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简明正史——屈原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22 14:51:06 0


屈 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王的宗族,人称屈子,战国后期著名爱国诗人。

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年轻时任三闾大夫,负责王族三姓事务和子弟教育。后来升任左徒(相当于副相),颇受楚怀王信任。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商议国事,传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眼看楚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日渐削弱,屈原向怀王提出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一是希望楚王圣哲茂行,奋发图强,别再自恃国大而不恤政事;二是不拘一格,举贤授能,用他们去清明政治,团结民心;三是严明法令,循绳墨而不偏颇。楚怀王对这些意见很感兴趣,让他起草从事改革的宪令,并逐条实施。屈原忠诚为国的行为,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妒忌和反对,他们散布谣言,说:“大王让屈原起草宪令,每一令出,屈原都宣称是他的功劳,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屈原在汉水上游广漠的山野中流浪,感叹楚王昏庸,朝中邪曲害公,正直不为所容的黑暗,先写出了《抽思》和《思美人》,接着写出了《离骚》这一伟大诗篇,通过绮丽绚烂的文笔,倾诉自己的历史、理想,表达出对君王昏庸、大臣腐败的愤懑,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当时,诸侯中以秦国力量最强,其次则是齐、楚。秦国随时都想吞并其他各国,楚国在外交上只有联合齐国才能与秦抗衡。为了破坏楚、齐联盟,楚怀王十六年(前313),秦国派张仪来楚,对楚怀王说:“大王如果能与齐国绝交,我愿意将商於之地六百里献给楚国。”楚怀王贪图土地,与齐绝交,派人去秦国接受献地。张仪只承认给地六里。怀王气急败坏地出兵攻秦,在丹阳大败,并丧失汉中地六百里。屈原这时再一次提出与齐修好、共抗强秦的建议,怀王派他出使齐国。怀王十八年(前311),秦提出割汉中郡一半,与楚结盟的建议。怀王表示不愿要地,要杀死张仪。张仪来到楚国以后,厚赂靳尚,通过楚夫人郑袖向楚王求情,竟又得以释放。屈原出使回国,问怀王:“为何不杀张仪?”怀王派人追赶,张仪已逃出楚国。怀王三十年(前299)秦昭王约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屈原说:“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任。”力阻怀王赴会。在儿子子兰的怂恿下,怀王来到武关,被秦人扣留,最后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前298—前263在位)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屈原责备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致其客死。子兰大为不满,指使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屈原第二次遭放逐。他离开郢都,顺江而下,到达陵阳(今安徽青阳南)。又溯江而上,到达辰阳(今湖南沅陵一带)。其后,下沅水,入洞庭湖。屈原长期在江南徘徊,披发行吟于江滨湖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据说有一位渔夫见了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屈原答道:“举世的人都混浊不湛,只有我保持干净,众人都醉了,只有我依然清醒,所以被放逐。”渔夫说:“一个圣人对事物的看法要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举世混浊,你为何不随大流、搅浑水?众人都醉了,你为何不也吃些酒糟、喝些薄酒?何必守身如玉,清白做人,而让君王放逐呢?”屈原答道:“刚洗头发的人要掸去冠上的灰尘,刚洗澡的人要拂拭衣服上的灰尘,人怎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躯去接受外界的污垢呢?我宁愿跳进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自己高洁的人格受世俗的层层污染!”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军攻取楚都郢,西焚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南攻至洞庭湖一带。楚民涂炭,流离失所,楚王被迫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已经过了湘水,到达汨罗江边的屈原,不忍亲见国家的灭亡,写下了绝命诗《怀沙》,然后怀抱石块,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是五月初五。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二十余篇,合称《屈赋》。爱国爱民的思想和高洁的情操,构成其诗作的灵魂。在初期作品《橘颂》中,他就用“受命不迁”、“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深固难徙”等词语,赞颂橘树高尚的品质和性格。在孤苦伶仃的流放生活中,他最为难忘的是国无良臣,己难报国,写道:“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恻。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在《哀郢》中,他用“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遭弃兮,何日夜而忘之”,比况自己对国家的怀念。在《离骚》中,他决心坚守志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更愤恨朝中“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想“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他更关心人民的休戚,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指责统治者“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怀沙》诗中,他写道:“知死之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表明了他光明磊落、舍生取义的最终抉择。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使屈原的诗作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充满了光明的追求,丰富的幻想,炽烈的感情,绚丽的文采,美奂的传说,朴实的风俗,形成特有的风格。在《离骚》中,他幻想到天庭去向上帝倾诉自己的委屈和宏愿。写道:“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予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予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予先戒兮,雷师告予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其意境之宏伟开阔、想象之奇异、声势之博大,令读者叹为观止。

屈原的作品往往巧妙地运用比兴的手法,从而在反映现实矛盾、抒发内心情感时,婉转深沉,避免直率浅露。例如,以善鸟香草比喻忠贞,以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以灵修美人比喻君王,以宓妃佚女比喻贤臣,以虬龙鸾凤比喻君子,以飘风云霓比喻小人。屈原还吸收楚地民歌的精华,加长了诗的句子和篇幅,在形式上对诗进行了变革,创造了骚体诗。其《离骚》诗三百七十三行,二千四百九十字,是古代最雄伟的长诗。篇幅的加大有利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增加了诗的容量。诗中长短句的变化错综灵活,便于抒发炽烈的激情,使诗歌跌宕雄浑,更具艺术感染力。

屈原的人格、情操、际遇、作品,对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他是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716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