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齐桓霸业的转正 管控郑国,周王赐命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20 17:25:53 0

郑厉公壮志未酬,郑国从此沉沦

前六七九年秋,齐国判定在宋国与郳国(1)的争端中郳国理亏,于是齐人、宋人、邾人讨伐郳国以示惩戒。没想到刚上台的郑厉公竟敢趁此机会派军队入侵宋国,清算前七〇一年宋国拥立自己后不断索要财礼的旧怨。前六七八年夏,齐人、宋人、卫人又讨伐郑国。

行事大胆的郑厉公不仅受到来自于中原诸侯的惩戒,还遭到了新兴楚国的警告。郑厉公在盘踞栎邑期间,很可能与楚国订有密约,请求楚国支持自己复辟,而正在向北扩张的楚国也乐得叮上这只“有缝的蛋”。厉公最终依靠中原诸侯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重新上位,这时的他也许是不愿让中原诸侯知道他与楚国的政治交易,因此没有及时派使者正式告知楚国。楚国可不能接受被“始乱终弃”,于是在秋天讨伐郑国,一直打到栎邑,警告郑国不要忽视自己。从俘虏蔡哀侯到“敲打”郑厉公,楚国对中原国际政治的渗透和干预越来越明显。鲁史《春秋》将这件事记载为“荆伐郑”,仍不称“楚”。

郑厉公一方面在国际上试图伸展拳脚,一方面在国内继续清算前六九七年雍纠之乱中反对自己的政治势力,九月杀了公子阏,砍了强锄的脚,巩固了自己的君位。公子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当年应该也参与了反对派,此时由于惧怕郑厉公诛杀而出奔到了卫国。有意思的是,三年后,郑厉公却邀请公父定叔回国复职,还特地叮嘱他在最为吉利的十月进入郑都。郑厉公说,这样做的原因是“不能让公子段在郑国绝了后代”。当年盘踞在京邑的公子段试图扳倒郑都内的郑庄公没有成功,而盘踞在栎邑的郑厉公正是靠扳倒郑都内的郑子婴才当上国君,也就是说,公子段和郑厉公是夺权路上的“同道中人”。因此,他优待公父定叔,应该是表明自己同情公子段的立场,从而笼络郑国内部同情和支持过公子段的政治势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冬十二月,齐桓公与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以及滑国(2)、滕国(3)君主在宋地幽举行会盟,迫使郑国向中原诸侯低头求和。

然而,此后郑国并没有真正顺服,齐桓公对郑厉公的“敲打”也没有结束。前六七七年春,郑卿叔詹到齐国访问,齐国将其扣留,理由是郑厉公没有主动到齐国朝见齐桓公。同年秋天,叔詹抓住机会取道鲁国逃回了郑国。

这年夏天,齐国吞并扩张的事业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挫折。遂国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等几个大家族设宴款待戍守的齐军,把他们灌醉之后全部杀死。

前六七六年,门庭冷落的周王室突然热闹了起来。这年春天,虢公丑带领本年新即位的晋献公朝见本年新即位的周惠王,受到周惠王的厚待。随后,郑厉公也参与了进来,虢公丑、晋献公、郑厉公共同倡议,由周王室派出卿大夫原庄公到陈国迎接新王后。迎亲之前必已有提亲、定亲等步骤,三位诸侯君主为何要多此一举地“联合加持”这项既定的婚礼步骤?这是因为,在齐僖公、齐襄公、齐桓公三代齐君的持续努力下,“尊王”已经成为中原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正确”原则之一: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必然要打着“尊王”的旗号。

当然,在“尊王”的共同旗号下,三位君主其实是“各怀鬼胎”:虢公丑本来就是周王室卿士,他“尊王”既是积极履行本职,也是为了提高虢国的国际地位;晋献公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君主,他“尊王”是为了给晋国参与中原国际事务打基础;郑厉公一方面正受到齐桓公打压,另一方面又吸取了其父郑庄公欺凌王室霸业不成的教训,他“尊王”是想要继承父亲遗志,修正父亲做法,从而重振郑国霸业。接下来,郑厉公带头,又拉上虢公丑,在前六七四年平定了周王室内乱;而晋献公将虢国确定为自己开疆拓土的“拦路虎”,最终于前六五五年灭虢国,迫使虢公丑出奔到周王室。

前六七五年,周王室发生了内乱。当初,周庄王宠爱妃子王姚,因此也偏爱她所生的庶子王子颓,让大夫齐桓霸业的转正 管控郑国,周王赐命国做他的师傅。周惠王即位之后,侵占了齐桓霸业的转正 管控郑国,周王赐命国的苗圃,将其改为王室养禽兽的场地。大夫边伯的住所靠近王宫,惠王强行将其收归国有。惠王还侵夺了大夫子禽祝跪、詹父的田地,并停了石速的俸禄。于是这五个与惠王结仇的大夫联合起来作乱,他们背后还有苏子(苏国君主)的支持。如前所述,周王室东迁中原、试图加强对苏国的直接控制之后,王室和苏国的关系就一直紧张。

这年秋天,五位大夫奉王子颓为主,发动叛乱讨伐惠王,没有取胜,于是出奔到河水以北、苏子控制的苏国都城温,苏子随后奉王子颓出逃到卫国。卫国随后拉上(南)燕国出兵讨伐周王室。由此可见,如今周王室在诸侯心目中已经和一个平辈小国没有两样,连卫国这样实力一般的诸侯国都敢于出兵讨伐。冬天,在卫国、(南)燕国支持下,王子颓在王畿内被拥立为王,王室再次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

前六七四年春,郑厉公试图调停惠王和王子颓两派势力之间的争端,没有成功。这时郑厉公亮明了自己支持惠王的立场,在谈判现场逮捕了(南)燕国君主燕仲父。夏天,厉公带着惠王回到郑国,把他安置在栎邑,而王子颓则住进了王城。秋天,惠王与厉公进入王畿内的邬邑,并以邬邑为基地攻入王城以东的陪都成周(4),夺取了许多宝器。

冬天,郑厉公听说王子颓设享礼款待五位大夫,并大肆演奏王室历代歌舞,觉得机会来了。他说服了王室卿士虢公丑,在前六七三年夏天一起讨伐王城,厉公带着惠王从南门进入,虢公丑从北门进入,杀了王子颓和五位大夫。厉公在王城门楼西楼设享礼款待惠王,乐舞齐备。惠王为了感谢厉公,把原属郑国的部分王畿土地回赠给厉公,恢复了郑国在武公时期的疆域。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西周王室衰落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王畿土地不断封赏给卿大夫家族。如今王室偏安东都,王畿本来就很狭小,还继续遵循先王之制赏赐土地,削弱自己的实力,实在是可叹可悲。

看到这里,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初步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的齐桓公一直试图打压、制服郑厉公。从他上台后积极干预王室内乱并获得成功来看,长期在国都外流亡、经受了磨练的厉公是有志向、也有能力在中原国际事务中重现郑庄公当年雄风的,这恐怕也是他一直不愿服从齐桓公的原因。然而,上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同年五月二十七日,郑厉公去世。郑国从此再也没有挤进中原争霸的角斗场,而是逐渐沦为一个夹在中原和南方之间、被大国争夺蹂躏的小国。

清华简六《郑文公问太伯》记载了郑文公之臣太伯对于郑昭公、郑厉公的评价,可见郑人对这段内乱史的基本认识:

到了我们先君昭公、厉公,是天谴吧,恐怕也是人祸吧,两人就像牛和鼠不能在一起生活,一天到晚地争斗,不过也没有放弃对外的征伐。

文姜去世,鲁庄公服齐,楚成王即位

就在郑厉公去世一个多月后,七月五日,鲁桓公遗孀文姜去世。在这里,我们可以完整地回顾一下,在丈夫被情夫杀死后的二十一年里,这位国君夫人在《春秋》《左传》上留下的记录:

齐襄公时期

前六九三年

《春秋》:三月,夫人孙于齐。

前六九二年

《春秋》: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左传》: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前六九〇年

《春秋》: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前六八九年

《春秋》: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前六八八年

《春秋》:冬,齐人来归卫俘。

《左传》:“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前六八七年

《春秋》: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左传》:“春,文姜会齐侯于防”,齐志也。

《春秋》: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齐桓公时期

前六七九年

《春秋》:夏,夫人姜氏如齐。

前六七五年

《春秋》:秋……夫人姜氏如莒。

前六七四年

《春秋》: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前六七三年

《春秋》: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传统注疏基于前六九二年《左传》“书,奸也”及前六八七年《左传》“齐志也”的解经语,以及文姜先前与齐襄公通奸的史事,认定《春秋》这一系列记载的微言大义就是锲而不舍地揭发文姜在鲁庄公时期的违礼和淫荡。前六八六年,齐襄公去世之前,文姜与齐襄公见面就是行奸淫之事,若是文姜前往齐地,则淫念发于文姜;若是齐襄公来到鲁地,则淫念发于齐襄公。前六八八年,文姜之所以会请求向鲁馈赠卫宝,是为了讨好鲁人,减轻自己与齐襄公行奸淫之事而引起的憎恶。前六八六年,齐襄公死后,文姜前往齐国,如果父母已不在世的话,则是违背归宁之礼;文姜前往莒国,则又是不知道与谁行奸淫之事。这一系列的解读之下,文姜的“淫女”形象遂成定论。

然而,如果文姜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淫女,为何《春秋》一直尊称她为“夫人”,去世后丧葬礼数周全,并能获得“文”的美谥?鲁国在齐襄公去世前,为何能与齐国保持长久的和平?前六八九年,庄公与齐人狩猎;前六八六年,庄公率师与齐师围郕,这些齐、鲁联合行动的背后,是否如前六八八年鲁人会同齐人等诸侯伐卫、事后齐人来归卫宝一样,有文姜的促成和推动?有学者认为,文姜与齐襄公屡次相会,甚至设享礼款待齐襄公,是否有通奸之事难以确定,但恐怕主要是修复关系、沟通信息的外交活动;齐襄公去世后,年事已高的齐姜一次前往齐国,两次前往莒国,就更只能用外交活动来解释了。(5)

如前所述,鲁庄公即位之后,不能直接(很可能也不愿)与杀父仇人齐襄公来往,文姜便以一种实际上等同于摄政君的身份奔走于齐、鲁之间:在齐襄公时期,她作为鲁国高层“对齐亲善派”的领袖,与齐襄公多次会面,促成了一系列齐、鲁联合行动,试图推动两国重归于好,不过这一切努力并没有得到她儿子鲁庄公的真心认同。在前六八六年齐襄公被杀后,鲁庄公露出了“翻盘”争霸的真面目,而文姜的穿梭外交活动也一度陷入沉寂。然而,在前六八〇年柯之盟后,鲁庄公争霸梦想破灭,开始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在此背景下,文姜复出,一次出使齐国,两次出使莒国,在去世前一年还在为鲁国的外交事业奔走,可以说是一位春秋时期独一无二的女外交家。在她去世时,鲁庄公已经完全放弃争霸幻想,准备与齐国结好联姻,因此文姜的“穿梭外交”就成了两国友好的佳话,这可能直接导致了文姜在去世后获得毫无减损的夫人待遇,并获得了“文”的美谥。

如何看待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走出后宫、投身政治的动机?简单说,有两个可能性:

一、将功赎罪。也就是说,文姜为自己犯下的罪过感到悔恨,在鲁庄公即位后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决定回到鲁国将功赎罪,勇敢地挑起了首席外交使者的重担,在认清鲁国不可能胜过齐国的现实前提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最终促使齐鲁关系恢复正常,重修姻好。

二、执行任务。也就是说,文姜在前六九二年从齐国回到鲁国,并不是想要将功赎罪,而是受她的哥哥兼情夫齐襄公指派,成为鲁国内部“对齐亲善派”的核心人物,执行齐国的对鲁战略,那就是驯服鲁庄公,使鲁国成为齐国的“小弟”,助力齐襄公成就霸业。按这种思路,文姜在前六八七年复出,自然也是为齐桓公的称霸战略服务。

到了这时,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已经稳固无疑,鲁庄公决定抓住上一辈恩怨的当事人(齐襄公、鲁桓公、文姜)均已去世的时机,放下过去,归顺齐国。前六七二年春正月,鲁国大赦。正月二十三日,鲁庄公安葬先君夫人文姜。前六七二年秋七月,鲁国大夫和齐正卿高傒在鲁邑(东)防(6)结盟,应该是商定了两国联姻事宜。齐国派出如此高规格的官员前来,体现了齐桓公对鲁国的高度重视。冬天,还在母亲丧期内的鲁庄公亲自去齐国送订婚的财礼。按照礼制的规定,送财礼这件事本来是不可能由君主亲自来做的,母亲丧期内也不应该图谋娶新妇之事,鲁庄公的破格行动也算是对齐桓公善意的“投桃报李”,当然这也是他母亲在天之灵愿意看到的。

前六七二年春,陈宣公为了立他所喜爱的庶子款为太子,派人杀了太子御寇。与御寇交好的公子完担心被牵连,于是出逃到齐国。齐桓公非常欣赏公子完,准备直接让他担任国卿。公子完推辞说:“寄居外国的臣子,有幸获得宽宥,享受宽大的政策,赦免了我因为不认真遵行师傅教训而产生的疏失,使我免除罪过,放下负担,这都是君主的恩惠。我所获得的已经很多了,怎敢玷辱贵国国卿的高位,从而招致来自官员的指责?请求把我虽死也不敢接受卿位的志向告诉您。《诗》说:‘高高的车上,有人用弓招引我。难道我不想前去?只怕我的朋友责备我。’”齐桓公于是让他担任主管国都手工业的长官。齐桓公器重贤人、用人不疑的气魄,在此事上表现得非常充分。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后来又有一次,公子完请桓公饮酒,十分开心,不知不觉天色就晚了。桓公令点起火烛继续喝。公子完却正色推辞说:“臣下只占卜了白天请您喝酒是否吉利,没有占卜晚上,不敢再陪您喝下去了。”齐桓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谦逊守礼的陈国公子的后代陈氏(《史记》称田氏),会最终取代自己的后代,成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

前六七一年夏,鲁庄公应邀到齐国观摩齐人祭社(土地神)大典暨阅兵仪式。这时候,已经十年不见于历史记载的曹刿又站了出来,他劝谏说:“不可以。那礼制是用来整顿民众的。所以诸侯集会是用来训示上下间的规则,制定向周王交纳财用的标准;朝见周王、友邦国君是用来端正班次爵位的大义,遵循长幼的次序;征伐是用来讨伐不守礼的行为。诸侯朝见周王,周王巡视诸侯,是郑重演习这些礼制的场合。如果不是这些情况,君主是不能轻举妄动的。君主的举动一定会被史书记载下来。记载下不合法度的举动,后嗣看到的是什么?”

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鲁庄公正准备与齐桓公联姻亲善,而此次观摩行动正是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从而为联姻创造良好政治氛围,自然不会听从这番劝谏。值得注意的是,曹刿这番关于政事的谏言合于周礼、立场端正,与他先前靠破坏礼制来克敌制胜的思路判若两人。这说明,此时的曹刿已经“野鸡变凤凰”挤入了鲁国的卿大夫序列,成为了一位“肉食者”,于是也就模仿着其他“肉食者”的路数,说起守礼持正的话来。一言以蔽之,曹刿这个当年嘲笑体制内人士“未能远谋”的人,最终也被“体制化”了。这也是曹刿最后一次在《左传》出现。我们将会在后面通过分析战国楚简《曹沫之阵》,详细探讨曹刿(曹沫)的军事和政治思想。

也是这一年,楚成王即位。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去世后,即位的是他的儿子熊囏,就是庄敖(《左传》作堵敖)。庄敖即位五年,想要杀掉他的弟弟熊恽(《左传》作熊齐桓霸业的转正 管控郑国,周王赐命),熊恽出奔到随国,得到随人支持反攻楚都,杀死庄敖即位,就是楚成王。楚成王上台后,布德施惠,与诸侯改善关系,还派人到周王室献礼,表现出希望参与中原国际政治的热情。周惠王赐予他祭肉,宣命说:“镇压你所在的南方夷越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诸国。”这一道周王赐命为楚国在南方开疆拓土提供了“合法性”,因为楚国此后可以把他攻灭小国的军事行动解释为“镇压夷越的动乱”。与此同时,王室代表中原诸侯提出要求,希望楚国安于它称霸南方的现状,不要试图北上中原争霸。这道诏命的前半句当然是楚成王所欢迎的,而后半句他并无意遵守。

镇尔南方夷越治乱,无侵中国。

很可能在楚成王即位后,楚国首次派使者到鲁国访问。《春秋》记载此事为“荆人来聘”,仍不称“楚”。

鲁庄公迎娶齐女,齐桓公霸业转正

还是在前六七一年,鲁庄公与齐桓公在齐邑谷(7)会面。夏六月二十日,郑文公到齐国朝见齐桓公。秋天,鲁国突破礼制规定,把桓公庙的堂前大柱漆成红色。冬十二月五日,鲁庄公和齐桓公又在齐地扈会面。前六七〇年春三月,鲁国再一次突破礼制规定,在桓公庙的方形椽子上雕上花纹。对此,大夫御孙劝谏说:“臣下听闻,‘节俭,是美德中的大者;奢侈,是罪恶中的大者’。先君有大德,而您却把它放到大恶里面去,未免不可以吧?”然而,鲁庄公这样做,自有他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时他已经决意服从齐国,联姻结好,因此不惜超规格装饰成婚后将要祭拜的桓公庙,为迎接齐国新妇、尊崇齐国做好准备。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夏天,鲁庄公亲自前往齐国迎接新妇。诸侯君主娶夫人,亲自迎接是正礼,若有事不能离开,也可以派遣卿代为迎接。在实际操作中,使卿代迎是常态。鲁庄公此次遵循正礼亲迎齐女,也是向齐国示好的表现。

秋七月,鲁庄公和新妇姜氏到达鲁国境内,庄公把姜氏安排在郊外的客馆,先行进入国都。八月二日,姜氏进入国都。两人为什么不一起进入?这要从鲁庄公年轻时的风流事说起。

当年,鲁庄公在公宫旁筑起一个观景高台,靠近大夫党氏家。庄公有一天在台上看风景,看见了党氏家里的大女儿孟任出门,觉得她很美,就从台上下来跟着她。孟任返回家中,关门拒绝,庄公在门外提出愿意立孟任为夫人。孟任答应了他,并且割手臂出血,与庄公歃血盟誓。孟任进宫之后,实际上享受夫人待遇,并且已经为庄公生下了公子般。

知道了这一层内幕,我们就能理解这年夏天鲁庄公从齐国迎回夫人姜氏之后的奇怪行为。庄公之所以要先进入,应该就是要安抚好“事实”夫人孟任,确保她不会出来闹事,才能把惹不起的大国公室之女、正牌夫人姜氏接进来。

姜氏在鲁国安顿下来之后,鲁庄公派公族大夫的正妻前去见面,送上的是玉帛之类的重礼。大夫御孙又劝谏说:“男子之间的见面礼,大的是玉帛,小的是禽鸟,用来彰显男性贵族的尊卑等级。女子之间的见面礼,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以表示诚敬而已。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见面礼,就是没有区别了。男女的区别,是国家的大原则,而为了尊崇夫人而弄乱了,恐怕不可以吧!”

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鲁庄公之所以要多次超过周礼规定而特别尊崇姜氏,当然是希望借此向齐桓公示好,加强两国之间的亲善关系。然而,这位齐国来的夫人死后却被鲁人称为“哀姜”,这是对她日后混乱人生和悲惨结局的概括。

这年冬天,戎人入侵曹国,迫使曹国太子羁出逃到陈国,而先前出居在外的公子赤回到曹国即位,就是曹僖公。

前六六九年二月,郑文公根据中原霸主齐国的指令讨伐服从楚国的蔡国(8),在这过程中又与楚国进行了沟通,取得了楚国的谅解。郑国在中原霸主和楚国之间“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此时已经相当明显。

前六六八年春,鲁庄公讨伐戎人。秋天,鲁庄公又与齐人、宋人一起讨伐东夷徐国(9)。此时的鲁国,已经成为齐桓公“攘夷”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前六六七年夏,齐桓公、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又在宋地幽会盟,此次会面主要是讨论前六七二年陈国内乱、前六六九年郑国与楚国联络的问题,在会上陈宣公、郑文公都表示将遵守盟约,服从霸主齐桓公的意志。

这年,周惠王派遣卿士召伯廖颁赐诏命给齐桓公,应该是正式任命他为“侯伯”(诸侯之长,也就是霸主)。《史记·周本纪》对这件事的记载,就是“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10)。如果说前六七九年鄄之会到本年的这十年是齐桓公作为霸主的“考察期”的话,此次王室赐命可以看作是他的“转正”。惠王还请求齐桓公讨伐卫国,惩罚它在前六七五年拥立王子颓、讨伐周王室的罪行。刚“转正”的霸主齐桓公当然要积极为王事效力,于是在冬天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卫国(11)。齐桓公到达卫地城濮(12)的时候,与鲁庄公举行了会面,希望他也一同参与。鲁庄公最终未能派军队参与,齐桓公于是在前六六六年春三月独自与卫军交战,打败了卫军。齐桓公秉承王命对卫国进行了斥责,收取了卫国交纳的财物之后班师回国。


(1) 郳见地图四。

(2) 滑见地图四“滑2”。

(3) 滕见地图四。

(4) 栎、邬、成周见地图四。

(5) 关于“文姜之乱”的分析,参见杨朝明:《“文姜之乱”异议》,《管子学刊》1994年第1期;刘洁:《重识历史上的文姜》,《管子学刊》2015年第4期。

(6) (东)防见地图五。

(7) 谷见地图五。

(8) 蔡见地图六“蔡1”。

(9) 徐见地图六。

(10) 也有学者认为,周王室任命齐桓公为侯伯是在前六五一年葵丘之盟时,参见王美凤、周苏平、田旭东:《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1) 卫见地图四“卫1”。

(12) 城濮见地图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68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