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近代岁月

中国简史——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历史大观园 近代岁月 2020-06-28 23:24:14 0

关键词:三元里抗英/《南京条约》

1839年~1842年

1820年,嘉庆皇帝去世,旻宁继位,是为道光帝。嘉道年间,清朝衰落之势更加凸显,而西方殖民者则对中国越发虎视眈眈。道光年间(1821~1850),英国、法国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地区疯狂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攫取大量白银。1839年6月3日,两广总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无畏斗志。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抵挡不住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后者连续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销烟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的几十年间,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的茶叶、生丝畅销欧洲市场,而中国人对英国的纺织品却不感兴趣。西方工业品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面前无法大量输入,而为了购买中国的生丝、茶叶,英国商人们把大把的银子丢在中国。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扭转在对华贸易上的劣势,英商找到了平衡账目的东西——鸦片。英国政府强迫印度种植鸦片换取中国的白银,来购买英国的纺织品;英国则用鸦片换取中国的茶和生丝,运销世界各地,形成了“棉纺织品—鸦片—茶和生丝”的“三角贸易关系”。鸦片成为“三角贸易”中的关键链条,而英国政府则成为最大的鸦片贩子。嘉庆年间,每年鸦片输入量达4000多箱;而到鸦片战争前的几年间,每年竟达4万箱之多。罪恶的鸦片走私给殖民者带去了暴利,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危害。

中国简史——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库房

鸦片大量进口,导致中国现银大量外流。在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每年流失的白银达1000万两之巨,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白银大量流失,引起“银贵钱贱”,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而且无形之中使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银价上涨还使各省拖欠的赋税日益增多,致使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政日益拮据。整个社会吸食者日益众多,各地烟馆林立,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到道光十五年(1835)吸食鸦片者竟达两百多万人。这不仅使中国社会有限的购买力大量被鸦片吸收,造成工商业一片枯萎萧条,而且鸦片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此外,鸦片走私还腐蚀了清王朝的官僚机构,加重了政治上的腐败。鉴于鸦片走私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禁烟遂成为清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为代表,主张对鸦片贸易苛以重税,被称为弛禁;另一派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主张严禁,对于吸食和贩卖者严惩不贷。道光帝则犹豫不决,所以一直也没有真正把鸦片的禁绝彻底实施。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年间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旨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北京。为了听取林则徐对于禁烟的具体意见和措施,道光帝在8天之中连续召见林则徐8次之多,并赐林则徐在紫禁城内骑马(对于大臣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殊荣),最后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

中国简史——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的“虎门销烟”汉白玉浮雕

次年正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运动。林则徐首先将一批勾结外国鸦片商人从事走私贩运的官吏拘拿起来;然后通知外商将手中的鸦片限期全数交出,并要求他们具结保证以后不再贩运鸦片。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唆使烟贩拒交鸦片。于是林则徐下令包围英国商馆,暂停中英贸易。在此形势下,义律改变花样,命令英国商人把鸦片先交给他,再由他以英国商务监督的名义交给中国政府,并动员美国商贩也如法炮制,保证由英国政府赔偿损失,蓄意使鸦片纠纷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矛盾。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英、美商人交出的两万多箱约230多万斤的鸦片,全部在虎门销毁,直到五月十五日(6月25日),才将两万多箱鸦片处理完毕。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罪恶活动,维护了民族的尊严,第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反侵蚀的坚决意志,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第一次鸦片战争

当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资产阶级立即狂热地宣扬对华战争,并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也主张发动侵华战争,他叫嚣说,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从中国逃走的大鸦片贩子查顿等人也在英国上下奔走,鼓吹发动侵华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一月十八日,英国政府任命好望角舰队司令乔治·懿律(查理·义律的堂兄)为对华谈判全权公使。三月九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的议案,派兵侵略中国。当年五月,由懿律率领的一支由16艘军舰、28艘运输船和4000多名陆军组成的“东方远征军”到达了广东海面,正式开始了这场侵略战争。

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积极加强战备,构筑炮台,广东军民严阵以待。眼见广东无隙可乘,英军以部分舰只封锁珠江口,然后以主力舰队进犯厦门,攻陷定海,还一度到达白河口,威胁北京。道光帝的禁烟决心在炮舰的威胁下大为动摇,他派出直隶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与英国人交涉,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琦善到任后,撤除了珠江口的防御工事,解散水勇,大肆讨好英国侵略者,然而英国人并不“领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悍然占领了中国香港岛。琦善的妥协活动很快传到了北京,道光帝迫于压力下诏对英国作战,任命宗室奕山为将军,还将琦善革职查办。奕山未到广东,英军就攻陷了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和400余名守军全部牺牲。奕山到任后,作战无能,卖国有术,他与懿律签订了《广州和约》,不但要带着清军退出广州城,还要赔款600万元。忍无可忍的爱国群众自发进行了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广州城外的三元里群众奋起抗英,这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

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军队再次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各地,烧杀抢掠,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相继失陷。次年五月,英军进攻长江口的吴淞,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决抵抗,最后壮烈牺牲。此后,英军连续占领上海、镇江,当年六月,英军舰队到达南京江面,懦弱无能的清王朝最终选择了屈辱求和。七月二十四日,清廷的议和代表耆英、伊里布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按照其规定:清政府要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还要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元,等等。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规定在华英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在中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军舰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停泊,等等。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简史——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油画

此画由英国画家约翰·普拉特绘制,真实再现了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二十九日,中英代表在英舰“康华利”号上签署《南京条约》的情景。现藏于英国布朗大学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jdsy/1577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