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蒙古拼图——忽必烈师从八思巴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06 22:47:34 0


萨斯迦班智达1251年在凉州去世,临终前,他将法王之位传给了他十七岁的侄子八思巴。八思巴成为萨斯迦第五任教主。此时,当政不到三年的贵由汗已死,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到了拖雷系。阔端没有公开反对蒙哥,免遭杀身之祸,但由他支持的萨斯迦派,也不再具有垄断藏地各教派的领袖地位了。

蒙古拼图——忽必烈师从八思巴

八思巴像

蒙古建国后,佛教通过两条途径与蒙古人接触,一条是西夏国,另一条是金国。蒙古的邻国西夏是佛教盛行的国家。藏传佛教正式传入蒙古地区,肇始于窝阔台汗之子阔端对西藏的军事占领。阔端与萨斯迦班智达所达成的是一项政治协议,目的是利用萨班在整个藏区的影响力使西藏归顺。

蒙古人一旦接触到了佛教,其内心特别容易接受。藏传佛教与蒙古人固有的宗教萨满信仰有着某些契合之处,身为游牧和狩猎民族的蒙古族和半游牧、半农耕的吐蕃人在习俗上比较接近,萨满教与吐蕃人的原始宗教苯教或有相通,文化亲和力颇多。尤其是佛教的密宗,依赖师徒口耳相传,个体差别性极大,所以更具神秘性。

蒙古拼图——忽必烈师从八思巴

八思巴(左)与忽必烈(右)

忽必烈早在1240年就曾将中原的名僧海云禅师召赴漠北问对。蒙哥汗时,忽必烈奉命远征大理,1253年抵达六盘山驻营,他已久仰萨班之名,当使者驰至凉州时,才知萨班已经死去,于是就把新教主八思巴召请到军营。随行军中的忽必烈王妃察必先请八思巴传授喜金刚灌顶,受其影响,忽必烈也要求接受灌顶。灌顶后,八思巴被奉为忽必烈的上师。“上师”就要坐于弟子的上座,这使忽必烈十分为难。经察必调解,双方约定:今后八思巴讲授佛法时,可以坐上座,吐蕃之事先征求八思巴意见再下令旨;忽必烈处理政务时坐上座,八思巴不得干预朝政。

忽必烈师从八思巴,接受密宗灌顶,这对后来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对西藏的政策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1254年,忽必烈颁布《优礼僧人诏书》,表明自己皈依佛法,尊礼上师,对萨斯迦派僧人及寺院做了不损害之保证,还免除了僧人的兵差税役。

1260年,忽必烈开平称汗,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授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1270年,八思巴晋封“帝师”,另赐玉印。确立藏传佛教为国教,被认为是改变了成吉思汗确立的多教并存、自由信仰的国策,其弊端在未来的数十年中逐渐显示出来。1258年,忽必烈亲自主持“佛道之争”,明显倾向和袒护了佛教,即位后又对全真道教进行了打压,而且从心理上,与先后皈依伊斯兰教的四大汗国愈行愈远。

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设置了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由八思巴领院使,忽必烈命其返回萨斯迦建立西藏行政体制。总制院下属三个互不统属的宣慰使司,直接管理西藏地区的一切事务。忽必烈颁给八思巴一道诏书,史称《珍珠诏书》。与十年前的《优礼僧人诏书》不同,这是蒙古大汗对西藏各教派下达的诏书。这道诏书奠定了元朝所执行的“政教并行”的原则,忽必烈在国家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之间划定了明确的界限。这不仅是元朝一代的国家定制,也为元之后历代王朝所遵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98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