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汉精神

王充的科学批判精神

历史大观园 秦汉精神 2020-05-21 16:50:50 0 王充

谶纬思想——东汉儒教的特征

东汉时期的儒者竞相学习图谶之书(预言之书)。图谶之书编纂于西汉哀帝年间,光武帝本人笃信图谶。作为东汉时期儒教的一个特征,图谶之书亦即谶纬思想受到重视。与经书的“经”(纵线)相对、对经书进行辅助说明的,由于起着“纬”(横线)的作用,所以称为纬书。还有所谓“谶纬”的叫法,是对解释经书之“纬”与预言之“谶”的总称。

最早出于政治目的利用谶纬的是王莽。王莽毒杀平帝、立两岁幼主刘婴而自己摄政时,据说淘浚水井时出了一个上圆下方白石,上有朱砂书写“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的符命。光武帝也是利用谶纬建立政权的信奉者。在他尚未中兴汉朝之前,据说已经出现强华献上的“赤伏符”等图谶之书,还出现了所谓“卯金修德为天子”的预言。

此后,谶纬思想超出单纯的预言作用,对东汉政治产生极大的影响。建初四年(79)召开的白虎观会议上,与会者大量引用纬书解释经书,展开议论。

西汉根据瑞祥、灾异读解天神上帝意志的思想业已存在。以往儒家所回避的“怪力乱神”,现在得到积极的解释,可以说产生了新的思想潮流。东汉儒者中的虽有桓谭、王充(27—101)、张衡那样批判谶纬思想的人,但应该看到谶纬思想的出现,是儒教已经进入了与皇权结合、作为支持皇帝制意识形态新阶段的产物。

所谓“皇帝”在秦代被法家解释为“煌煌上帝”,即与上帝是同样的。但是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的解释:皇帝一方面有等同的上帝之德,一方面又是上帝之子的“天子”。在这种新儒教皇帝观之中,起到理论整合性作用的是谶纬思想。对于既与上帝相等又是上帝之子的矛盾,从经书与纬书两方面做出了说明。皇帝为何能成为皇帝呢?因为体现上帝意志的天命是通过图谶下达的,正是根据这种图谶,皇帝得以正当化。所谓“天子”是显示其与上帝关系的称号,所谓“皇帝”是反映其作为地上世界统治者权力的称号。在纬书《孝经纬》中所作的解释是“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以号令臣下也”的解释,讲的就是皇帝权力的两面性。

批判儒教神秘主义的《论衡》

出现于西汉末、兴盛于东汉时期的谶纬思想,一直延续至南北朝时期。最终因其预言色彩过重,在隋文帝时遭到禁止,隋炀帝进而予以严厉取缔,多数书被焚烧。因此,这些书现在基本亡佚,我们能见到只是清朝考据学者的辑佚而已。

对这种儒教神秘主义倾向提出反驳的是王充,在此略加叙述。王充,会稽上虞人。学于洛阳太学,师从班彪。因家贫,无力买书,就去书店站着阅读,靠背诵通晓百家之书,著有《论衡》三十卷。所谓“论衡”即论及各种思想予以衡量比较的意思。他主张所谓“天”说到底是自然物体,反驳了当时天人感应、谶纬思想认为自然现象反映上帝意志的观点。

《论衡·自然篇》是对自然进行论述的篇章。指出:天者,普遍施气于万物之中,以谷充饥而以丝麻御寒。气变化而引起自然灾害是当然的,这并不是天意在警告人类。天既无口、目,亦无意志,乃无为之物。在《实知篇》还对谶纬预言予以严厉批驳,曰:都说孔子预言“亡秦者,胡也”(出于《易经》的纬书《易纬》)果然,二世胡亥灭亡了天下。其实这是后人的伪造。

其独到的科学批判精神,唯物论思想被当时主流意识视为异端,但是作为东汉儒教的一个分支是值得注目的。王充的思想绝非脱离时代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科学技术、道家、道教自然哲学的影响。

印度佛教的传来

印度佛教经由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关于从西域传来的时期,我们所知仅限于传说,不但不准确,而且众说纷纭。最早的说法,认为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大月氏国王的使节伊存口传《浮屠经》(《三国志·魏志》卷三十引《魏略·西戎传》)。

光武帝有十一个儿子。他与许美人之间所生楚王刘英在诸王之中封国最贫穷狭小。与历代楚国一样以彭城(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为国都。异母兄弟明帝即位后,因为二人关系最密切而受到优待。晚年的刘英热衷黄老之学同时祭祀浮屠。所谓“浮屠”与“佛陀”发音相通。同时信仰黄帝、老子和西方的佛陀。作为刘英是将自身置于无为自然之中,一面祈祷自身长寿,一面祭祀西方的浮屠。明帝有时发出死罪减刑的诏令时,刘英认为自己身处藩国,没能支持天子就是罪过,为了赎罪向朝廷献上了丝绸。明帝表示理解他的心意,退还丝绸要他去帮助那些在家(优婆塞)或出家(桑门)的信徒。可见,明帝是知道浮屠的情况的。西域传来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浮屠这种信仰。

王充的科学批判精神

154 明代丁云鹏《白马驮经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汉明帝时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两年后,天竺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至中国,并创置白马寺。此图即绘白马驮经故事,完成于天启乙丑(公元1625年),为丁氏晚年作品

然而,刘英很不得志。永平十三年(70)因为谋反的理由失去了王位。诉讼起因于一名男子的告发。刘英被判定为制造预言图书,有谋反情绪。楚国被废除,刘英被流放。从连坐者数千人的数字反观的话,与楚国面积相比,刘英的人际关系网具有相当的范围。

关于西域天竺国(印度)的浮屠(佛教)在袁宏《后汉纪》有如下的说明:“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行善修道,以炼精神而不已,以至无为而得为佛也”。“佛身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群生。”即便公元一世纪的浮屠信仰并非如此,佛教已经以某种方式进入了东汉社会却是肯定的。关于天竺佛道在明帝(57—75年在位)时传入中国的情况,《后汉纪》记载有以下的文字:

王充的科学批判精神

155 摩崖石佛 发现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西面。作为东汉佛教遗迹受到关注

王充的科学批判精神

156 麻浩崖墓佛像(四川乐山) 衬有光背的浮雕佛坐像


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


然而,这一佛教东来的传说并非史实,应该只是后世的创作吧。

备受关注的东汉佛教遗址

近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西面发现的东汉佛教遗迹受到关注。东西十七米、高八米范围的岩石壁面上,有着如同东汉画像石那样的、各种题材的雕刻。饶有兴味的是一方岩壁的画像上既有中国的西王母、官僚形象,又有佛的立像、坐像、涅槃像和佛教故事(舍身用自己的肉喂食饥饿的虎子)。

在面临东海最东边发现这一处与中国本土道教尚未分化、或曰合体的东汉时期佛教遗迹,就其意义而言应该更加受到的重视。在当时人认为老子进入夷狄成了浮屠,即有所谓“老子化胡说”。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对外来宗教尚不能予以客观认识的话,也无足为怪。但另一方面,佛教没有受到抵制、得以在中国传教。光武帝儿子楚王刘英将新来的佛教与道教同时予以信奉,应该也与此有关。四川省乐山麻浩崖墓中也发现有衬有光背的浮雕佛坐像,有关东汉时期的佛教,希望今后能根据更多新遗迹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qhjs/15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