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百家争鸣

细说历史——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学说

历史大观园 百家争鸣 2020-07-14 00:26:18 0


阴阳家是战国诸子之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基本特点是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社会与人事关系。这一学派大致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古代天文历数之学,二是战国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理论。其著名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齐人邹衍。

邹衍,生卒年不详,大约稍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等同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深观阴阳消息”。《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因他“尽言天事”,时人称之为“谈天衍”。齐宣王时,邹衍曾入齐国稷下学宫,他先“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然而其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盐铁论·论儒》)。后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待贤者,邹衍离齐入燕。《说苑·君道》记载:“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邹衍后来遭谗离燕,曾经到赵国,与公孙龙在赵平原君处辩论“白马非马”之论。

邹衍著述颇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邹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足见其学问之宏阔。《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但其作品今皆已散佚。因其阴阳五行学说多有神秘色彩,故后世有关邹衍之传说,也多有神异之论。

邹衍的学说体系至为庞大,包含天文、地理,兼及历史,其核心思想乃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邹衍将当时流行的“五行”之说,附会到社会变动和王朝兴替上,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历史观。邹衍“深观阴阳消息”,遵循“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天命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胜说为基础,五行配五德,用以阐明朝代历史的运转兴替规律。为配合五行运转和天道谶祥,邹衍还以五行与五色、五方等相配的原则,提出了有关政令、服色、符、法、冠、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此说成为后来战国秦汉之际关于王朝更迭理论的基本阐释模式,曾被秦始皇所用,用于证明秦统一的历史合法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汉兴之后,此说又被推演为汉朝取代秦朝的历史合法性依据,对汉代谶纬之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邹衍还提出了“大九州”之说。他认为,儒者所说“中国”,应该叫“赤县神州”,只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赤县神州内,有九州(即《禹贡》中所说的九州)。此外,还有八个与赤县神州相当的大州,每一大州的四周有裨海环绕,合称“大九州”。大九州四周,又有瀛海环绕,向外延至天地边际。邹衍“大九州说”的产生,反映了战国时人们对宇宙模式和世界地理格局的一种推测性认知,其说虽多出于想象,但对扩大人们的眼界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邹衍学说,就方法论而言,是“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类比的认识方法。其理论依据,则是先秦时期流行的“天人感应”思想,同时也兼有系统论方面的思考。这一学说,运用“五行”学说的原理,从宏观历史叙事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从宇宙生成模式到王朝更迭、再到日常人事生活的系统性配套思路,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合法性解释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bjzm/245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