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简明正史——乾隆帝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7-23 13:30:16 0


乾隆帝(1711—1799) 名弘历,雍正十三年(1735)即位,年号乾隆,史称乾隆皇帝。死后庙号高宗,故也称清高宗。

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雍正帝的第四子,小时候天资聪颖,六岁就能背诵诗词。康熙帝在雍邸“牡丹台”见到他的孙子弘历举止庄重,体貌端正,非常欢喜地说:“此子福过于我。”于是便把他带进皇宫养育。弘历曾随从康熙帝到热河避暑山庄“木兰秋弥”,康熙帝猎枪击中一只大黑熊,命弘历也鸣枪射击,弘历正要发枪时,这只已经半死的黑熊突然站立舞爪,康熙帝急发数枪把黑熊击毙,回行宫后便对几个随从妃子说:“此子诚为有福,伊至熊前而熊起立。”从此对弘历更加宠爱。

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在乾清宫密书弘历的名字缄藏在顺治帝亲笔书写的“正大光明”匾额背面,秘密立为皇太子。雍正十一年(1733)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并让他参与对准噶尔部和贵州苗民战事的军机决策,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家大计。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去世,庄亲王允禄等开启雍正帝亲书皇太子的密匣,宣诏弘历即帝位,次年为乾隆元年(1736)。遵雍正帝遗诏,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清王朝进入了鼎盛的乾隆时代。

乾隆帝即位以后,大力开疆拓边,以“十全武功”载入史册。所谓十全武功,就是指十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有的是平定边境地区的叛乱,有的是镇压人民起义。其重大的军事行动有:

乾隆十二年至四十年(1747—1775),发生长达二十八年的大小金川之战。大小金川是大渡河的两个支流,金川地区为藏族集居之处,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时封大金川藏族头人莎罗奔为安抚司,另一土司泽旺仍居小金川。乾隆十一年(1746)莎罗奔劫持泽旺,夺取印信,次年举兵叛乱。乾隆帝先后命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往金川进剿,都相继失败,乾隆帝怒斩张广泗与讷亲,后又派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集精兵三万五千人,分两路向莎罗奔巢穴勒乌围发起攻击。莎罗奔抵抗不住便向清军乞降,大金川叛乱暂告平息,莎罗奔免死仍为土司。

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莎罗奔已老,由其侄子郎卡主持土司事务。此时,郎卡与小金川土司绰斯甲布“联姻”,乾隆三十六年(1771)莎罗奔孙子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联合举兵抗清。四川总督阿尔泰、大学士温福率军进剿,在打箭炉打了败仗,温福战死,乾隆帝将阿尔泰赐死。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征调健锐营、火器营参加战争,大大增强了清军的进攻力量。索诺木依险坚守,清军逐碉攻击,逼近勒乌围,索诺木毒死小金川土司献尸求降,阿桂不允,继续进攻。战争相持三年之久,到乾隆四十年(1775)中秋之夜,清军攻破勒乌围,索诺木逃遁,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下,次年初索诺木与他的祖父莎罗奔及家族部众二千人出降,被清军用槛车押送京师,大小金川叛乱得以平定。乾隆帝命画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图像于紫光阁。

康熙年间,清军击败了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在西藏的叛乱活动,护送达赖六世入藏,恢复了西藏的社会秩序。雍正五年(1727)正式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清政府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地方政府事务。乾隆初年,西藏奴主贵族与达赖喇嘛发生冲突,乾隆十五年(1750)西藏叛军攻击清政府派出的驻藏大臣。乾隆帝派四川总督策楞与提督岳钟琪入藏平定了叛乱。为了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统治,在乾隆十六年(1751)策楞拟订了《西藏善后章程》十二条,乾隆帝立即批准颁布施行。乾隆五十三年(1788),西藏近邻廓尔喀(今尼泊尔)侵入西藏,并与西藏大农奴主舍玛尔尼相勾结,攻占日喀则。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向清政府请兵求援。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派遣大将军福康安率领万余清军入藏,把侵略势力驱逐出藏。廓尔喀入侵事件,充分显示出西藏对于巩固国家边疆的重要地位。福康安奉乾隆皇帝的命令,筹议卫藏章程,在原来《西藏善后章程》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提出一百零二款条例,经乾隆帝批准,于乾隆五十八年颁布施行,这就是著名的《钦定西藏章程》。《章程》是西藏地方政权的最高法律,它详细地规定了驻藏大臣的职权,其地位与达赖喇嘛平等,还规定了“金奔巴掣签”制,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表明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宗教也加以直接管理。《钦定章程》对西藏的军事、司法、财政以及同邻国的外交往来等方面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乾隆帝重视对西藏的政体改革,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管理,对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各部落之间爆发了内乱,当时一些部落纷纷脱离达瓦齐汗归附清朝,其中包括阿睦尔撒纳也归附清廷。乾隆帝认为准噶尔部内乱正是消灭其叛乱势力的好时机,他当机立断,毅然出兵。乾隆二十年春天,乾隆帝命班第为定北将军,由乌雅苏台出北路;以永常为定西将军,由巴里坤出西路,约期会师于博罗塔拉河。在清军两路进攻之下,准噶尔军纷纷归降,应接清军。达瓦齐汗叛乱势力土崩瓦解,向南疆逃窜被维吾尔族领袖霍集斯擒获,押送清营。从此,准噶尔割据政权结束,达瓦齐汗被俘后,乾隆帝赦免了他的罪,封为亲王,留居北京受到清政府的优待。

接着是早已归附清朝的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企图取代达瓦齐汗的地位,与清廷分裂为敌,在北疆攻击班第、鄂容安率领的清军。因当时大部分清军已经撤走,班第仅留五百余名清军处理善后,在寡不敌众的不利形势下,班第、鄂容安兵败自杀。定西将军永常虽有数千清军,但留在乌鲁木齐也不敢出兵声援,天山南北叛乱的烽火四起,陷入混乱之中。在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不久,喀尔喀和托部首领青滚杂卜也在准噶尔地区举叛反清。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月,乾隆帝命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为定边副将军出兵,迅速镇压了青滚杂卜叛乱,稳定了喀尔喀的局势。次年又命成衮扎布率军出北路,兆惠率兵出西路进剿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仓皇出逃哈萨克,后患天花疾死在那里。至此,自明朝以来准噶尔部的扰乱、分裂威胁终于得到平息解决,安定了我国北方边境。

乾隆皇帝统治下的清王朝,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尤其是准噶尔部长期的分裂叛乱被平定,因而清王朝对周边各民族的向心力大大增强,曾经遭到准噶尔部欺侮,寄居在俄国伏尔加大草原一个半世纪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的率领下,冲破沙俄军队的重重阻击,前后八个月,行程万里,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回到了自己祖国的土地上。这年九月,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召见了远道归来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人,并且在普陀宗乘庙里竖起了乾隆帝亲自撰写的《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御碑,以示永远的纪念。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虽然有的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但是他的主要力量是为了平定边境的叛乱和分裂活动,对于清朝疆域的奠定是有历史贡献的。

乾隆皇帝在位半个多世纪,“文治武功”盛极于世。在“文治”方面,最著名的是编修《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他下诏成立《四库全书》馆,以纪昀为总裁官,花了十年左右时间才告完成。《四库全书》共收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九千零七十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装订成三万六千册,缮写七套,分别藏在北京皇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盛京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保存至今的还有四套。清廷借编辑《四库全书》的机会,对全国所有的书籍作了一番大检查,其中不少书籍被列为禁书,销毁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也堪说是一次规模极大的文字狱。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乾隆皇帝还鼓励知识分子考订和整理古籍文献,出现了考据学的热潮,绵延而至嘉庆年间史称“乾嘉考据学”,因而文化领域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皇帝坐了六十年的皇帝宝座之后,为了不超过他的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禅位给第十五子颙琰,第二年(1796)改元嘉庆。这年正月初五日,为庆祝乾隆帝六十年来的“文治武功”和嘉庆帝即位登基,在紫禁城里的宁寿宫和皇极殿,举行了“千叟宴”,五千多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欢聚一堂,九十岁以上者入御座,同乾隆帝共席,赐酒赐诗,场面隆重热烈。“千叟宴”是乾隆盛世的一个缩影,这时候清王朝的发展到了巅峰,全国人口超过二亿,耕地面积达到七百四十一万余顷,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稻米单产一般每年为二、三石,某些高产地区多至五、六石,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手工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全国大小城镇星罗棋布,一派繁荣景象,许多产品以优质而举世闻名。

乾隆时代国力的强大和经济的繁荣,也吸引了世界上一些较早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的注意,纷纷来华通商,交流经济。最有影响的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团长的使团来到中国,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了英国使团。

乾隆时代的大清帝国以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国力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伟大雄姿,屹立在东方大地。

然而,在乾隆盛世的表层下面,潜伏着清王朝走向衰落的诸方面危机,最致命的是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集团腐败之风日益严重。乾隆帝的晚年失去了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好大喜功,铺张粉饰,陶醉在盛世的欢乐声中。他在位六十年,几乎三年两头都要外出巡游,来满足腐化享乐的欲望,南到江浙,西到五台山,东到山东、辽宁,北到塞外蒙古。其中六次巡游江南,水路龙舟彩栅,千里不断。皇帝登岸的地方修行宫,盖别墅,精美家具,奇花异石,名菜佳肴一应俱全。所有花费款项都要地方摊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乾隆皇帝的母亲安琪皇太后八十岁寿庆大典,在北京西华门至西直门外几十里长的路上,搭建各种楼阁彩牌,各省督抚竞相贡献,别出心裁,争艳夺美,实际上是一次奢侈华丽的楼阁博览会,耗费巨额库存。

乾隆帝为了炫耀“圣绩”,大兴土木,广造宫殿苑囿,北京故宫、热河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宫殿林园都在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在他身边二十余年,依仗皇帝权威,大肆贪污受贿,家富可以敌国,和珅大贪官的存在是乾隆时期吏治败坏的写照,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和珅不知几何,所以乾隆盛世既是清王朝发展的顶峰,也是清王朝走向衰落的起点,乾隆皇帝以后的大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当了三年的太上皇,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逝世,享年八十九岁,葬于裕陵。

评:乾隆盛世是清朝前期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的历史产物,乾隆皇帝即位以后,他不满足祖辈留下的遗产,以其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奠定了伟大祖国的固有版图。然而,到后半期,他好大喜功,陶醉在盛世“圣绩”的歌功颂德声中,以他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集团腐败之风日益滋长,致使清王朝由盛转衰。乾隆时代是清朝历史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77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