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社会矛盾的日益发展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6-06 09:51:04 0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是为唐前期。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全国尚未统一。时值隋末丧乱,社会残破,经济凋敝,又因镇压农民起义,削平群雄而征战不已,加之水旱频仍,广大农民赋役负担十分沉重。因此,在唐高祖李渊执政的武德时期(公元618—626年),尽管唐王朝已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革隋弊政,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但是究属草创,故农民反抗斗争时有发生。

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以隋为鉴,接受魏征提出的偃武修文治国方针,比较认真地推行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执政后期,逐渐骄奢,好尚珍奇,纵情畋游,不乐谏诤,昵近小人,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赋役负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发展,农民反抗斗争在全国各地不断爆发。

唐高宗即位后,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辅佐下,朝政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到其执政后期,为了防御吐蕃和突厥的不断进扰,征发数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地区戍守和作战,“征科赋役,差点兵防,无钱则贫弱先充,行贷则富强获免”。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几乎完全压在农民身上,以致“夫妻不得相保,父子不得相养,自剑以南,爰至河、陇、秦、凉之间,山东则有青、徐、曹、汴,河北则有沧、坛、恒、赵,莫不或被饥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疾疫死亡,流离分散,十至四五,可谓不安矣。”

武则天执政期间,重视农业,发展生产,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破格用人,抵御吐蕃、突厥和契丹侵扰,户口由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的三百八十万户,增至六百一十五万六千千百四十一户,为唐王朝在开元年间臻于鼎盛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执政期间,尤其是晚年,由于任用酷吏,奖励告密,滥封官吏,佞佛建寺,筑明堂、天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批农民破产逃亡,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加深。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宫廷政变,迫使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恢复帝位,但朝政大权却落入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之手。她们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广占田园,苛剥封户,骄奢淫佚,“盛兴佛寺,百姓劳弊,帑藏为之空竭”,甚至企图步武则天后尘,僭称女皇。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短短八年间,宫廷政变迭起,皇帝屡易,朝政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

唐玄宗上台后,政局才趋于稳定。他在著名宰相姚崇、宋辅佐下,锐意求治,澄清吏治,限制直接掠夺封户,沙汰僧尼,捕杀蝗虫,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防止边将闹事,因而社会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至开元、天宝之际,“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户口增至八百余万户,号称“开元盛世”。

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更加激烈。由于官僚机构愈益臃肿,养兵越来越多,与边境各族战争连绵不绝,不堪繁重赋役而破产逃亡的农民难以数计。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是“闾阎困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应当指出的是,唐前期少数民族、尤其是岭南、剑南和黔中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深受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少数民族首领、官僚和富豪蓄养和掠卖奴婢比较盛行。如贞观初,岭南少数族首领冯盎,占有“奴婢万余人”。唐睿宗时,监察御史李知古欲掠姚州(今云南姨安)蛮“子女以为奴婢”。在镇压少数民族反抗斗争时,唐统治者更是乘机大肆掠夺人口。如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四月,大丞相府谘议参军窦轨镇压稽胡起义时,掳男女二万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行台仆射窦轨打垮始州(今四川剑阁)、巴州(今四川巴中)、阆州(今四川阆中)等山僚起义时,又掳男女二万口。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三月,益州行台尚书郭行方击破眉州(今四川眉山)、“洪,雅二州”山僚起义时,俘男女五千口。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夔州都督齐善行围剿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僚民起义时,俘男女三千余上。同年,右武侯将军上官怀仁镇压巴州、洋州(今陕西西乡)、集州(今四川南江)和壁州(今四川通江)僚起义时,掳男女万余。翌年四月,上官怀仁将巴、洋、集、壁四州僚起义平定时,又掳男女六千余口。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三月,广州总管党仁弘讨伐罗州(今广东廉江北)、窦州(今广东信宜南)僚起义时,掳男女七千余口。唐统治者将掳掠来的少数民族男女,有些作为奴婢,赏赐给“有功”将领和达官贵人,供其驱使。这就更加激起少数民族的不满与反抗。唐前期少数民族起义较多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总之,唐前期虽是李唐王朝创建并日益向上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这个社会基本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随着李唐统治者的压榨逐渐强化而日益发展,民族矛盾也不断发展,在有些时候和地区还比较尖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4946.html

上一篇:高宗继成大业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