往投靠世家大族,成了他们的佃客和部曲,接受奴役。这些人户荫庇于世家大族,不属于政府的编户齐民,可不承担役调。此时的荫庇户对庄园主的依附关系,比前朝(如东汉)有更大的发展,这也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当时还规定,高官可以允许庇荫劳动人手,作为佃客和衣食客。一、二品不超五十户,三品不超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九品一户。这当然只是官样文章,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对于一些高官,朝廷赐予的菜田、厨田、厨士还多得很,高官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的土地也多得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5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