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蒙哥大汗征宋之战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06 11:42:30 0


一、战前一般情势

蒙古定宗贵由原为一病夫,身体虚弱。宋淳佑八年二元定宗三年(公元2148年),贵由赴叶密立河畔养病,途中崩驾于别失八里附近,在位不及三年。定宗贵由崩后,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称制,初贵由之西巡也,拖雷遗书窦莎儿合黑帖泥,以拔都未入朝,疑贵由有图之之意,密遣人告拔都,嘱自为备,拔都乃发自基辅东迎贵由。行至途中,闻贵由凶讯,乃托词休养,停驻于阿剌塔黑山,(今新疆省精河县南),召集大食于阿剌塔黑。窝阔台系诸王,藉词选举大会应在蒙古地举行。皆拒不赴会,仅遣哈剌和林长官帖木耳代表预议。命其附合拔都及诸王多数之决定,时大会中列席者,主要为术赤,拖雷系诸王。会既开始,札刺儿部之伊勒只夕首先提议曰:“前奉窝阔台即位时,已有成约,只有此釆尚存一块肉,不奉成吉思汗他系之王为君。”宗王忽必烈曰:“此言诚是,汝辈首先违法,不从窝阔台遗命。按据成吉思汗法令,皇族有罪者,须经亲会龠飘定讞,而后正其罪,乃汝辈违法,而擅杀阿勒堵伦(成吉思汗之爱女,察威儿之妻也。见成吉思汗传冯承钩注),其一事也。窝阔台遗命失烈门嗣帝位(按窝阔台生有五子:曰贵由、曰阙端,曰阙出,曰哈剌察儿、曰合失。先是窝阔台钟爱三子阙出,欲以位传之。不意于宋端平三年(公元1232年,阔出殁于湖广征宋军中,遂移爱于阔出之长子失烈门,养之宫中,欲使之承大位,乃马真皇后则主持立贵由。)乃汝辈违命敢立贵由,此又一事也。”其不欲窝阔台后人嗣位者,皆执二事为词。拔都与窝阔台系有旧怨,曾与莎儿合黑帖泥同谋推戴蒙哥。蒙哥系莎儿合黑帖泥之长子,在军中颇有权势(按成吉思汗,分所部兵与子弟时,拖雷所得独多,故其势最强。拖雷死后,以所部兵分属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末哥四子。诸王幼时,事皆决于其母。莎儿合黑帖泥有才智,能收揽军心,拔都与诸王亦耸敬之,故推其一子登大位,其事较易。)时窝阔台系诸后王皆幼弱,尚未得众心,此系争位者,除失烈门外,仅有贵由于火者斡兀立。

会既开始,忙哥撒儿首先在大会中推戴蒙哥,以其智勇,曾从其父立功于中原,又从拔都立功于西域也。然诸王则以拔都为成吉思汗系诸王之长,当立。拔都不可。诸王乃请其审择一人,以备推戴,并立文约,许对其所挥之人,不生异议。次日大会,拔都曰:“治此大国,非才能出众而热习成吉思汗法令者不可。”因推戴蒙哥。蒙哥逊让数日,其弟末哥斡兀立(冯承钩注斡兀立,犹言子,蒙古人名后常加是称)起而言曰:“吾人既已约定,遵从拔都之推戴,若蒙哥不能践书,将来恐开恶例。拔都曰:“末哥之言是也”。议乃定。到会诸人,遂依俗奉蒙哥为大汗,由拔都献盏。大会约定于来年春,在斡难河克伦鲁河源成吉思汗故地中重开大会,使受诸王及诸将之全体推戴。开会以前,仍由皇后海迷失称制。时皇后与其二子火者,脑忽共摄国政,专事征求贺财。海迷失嗜巫术,终日与珊蛮共处,政纲极为紊乱!火者、脑忽闻大会之决议已推戴蒙哥,大不悦,使告拔都曰:“会议不在成吉思汗故地,诸王亦未全集,义不能从。”拔都乃请其赴来春之新会。且曰:“莅会诸王。以国土广大,特推皋一堪承此大任之人。今推皋已定,未能挽回也。于是双方使者往还,迄于年终,议尚未定。拔都乃命其两弟别儿哥,脱合帖木儿将大军,卫护蒙哥至克鲁轮河畔,命于来春莎儿黑帖泥所召之大会中,奉之承大位。及期窝阔台系诸后王及察合台子也速蒙哥,以蒙哥之推戴不合法,而帝位应属于窝阔台后人,皆不莅会。拔都及莎儿合黑帖泥,数遣使往劝,拔都且言:“童稚不能治成吉思汗之大国”。仍不纳。别儿哥待之一年,恐久延生变,请命于拔都,拔都乃命其立蒙哥即位,违者诛之。

如是术赤、拖雷两系诸王及成吉思汗诸侄至,集会于所定之地(冯承钩注元史载为阔帖阿兰之地),对于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诸王,作最后之劝请,遣使赴海迷失及火者,脑忽所,别遣使赴也速蒙哥所,告以诸王皆集,仅待其至。失烈门、火者、脑忽三王见其反对无效,允赴会,并示以期。及期而不至,乃不复待,择定宋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年)7月1日,诸王奉蒙哥即大位,是为元宪宗。谱王皆解带置眉上,对之九拜,帐外战士万人,亦随之而拜。蒙哥命是日,人皆休业息争,宴乐终日,并使万物皆同其乐,是日不可乘马,禁以牲畜蓑物,禁杀牲为食,禁渔猎,禁破土,不许扰动水之静源,如是大宴7日。由是蒙古帝统,自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系,转入第四子拖雷系统矣!蒙哥即依次日(7月2日),窝阔台第三子阔出之是予失烈门,结合火者、脑忽二王(按火者、脑忽二王皆跺由之子),谋称兵作乱。拟乘宴会中,蒙哥及诸王酒醉之际,袭除之,而夺袭帝位。事为骡夫克薛侦知,驰归告密。蒙哥当遣诸将之长忙哥撒儿,率三千尉,往迎二王,于距大会地2日行程之外,以兵围之,强三王经从未曾,密捕其党羽数十人,皆伏诛。蒙哥以三子皆成吉思汗子孙,宥其死,谪从军远征。

二、战地形势及战略指导

宋理宗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12月,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时,遣月里麻思使宋,议和好。从行者七十余人。临行,月麻里思示众曰:“吾与尔等,奉命南下,楚人多诈,当誓死,勿辱君命”。既发,抵淮上。南宋守将以兵胁之曰:“尔命在我,生死顷刻间耳!若能降,官爵可立致。不然,必不尔贷”。月里麻思曰:“吾持节南来,以通国好,反诱我以不义,有死而已”。宋守将知其不可逼,而囚之飞虎寨。至蒙哥即位为帝,已十有一载之久,尚未见使团北还,若非蒙古内部,继承发生问题,早已与南下问罪之师。(上引见续通鉴卷百七十)

南宋自进军汴洛,恢复三京,而招致丧师辱国后,对蒙古大敌,惟有应战退守,觅致偏安,并无彻底整军复国之大志。幸而江淮方面杜杲、吕文德等军之力撑危局。襄汉方面有孟珙一军,孟珙公忠体国,肝胆照人,治军严而得军心,故能将襄樊收复。川陕方面则赖有余阶,锐意整顿,局面一新,屡扼蒙古军之南侵,且曾一度北伐汉中。及至宋理宗淳佑六年,孟珙不幸去世,诏以贾似道为京漠制置使,余玢在川日久,自然不免有专断之处,使有人谗毁之,说他专制西蜀有无君之心。理宗竟于翌年(宝佑元年)5月,召余阶回京,玠奉命后暴卒,朝廷且下令抄其家,此事令忠义气短,大失人心。从此宋室,自毁长城。而蒙古军遂长驱南入无阻矣!蒙古宪宗蒙哥可汗,鉴于十年来国内纲纪废弛,即位后,对于军政措施,大加整顿,并积极布置,以为南征之计。以忙哥撒儿为相,总断军国大事,以翁古儿典守和林宫阙,以斡鲁不覩塔刺浑充燕京行尚书省事,以皇弟忽必烈统治漠南军民之政,开府于金遂川(今察哈尔沽源县北)。以察罕总统两淮蒙兀汉军。忽必烈用汉人姚枢为谋士,采纳姚枢的建议,置经略司于汴京。分置屯田,西起唐邓,东至桃源(今江苏泗阳县),所在筑碉堡,设兵驻守以图宋,遂一变往日之游动战法,而为稳扎稳打之正规战法。

此时蒙古人已尽得西域之地,蒙哥大汗鉴于宋长江防线不易突破,乃用郭宝玉大包围之战略,先从西南进兵;期得大理西南夷(今云南)与吐蕃(今西藏)之地,再迂回到南宋后方,然后与自河南南下之兵夹攻之。宋淳佑十二年(公元1252年)秋,命皇弟忽必烈带领兀良合台等南征大理,同时命皇弟旭烈兀率领大兵西征木刺夷,后来旭烈兀一直攻到地中海,大理即现在之云南,唐代南诏地方。此地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和中国脱离,成为化外之邦,南诏政权,初改国号曰大长和,后晋时有段氏掌握政权,始称大理国。其后该国内虽迭有变乱,但直到南宋时,仍为段氏之大理国。

取之,藉以图宋,必得志焉。

三、忽必烈征大理

元宪宗二年(宋淳佑十二年,公元1152)7月,蒙哥命忽必烈统军经略大理,是年终又遗汪德臣将兵入蜀掠成都,薄其南三百里之嘉定(今四川乐山县),为忽必烈之进军云南开关进路也。

翌年八宪宗三年公元1253)8月,忽必烈自甘肃之临洮进兵,速不台之于兀良合台为副(按速不台于参加窝阔台死后大会毕,还居土拉河上,殁年七十三岁,兀良合台在诸将中推戴蒙哥为最力,至是蒙哥命其主持南征军事)。9月次塔拉(吐蕃境),然后军分三路以进,兀良合台出西道,由晏当路(在今丽江府),诸王抄合也只烈出东道,由白蛮(自今姚安)忽必烈自将大军由中道(从越隽入大理),经西番界山谷,行经二千余里,阴历10月,军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枞以济(在今丽汇县西北石门关、石鼓渡等渡江),摩沙蛮王唆火脱迎降(摩沙今云南之丽江)师至白蛮(今大理附近地区),其主将出降,主将之侄,坚壁拒守,攻拔其城杀之,不及其民。同年11月遣玉律术等往谕南诏国来降,不报,12月12日丙辰,忽必烈军围南诏都城大理(今大理县)。南诏国王段兴智,懦弱无能,国事皆决之于权臣高祥,及城被围,高祥乃乘夜率部遁姚州(今姚安县),段兴智走陪都鄯阐(今昆明)。忽必烈入城,谓左右曰:城破而玉律术等不出,使者必死矣。15日已未,西道兵亦至。俄而得使者之尸,诸将以大理杀使者欲屠城,忽必烈幕僚汉人姚枢、张文赚谏止之。忽必烈乃命姚枢裂帛为旗,害止杀之合,分号街陌,由是全城获免。未几,获高祥于姚州(云南姚安县),杀之。至是忽必烈以何时中为宣抚使,留兀良合台征服南方未平诸地,然后率中东两路之军班师。(续通鉴百七十四)

兀良合台平吐番及交趾:大理既平,兀良合台遂挥军(本部西路)入吐番,土番酋惧而出降。吐番有民三万户,兀良合台签发土番军为先锋,进取其他诸部二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终,兀良合台入朝蒙哥皇帝于蒙古。翌年复还云南,先克鄯阐(大理陪都,今云南昆明),擒其国王殷兴智。降白赞,鬼蛮(今曲靖县东北贵州西部地区)等部,鲁鲁斯(今昭通,会泽等县地),阿伯(今临安,通海、蒙自等地),阿鲁(今汉中楚雄,威楚等地)诸国皆慑于兵威而降,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鬼蛮等三十七部落,献俘阙下。于是兀良合台奉诏,以便宜取道入蜀,以夹攻宋人。遂自乌蛮(都押赤城,在今尾阳县境,城际滇池,三面皆水,颇险固)趋泸江(自今石屏东入建水县至开远入于盘江),破秃刺蛮三城(经今昭通县),击破宋张都督兵三万,夺其船二百艘于马湖江(今屏山县。宋对大理方面设防,另详下述),通道于嘉定、重庆、合州,与蒙古之蜀帅汪德臣之军会师。

元宪宗七年(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8月兀良合台受封为大元帅还镇大理,悉置郡县。9月,遣使安南招降,安南囚其使。翌月遂进兵交趾(即安南,都今北越河内)。时安南称藩于宋也。交趾国王陈日照隔洮江(即富良江)列象骑步阵甚盛,兀良合台分兵为三队渡江:命部将彻彻都从下游先渡,兀良合台居中,附马忧都与阿术居后。仍授彻彻都方略曰:“汝既济,勿与之战,蛮必逆我,俟其济江,我使怀都断其后,汝伺便夺其船。蛮败而反走,无船以济,必为我禽”。彻彻都达命,登岸即纵兵击之。日熙虽大败,然得乘舟逸去,兀良合台怒曰:“先锋违我节制,国有常刑”彻彻都惧,仰蔡死。兀良合台入交趾,日熙遁走海岛。得前所遗便于狱中,以破竹东体入肤,比释转,一使死焉。兀良合台怒,因屠其城。留9日,因天暑,班师。翌年(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3月,安南王请降。(多桑蒙古史,二卷七章)

四、蒙哥亲征

进军构想:元宪宗七年(公元1257)6月,蒙哥谒成吉思汗行宫,祭旗誓师。10月,蒙哥督师南征。命皇弟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蓝真答儿辅之。军既发,渡漠面南,至玉陇栈,忽必烈及宗主数人来迎,大实。翌年(宪宗八年)1月,军至黄河,适冰合,以土覆之而渡,军入陕西,驻跸于六羹山,时皇弟旭烈兀已平波斯,蒙哥以阿母河以西之地交旭烈兀管理,是为伊儿汗国。蒙哥驻六盘山3月,留辎重,率军四万,号称十万,分三道而进。蒙哥军出陇州(今护西陇县)趋敞开。皇弟末哥军由洋州(今陕西洋县)趋米仓(米仓道。自南郑南越米仓山至甫江入巴中。或越禾仓山后,沿白沙河谷至闽中,古之米仓道也),万户孛里叉由渔关趋沔州。别遣两军入湖广江南:张柔从皇弟忽必烈攻鄂州,斡赤斤之子塔察儿攻荆山,又诏兀良合台自交广引兵会于鄂。于是宋境三面被兵,形势危殆。(多桑蒙古史,二卷七章)

蒙古进攻蜀地,自窝阔台汗以来,曾数次取之旋即离去。直至宋宝佑二年、蒙哥汗四年(公元1254)正月,蒙哥汗已遗其弟忽必烈征大理(上年9月)之后,为准备入蜀,乃命降将汪德臣,筑利、阗二州(今广元,闯中)之城以守之,且耕且战。以后蒙宋战争,遂演成阵地之攻防战。

蒙古军攻保事府: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宋理宗宝佑六年)1月,蒙古前军之将纽璘,欲会都元帅阿答胡于成都,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遗安抚刘整等据遂宁,江筋滩渡以拒之,以截其东路之军。纽璘军至不能渡。自且至暮大战,整等军败,纽璘遂策军长驱至成都,蒲择之命杨大渊等守剑门(今剑阁县东北)及灵泉山(今遂宁县东十里),自将兵取成都,会阿答胡死,纽璘率诸将大破杨大渊等于灵泉山,进围云顶山坡(今金堂县南五十里余阶侨置利州于此),扼其归路,择之军溃,城中食尽,亦杀主将以降。于是成都所属彭汉绵等州,及威(今四川理睬)茂(今县)诸番悉降蒙古,纽璘以功受都元帅。

10月纽璘闻蒙哥帝次汉中,留部将密里火者、刘嶷等守成都,自率众渡马湖(今金沙江畔)接应之。11月帝渡嘉陵江至白水,命总帅汪德臣(守利州,今庆元县,随征)造浮梁,蒙哥军次剑门。纽璘自率军进取(在小剑山顶,小剑山在今铡阁县北),蒙哥军亦至,隘中裨将赵仲窃献东门,蒙古兵入,宋守将杨立败死,守众皆溃,越2日,蒙哥挥军进围长宁山(今昭化县西南九十里),宋将王佐徐听战败,蒙古军进攻鹅顶堡(今昭化县西南),知县王仲降,披遂破,王佐死焉。蒙哥入城,杀王佐之子及徐昕等四十余人,诺王末哥,塔察儿并略地还,引军来会。

蒙哥战死:蒙哥续驱军进至大获山(苍溪县东三十里,余玠城于山上,徒闯州治之),遣王仲人闽州招守将扬大渊降,大渊杀使者,蒙古诸军攻城,大渊戄,以擦降,蒙哥以为都元帅。12月上旬蒙哥命大渊率所部兵与汪德臣分击相如(今蓬安县)等县。纽璘则攻简州(今简阳县)。蒙哥师次运山(今营山县西,接蓬安县界,余价移蓬州治此),大渊遣人招降其守将张大悦,亦以为都元帅。初10日乙酉,蒙哥师至青居山(今南充县南),宋裨将刘渊杀其都统殷元鉴出降。22日丁酉破隆州(今仁寿县)及大良山相继降,攻雅州(今西康雅安县),拔之,石泉(今北川县)守将以城降。宋开庆元年(蒙哥九年,公元1259)正月,蒙哥驻重贵山北(似在合川附近),置酒大会因问诸王附马百官,略谓:“今夏暑且至,南土瘴症,汝等以为可居否?”托騹谓:“帝宜北还。”巴勒齐谓托驩怯,我颐留之。蒙哥从之。于是遗宋降附晋国宝招让合州(今合川县东钩鱼山上,三面循水,上有天泉,余阶徙州治于此)守将王坚,坚辞之。当时远征安南之兀良合台军方北上。兀良合台由云南派兵自马湖渡金沙江入蜀,至今屏山县,由重庆进攻涪州(今涪陵)、忠州,渐薄甍州境。(多桑蒙古史,二卷七章)

晋国宝说降王坚不果,缔次峡口,王坚追还杀之,蒙哥遂命汪德臣进围合州,俘其男女八万。蒙哥命大将潭都海以兵二万守六盘,乞台不花守青居山,命纽璘造浮棵于涪州之兰市(今涪陵县西六十里),以杜援军,自将大军,直趣合州城下,王坚力战固守,蒙古合兵围之。攻至2日,蒙古军中大疫,议班师而未果。蒙军屡攻不下,四5月之交,蒙古军在合州城下,过大雷雨凡20日,由是攻势停顿。

宋四川制置使摆择之在蜀无功,宋以吕文德代之。是年6月文德乘顺攻涪江浮梁,力战得入重庆,即率舟千余,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史天泽分军为两翼,顺流纵击,文德败绩,天泽夺战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7月汪德臣复选兵夜登外城,王坚率兵战,迟明,汪德臣单骑大呼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竟,为飞石所中,因得疾死。会天大雨,攻城梯折,后军不克进,乃俱退。蒙古军攻城,死伤甚众,而军中痢疫盛行,宪宗蒙哥亦染病。8月,乃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越12日,蒙哥卒于合州钓鱼山下。(按宋君荣书谓蒙哥中流矢),年五十二,庙号宪宗。合州之围遂解。(多桑蒙古史,二卷七章)

由于蒙哥军攻合州无功,故兀良合台自大理进至重庆,忠州之军,亦徒有远程迂回夹攻之名,而未能收其实效。

南宋国防设施:宋朝经闻及蒙古取大理消息,对西南之设防,亦颇有设旅。兹述其大要如下:

宝佑二年(蒙古宪宗四年,公元1254)7月,宋廷已自广右(今广西)获知蒙古攻大理之消息,是月即下诏,以“思、播二州(今贵州思南、遵义),连年悍御,其守臣各进一秩。”明年7月,命吕文德知鄂州,节制鼎浓辰沅靖五州(今湖南常德,澧县、沅陵、芷江、靖县)。宝佑四年(一二五六)5月,宋朝以思、播州得罗鬼国(今贵州普安、普定、威宰等地)之报,谓大理蒙军招养赞人为响导,将入寇。于是谋加强泸,溆(今四川泸县,宜宾)以上,盐井设险以待敌。及使思,播二州,约罗鬼为援,播州以兵助罗鬼。是年秋,又闻溪蛮为蒙古所用,欲窥伺邕(今广西南宁),因令守臣徐敏子守险要,以防不虞。宝佑六年正月,宋廷又遣枢密院编修官吕逢年赴蜀,督办关隘、屯栅,粮饷,相度黄平(贵州今县),思、播诸处险要缓急事宜以设防,并列具工役报闻。是年5月,宋朝因安南求救,始知蒙古进攻安南之事。因遣兵万人,屯于钦州(广东今县),为安南声援。综观宋对西南之国防线,仅重视思,播方面,对邕地之防,则甚为疎略,盖以其道远也。

五、忽必烈攻鄂州

江汉、江淮战区方面,蒙古自窝阔台汗攻宋以来,由于江汉、江淮水域之限制,大集团骑兵大失其效用。反之,宋朝在长江多舟颐,与步兵协同,则大为发挥其价值。因此蒙古在江汉,江淮间,又不得不敢为阵地战。如宋宝佑二年(蒙哥汗四年,1254),蒙古汉军之将张柔,即以连年用兵两淮(淮东淮西),艰于粮运,奏请攘亳之利(今安徽毫县)。蒙哥乃命柔驻亳州,率山前(河北省北部)八军(即汉人所组成之军)建州城以为根据。柔又以涡水北线(上流)不利漕运,曹、狭、魏,博之粟(今鲁西及翼南大名等地之粮),皆不能至于淮上。乃筑甬道,自亳至汴百二十里。或以河流深,不能筑甬道之处,则筑桥十五以通之,而于桥之两头,筑堡以戍之。

又命在汉降人中,选有将才者,以守前线城堡,如罗史枢(天倪之子)为征行万户,配以真定、相、街、怀、孟睹军(今河北之正定,河南之汤阴、汲县、沁阳,孟县所组成之汉军),驻守唐、邓及光化等地(即淮西)。

未几,张柔又以百丈口(今安徽宿县北汴河),为宋舟师往来之道,可容舟万艘,适足以资宋师。乃集大军于符离,筑南道,自亳而南六十余里。有河流之处,则筑横江堡(桥头堡)。又以路东六十里皆水,宋舟师易由此进袭。乃立楫水中,密置侦骑于所达之略。由是鹿邑、宁陵、考城,拓城(皆河南今县),楚邱(今山东曹县东南)、南顿(今河南项城县北),无被宋袭之患。陈(今河南淮阳县),蔡(今上蔡)、颖(今安徽阜阳),息(河南今县),粮运畅通。

宋朝在以蒙古长期战争以来,亦不断加强其防线。除其西南防守点,概如上述外,其东自海州(今江苏束海县)、淮安、濠、寿(今安徽凤阳东北、寿县)、光(今河南潢川)、信阳、随、枣、襄阳、均、金(今陕西安康),西亘蜀之阗(侨置营山县西)、利(侨置金堂县东南)、雅(西康雅安)州之线。此防线各区之战略要点,则为:扬州(今江苏江都)、庐州(安徽合肥),建康(今南京)、江州(今江西九江)、安庆、黄州(今湖北黄冈)、鄂州(今武昌),襄阳、江陵,夔州(今四川奉节县)、重庆等地。(下引见续通鉴卷百七十五)

围鄂州扰江西:元宪宗九年(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8月15日丙戌,忽必烈会兵渡淮,令汉人王维忠郝经宜抚荆湖江淮,率归德军先至江上。自率主力至光山(河南今县),由大胜关(河南罗山县南百四十里,与湖北禄山县交界处)入。张柔由虎头关(今湖北厂城县北百里)入,分道并进。宋兵皆遁。时忽必烈得南宋沿江制置司榜文一纸,有云今夏谍者阅北兵会议,取黄陂民船攻伐,由杨罗堡(今镇,在黄陂东南)以渡江,会于鄂州。(今武昌)忽必烈曰:“此事前所未有,愿如其言而行之”。时宋沿江制置副使衮玠徽渔利甚虐。及蒙古兵至黄陂,渔人乃献舟,且显为响导。9月初1日壬寅,末哥自合州造人以宪宗蒙哥凶讣来告,请北还以服人望。忽必烈日:“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而还”,自登香炉山(今汉阳县西南九十里),俯瞰大江,大江以北曰武湖,武湖之东曰阳罗堡,其南岸即浒黄州,宋军以大舟扼江渡,军容甚盛,汉军之将董文炳书于忽必烈曰:“长江天堑,宋所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试之”。乃帅死士百数十人当其前,令其弟文忠文用载艨艟鼓櫂疾驶跟进,且叫呼助势,锋已交,文炳乘势挥众登岸搏战,宋军大败,明日忽必烈率诸军渡江,遂进围鄂州(今武昌),且分兵趋江西,入临江(今江西清江县),拔瑞州(今高安县),宋室朝野大震。宋廷一面诏诸路出师御敌,出内摩钱七千七百万缗,银帛各一百六十万两匹,以犒师:一面团结首都临安义勇,捂募新兵。坩筑平江(今江苏吴县)、绍兴、庆元(今浙江鄗县)城堡,以备海隅之战。内侍董宋臣则请理宗迁都四明(山,今部县西南)以避蒙古锋锐。

蒙古内乱忽必烈北归:是年10月,宋贾似道以右丞相兼枢密使军汉阳以援鄂。11月蒙古军围鄂州至急,宋都统权州事张胜,以城危在旦夕,登城谕之曰:“城已为汝家有,请绥攻,以便议降。”蒙古信之,遂焚城外民居,将退,会高达引援乒至,贾似道亦率军驻汉阳为援。蒙古军乃复进攻,遣苦彻拔都儿领兵同降人谕鄂州使降,抵城下,胜杀使者,以军出袭苦辙拔都儿。蒙古兵势盛,胜战败死之。高达婴城固守。蒙军攻城益厉,城中死伤者至万三千人,贾似道大惧,移驻黄州,乃密遗宋京诣蒙古营议和,请称臣纳币,忽必烈不许。会合州守将王坚使阮思聪由蜀走卾,以蒙古宪宗战死相告。而贾似道并不乘机反击,仍一味求和,许以称臣,划江为界,岁奉银帛各二十万两匹。此时忽必烈听说阿里不哥拟称帝于和林,深恐漠北有变,遂接受宋京和约留张杰,阎旺以偏师侯湖南兀良合台之兵,班师拔营北返。

兀良合台北宋会师:宋宝佑六年(蒙哥八年,一二五八),兀良合台奉命还军潭州(今长沙),与忽必烈会师鄂州,乃于是年约10月初,亲率骑兵三千,蛮葵万人(大理之白族人所组成之军,亦曰十白军),由云南出广西,攻横山寨(南宁东八十里)。宋广南制置大使司镇抚刘雄飞,将兵绝之,颇有斩获。至明年10月间,蒙军卒破横山,入老苍关,徇宋内地,守将陈兵六万于昆仑关地区拒之,兀良合台潛遣兵白闻遗街其中坚,大破之,遂乘势破宝州(今窦阳县),象州(今象县境),入静江(桂林),连破匳(沅菠)、沅(芷江),宋将以兵来拒,断其归路,兀良合台滑出官军之后,命其予阿术横击于前,宋军迟走,遂围潭州(长沙)。闰11月蒙军攻城甚急,宋湖南制置副使知潭州向士壁极力守御,既置飞江军,又募斗努社,朝夕亲自登城抚劳拒战,会忽必烈已允宋之求和,班师北去,特遣铁莴赤迎兀良合台于岳州,兀良合台遂解潭州之围,引兵趋湖北。宋景定元年,春,蒙古将张杰阎旺作浮梁于亲生机(今崭州西二里)以备兀良合台济师北返,贾似道听刘整计,命夏贵以舟师袭攻浮粱,兀良合台力战,始得渡江北去。蒙古大迂回战略,至此遂功亏一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50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