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近代岁月

中国简史——洋务运动

历史大观园 近代岁月 2020-06-28 23:24:29 0

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了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后持续30多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同治末年以前,主要是在“求强”的口号下集中兴办军事工业;其后重心转向“求富”,着力于民用企业的兴建。

创办军工企业

洋务运动历经同治、光绪两朝,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政府中有恭亲王奕䜣、军机大臣文祥等满族权贵,地方上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及后起的张之洞等汉人督抚。他们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碍,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借法自强”。“中体”指封建专制制度和以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文化,“西用”一般指近代工艺技术和自然科学。洋务派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远出西方之上,所不如人的,只是科学技术而已。因此,他们以维护传统体制为治国兴邦的根基,而将西学当成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这种“中体西用”的理论,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内容,也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中国简史——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线膛铜炮

中国简史——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厂内景图

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最早的一家是曾国藩所办的安庆军械所。几个月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洋炮局,但规模很小。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打下苏州后,成立苏州洋炮局,安装使用了近代机器。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部下丁日昌收购了美商的旗记铁厂,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上海洋炮局以及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并入铁厂,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治六年(1867),江南制造总局迁往上海城南高昌庙,在那里扩大规模,扩充设备,稳步发展。江南制造总局出产很多,以枪支弹药为主,修造船舰为辅。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能力低下,产品质量也差,在仿造外国枪炮的同时,还要购买洋枪洋炮。

中国简史——洋务运动

进行队列训练的北洋新军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训练出七千余名“新建陆军”,也就是后来的北洋新军。

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把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创办金陵制造局,由李鸿章的英国幕僚马格里主持。该局以生产大炮和弹药为主,是淮军的军火供应基地。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期间,金陵制造局负责供应前方所需。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奉命接办天津机器局,他从江南制造总局调来沈葆靖总理局务,同时调来不少技术工人,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天津机器局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军火工厂。李鸿章为求自强创办兵工厂,虽未实现自强之目的,但是为近代国防建设和机器制造、造船和钢铁生产等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治七年(1868)夏,在左宗棠、沈葆桢的主持下,清政府开始在福州马尾筹备建厂和成立船政局事宜。船政局占地约600亩,拥有各种车间数十处,以及4座船台和1座铁制浮船坞,员工多达3000多人,在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船厂。同治八年(1869)五月一日,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该船属于木壳蒸汽轮船,船身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载重450吨,螺旋桨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8月23日的马江海战,大部分由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军舰组成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尽管造成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避战求和,但舰船作战效能低下也是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福州船政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海军船厂,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

洋务派的实业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转而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以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在上海创立轮船招商局为发端,到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开矿、冶炼、纺织、邮电、交通等各种企业共20多个。其中重要的,除轮船招商局外,还有李鸿章于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相继开办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天津电报总局,以及光绪十六年(1890)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枪炮,造战舰,大量从西方国家进口钢铁。1867年进口钢11万担(约8250吨),到1891年已增加到173万担(约13万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摆脱列强对中国钢铁的封锁和控制,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始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重型企业。光绪十六年(1890)年底,张之洞在武昌设立铁政局,选定在汉阳建厂。汉阳铁厂于光绪十六年十月(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八月(1893年9月),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10个分厂建成,第二年6月投产,共有工人3000人,外国技师40人。炼铁需要铁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张之洞又派德国技师在湖北大冶附近勘察,发现此处铁矿蕴藏丰富,从而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的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接着,张之洞又开发了江西萍乡等煤矿。这样,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采煤和炼钢为一体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开中国重工业之先河。然而由于传统官办的各种弊端积重难返,汉阳铁厂从筹建开始就财政亏损,张之洞只得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招商承办”,委托“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此后,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光绪三十四年(1908),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约2万吨。汉阳铁厂虽然并没有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随着它的兴建,在武汉及周边形成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为日后武汉及长江中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张之洞还创建了中国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步枪也从此闻名中国,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以及国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简史——洋务运动

张之洞像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在创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着手编练新式军队。最初,洋务派是用近代方法训练陆军,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台湾,筹办海防和海军的建议随之兴起。次年四月,清廷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和南洋海防事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清廷计划10年内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3支水师。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舰队正式编成,在3支海军中实力最强。洋务派还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设馆翻译外文书刊。这些举措,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如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启蒙思想家严复等人,就出自这一时期所派的留学生。

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洋务派试图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相违背的,注定其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历史断面

台湾设省

清康熙年间,清廷从郑氏手中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法军派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企图侵占台湾,迫使清政府屈服。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下旨在台湾建省,任命淮军将领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任台湾巡抚期间,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卧床不起,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病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jdsy/157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