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宦官集团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11:49:09 0


宦官集团取得胜利之后,由宦官头子侯览指使他的爪牙朱并上书控告党人张俭,说他和同郡的二十四个人结党谋反。灵帝下令逮捕张俭。张俭逃出京城,望门投止,也就是走到哪儿,依靠哪儿的百姓接待和掩护。最后辗转逃往塞外。宦官曹节又乘机奏请灵帝收捕李膺等一百多人,把他们关进监狱,过几天又把他们偷偷地杀害了。宦官集团还在全国各地大肆搜捕和杀害党人,几天工夫,被杀、被流放、被监禁的党人就有六七百人。接着,又把一千多个太学生全都关押了起来。凡是有替党人喊冤的,也都被杀被捕。所有党人和党人学生、父子、兄弟,凡是做着官的,都一律免职,驱逐回乡,禁锢终身,永远不许再做官。这就是第二次的“党锢之祸”。

两次“党锢之祸”都是东汉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宦官们骄奢残暴,作恶多端,太学生发动的反宦官斗争,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自从他们的斗争被宦官击败以后,东汉的政权又一次完全被宦官集团所控制,政治越来越腐败了。崔寔写《四民月令》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激烈,大地主的庄园越来越多。很多庄园主常常兼营商业。他们把田庄里多余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赚很多很多钱,然后再拿赚来的钱放高利贷,剥削农民。有些大地主的田庄里不但出卖农产品,连池塘里出产的鱼虾和菱藕,丘陵地和山地上出产的木材和油漆,也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个大地主家里想做家具,他就叫在田庄里干活的农民种梓树和漆树。当时人们笑话他说:想做家具现种树,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成?可是过了一些年,他田庄里的梓树和漆树果然都长大了,不但他自己家里做了许多的家具,而且连那些笑话过他的人,也要到他的田庄里去买木材和油漆了。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寔〔shí〕的人,写了一本叫做《四民月令》的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东汉大地主庄园的情况。

崔寔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书香门第,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擅长写政论文。崔寔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也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桓帝刘志在位的时候,崔寔被任命为五原(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旗西部)太守。他到任的时候正好是冬天,看到五原街上行人很少,就到老百姓家里去了解情况。他看到许多老百姓穿得很单薄,抖抖索索的显得很可怜。有的老百姓正蜷缩在细草堆里御寒,看到崔寔到来,赶快从草堆里钻出来迎接,浑身上下还挂着不少的细草。崔寔看了觉得很奇怪,开始他只以为老百姓家里穷,买不起衣服,后来日子长了,才知道原来当地老百姓不懂得种麻,也古代画扇不懂得织布,所以没有衣服穿,只好钻草堆。崔寔进一步调查以后,知道五原的土地很肥沃,适宜于种麻,于是他就教老百姓学种麻,还教他们绩麻、织布。这样,五原的老百姓就有衣服穿了,冬天不用钻细草堆了。

汉桓帝延熹六年(公元163年),崔寔被调任为辽东太守。他在赴任途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办理丧事,在家闲居了三年。在这三年当中,崔寔了解了许多大地主田庄里的情况,他看到豪强地主的田庄拥有宽广的田地,强迫成千的农民替他们干活,而贫穷的农民则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无衣无食,十分可怜。崔寔对这种贫富悬殊的情况很不满意,他特地写了一篇《政论》来评论这种情况,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四民月令》也是他在这时候写成的一部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书。

《四民月令》这个书名中的“四民”,是指士、农、工、商四种人,“月令”是指逐月安排所应做的事情。当时农业生产是根本,手工业和商业都决定于农业生产,至于士,也就是读书人,当然更离不了农业生产供给衣食,所以虽说是“四民”,其实主要还是讲田庄里的农业生产情况。

《四民月令》原书已经散失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残存的三千二百多个字。从这三千二百多个字和刚才提到的那篇《政论》,再参考一些其他的书籍,我们可以知道东汉大地主田庄的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田庄里不仅有大片种粮食的田地,并且还有菜园、果园、养鱼池、种林木的丘陵和山地。田庄里种有大片的桑树林供养蚕用,桑树林旁边有养蚕室、缫丝房和染织房。因为田庄里土地辽阔,所以饲养了许多牛马供耕田和运输用,还养了许多猪、羊、鸡、狗等家畜家禽,供吃食用。当时吃狗肉的风气很盛行,养狗不是为了看门,主要是为了吃肉。田庄里有酿造作坊,有人专管做鼬酿酒,作醋作酱,腌制成菜,并且用小麦、高梁等制作饴糖。田庄里有专门给田庄主人缝制四季衣服和做鞋做袜的裁缝;有给田庄主人做饭做菜做点心的厨师;还有专管修造房屋、车轿、家具和农具的泥水匠、木匠和铁匠;还有医药房负责采药、制药和治病,总之,凡是生产和生活上用得着的东西,田庄里几乎都自己生产,不用到外面去购买。一座田庄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田庄里生产这么多东西,都供田庄主人享受。在田庄里劳动的农民,一年忙到头,却吃不饱,穿不暖,死后连块葬身之地也没有。田庄里的农民有个专门的称号,叫做“徒附”,其实就是失掉了政府的户籍,只好供大地主剥削的农奴。徒附不仅自身只能老死在田庄里,甚至他们生的子女也注定了做徒附的命运,不许离开田庄。

田庄里存在这样严重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自然十分尖锐。田庄主人为了防范徒附们起来造反,在田庄里修了坞堡。坞堡四周有又高又厚的围墙,四角修有瞭望楼监视徒附们的行动。墙外有深沟环绕,只有通过吊桥才能出入。田庄主人还训练了一批家兵来保卫自己,充当镇压农民的打手。

田庄主人住在坞堡中心的深宅大院之中,他们一家虽然只有几个、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居住的房屋却多到好几百间,有的房间是专门用来收藏金银珠宝的,有的房间是收藏四季衣服的。他们的厨房里鸡鸭鱼肉堆积得太多了,有的腐烂发臭,生了蛆,不能再吃了,只好扔掉。清香醇厚的美酒,因为搁得太久了,有的发酸变味,不能再喝,只好倒掉。田庄主人不仅不劳动,甚至连吃饭穿衣、梳头洗脚也要由奴婢在旁服侍。夏天,有奴婢给他们扇扇子,冬天,有奴婢围在身旁给他们挡寒风。田庄主人真是一些十足的寄生虫。

崔寔写的《四民月令》和《政论》,既使我们知道了东汉时候大地主田庄里的生产状况,也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封建社会阶级剥削的历史画卷。它告诉我们,到东汉时候,封建制已经完全确立起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仅表现在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里,也表现在大地主的田庄里。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地主压迫和剥削农民则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关系。封建社会比起奴隶社会来虽然要进步得多,但是地主剥削农民和奴隶主剥削奴隶,在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仍然是充满着阶级矛盾的社会。黄巾大起义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使得社会不安定,加深了人民的痛苦。而且,从汉和帝刘肇的时候起,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地闹水灾、旱灾和蝗灾。农民实在没有活路了,只好离开家乡,四处逃亡,形成了一群一群的流民。流民四处乞讨,餐风宿露,饿死冻死的很多,连首都洛阳的街头,也经常可以看到冻饿而死的流民的尸体。当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终于被迫打出了造反的旗号,开始聚众起义。东汉政府对各地的农民起义进行了残酷镇压,可是农民反抗斗争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当时民间曾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广大农民群众唱出了这种富有反抗精神的歌谣,他们藐视统治阶级,酝酿着起来斗争。从汉安帝刘祜在位的时候起,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已时有发生。到汉灵帝刘宏在位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大起义是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他们信奉中黄太一之神,以《太平清领书》作为他们的经典,宣传“黄天太平”思想,认为只有到了太平的时代,人们才能不愁吃穿,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张角本人懂点医道,常常免费给农民治病,病治好了,他就劝人家参加太平道。穷苦农民为了摆脱眼前困苦的生活,把张角看成是自己的救星,都纷纷信奉太平道,张角的信徒越来越多。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即今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一带),太平道的信徒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古代集市图张角派弟子去把信徒们组织起来,把八个州的信徒组织成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指派一名首领去领导,叫做渠帅。三十六个渠帅都听张角统一指挥。张角还制定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十六字起义口号。“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是指起义军要创造的天下,甲子是年号,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他们预定在这一年的三月五日,八个州同时发动起义。张角还叫人在首都洛阳和地方州郡官府的门上,用白土写上“甲子”二字,标明这些官府衙门到时候都将改变主人,借以鼓舞人心。

张角手下最得力的弟子是大方渠帅之一的马元义。他经常到首都洛阳联系,传达张角的命令。张角叫他先把荆州、扬州两地的信徒几万人调到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集中,作为起义军的主力,以便配合首都附近各州郡的起义军进攻洛阳。

在预定的起义日期前一个月,济南的起义军中出了一个名叫唐周的叛徒,他写信给政府告密,起义的消息泄露了。东汉政府逮捕了马元义,在洛阳当众把他杀害。在洛阳受牵连被害的有一千多人,起义者的鲜血染红了洛阳街头。东汉政府还下令搜捕张角。张角得知消息以后,连夜派人赶去通知各地的信徒,叫他们立即发动起义。

叛徒的告密虽然打乱了起义的日程,使得起义军牺牲了一个重要领袖和一千多名战士,但是并不能扑灭起义的烈火。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早已组织起来,有了充分的准备。接到张角的命令以后,三十六方立即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作为“黄天“的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巾军。张角自己称为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三个人共同指挥起义军的战斗。

起义军每打到一个地方,就焚烧当地的官府衙门,攻打豪强地主的坞堡,捕杀为非作恶的官吏和地主。地方州郡的长官和大地主吓得纷纷逃窜。十几天工夫,封建统治的秩序就被打乱了。

东汉朝廷十分惊慌,派重兵守住洛阳和附近的关口,又派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隽〔jùn〕为右中郎将,率领四万多名精兵来镇压黄巾起义军。颍川的黄巾军首领波才打败了皇甫嵩,把他围困在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官军看到黄巾军作战勇敢,声势浩大,都十分害怕。老奸巨滑的皇甫嵩,却看出了黄巾军缺乏作战经验的弱点。他召集自己的部下说:“打仗要用计谋,不在乎人数多少。我看黄巾军结草为营,一定害怕火攻。如果我们乘着月黑风紧的夜晚去偷袭,放火烧他们的营寨,准能取得胜利。”在一个刮风的夜晚,皇甫嵩命令官军偷袭黄巾军,放火焚烧波才古代风景画鉴赏的军营。波才从梦中惊醒,赶快整顿队伍,奋勇抵抗,可是已经迟了。皇甫嵩、朱隽和骑兵都尉曹操率领官军,包围了他们,乘乱砍杀了成千上万的黄巾军战士。汝南、陈国两地的黄巾军闻讯赶来援救,也被打败。波才没有办法,只好退往阳翟。

北方由张角兄弟亲自率领的黄巾军打了胜仗,打败了东汉官军的北中郎将卢植和东中郎将董卓。汉灵帝赶快命令皇甫嵩从河南北上,夹击黄巾军。张角派张梁迎战皇甫嵩,两军在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地方大战。张梁作战很英勇,他率领黄巾军奋勇冲杀,打得皇甫嵩招架不住,只好紧闭营门,躲藏起来。就在战局十分紧张的时候,可惜张角得病死了。张梁因为料理哥哥的后事,放松了警惕。皇甫嵩乘机向黄巾军反扑。他命令官军连夜准备,天刚蒙蒙亮就发动进攻,打破了黄巾军的大营。张梁率领部下奋勇抵抗,他和三万多名黄巾军战士英勇战死,另外五万多名黄巾军战败以后英勇不屈,投到河里壮烈牺牲。皇甫嵩居然劈开张角的棺材,砍下他的脑袋,送到京城里去请功。接着,皇甫嵩又去进攻张宝率领的黄巾军。张宝势孤力单,在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战死。

黄巾军的主力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了。但是各地的黄巾军仍然在战斗,沉重地打击东汉朝廷的统治。在黄巾军影响下的各地各族农民起义军,也纷纷起来跟地主阶级斗争。直到汉灵帝的儿子献帝刘协的时候,农民起义的浪潮还没有平息下去。洛阳遭劫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东汉朝廷害怕农民起义,也派宗室大臣到各地担任州牧,交给他们军政大权。这些人跟当地豪强地主勾结起来,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也就是军阀。豪强地主和大小军阀之间,弱肉强食,互相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京都洛阳,被凉州军阀董卓洗劫一空。

董卓是陇西临洮〔táo〕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到羌族〔羌qiāng〕地区游历,和羌族的豪强贵族交朋友,互赠礼物,培植自己的势力,因此在陇西一带渐渐有了名气。后来,他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步步升官,势力越来越大。

正当董卓极力扩展势力的时候,东汉朝廷外戚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又一次发展到了高潮。外戚何进任大将军,负责守卫洛阳。何进是汉灵帝何皇后的哥哥。他的势力强大,引起了宦官的不满和反对。当时宦官蹇硕〔蹇jiǎn〕担任上军校尉,即皇宫禁卫军的统帅。他想谋杀何进,不料走漏了消息。何进先下手为强,将蹇硕杀了。汉灵帝病死以后,何进就立皇子刘辩继承皇位,这就是少帝,改年号为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担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建议何进利用这个时机把所有的宦官全部杀掉。可是何太后不同意袁绍的意见。何进就想依靠凉州军阀董卓的力量,箝制何太后。他于八月间召董卓来洛阳。不想,这消息被宦官知道了,先下手杀了何进。袁绍又带人攻进皇宫,杀了大批宦官。朝廷上下乱成一团。正在这时候,董卓来了。

董卓只带了三千人马进入洛阳。他为了虚张声势,叫军队夜里偷偷出城,白天再打着旗子,敲着鼓,浩浩荡荡地从四个城门开进来。这样一连搞了四五天。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董卓调来了许多兵马。负责京城及其周围治安工作的长官丁原看出了董卓的野心,对董卓的行为深表不满。董卓也知道不除掉丁原就不能专权。他知道丁原的部将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就用金钱财物去收买吕布。吕布接受了董卓的贿赂,果然很卖力气,不几天就把丁原杀掉,替董卓扫除了障碍。这年九月间,董卓废了少帝,立陈留王刘协做皇帝。这就是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从这时候起,董卓自封为丞相,独揽了朝政大权,在洛阳为所欲为。有一天,董卓带兵去洛阳郊外游玩。正好百姓祭神赶庙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残暴的董卓竟然命令士兵冲进人群,把赶庙会的男人全部杀掉,驾走他们的牛车,抢走妇女和财物,还把那些砍下来的脑袋,绑在车辕车轴上,带回洛阳。在路上,董卓让士兵狂呼乱叫:“打了大胜仗回来啦!”

董卓在洛阳的专横残暴,引起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对,就连那些官僚地主也对董卓没有好感。袁绍因为和董卓意田园风景画鉴赏见不合,逃到渤海郡。典军校尉曹操也怕董卓对他下毒手,逃出洛阳,回到陈留,公开打出了反对董卓的旗号。在这时候,有十多个州郡也先后起兵反对董卓。他们集合在一起,共同推袁绍做盟主,组织联军,讨伐董卓。这支联军,历史上叫做“关东军”。

关东军对洛阳采取了半圆形的包围阵势,但是由于他们各有各的打算,都观望不前,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对董卓的压力。董卓也没有把关东军放在眼里。这时候董卓担心的是黄巾起义军的余部郭太。郭太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重整旗鼓,多次打败董卓派去的军队。董卓害怕他们乘关东军围攻洛阳的机会,渡过黄河,切断后路,就匆匆忙忙地挟持汉献帝刘协撤出洛阳,逃往长安。

董卓撤出洛阳的时候,百姓不愿意跟他走。他就把洛阳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好几百万人口,编成许多小队,每个小队派一队士兵押送,驱赶着向西迁徙。董卓怕百姓半路逃回洛阳,就派军队把洛阳一带的房屋、庙宇、宫殿,全部烧光;把所有的物资一律毁掉,弄得鸡犬不留。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连同它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就这样被董卓这群残暴无比的军阀毁灭了。

洛阳遭劫,长安也不安宁。董卓到了长安以后,更加专横跋扈,穷奢极欲。董卓自比西周时候辅助武王立了大功的姜尚,也要汉献帝尊称他为“尚父”。董卓外出的时候,盗用天子的仪仗队,气势咄础逼人。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大权在手,就大封自己的子侄做官。他封还在吃奶的儿子为侯,封弟弟董旻〔mín〕为左将军,封侄子黄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掌管禁军。为了大量榨取人民的血汗,搜刮财物,董卓下令把秦始皇在长安所铸的铜人和长安皇宫里的铜钟铜架统统砸碎,把旧有的五铢钱〔铢zhū〕统统收集起来,利用这些铜料,铸成小钱,在市场上使用。这样大钱改小钱,造成了物价飞涨。一石〔dàn〕谷的价钱高到数十万钱。老百姓被害苦了,只希望残暴的董卓赶快死。当时长安市中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指的是“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意思是说:残暴的董卓啊!你怎么还活着,十日之内你死了吧!

古代风景画鉴赏穷凶极恶的董卓,不管人民的死活,征集了二十五万民伕,在离长安城二百六十里一个叫做郿的地方,建筑了一座防卫用的堡垒——郿坞。堡垒四周墙的高度厚度和长安城一样。董卓在里面屯积了供他们食用三十年的粮食,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还有其他无数的珍宝。董卓怕人行刺,外出的时候,在衣服里面穿上厚厚的铠甲。他以为有了这些防卫措施,就可以万无一失,高枕无忧了。他说:夺权成功,可以称霸天下,万一不成功,守着这些东西也足够我过一辈子了。董卓哪里想到,就在他的堡垒里面,那些追随他的官员,如王允、吕布等,也不满他的骄横残暴。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间,王允和吕布合谋,把恶贯满盈的董卓杀了。杀死董卓的消息传开,长安市民欢欢鼓舞。看守董卓尸体的士兵,见尸体肥胖,就在尸体的肚脐中插上灯芯,像点灯一样点着了,足足点了两天。

不久,董卓的余部李傕〔juè〕、郭汜〔sì〕等打进长安,杀了王允等一万多人,对长安城进行了烧杀抢劫。洛阳、长安这两座繁华的大都市,相继遭到了凉州军阀的洗劫,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càn〕,在从长安逃往荆州途中,写了一首《七哀》诗,描写路上见到的悲惨情景,其中有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洛阳、长安遭劫,景象凄惨到了极点。鬣卓虽然被除掉了,但是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还刚刚开始,东汉从此转入分裂割据的局面。曹操陈留起兵在讨伐董卓的关东军将领中,曹操可以算是办事认真,有勇有谋,最有见识的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bó)人。他从小就很机警,能够随机应变。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担任了皇宫的侍从官。不久,他被调任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工作。洛阳虽说是京都,可是外戚、宦官倚仗权势,为非作歹,把洛阳城闹得乌烟瘴气。曹操决心整顿好京都的秩序。他一到任,就颁布了一道“夜禁令”,禁止深夜酗〔xù〕酒游逛。每天夜里,派出士兵在城北一带巡查,专门检查“夜禁令”执行的情况。他还叫工匠赶造了二十多根用五种颜色油漆的大棒,分别悬挂在衙门两旁,准备严厉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恶人。

一天夜里,曹操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出去巡逻。夜已经深了,四下里静悄悄的。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狗叫声。曹操马上警觉起来,命令士兵注意四周的动向。不一会儿,在街头转角处闪出了五六个人影。只见他们走到一间民房门前,停了下来。有一个随从模样的人说:“蹇大人!就是这家,已经到了。”

这个被称为“蹇大人”的,是皇帝亲信宦官蹇硕的叔叔,一般人就叫他蹇叔。这家伙倚仗侄儿在朝廷的权势,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是洛阳城北一个出名的地头蛇。他白天干尽了坏事不算,晚上还经常带着一批爪牙闯入民宅,抢占民女。这天晚上,他们一伙又想闯人一家民房去捣乱,不料这一次正好撞到了曹操手里。蹇叔一伙正在叫喊敲门,曹操大喊一声:“来人!抓住这批歹徒!”巡逻队应声一拥而上,把蹇叔等人全都捆绑了起来。这时候,蹇叔还强作镇静,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嘴里骂道:“你们是些什么人,胆敢捉拿起老爷来!”巡逻队的士兵不由分说,把蹇叔等人押回衙门审问。

曹操坐在衙门的厅堂正中,见蹇叔还那么嚣张,就更加愤怒,大喝一声:“你们倚仗权势,漠视禁令,本部尉决不宽容,定要切实依法严惩!”接着吩咐士兵:“拿五色大棒来!”在旁边站立的士兵听说要棒打蹇叔,心里高兴极了,他们立刻将蹇叔按倒在地,用五色大棒一顿好打。不一会,蹇叔的四肢就挺直了。曹操这才命令退堂。棒杀蹇叔的故事,说明曹操是一个不畏强暴的人。

董卓进洛阳的时候,曹操正担任典军校尉的职务。董卓想拉他入伙,让他任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到董卓的暴行很不得人心,认定他必然会失败。所以不管董卓怎样拉拢,怎样封官许愿,曹操都不愿意跟董卓合伙,而是想方设法地逃出洛阳,回到了陈留(今河南省陈留县)。曹操的父亲住在陈留,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财产,可以供曹操用来招兵买马。陈留太守是曹操比较熟悉的朋友,他在政治上能够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把陈留作为自己的基地,开始起兵反对董卓。

曹操起兵的第一步是找志同道合的人作帮手。他找到了卫兹。卫兹是本地的孝廉,为人正直,家里有很多财产,对董卓操纵朝政也非常不满。一天,曹操摆好酒席,请卫兹来商谈。在喝酒的时候,曹操说:“如今汉朝衰落,董卓专权,欺君害民。我想改变这种局面,阁下能助我一臂之力吗?”卫兹赶紧回答说:“曹君说那里话。您有这样大志,我当然愿意把全部家产拿出来,做为招募义兵的费用,追随左右。愿曹君发扬当年棒杀蹇叔的勇气,兴兵除掉国贼董卓!”说到这里,卫兹兴奋得举起杯来说:“我预祝您成功。”曹操和卫兹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到深夜,卫兹才告别回家。

曹操在陈留得到卫兹的帮助,开始招兵买马。这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少对董卓不满的中小地主带着他们的子弟来投奔曹操。不久,曹操的同乡好友夏侯惇〔dūn〕、堂弟曹洪,听到曹操招兵,也带了一批人赶来参加。曹操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很快就聚集了五千多人马。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他带兵参加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军,讨伐董卓。

这支新联合起来的关东军,将领们都抱着割据一方的野心,为了保存各自的实力,谁也不敢和董卓交锋。独有曹操带着几千人,和董卓部将徐荣打了起来。曹操寡不敌众,被打败了。关东军也就开始散伙。曹操为了补充兵员,和夏侯悖到扬州等地去募兵。袁绍也先后夺取了冀州等地,称雄北方。各地豪强继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各地农民被迫起义,如同烈火遇见干柴,又迅速地蔓延开来。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的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了刺史刘岱〔dài〕。兖州的官吏请曹操担任兖州刺史。曹操集中兵力,打败了黄巾起义军,得到降兵三十多万。他从中挑选健壮青年,充实和扩大自己的队伍,组成了有名的“青州兵”。从此,曹操在兖州建立了更加强固的根据地。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进入兖州,只有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当中,曹操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不仅脱离了袁绍,形成为一支独立的势力,而且逐渐地敢于和袁绍争锋了。许昌屯田当时在北方称霸割据的除了袁绍和曹操以外,还有袁术、吕古代风景画鉴赏布、公孙瓒、陶谦、马腾等人,在长江一带还有刘表、刘璋、孙策等人。曹操要想重新统一国家,就得战胜这些军阀才行。他于是雄心勃勃地开始了这个事业。他得到了兖州这个立足点,势力壮大以后,来投靠他的人就更多了。

那时候,曹操手下有两个谋士,一个叫毛蚧,一个叫荀彧〔yù〕。他们对曹操建议说:要消灭各地的豪强军阀,统一天下,就必须实行两项政策。第一,要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叫“挟天子,令诸侯”;第二要注意耕种,开垦荒地,积蓄军粮。雄心勃勃的曹操,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经过一番筹划,曹操派出使者,带着向汉献帝表示愿意效力的奏章,前往长安。哪里知道,在曹操还没有和汉献帝联系好的时候,盘踞在南阳的军阀袁术竟挥军北上,进攻曹操。曹操刚打败了袁术,吕布和徐州牧陶谦又先后来进攻。曹操经过了三四个年头的艰苦战斗,才先后打败了他们,巩固了兖州,占领了许昌,扩大了地盘。

正当曹操和豪强军阀混战的时候,凉州军阀李傕、郭汜两人,为了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长安附近火并了起来。汉献帝忍受不了痛苦,就向劫持他的李信苦苦哀求,希望让他回洛阳。李傕答应了这个要求。汉献帝就在舅舅董承的护送下离开长安。不久,李傕和郭汜都后悔了。他们感到汉献帝回洛阳对自己不利,两人就合兵一起,紧紧追赶。汉献帝在官员的保卫下,摆脱了追兵,经过长途跋涉,怀着惶恐的心情,到达洛阳。

曹操听说汉献帝到了洛阳,认为趁这个机会把他接到许昌,就可以实现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了。于是,曹操亲自带领了一队人马,向洛阳进发。队伍走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没有粮食吃了。曹操派人把县令杨沛找来,说道:“我们去洛阳接皇上,路过这里,带的粮食都吃光了,你能给我们接济一点军粮吗?”杨沛说:“不瞒将军说,这几年常常打仗,许多土地都没有人耕种,成了荒地。今年又遇上旱灾,哪儿来的粮食?我们好久没有吃到粮食了,只是吃一些桑葚〔rèn〕干来充饥。”曹操惊奇地问:“桑葚干能当饭吃吗?”杨沛答道:“是的。这一带野桑树很多,老百姓把桑葚摘下来晾干,准备饥荒的时候当粮食吃。县里的田赋收不到粮食,就收了点桑葚干,贮藏在仓库里。将军如果要的话,我可以送一些来。”当天晚上,曹操的军队都吃到了杨沛送来的桑葚干。

曹操在八月里到达洛阳,派人四处寻找汉献帝。这时候洛阳已经被黄卓洗劫一空,到处是断墙残壁,长满了蒿草,一片荒凉。他们在一个窝棚里找到了献帝。原来献帝到达洛阳后,因为没有了宫殿,底下人只好在宦官赵忠的旧房址上,因陋就简地搭起了一个小窝棚,名为“扬安殿”,献帝就住在里面。曹操到了那里,只能站在荆棘丛生的荒草地上朝见皇上。

汉献帝在绝望中见到了曹操,很是高兴,马上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叫他掌管军政大权。曹操乘机劝说汉献帝离开洛阳,迁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表示从此以后要建立起一个安定的汉朝来。

在这年九月的一天,汉献帝带着一批皇亲国戚,世族老臣,跟着曹操到了许昌。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开始“挟天予以令诸侯”,用皇帝的名义向各地豪强军阀发号施令,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接着,曹操开始着手解决粮食问题。东阿县令枣祗(zhī)建议曹操实行屯田。曹操认为屯田是个好办法。他对大家说:“自古以来,安定国家的办法,就是要有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秦国任用商鞅,提倡耕战,富国强兵,使秦国统一了天下;汉武帝实行屯田守边,加强了国防力量,平定了西域各地。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经验。”大家都同意曹操的看法。这年十月,曹操颁布了“屯田令”,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同时,命令各地军队也要大量开垦荒地,实行军屯。

曹操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要是有人违犯,就要依据军法判罪。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队伍正迅速向前行进,突然扑刺刺一声,麦田里飞出来一只斑鸠,从曹操骑的马头上掠过。战马受惊,嘶叫着窜进了麦田。等曹操用力勒住缰绳停了下来,可是已经踩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赶紧下马,对管理法令文书的主簿说:“我的马踩坏了麦子,违犯禁令,请按军法议罪。”主簿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么能够议罪?”曹操接着说:“我制定的法令,我自己违犯,怎么能够服众?”主簿又说:“法令是对一般将士的。按照古书《春秋》定的规矩,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将军是一军的主帅,何况战马受惊,闯入麦田,县出于意外,不县存心违法,我看就不必议罪了。”曹操听后,沉思了一会,说道:“既然主簿不敢议罪,我就自己来执行法令吧!”说罢,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liǔ〕来,掷在地上说道:“姑且用割发来代替砍头。”古代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随便毁损的,所以割头发也是一种刑罚。曹操割发代首的事情,马上在全军将士中传开了。全军上下无不悚然,个个遵守军令,不敢违犯。

由于曹操重视农业,推行屯田政策,奖励耕作,保护庄稼,使破坏了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农业的发展,解决了军粮问题,为曹操打败群雄,统一北方,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论英雄在曹操积极发展农业,访求人才,壮大势力的时候,刘备的势力也开始在“群雄”中显露头角。

刘备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字玄德,据说是西汉皇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辈份排起来,他比汉献帝还大一辈,所以号称皇叔。不过中山靖王这一支传到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家境已经很贫穷,他只得依靠母亲贩鞋织席过活。

东汉灵帝末年,社会发生动乱,刘备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富商张世平、苏双的帮助,招募义兵,组织地主自卫武装。关羽、张飞前来应募。这样,刘备又结识了关张二人。

张飞字翼德,是刘备的同乡。他性情暴躁,为人直率、爽朗,见义勇为。只要他认为是有道理的事情,他就要说,就要做。有人曾写诗赞扬他说:“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解虞县)人。据说他本来并不姓关,因为年轻时候见义勇为,常常招惹是非,父母怕他在外面闯祸,就把他关在后园空房里面。有一天,关羽实在闷得慌,偷偷地打开窗户逃走,刚好从旁传来了一阵啼哭声。关羽循声走去,一打听,才知道县令的小舅子仗势强娶民女,民女的老人在啼哭。关羽听了,火从心头起,提着宝剑,去县衙门杀了县官和他的小舅子,然后逃到潼关。在那里,他听说城门口挂着自己的图形悬赏捉拿。凡是进出关卡的人,都要挨个察看。关羽整了整衣服,大胆地走到关前。守关士兵盘问,关羽随手指着潼关回答:“我姓关,……”从此以后,他就以假为真,改姓关了。

关羽过了潼关,东行到涿郡,结识了张飞。恰巧刘备招募义兵。关羽和张飞同去应募。刘备看他们二人武艺高强,才智出众,就和他们结成生死之交。

古代风景画鉴赏刘备以汉朝皇族相标榜,又靠着富商的资助组织了武装。黄巾起义一开始,他就和关羽张飞带着新组织起来的武装队伍,参加镇压起义军的军事活动。不久以后,东汉政府因刘备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就派他做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县)县尉。

不久,刘备因受不了上级政府机关的敲榨勒索,被迫弃官,带着关羽张飞去投靠豪强军阀。他先后投靠过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徐州刺史陶谦。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冬天,陶谦病死了,刘备继承陶谦做了徐州牧。刘备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他列为“群雄”之一。不过,那时候刘备的力量还不算大,士兵不过一万,将领也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当然不能同袁绍、曹操等人相比,也对付不了袁术、吕布等人的夹击。后来,刘备被吕布打败,逃出徐州,去投靠势力强大的曹操。

刘备虽然住在曹操那里,但是总想着要发展自己的力量,对曹操只是表面敷衍。曹操也看透了刘备的心思,暗中派人监视刘备的行动。刘备装出庸庸碌碌的样子,不关心天下大事,整天只知道浇水种菜,用这种假象来蒙骗曹操。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叫武将许褚〔zhǔ〕来请刘备。刘备心里一怔,害怕遭曹操的暗算。许褚在旁一再催促,刘备只得放下水桶,硬着头皮去了。曹操已经摆上了酒,他请刘备一边欣赏树梢上已经熟了的青梅,一边开怀畅饮,谈论天下大事。

过了一会,突然阴云密布,快要下大雨了。曹操指着天上的云彩问:“您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回答:“我不大清楚。”曹操说:“龙能大能小,变化不定。龙乘时而变化,就好像人得了志,纵横天下。龙就好比是世上的英雄。”说到这里,曹操看了看刘备,又说:“您长久在外,见多识广,一定知道当今世上的英雄。请您说一说。”刘备说:“我可不知道。”曹操接着说:“您不要谦虚!”刘备只得应付说:“淮南的袁术,兵精粮足,可算是英雄。”曹操笑道:“那是坟墓中的枯骨,早晚就要被我收拾了。”刘备又说:“河北袁绍,占据着冀州,部下能干的人很多,可以说是英雄。”曹操大笑着说:“袁绍表面上厉害,实际上没有胆量,做事优柔寡断。到了要干大事的时候,他又怕死。看到一点小利,他就拼命。这种人,不能算做英雄。”刘备只得说:“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接着说:“英雄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的智慧,有吞吐天地的志向。”刘备见曹操这样说,就反问道:“谁能当得起?”曹操指了指刘备,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感到这是曹操在试探自己不觉心里一惊,手一松,筷子掉在地上。这时候正好天空中一阵雷鸣,下起了大雨。刘备抬头望了望天,说了声“好响的雷啊!把我吓了一大跳!”就把自己的惊慌掩饰过去。然后他从容地拾起筷子,又和曹操敷衍了一会儿,才辞别曹操,回到自己的住处。

刘备见曹操对自己有戒心,就想找个脱身的机会,离开曹操,另找出路。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一天,传来了公孙瓒已经被袁绍消灭,袁术又要和袁绍联兵的消息。刘备乘机对曹操说:“袁术要投靠袁绍,必然经过徐州。请求将军给我一些军队,在半路上打他个伏击。”当时,曹操也害怕袁术和袁绍联兵,见刘备愿意云攻打袁术,就同意刘备的请求,让他带兵去徐州。刘备一到徐州,正好和袁术相遇。两军一交战,袁术大败,退回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不久吐血死了。刘备乘胜进入徐州,杀了徐州刺史车胄〔zhòu〕。车胄是曹操的好朋友。刘备杀车胄又占领徐州,曹操哪能容忍?马上出兵讨伐。刘备无力抵抗,只得去投靠袁绍。

这时候,盘踞在北方广大地区的袁绍,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很雄厚,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可是曹操占据着中原部分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发展也很快。两强对峙,必然要发生尖锐的冲突。袁曹官渡之战曹操用汉献帝的名义,封当时占有江东的(今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孙策为吴侯,稳住了江东。不久,他和袁绍互相火并起来,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爆发了。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任命沮授(沮jū)为监军,统领十万大军,从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出发,进攻许昌。袁绍进军到黄河北岸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派郭图、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他企图引诱曹操离开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一举消灭曹军。监军沮授认为颜良虽然勇猛,但骄傲自大,缺少智谋,恐怕担当不了这样重要的任务。袁绍一向固执己见,根本不听沮授的意见,坚持不改变原来的决定。

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听说袁军来进攻,急忙派人向曹操报告。曹操得到报告以后,赶快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他根据大家的建议,决定不和袁绍硬打硬拼,而是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打法。他指挥军队,装出要从延津方向渡过黄河去攻打袁绍后方的样子,其实是要引诱袁绍的主力离开黎阳,并且麻痹进攻白马的颜良。果然不出曹操的意料,袁绍得到曹操向延津进军的消息,就限令黎阳的军队赶在曹军渡河之前到达延津渡口,做好和曹军决战的准备。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悄悄率领轻骑,急奔白马。进攻白马的颜良、郭图,倚仗兵马众多,又有在黎阳的主力军做后盾,正洋洋得意地开怀畅饮。曹操的人马突然出现,使得颜良手忙脚乱,仓促应战。曹军左右夹攻,颜良抵挡古代风景画鉴赏不住,在阵前被曹军杀死。郭图一看形势不好,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袁绍听说大将颜良被杀,进攻白马的袁军全被消灭,气得直跺脚。为了给颜良报仇,他派大将文丑带领五六千骑兵渡河追击曹操。

曹操已经从白马撤军,沿着黄河西进。曹军走到延津南面一个山坡下的时候,得到了袁绍派兵追来的消息。曹操见这里地势险要,两面高山对峙,峡谷中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茂盛,就心生一计。他传下命令:“以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丢下一些车辆物资,绕道西进,叫徐晃挑选精锐骑兵六百多名,在树林中埋伏起来。过了一会,文丑的大队人马到来。他们看见道上的车辆物资,以为曹军为了逃命才丢下的,便争先恐后地跳下马,一窝蜂似地拥上去抢东西。这时候曹操一声令下,埋伏着的骑兵突然冲将出来,看见袁军就杀。文丑遭到这突然袭击,仓促应战,结果被徐晃一刀砍死了。他手下的士兵逃的逃,降的降,全都溃散了。打了胜仗的曹军将士,斗志昂扬地带着战利品回到官渡。

袁军接连打了两次败仗,士气低落。但是袁绍仍然自恃兵多,定要渡河跟曹操的主力决战。沮授劝告他说:“目前我军新败,不能决战。曹操虽胜,但是兵少粮缺,只要我们和他长期对峙,就能战胜他。”袁绍冷冷地说:“兵贵神速,难道你不懂吗?”他不听沮授的劝阻,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驻阳武,又涉过蒗荡渠〔蒗làng〕,直逼官渡。

古代打渔者官渡离许昌不到二百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官渡失守,许昌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竭尽全力固守官渡阵地,使袁绍一时不能得手,战局进入了相持状态。

日子一久,袁绍感到粮食困难,希望早点打破这旷日持久的局面。一天,袁绍巡视阵地,爬上一个土堆,望见了曹营将士活动的情况。袁绍从这里受到启发,命令士兵沿曹营阵地堆起土山,筑起了望楼,让弓箭手居高临下,寻找机会向曹营射箭。曹军遭到这突然袭击,死伤不少。曹操吃了亏,就聚众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制造发石车对付袁军。这种发石车能把十斤重的大石块发射到三百步以外的地方。曹操命令工匠赶快连夜按图制造。发石车造好以后。曹操命令各处的发石车同时对准袁绍的了望楼发射。顷刻之间,声如雷鸣,乱石飞空,打得袁军头破血流,鬼哭狼嚎。

曹操虽然多次打败了袁绍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但是由于双方相持的时间长,粮草供应也越来越困难,显得有点一筹莫展。正在这时候,突然卫兵跑来报告说:从袁军那边跑过来一个名叫许攸的官员,说是有急事求见。许攸原先就认识曹操,曹操赶快把他迎了进来。许攸诉说了前来投奔曹操的原因,并且建议曹操派兵去袭击袁绍的乌巢粮仓。他说:“袁绍派在乌巢看守粮仓的淳于琼,为人骄傲自大,喜欢喝酒,警惕性很差。如果派奇兵去袭击,烧掉那里的全部粮食,不出三天,袁军就会不战自溃。”第二天,曹操和谋士们商量,拟定了夜袭乌巢的作战方案。

十月的一天夜里,万籁寂静,星光满天。曹操和张辽、乐进等几员将领,带着五千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号,悄悄地离开官渡,向乌巢进发。守卫在乌巢外围的袁军哨兵,看见一队人马迎面走来,连忙截住查问。张辽骗他们说:“我们是蒋奇的人马,是袁将军派到乌巢来护粮的。”他没等哨兵进一步追问,又走近一步,故意压低了声音,装出十分神秘的样子说:“听说曹操要偷袭乌巢,袁将军派我们赶来增援。”哨兵一看旗帜上写着斗大的“袁”字,就不再怀疑,让他们通过了。曹军摸进乌巢,按预定计划分头占领要道,放火焚烧粮囤。刹时间,粮囤到处起火,浓烟滚滚,直冲云霄。袁军士兵吓得连声叫苦,赶快去报告淳于琼。喝得醉醺醺的淳于琼听说粮囤起火,曹操的人马打进来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集合士兵准备厮杀。曹操的大将乐进已经冲了进来,一刀就把他给收拾了。剩下的士兵逃的逃,降的降,没有多久就结束了战斗。

在官渡前线的袁绍得知乌巢被袭,粮食被烧光,吓得目瞪口呆。他的儿子袁谭催促说:“情况危急了,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袁绍略为思考了一下,故作镇静地说:“曹操偷袭乌巢,我将计就计,袭击他的大本营,切断他的归路,叫他死无葬身之地!”袁绍不管有人反对,命令部将张邰〔hé〕、高览去进攻官渡的曹营。张郃、高览只好勉强带领军队出发。袁军到达官渡,前面遇到了曹洪的坚强抵抗;背后受到了从乌巢回军官渡的曹操的猛烈袭击。张郃腹背受敌,抵挡不住。他恨袁绍的虚伪奸诈,听信谗言,认定袁绍成不了大事,就和高览一同投降了曹操。袁绍连吃败仗,粮草被烧,谋士离叛,将领投降,他见大势已去,慌忙向北逃窜。逃过黄河的时候,袁绍身边只剩下八百名残兵败将了。

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官渡大战结束了。曹操乘胜追击,继续向袁绍占领的地区进军,很快统一了北方。孙氏称霸江东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雄的时候,孙氏父子逐渐占据长江下游的地盘,建立政权,势力也在一天天地扩大。孙氏政权是由孙策打下基础,在孙权手里巩固的。

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一次,孙坚替袁术去攻打荆州,被荆州刺史刘表的部将黄祖射死在岘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城外)。当时,孙策还只有十七岁,他只得仍旧去投靠父亲的老上司袁术。袁术见孙策少年英俊,心里很是欢喜。他常常对人说:“假使我的儿子能像孙郎这样,我死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恨了!”

孙策投靠袁术以后不久,扬州刺史刘繇〔yáo〕以优势兵力来侵占孙策舅舅吴景掌管的丹阳,孙策要求袁术借兵给他去讨伐刘繇,帮助舅舅摆脱困难的处境。袁术觉得刘繇的行动也损害了自己在江东的利益,正好利用孙策去打击刘繇,于是就借了一千人马给孙策。

孙策进军江东,沿途不断招兵买马。半路上,他得到好朋友周瑜的援助,补充了粮食和其他物资,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他在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渚zhǔ)打败刘繇的部将张英,在秫陵打败笮融〔笮zé〕,最后终于赶走刘繇,解救了舅舅吴景的危难,并且乘机控制了江东的一大块地盘。为了得到江东人民的支持,他不许士兵抢劫百姓的财物,不许虐待俘虏。十来天工夫,有两万多人来投奔孙策。他乘胜攻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占领会稽和其他四个郡,自任会稽太守。从此,他跟袁术断绝关系,开始在江东称霸。

孙策不满足于占有江东六郡,想要渡江与曹操争夺地盘。吴郡太守许贡看出了孙策的心思,暗中派人去给曹操通风报信。送信人在渡江的时候被孙策的士兵查了出来。孙策得到报告以后,就想法把许贡骗来,拉出去杀了。许贡的家属和奴仆,慌忙逃亡在外,并且决心报仇雪恨。

一天,孙策带了一些士兵在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郊外打猎。他见一只鹿在前面跑过,赶快纵马追逐。追到树林深处,见有三个人持枪带弓等在那里。孙策正要盘问他们,其中一人已经举枪刺来。孙策赶快挥剑抵挡,砍倒了他,可是另一个人趁孙策不备,一箭射中了孙策脸颊。那人大声喊道:“我们是为主人许贡报仇的!”等孙策的士兵赶到,杀死刺客,孙策已经血流满面,受了重伤。士兵们急忙抢救,把他送回会稽养伤。

因为刺客的箭头上涂了毒药,所以孙策的伤势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把弟弟孙权、长史张昭叫来,吩咐后事。孙策对弟弟说:“我死了以后,江东的局面就由你来支撑了。你应该常常想到父兄创业的艰难,要多依靠张昭、周瑜,要任用有才能的人,不要在强暴面前屈服,要坚决保住江东。”说完,孙策用手示意,把印绶挂在孙权的脖子上。孙权强忍着悲痛,劝慰哥哥。孙策转过来紧紧握住张昭的手,说:“现在天下大乱。我们江东人才众多,又有长江天险,抵抗强暴,进而争霸天下,这是大有可为的。希望你尽力辅佐我弟弟!”说完,就昏迷过去,咽了气,死的时候,他只有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年仅十九岁的孙权,在张昭的协助下,开始掌管起军政大权来。过了几天,周瑜从巴丘赶回吴郡,也来辅佐孙权。周瑜当时担任中护军、江夏太守,兵权在握,是个实力派。孙权见周瑜来了,高兴地说:“您一来我就放心了。我哥哥临终的时候嘱咐我要好好请教您和张昭,希望你们尽力帮助我。”周瑜同答说:“张昭是个有见识的人,担当得起这个重任,我的能力很差,恐怕辜负你哥哥的托付。我愿意推荐一个人来帮助您。”孙权问:“您推荐谁?”周瑜说:“有一个临淮东城人,姓鲁名肃,很有军事才能。这人现在曲阿,您可以马上去把他请来。”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周瑜把鲁肃请来,在自己身边增添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帮手。

当时江东初定,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这对孙权确实是个严重的考验。江东有许多人对孙权持观望态度,有人怀疑他的统治能否长久,有人甚至公开反叛。庐江太守李术就是公开反叛的一个。在这紧要关头,孙权迅速调动军队,一举消灭李术,把李术部下三万多人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大家见孙权这样有气魄,有胆略,又很果断,打心眼里佩服他,愿意服从他的指挥,江东的局势稳定下来了。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派遣使者到江东,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到许昌去做人质,以表示两家和好。孙权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这件事情。长史张昭是个文官,害怕打仗,他说:“如果我们不送人去,恐怕曹操就要借口兴兵来打江东。一旦大兵压境,局势就危险啦。”周瑜反对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意见,他说:“如果按照长史的主张,送去人质,那么我们就成了曹操的附庸,就要受他的控制,听他的指挥了。我们称霸江东的大业也就要断送了。现在我们占有江东六郡,物产丰富,兵精粮多,人心不乱,将士用命。有什么理由要给曹操送人质去呢?”孙权同意周瑜的看法,认为不应当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屈服。他坚决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在文臣武将齐心协力的辅佐下,孙权用心管理政事,努力增强军事实力。从此,由孙策开创的称霸江东的事业,到孙权手里逐步地得到了巩固。刘备三请诸葛亮官渡之战袁绍失败以后,原来投靠袁绍的刘备,只得带着张飞,以及从曹操那里逃回来的关羽,去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对刘备很客气,拨给他一些兵马,可对他有些不放心,叫他屯驻在偏僻的小小的新野县城。

古代画扇刘备从起事以来有二十多年了,虽然他一直寄人篱下。可是名声很大,只是身边缺少能出谋划策指挥千军万马的干才。他屯驻在新野以后,有不少的人从各地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有个叫徐庶的谋士,赶到新野来对刘备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称‘卧龙’,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一听十分高兴,连忙对徐庶说:“请您把他带来见我吧!”徐庶摇摇手说:“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像他这样的人,不能够随随便便地叫他来,您应当恭恭敬敬地亲自去请他来。”刘备认为徐庶说得很对,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他从小死了父母,跟随叔父在荆州避难。在他十七岁那年,叔父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的卧龙岗盖了儿间茅屋,定居下来。他除了种地以外,经常和一些朋友攻读史书,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胸怀大志,常常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和乐毅。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乐毅曾经替燕昭王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熟悉诸葛亮的人,都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像卧在地上、准备腾空而起的龙,又因为他住在卧龙岗,所以人们就尊称他为“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隆中。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其中有一座山蜿蜒曲折,真像是一条静卧的苍龙。刘备等三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山岗脚下,只见几间茅屋,掩映在一片苍松翠竹之中。刘备对关羽、张飞说:“这里大概就是卧龙岗了。”说着,三人在茅屋前下了马。刘备亲自上去敲门。一个小童开门出来问道:“你们找谁?”刘备客客气气地说:“请告诉卧龙先生,刘备前来拜见!”小童迟疑了一会儿,说:“先生不在家,早上就出门去了。”刘备问:“先生到哪里去了?”小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可能找朋友一块儿读书去了。”张飞见刘备还要再问,不耐烦地说:“既然他不在家,我们就回去吧!”关羽也在一旁说:“我们先回去,以后派人打听好了再来。”刘备只得对小童说:“等先生回来,请你告诉他说,我刘备来拜访了。”说完,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到家里,又带着关羽、张飞去请他。那天天气很冷,走到半路上,天下起大雪来了。张飞有些不耐烦,想要折回新野。刘备却认为冒着风雪去请,正好能表明自己的诚意,坚持要去。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卧龙岗,一打听,才知道孔明已经在头一天和朋友出去了,又扑了一个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选定了一个好日子,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这次连关羽也有些不高兴去了。刘备说:“你们知道周文王访贤遇姜尚的故事吗?文王那样敬重姜尚,姜尚一心辅佐文王和武王,君臣齐心,上下合力,终于完成了灭殷的大业。咱们应该效法古人呢。”说完,带着关羽、张飞出发了。

刘备等三人来到卧龙岗,从小童那里打听到诸葛亮还在草堂上睡觉,不敢随便去惊动。刘备叫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一会,诸葛亮才翻身醒来。小童赶快禀报说:“刘备已经来了一会儿了。”诸葛亮这才把刘备和关羽、张飞迎接到屋里,开始谈论起天下大事来。

刘备说:“现在汉室衰颓,奸臣当道,我不自量力,想要出来安定天下。但是,我的智谋短浅,能力薄弱,直到现在没有什么成就。请先生指教,我应当怎么办才能够得到成功呢?”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就对当时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给刘备提出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说:“自从董卓进入洛阳以来,天下群雄并起,势力跨州连郡的多得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比,名望低,兵力少,但结果竟然打败了袁绍,这是由于曹操有智谋。如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目前当然不能够和他争锋。至于孙权,他据有长江天险,老百姓归附他,有才能的人肯为他效力,因此对他只能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荆州地势险要,北有汉水、沔水〔沔miǎn〕,南通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个用兵的地方。可是荆州的主将刘表守不住这个地方,这似乎是老天要将这个地方送给将军,将军应当取而代之。益州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来有‘天府之国’的称号。汉高祖刘邦就是以益州为根据地,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将军如能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励精图治,充实国力,联合孙权,结好西南各民族,然后等待时机,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刘备连连点头称是。他对诸葛亮说:“先生这一番话,说得十分透彻。我希望先生能够出来,帮我进一步策划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诸葛亮见刘备非常诚恳,激动地说:“既然将军这样看得起我,我只好竭尽微薄的力量来为将军效劳了。”刘备见诸葛亮已经答应请求,非常高兴,他请诸葛亮尽快出山,共图大业。笫二天,诸葛亮告别了亲友,跟着刘备一起到了新野。

诸葛亮当时只有二十七岁。从此以后,他就用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文姬归汉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以后,不仅注意发展生产,还努力提倡文化。他打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蔡邕〔yōng〕的女儿蔡文姬流落匈古代风景画鉴赏奴,就派遣使者,携带厚重的礼物,到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让她为发展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蔡文姬,名琰〔yǎn〕,陈留圉〔yǔ,今河南省杞县南〕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文姬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博学多才,记忆力很强,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yì〕。据说蔡文姬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她睡在床上听父亲弹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她对父亲说:“第二根琴弦断了。”蔡邕认为这是她偶然猜中的。为了证实女儿是不是真能辨别音调,他又故意弄断了一根琴弦。蔡文姬马上又说:“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果然一点不差。蔡邕这才知道女儿真的能够辨别琴音,高兴极了,就更用心地教她学习音乐,教她做诗写文章。这是个传说故事。事实上,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

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被人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到了朔方。这时候,蔡文姬还是个襁褓〔qiǎng bǎo,背婴儿的布幅〕中的婴儿,她也成了罪奴,被剪去头发,跟着父亲去充军。过了几个月,蔡邕遇赦回家。在归途中,他得罪了一个地方官,全家又被迫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后来才回到洛阳。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蔡邕在长安被王允逮捕入狱,囚死在狱中。接着,文姬的母亲和丈夫也相继死亡。蔡文姬只好只身回到陈留,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也就是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的那一年,汉献帝派人去南匈奴,邀请匈奴出兵,来对付凉州军阀李傕的追击。匈奴兵在打败李傕以后,乘机大肆掳掠。蔡文姬给匈奴兵掳走,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她留居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

就在蔡文姬流落匈奴期问,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了。在这个基础上,曹操努力提倡文化。他搜罗各方面的人才,也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蔡邕的女儿文姬,决定派人带着礼物出使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好让她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派去的使者到了匈奴。使者拜见了左贤王和蔡文姬,陈述了曹操想要迎接蔡文姬回汉朝的要求,并且向左贤王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蔡文姬听了,又是高兴,又是悲伤。高兴的是她很快就能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了;悲伤的是将要离别丈夫和在匈奴出生的儿女了。此情此景,怎能不叫她内心矛盾重重呢!她不知道应当怎样办才好。蔡文姬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被曹操的事业和功绩所感动,决心离别自己的亲骨肉,离开匈奴,献身于汉朝的文化事业。

蔡文姬回到汉朝,遵照曹操的意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加了撰写《续汉书》的工作。有一次,曹操召见蔡文姬,问她:“听说你家里原有很多古书,现在还能记得内容吗?”蔡文姬答道:“从前亡父赐给我古书四千多卷,因为流离散失,一无所存,如今还记得内容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很好!我派十个人,帮助你默写下来。”蔡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默写好了,再给您送去。”果然,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古代珍贵的文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古代山水画鉴赏文姬归汉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重视文学的事实。其实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很诙谐、很潇洒、不拘形迹的人物。文如其人,他的诗歌很有气魄,唱出了他统一天下的理想,昂扬进取的精神,慷慨不平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也爱好文学。他和文士相处,不拘礼法。常常在一块儿喝酒,谈论诗文。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辞赋数十万言,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据说,曹丕很嫉妒他的弟弟。有一次,他要曹植在走完七步路的时候,就吟出一首诗来。这首诗的题目是《兄弟》,但是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眼。不然的话,就要受到惩罚。曹植略加思索,走了七步路以后立刻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8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