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朝解读——三曹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7-10 11:49:12 0


曹植还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战乱和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家父子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曹操的邺都是当时文学活动的中心。因为他们活动在汉献帝建安时代,后来就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作家数以百计,其中最负盛名的除曹氏父子外,还有孔融、王粲、刘桢、阮瑀〔yǔ〕、徐干、陈琳、应玚〔yáng〕,称为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在诗赋文章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新局面。文姬归汉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曹操掌权时代文治武功的盛况。名医华佗东汉后期,我国的医学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名医,像华佗,张仲景等人。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年轻时候在徐州读过书。由于他刻苦学习,学问非常渊博,特别精通医学。地方官和朝廷上的大官听说华佗学问很好,医道高明,都想请他去做官。华佗乐意行医,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厌恶官场上的那一套,对于他们的邀请,都婉言谢绝了。

华佗华佗经常在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行医,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因此到处流传着华佗治病的动人故事。

广陵(今江苏省淮阴县)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经常肚子痛,面色发赤,不想吃东西。华佗给他诊断以后,说:“因为你吃了未经煮熟的鱼肉荤腥等东西,肚子里有许多虫子。”说完,就给他配了一副打虫药。陈登吃了药,果然吐出许多虫子来,病就好了。

又有一次,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厉害,派人请华佗给她看病。华佗摸了摸她的脉,说道:“这是因为怀孕期间跌伤了身子,胎儿没有下来的缘故。”在一旁的李将军惊异地说:“她确实摔了一跤,伤了身子,但是,已经流产过了,胎儿早已堕落。”华佗接着说:“依我切脉来看,还有胎儿在腹中。”李将军不相信。过了些日子,病人的病势更重了,再来请华佗治疗。华佗切脉以后,对他们说:“脉搏和上次看的差不多,可能是双胎。在第一个胎儿流产的时候,流血过多,因而使得第二个胎儿下不来。现在只好用针灸和汤药把死胎催下来。”华佗给李将军的妻子扎了针,又吃了汤药,病人的肚子痛得像要临产,可就是不见胎儿下来。华佗判断这是死胎在腹中时间太久,下不来,应当由人工取出。他叫李将军找个产婆来按摩探取,果然取出来一个死胎。

有一次,华佗碰到两个都是患头痛的病人,症状完全一样。华佗切脉以后,判断叫倪寻的应当服泻药,叫李延的应当服发汗药。两个病人服了华佗给的药,病都好了。有人问华佗为什么对同样的病却要用不同的药来治疗。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根在内部,所以要用泻药;李延的病是受外感,所以要用发汗药。”

还有一次,盐渎(今江苏省盐城县)有几个人,为了等候华佗治病,在一家酒店里饮酒。华佗来了,向大家打招呼,看了看每个人的脸色,然后对一个名叫严昕的人说:“从你脸上可以看出你有急病,最好不要多饮酒,快点回家去。”严昕听了半信半疑。不大在意。过了一会,严昕坐着马车回家,刚走了几里路,果然头发晕,从车上跌了下来。别人把他扶起送到家里,不久就死了。

华佗不光精于内科、针灸,他尤其精通外科。在外科手术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个病人感到肚子阵阵剧痛,过了十多天,鬓发和眉毛都脱落了。家里的人把他送到华佗那里去诊治。华佗按了按病人的脉搏,解开他的衣服,用手揿了揿他的肚皮,再仔细看看病人的神色。经过反复的观察和诊断,华佗认为病人是脾脏腐烂了,要进行切除手术。他拿出一包叫做“麻沸散”的药来,让病人和在酒里喝了下去。不一会,病人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华佗拿出手术刀,把病人肚子切开。果然看到脾脏已经烂掉了一半。华佗迅速地把腐烂的部分切除,用消过毒的丝线扎好留下的脾脏,再缝好腹部的刀口,涂上特制的消炎药膏,又给他开了一些口服的药。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病就完全好了。

华佗给病人吃的麻沸散,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麻药。病人服了麻沸散,全身失去知觉,减轻手术时候的痛苦。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阿拉伯等地。华佗的这一发明,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比欧洲人发明麻药早了一千六百多年。

为了让人预防疾病,华佗很注意人们平时的体育锻炼。他认为一个人经常活动,才能血脉流通,帮助消化,防止疾病,就好象门轴,因为经常转动,才不会生蛀虫。华佗创造了一套健身术,像我们现在的体操一样,名叫“五禽戏”,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的动作,转动四肢、腰部,活动各个关节,增进身体健康。华佗的学生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还是耳聪目明,牙齿坚固。这五禽戏的创造,是华佗总结了前人健身经验的结果。秦汉以来,有一些想要成仙的人,模仿鸟兽的各种动作和练气功,称为“导引”,想用这种办法求得长生不老。华佗抛弃了其中修仙的幻想成分,吸取了锻炼身体的合理部分,再加以发展和提高,就成了有益于人们的健身操了。

曹操素来患偏头痛,他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派人来请华佗治病。华佗给曹操诊断以后,选择了针灸的穴位,给曹操扎了几针,头就不痛了。曹操很高兴,要把华佗留下来,好随时给他治病。华佗不求名利,当然不愿意只给曹操一个人服务。他借口接到家信,要回家一趟。华佗到家以后,推说妻子有病脱不开身,不肯回到曹操那里去。曹操多次写信催他回来,他根本不理睬。曹操命令郡县官吏去催,华佗也总是找借口不动身。因此,惹得曹操大发雷霆,派人去了解华佗的情况。还吩咐说:要是他的妻子真的有病,就送四十斛小豆给他,放宽期限;要是假的,便把他抓起来办罪。结果,华佗就被抓去了。

华佗被关进监狱,不久就被曹操判处死刑。华佗在临刑之前,拿出几本医书来送给管监牢的人,说:“这里面有可以救人治病的药方,你留下来吧!”但是管监牢的人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叹了一口气,就用火把书烧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华佗被无辜杀害了,这给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曹操一生中办的一件很大的错事。医圣张仲景华佗精通医术,最擅长的是外科手术。跟华佗同时候的张仲景,以擅长内科出名,尤其对伤寒病最有研究。

古代田园风景画鉴赏张仲景名机,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县东北)人。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很早就以知识渊博闻名乡里。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逐权势,不关心民间疾苦,他不满意;当时迷信盛行,人们有了病不去求医而盲目相信巫师,他也不满意。他很早就立志要学医,为人们解除病痛做出贡献。为此,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本领,在乡里间为人们治病。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张仲景被选拔出来做官,一直做到长沙太守。他为官清廉,很受老百姓的爱戴。

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由于战乱频繁,瘟疫大为流行,人们病死的很多。张仲景的家族,原有二百多口人,不到十年工夫,就病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的人是患伤寒这种流行病死的。那时候所说的伤寒病,是包括霍乱、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东汉末年,大多数医生对这种流行病还束手无策,没有对症治疗的办法,所以人们成百上千地被这种病夺去了生命。

张仲景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也是受了自己家族中家破人亡的刺激,他下决心要探求出一套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来。他结合自己给人治病的经验,对伤寒病的各种症状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细心地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伤寒病发病的原因和服药以后的种种变化。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张仲景终于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伤寒病的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伤寒病从初起到病危,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需要让他发汗,有的病人则不能发汗;有的病人应当让他下泻,有的病人则绝对不能下泻;有的病人可以用艾火灸,有的病人则千万灸不得。张仲景说:“如果不应当发汗的病人服了发汗药,那就会使病人的津液枯竭,断送性命;应该发汗的病人不让他服药把汗发出来,那就会使病人的毛孔闭塞,窒闷而死,不应当泻下的病人服了泻下药,会使病人开肠洞泄不止而死;应当泻下的病人不服泻下药,就会使病人胀满烦乱,浮肿而死,不当灸的病人一灸,就会使病人火邪入腹,加重其烦恼而死;当灸的病人不灸,会使病人冷结重凝,无法消散而死。”总之,给人治病必须弄清楚病人起病的原因,病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曾经服过什么药,只有把这种种情况全都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为了要弄清楚病人的全部情况,张仲景反对当时医生治病时墨守成规而又十分草率的做法。有些医生只是简单地问问病人哪儿不舒服,切脉的时候三个指头没有由轻到重地切,仔细辨别病人的脉象跟正常人有何不同,就匆匆忙忙地铺开纸开药方了。张仲景说,这些医生对病人如此不负责任,又怎么能治得好病呢。张仲景给人看病,很好地运用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是观察病人的气色,闻是听病人说话和呼吸的声音,向是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饮食大小便等情况,切是由轻到重地按病人两手的脉搏,必要的时候还得按脚上的脉搏。张仲景认为只有很好地运用四诊法,并且把通过四诊得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的可靠结论,从而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开出对症下药的方剂。只抓住某一个诊法得到的片面印象,就匆匆忙忙地制订治疗方案,肯定不会正确,开出来的方剂也决不会是对症的,病人服了这样的药,一定不会减轻痛苦。

张仲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仔细研究,已经能够根据四诊分辨病人的症状是阴症,还是阳症;病在浅表,还是已经深入脏腑;是虚症,还是实症;是寒症,还是热症。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被称为中医诊断学的八纲。四诊八纲辩证施治的理论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除了伤寒病以外,张仲景对其他疑难杂病也下了很大功夫去探求治疗方法。杂病的范围很广泛,大致上以内科病为主,也包括妇科、儿科和外科等疾病。张仲景对每一种遇到的疾病都不轻易放过,下功夫去进行病因病理的研究,对已经治好的病人,也常常去跟踪追访,问他们病后有什么感觉,是否复发。张仲景治病不一定都给病人用内服药,也经常采用针灸、温熨、药摩、浸足、吹耳、喷鼻等等治疗方法。他认为对某些疾病来说,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也许会比内服药更好。

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他说,预防疾病的方法是饮食有节,劳逸适当。能做到这两条,基本上就能保持身体健康,少患疾病了。

张仲景一边行医,一边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记录行之有效的方剂。在多年行医经验的基础上,他撰著了一部《伤寒杂病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贡献给同行。后来,晋朝的名医王叔和,在仔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专门分析伤寒病的病理,提出治疗方法,附载有效方剂。《金匮要略》则是治疗各种杂病的医方汇集,载有大量药方。这两部医书都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张仲景以他自己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赤壁鏖兵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生产,增强了军事力量。他打算进军南方,消灭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进而统一全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直取荆州。这时候盘踞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次子刘琮承袭了他的职位。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暗地里向曹操投降。受刘表派遣驻守新野、樊城一带的刘备,见曹操大军迫近,想要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匆忙地向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退却。江陵是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曹操怕刘备占领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不分日夜地追赶。没几天工夫,曹操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把刘备打得大败,夺取了江陵。刘备从小道逃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在那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相遇,合兵一处,约有二万人。

对于曹操的南下,占据江东的孙权也感到很紧张。在孙权同意下,鲁肃到刘备那里去察看动静,并且说服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完全同意鲁肃的主张,带领军队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城县北)。曹操收降了刘琮的军队八万多人,兵力增加到二十多万,他率领兵马沿江东下,直逼夏口。诸葛亮看到形势紧张,对刘备说:“事情已经很急了,让我去孙权那里求救吧!”刘备就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会见孙权。

诸葛亮见到孙权,觉得孙权对抵抗曹操还有些犹豫不决,就对孙权说:“曹操破了荆州,威震四海,现在他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孙将军如果想要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刻跟他断绝关系;如果没有这份胆量,何不按兵束甲,趁早投降,向曹操称臣呢?”孙权一听这话。反问道:“刘豫州(刘备当过豫州刺史,古人不称名而称官衔,表示尊敬)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回答说:“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裔,读书人仰慕他,就像江河归大海一样,眼前遇到一点困难,怎么就能屈居人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十分激动,猛地站起来说:“我不能拿整个江东和十万甲兵,受人家的控制!我的主意已经拿定了!不过刘豫州刚打了败仗,他又怎么能抵抗得了曹操呢?”诸葛亮说:“刘豫州还有精兵二万。曹操兵马虽多,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何况曹军又多半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又不习惯于水战。他们刚刚占领荆州,人心不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协力作战,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诸葛亮这样一分析,孙权觉得很有道理,增强了抗曹的决心。他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讨抗击曹操的方法。恰巧在这个时候,曹操写信威吓孙权,说是他带领八十万军队讨伐江东,要同孙权见个高低。

在会议上,孙权把曹操的信拿给大家看,许多人大惊失色。长史张昭说:“我们可以凭借着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了荆州,得了刘表的水军和几千条战舰,沿江水陆俱下。他已经占有长江北岸的险要地方,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抵抗他!照我看,我们不如和他讲和,表示欢迎好了!”孙权听到这种投降的言论,心里很不高兴,起身离开了会场。鲁肃赶快跟在后面,追到屋檐下,对孙权说:“刚才张昭他们的那些泄气话,您可千万听不得。您应当把周瑜叫回来,请他一起来决定大计。”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宣布暂时休会,等周瑜来了再说。

周瑜当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听说孙权召见他,就动身回古代人物画像到柴桑。他听了文武官员的意见,对孙权说:“将军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应当横行天下,哪能向曹操称臣呢?”周瑜接着分析说:“其实,曹军最多不过二十多万,现在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他们军马缺乏草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依我看,这正是我们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请将军拨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击败曹操。”孙权听周瑜这么说,精神为之一振。他拔出佩刀,一刀砍下案桌的一角,对大伙儿说:“谁要是再提迎降曹操,就和这张桌子一样。”他任命周瑜做大都督,程普做副都督,鲁肃做赞军校尉,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与刘备的水军会合,协同作战。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跟北岸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这时候,曹操的士兵因水土不服,陆陆续续地生起病来;没有得病的士兵,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许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作战的能力。曹操对此非常焦急。有人献计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造成“连环船”,就会四平八稳。曹操急忙命令工匠连夜赶造。连环船造成了,人在船上行走,就像在陆地上一样,果然平稳得多了。

统率孙刘联军的周瑜,得知曹操使用连环船的消息,就跟大伙儿商量对策。部将黄盖说:“连环船虽然四平八稳,但是它有弱点,最怕火攻。”周瑜说:“火攻,确实是个好主意!可怎样放火呢?要有个人去诈降,挨近他们,趁机放火才行。可这是很危险的事。”黄盖说:“我愿意去。就是粉身碎骨,我也要设法火烧曹营!”

几天以后,曹操接到了黄盖要求投降的信。这时候,曹操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同时认为孙权的处境已经十分困难,江东覆亡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孙氏政权内部的分化极有可能。因此他对黄盖的诈降信以为真,还约定了黄盖来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到了约定的日子,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曹操得到士兵的报告说:“有十条插着青龙旗的小船向北岸开来了。”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黄盖一来,我的大功就告成了!”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装满了浇上油的枯柴干草,外边盖上帷幕。在离曹营不远的地方,黄盖叫点起火来。当时正刮东南风,火借风势,风趁火力,十条船就像十条火龙,飞快地顺着风势冲向曹营,把曹营的船只都烧着了。因为曹营的船是用铁链锁着的连环船,很快就烧成了一片火海。只见烈焰腾空,火光把江岸的石壁都照红了。曹军士兵一片惊慌,争着逃命,被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指挥联军主力,乘机向曹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追击,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由陆路狼狈逃走,最后回到了许昌,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著名战例。曹魏代汉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归北方。孙权、刘备的联军因为力量不足,加上同床异梦,各有各的打算,所以他们得胜后就匆匆收兵。这样,曹、孙、刘三方的力量暂时趋向平衡,进入绷对缓和状态。三方都忙着整顿自己内部,积蓄力量,以备将来好按照自己的打算进一步行动。

曹操回到北方以后,总结失败的教训,决定先从整顿军队、发展生产、网罗人才入手,充实力量。他派人在淮河、淝水等河流上训练水军;又派人兴修水利,开荒屯田,积储粮食;还发布了“唯才是举”令,把有真才实学的人网罗到自己门下来。

在此同时,曹操还一步步地迫使汉献帝刘协把更多的权力交给他,准备把汉朝的天下夺取过来。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被迫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十郡(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和山西省、山东省的一部分)作为封地,允许曹操在封地内设置尚书、侍中、六卿等官属。三年以后,汉献帝又被迫进封曹操为魏王,允许他使用天子才能用的旌旗,出入像天子一样的排场。这时候的曹操,名义上虽然还是汉朝的丞相和魏王而不是皇帝,实际上只差叫汉献帝让出皇位这一步了。可惜曹操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时光不饶人,他就准备把当皇帝的事留给自己的儿子去做。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去了。他的儿子曹丕接替他做了魏王和汉朝丞相,随即着手准备完成他父亲未完成的事情。

曹丕的手段比曹操还要高明,他没有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而是先装模作样地带兵南征,显示自己手握兵权,并且有他父亲那样的军事才干,这样既能吓唬汉献帝,也便于拉拢更多的入来为自己捧场。他带兵回到了家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大摆筵席,宴请六军将士和家乡的父老百姓。他虽然还没有做皇帝,却在摹仿当年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故事了。这时候,江南的孙权正忙于积蓄力量,他同刘备的矛盾已经变得很尖锐,顾不上跟曹丕对抗,听说曹丕带兵南下,就赶快派人前来祝贺曹丕继任魏王,表示了愿意和好的意思。曹丕见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跟孙权相安无事的结果,自然很高兴,于是就带兵回到许昌。

接着,曹丕授意他的亲信为他夺取汉朝天下制造舆论。亲信们心领神会,就不断地制造所谓出现祥瑞的传闻。他们一会儿说在曹丕的家乡谯县出现了黄龙,一会儿说在石邑飞来了许多凤凰,一会儿又说在饶安见到了白雉鸡。龙和凤在现实世界里都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人们想象中的神兽神鸟,在封建社会里被当作是皇帝和皇后的象征。白雉鸡在现实世界里虽然有,却不多见,封建社会里把它当作吉祥物。既然在曹丕的家乡出现了黄龙,这就等于说曹丕应该是做惶帝的真龙天子,而凤凰和白雉鸡是为黄龙做陪衬的,用来证明改朝换代的时候确实已经来到了。

在制造祥瑞传闻的同时,曹丕的亲信还利用了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谶chèn〕。太史丞许芝装模作样地说:“我看到过有本名为《易运期》的谶纬书上说:‘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我仔细揣摩了这谶言的意思,才弄明白这‘言’字旁加个‘午’乃是‘许’字,两个‘日’字在一起,一个上,一个下,乃是个‘昌’字。合起来是许昌,乃魏王的发祥之地。‘其为主,反为辅’,是说魏王本应是君主,却做了丞相,是弄颠倒了。‘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是说汉朝在西京、东京建都,加起来已经享国有四百年了,气数已尽,应该让位给新的真命天子了。”接着,许芝又说:“《易运期》这本书上还说:‘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这‘鬼’字边与禾女’相连,不就是‘魏字’字吗?谶纬书早有预见,说魏王应该做天下之主了。”许芝这么一说,其他的人赶快随声附和,这个说:“谶纬书是最灵验的神仙预言,当年光武帝即位的时候,就应了谶纬书上说的话,所以不能不信。”那个说:“既然书上都这么说了,看来天命已定,汉朝天子应该赶快让位给魏王了。”说着,就有许多人把这些编出来的瞎话去禀报汉献帝,意思是催促他自己应当知趣,赶快让出皇位。

古代风景画鉴赏汉献帝听说叫他让位,自然很不乐意。他想:当年高祖皇帝和项羽逐鹿中原,开创基业是多么的不容易,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也曾经出生入死,祖宗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如今要经过自己的手奉送给别人,这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呢?他不禁暗陪流泪了。可是他又不能不同意让位。因为满朝文武大都是魏王的人了。他自己早就是个被架空的傀儡了。看来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要是坚持不让位,那就会丢掉脑袋;而主动让位,也许曹丕还能手下留情,保得住一条性命。汉献帝想到这里,只好含着眼泪下了让位诏书,宣布把皇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曹丕接到汉献帝的诏书,心里十分高兴,表面上却故意谦让,叫人把诏书原封退回。汉献帝又一次下诏禅位,曹丕还是把诏书退了回去。汉献帝被弄糊涂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有人告诉他说:“皇位的禅代,决不可马马虎虎,应当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行。”汉献帝这才领会了曹丕的意思,于是就赶快派人连夜在颍阴的繁阳(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修筑起一个禅位坛。在禅位大典上,先由汉献帝登坛祭告天地和祖宗。接着,汉献帝在上,魏王曹丕在下,汉献帝宣读禅位诏书,公开承认汉朝的气数已尽,愿意让位给天命所归的魏王曹丕。然后双方互换位置,曹丕正式宣告即位称帝,改国号为魏,改年号为黄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送往河内郡的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居住。不久。曹丕宣布迁都洛阳,把繁阳改为繁昌,表示他建立的魏国是从这里开始昌盛起来的。到这里,汉魏之间的所谓“禅代”终于完成了,曹操经营了多年而没有实现的事,由曹丕实现了。事实上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

这段时间里,南方的刘备乘着赤壁之战的胜利,占据荆州,又想往益州(今四川一带)发展。这本来就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定下的策略。当时占据益州的刘璋懦弱无能,连他手下的一些人也认为他没有能力管理益州,抵抗曹操。有个叫张松的官员劝他把刘备请到益州,帮他掌权。刘璋同意了,派法正去请刘备。他哪里知道,张松和法正是密谋好的,要让刘备来益州取代刘璋。刘备知道以后,果然带人进入益州,不久就和拥护刘璋的将领发生了冲突。刘备接连得胜,可他的军师庞统也被杀死。留守在荆州的诸葛亮听说后,让关羽守荆州,自己带张飞、赵云等大将连夜去支援刘备。刘璋文不能武不会,哪里是对手?最后连成都也被包围起来。刘备又把西凉名将马超也联合起来,劝刘璋投降。刘璋没办法,只得出城投降,把益州让给了刘备。刘备如愿以偿,自任益州刺史,得到了真正属于他的一块地盘。

随后,刘备又想去夺取汉中。因为汉中是益州北面的门户,得到汉中,益州的安全就有保障了。汉中当时为曹操所占有,于是曹刘两家在汉中又打了一仗。刘备亲自带兵,曹操也到长安督战。一开始,曹军打了胜仗,可是领兵的夏侯渊瞧不起自己的对手老将黄忠,他说:“黄忠胡子都白了,还能打仗?”曹操劝他小心,他也不听。后来在定军山一战,黄忠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斩杀了夏侯渊。接着,赵云又用“空营计”杀败了曹将张邰。战争形势转为对刘备有利。几个月以后,天气炎热,疾病流行,曹军只好撤退。刘备占领了汉中,自称汉中王。他一心要消灭曹操,恢复汉室。

曹魏代汉的消息传到益州,刘备悲痛欲绝,他带着军民人等对天痛哭三天,然后在成都宣布自己即位称帝,继承汉朝的法统。因为他建立的汉朝势力范围只局限于巴蜀地区,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蜀国。刘备称帝后八年,公元229年,孙权也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位称帝,国号吴,历史上称东吴或孙吴。这样,就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附录大汉王朝大事记宦官弄权东汉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图谋不轨。和帝预知其谋,当时朝臣上下莫不附宪,唯独中常侍钩盾令(钩盾令属少府,宦官)郑众,不事豪党,遂与郑众定计诛窦宪。永元四年(92)六月,窦宪伏诛,郑众以功升迁大长秋(皇后近侍)。和帝每次策勋班赏,郑众往往辞多受少,和帝因此对之很是器重,时常同他议论国家大事,并封郑众为侯,东汉宦官用权自此开始。

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任大将军,掌握朝政。建光元年(121),邓太后病死,安帝亲政。他的乳母王圣、宦官李闰、江京等人,合谋告发太后兄邓悝有废帝之意。邓氏一族或废为庶人,或先后被迫自杀。安帝重用宦官李闫、江京与皇后闰氏兄弟闫显、闫景、闫耀等,共同执掌朝政,开启了外戚与宦官联合专政的局面。

延光四年(125),安帝死。闫皇后及其兄弟,还有宦官江京、樊丰等人,阴谋定策另立章帝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刘懿年少即位,是为少帝。闫太后临朝,闫显以车骑将军执掌大权,并处死宦官樊丰、周广等人。不到一年,刘懿又病死。以孙程为首的另一伙宦官共十九人,乘机起事,拥立废太子刘保即位,是为顺帝。闫显被杀,闫氏倒台。孙程等以立帝有功,十九人均封列侯,宦官再度把持朝政,权势日盛。

桓帝时,梁冀专权跋扈,天子拱手,桓帝心虽不平,但又口不敢言。延熹二年(159),梁太后死,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徐璜,黄门令具瑗,小黄门唐衡、左倌等五人密谋诛除梁冀。梁氏灭门后,单超等五人皆因诛梁有功,同日被封列侯,连小黄门刘普、赵忠等人也被破例封为乡侯。此外,以冒诛梁冀之功而封侯者,尚有侯览。宦官掌权之后,骄横跋扈,“手握王爵,口含天宪”①,狐假虎威,无恶不做。他们还兼作朝官,娶姬妾,蓄养子,并得以养子传爵袭封。他们的“见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搜刮)百姓,与盗贼无异”②。单超弟安官为河东太守,弟子匡为济阴太守,徐璜弟盛为河内太守,左倌弟敏为陈留太守,具瑗兄恭为沛相,无不贪污残暴,毒害地方。单超之丧,皇帝除追封他为车骑将军,又赐东周秘器、棺中玉具,赠侯将军印绶,并赐国葬。葬后,又派五营骑士、将军、侍御史护丧③。其威风无可伦比。单超死后,四侯更加骄横,天下为之语日:“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两可,意为办事无准则,可恣意胡为)。”④徐璜兄子宣为下邳令,暴虐尤甚。.他因向前汝南太守李暠家求婚未遂,及到任,竞发吏卒捕女至县衙,戏射杀之。东海相黄浮根据举报,经过核实,将徐宣斩首示众。徐璜向桓帝诉怨,昏愦的桓帝反将黄浮髡钳(即剃发束颈),输作左校(遣送左校劳作)。中常侍侯览之兄侯参任益州刺史,对辖区内富豪,竞诬为大逆之罪,捕杀后霸占全部家财,前后累计以亿计。其后被太尉杨秉弹劾,押送来京途中,畏罪自杀。京兆尹于旅舍检查其行装,居然还有三百多车,全是金银锦帛珍玩,多得不可胜数。侯览本人更是“倚势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⑤。他“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八十一顷”⑥。新建府第十有六区,都是亭台楼阁,画栋雕梁。他还掠夺良家妇女,以为姬妾奴婢。督邮张俭举奏侯览罪行,反被诛杀。是非颠倒,以至于此,民不堪命,只有“起为盗贼”。桓帝延熹八年(165)冬,立窦武长女为皇后,拜窦武为特进,城门校尉。窦武为人清身嫉恶,生活俭仆,多辟名士入朝为官,对于子侄亦能严加约束,使其遵纪守法。当时朝政腐败,宦官专权,不少正直大臣遭到逮捕及罢黜。窦武上疏桓帝,请求贬黜宦官,信任忠良,桓帝被迫赦免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等。

古代出游图永康元年(167)十二月,桓帝死,无嗣。窦太后与其父窦武商议,迎立十二岁的解渎亭侯刘宏于建宁元年(168)正月继位,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武为大将军执政。太傅陈蕃与窦武谋划诛翦宦官。窦武引用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窦武兄子窦绍为步兵校尉,监羽林左骑,控制政府中枢和部分近卫部队。又征召天下名士前司隶校尉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寓等,列于朝堂,共定计策。会五月发生日食,陈蕃谓窦武日:“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⑦窦武向太后建议:宦官但当供职宫中,主管生活服务琐事,不宜干预政务,尤其不能使其子弟担任要职。目前天下议论纷纷,正因此故。应当悉数诛除宦官,以清朝廷。太后以为任用宦官,本朝早有先例,不能尽废,但当诛杀其有罪者。窦武只好先杀掉专制宫内的中常侍管霸、苏康等,然后又屡奏太后诛杀用事宦官曹节等,太后犹豫不决,故事久未发。八月,侍中刘瑜上奏太后称:太白出西方,奸人在主傍,宜急防之。同时上书窦武和陈蕃,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宜速断大计。窦武、陈蕃得书将发,于是又安排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以控制首都及周边地方政府机构。

正当窦武、陈蕃积极布置准备尽诛宦官时,宦官曹节、王甫、朱璃等却先发制人,劫持灵帝和窦太后,占据皇宫,并假传圣旨,收捕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诏,驰人步兵营,与窦绍共同射杀使者,召集禁军五校尉兵数千人屯洛阳都亭,准备抵抗。陈蕃闻难,亲自率领属官及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尚书门,与宦官王甫相遇,陈蕃拔剑叱甫叛逆,王甫命宫廷警卫执蕃下狱,当日遇害。王甫矫诏命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与新从边区征还京师,不知缘由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统五营士兵进攻窦武。深夜,王甫率宫中警卫虎贲、羽林、剑戟士等千余人,出屯北宫门,与张奂会合。明辰,两军在宫门外对阵。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谋反,营府禁军素来畏惧宦官,窦武部下逐渐散走归降,窦武、窦绍退走,王甫挥军追围,武、绍皆被迫自杀,窦武宗亲、宾客、姻属,、悉被诛戮、窦太后被软禁于南宫云台。自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举奏者及门生故吏,皆免官禁锢。曹节、王甫等诛杀窦武、陈蕃后,曹节升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升为中常侍,并任黄门令如故;其余十多名宦官皆封列侯。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灵帝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熹平元年(172),窦太后死。有人在朱雀门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⑧。于是宦官矫诏命司隶校尉刘猛急捕书写人,刘猛以诽书言直,不肯急捕,结果被贬官。中常侍王甫因向渤海王刘悝(桓帝弟)勒索五千万钱未遂,乃与曹节等诬奏刘悝谋反,迫令自杀。刘悝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狱中,傅、相以下官属皆被杀。王甫等十二人自相封赏,“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⑨曹节、王甫一伙宦官当道后,贪污残暴,胡作非为,公卿大臣堵口吞声,莫敢有言。王甫养子王吉为沛国(治相县,今安徽睢溪县西北)相,尤为残暴。凡判处死刑的人,皆陈尸车上,标明罪状,巡行所属各县示众。遇到夏季尸体腐坏,则以绳索串连尸骨,遍游国中乃止,见者,无不惊恐万状。他任沛相五年,总共杀死一万多人。当时任尚书令的阳球激愤说:“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⑩光和二年(179),阳球果然迁为司隶校尉。他借上朝谢恩之机,参奏王甫父子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等罪恶。灵帝命阳球亲临考问王甫等人,五刑俱备,王甫父子皆死于杖下。于是磔王甫尸体于洛阳夏城门,于尸旁立牌大书日:“贼臣王甫。”抄没其全部家产,妻子皆流徙外地。其后,阳球与司徒刘邰计议收审曹节、张让等,却被曹节等先发,向灵帝诬奏阳球与刘合墨、少府陈球等“勾通书疏,谋议不轨”。灵帝昏庸,竞相信宦者诬告,阳球、刘邰、陈球等皆下狱诛死。曹节兼任尚书令,直接掌握政府中枢机构,宦官权势复盛。

光和四年(181),曹节死,张让、赵忠等十二人并为中常侍(宦官最高品级),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贪污纳贿,残害百姓,被称为“十常侍”。黄巾军起,郎中张钧上书乞斩“十常侍”,以谢百姓,反为张让等诬为与张角交通,被收掠死于狱中。张让、赵忠教唆灵帝聚敛天下,每亩增税十钱用来大修宫室。由于宦官从中贪污作弊,宫室连年不成,刺史、太守不得不加增私调,百姓苦不堪言。贪残的灵帝还大开西邸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

县令县长,当面议价,富者交现金,贫者到任以后,加倍缴纳。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灵帝把他在各种名义下搜刮来的钱财,一部分命人带到他原来的封邑河间去买田宅,起第观;一部分则寄藏在小黄门、常侍家中。灵帝甚至宣称:“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昏愦无耻,竟至于此!宦官得到如此空前的宠遇,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东汉政府腐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寿终正寝之日,已为时不远矣。

注释①②《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序》。

③④《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单超传》。

⑤⑥《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侯览传》。

⑦《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

⑧⑨《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曹节传》。

⑩《后汉书》卷七七《阳球传》。

《后汉书》卷五六《陈球传》。

《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张让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2158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