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为太子师,最强风险投资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36 0


曹操进封魏王,丞相府内外便更不肃静了。

曹丕与曹植兄弟争当世子、王太子。文武官员议论纷纷。

二子之争,缘由起自父亲曹操。他时常说起“诸子之中,最可定大事者,三子植也”。言语中流露出欲立曹植为太子的意思,曹植就不可能再无视这个金灿灿的宝座。而曹丕身为长子,自己又觉得当仁不让。矛盾也就来了。

司马懿也参与其中。他想要支持的当然是两人中的胜利者。一开始,他便认定了五官中郎将曹丕。这是他现在生命中离不开的一棵大树,可以说是唇亡齿寒,而且事实上更要严峻得多。所以他要在曹丕与曹植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立下功劳。

司马懿几次悄然劝告曹丕道:“眼下,临淄侯曹植的才气、声望都与将军您不相上下,必然会与您争夺宗子嫡嗣之位。将军必须多树党羽,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丕忙问:“仲达有何良策?”

司马懿深得儒家经义,颇知“为人处世”之道,出主意道:“临淄侯虽然才贯华夏,学高八斗,然而却恃才傲物,率性行事,目前虽有名望,却终究不会长久,难以成就帝王之业。将军当避其长,击其短,以德服人。要崇尚并发扬仁德气度,为学、修行、立德,深深地磨炼自己,朝夕不辍。久而久之,则必然魏王看重,群下归心。”

曹丕如释重负,频频点头。司马懿又针对曹植的弱点,屡屡进言道:“将军且记,无论何时,都不可失乱父子纲常,违背了作为人子的正道常礼。同时,您可派人贿赂王上身边侍从,让其平时在王上面前多言您之德行,并及时通报消息。”

曹丕、曹植各有自己的羽翼,许多智囊人物也乐得从中周旋。曹丕的支持者,除了“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之外,还有毛玠和贾诩。曹植身边主要有杨修和丁仪、丁廙兄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粗略一算,前者均为政客,后者都是才子。只要看到将来这些人物分别是何处境,就不难想象参与其中丝毫无异于一次人生赌博,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何以要费尽心机参加这场豪赌。

杨修、丁仪最耐不住性子,二人启奏魏王道:“丞相既然已经受封王爵,就应该早立世子,加封魏王太子。臣等以为临淄侯曹植诗彩华章,众人仰慕,可立为宗子嫡嗣。”

曹操此事尚未考虑成熟,犹豫片刻,说道:“二卿所言,正合孤意。不过植为三子,丕为长子,容孤再作计议。”

曹操曾经询问贾诩道:“孤欲立后嗣,卿以为当立谁?”

贾诩笑笑,并不回答。

曹操急忙问道:“卿何故不作回答?”

贾诩说:“臣忽然想到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所以没有即刻回答王上。”

袁本初即袁绍,刘景升即刘表,二人均因废长立幼,导致内部争执,甚至战乱,一直到大败于曹操手中。所以,贾诩此言一出,曹操立即会意。

曹丕、曹植都依照他人的计谋行事,竭力讨得魏王赏识。曹操每次亲自领兵出征,丕、彰、植、熊诸兄弟都远远送行。曹植聪明多才,举笔成章,常常即席赋得美文华章,对天吟诵,赞颂父亲功德卓著,昭彰日月。曹操十分高兴。曹丕却不言语,自顾涕泣叩拜,依依惜别,情真意切,惹得左右众人无不受到感染,为父子惜别而觉得感伤。时间长了,曹操开始疑心曹植为人有些花巧乖张,心地诚实不如曹丕。

一日,曹丕有事需要商议,急忙请心腹朝歌长吴质议事,又唯恐他人看见,于是把他藏在盛绢帛的大簏中,随车马接进府中。

这事早被相府署仓事主簿、曹植的密探得知。杨修立即禀报了魏王。

曹操十分恼怒,呵斥道:“如此下作,会有什么好事,来日便把吴质擒拿了来。”

次日,杨修又见车马拉着大簏入府,慌忙报告曹操。曹操立即派人截住马车,打开大簏,细细搜查,可是里边除了绢帛,并无半个人影。曹操问杨修如何解释,杨修无言以对。曹操因此大大怀疑杨修有谋害曹丕之心。

原来,曹操发怒的消息早就有人报告了曹丕,曹丕急忙请教司马懿,才想出这个既可消除魏王疑虑,又大大不利于杨修的妙计。

曹操为了试探两个儿子的才能,命令曹丕、曹植分别出东、西门,却又秘密安排军兵不要放他们出城。

曹丕到东门叫门不开,只好返回禀告魏王。魏王嫌其愚钝,很不高兴。曹植先请教杨修,杨修说:“临淄侯奉魏王之命出城,谁若阻拦,立斩。”

曹植受到阻拦,果然挥刀斩了门吏,出了城门。曹操听到消息,十分高兴,正要召曹植来问,却有人悄然禀告道:“这些都是杨修教的。”

曹操闻言大怒,骂道:“杨修竖子,安敢教唆孤之爱子!”

一次,曹植与杨修饮酒方酣,突发奇想,于是携带酒肉,乘坐魏王车辇,径直出了司马门。众人都以为是魏王出府,慌忙跪在道路两旁远远迎候,等走近了才知道是魏王三子曹植。曹操大怒:“我无事不出此门,是为了取信于诸侯。竖子如此无礼,倒不如把他杀了。”众人苦苦劝阻,方才罢休。曹植从此失宠。

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为了给太子扫清道路,几个月后,曹操于军中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并将他的首级高高悬挂在营门之外。这一年,杨修年仅三十四岁。

杨修之死,让司马懿颇感痛惜。他又想起了少府孔融。二人都不是一般人物,可惜孔融死于迂腐执拗,杨修死于率性放旷。苍天赋予人的禀性,真就那么难以更改吗?好在自己个性既不似孔融,也不似杨修。

思绪纷乱的司马懿又想念起了哥哥司马朗,他已于两年前因病猝然逝去。当时司马懿闻听这一凶信,心如被掏空了一般,痛楚不已。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哥哥曾对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两人又同在丞相府做事,他的离去,让司马懿心里顿然感觉缺少了某种依托。好在堂兄司马芝和胞弟司马孚都已来朝中为官,虽不能常见,但早晚总算有个照应。

生命就如江河之水,一刻不停地流逝。也有的甚至如同天上的流星,倏忽一闪,即无踪影。蓦然回首,已经走过了人生三十六个春秋,身在乱世,虽然没有大的波折,却也算得上坎坷。先师孔子说:“三十而立。”展望将来,究竟何时才能有如虎豹,往来驱驰呢?

曹丕在兄弟“太子之争”中的胜利,也是司马懿、陈群等智囊和党羽的胜利。司马懿也被擢升为太子中庶子。他隐约感觉到在自己未来的仕途上开始闪耀着亮光。

魏王曹操却没有料到这场兄弟之争竟会持续多年,直至曹植郁郁而死。魏王驾崩之后,曹丕秉政,为巩固政权,他迅速剪除曹植党羽,杀掉了丁仪、丁廙兄弟。曹植多次被贬,三迁封地,生活简陋不堪,精神压抑难耐,在曹丕、曹叡父子的迫害下汲汲无欢地度过了11个春秋,于公元232年死后临黄河葬于山东东阿鱼山。同样受到迫害的还有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等家族成员。

曹植痛苦而矛盾的情绪,在他的诗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七步诗》中写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赠白马王彪》中写道: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曹丕每自吟诵《七步诗》,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兄弟成仇,缘起于魏王曹操。谚语说:“贫不学俭,卑不学恭。”兄弟之争,并非出于本性,实在是形势使然。曹操虽然是旷世奇才,乱世枭雄,一生成就大业,但他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却优柔寡断,酿成祸根。儿子曹彰是个勇武之人,虽然也为没能立为太子而怀恨在心,但他终究采取了退却的态度。假如曹操及早阻遏曹植,那么他就会早早失去了窥望之心,杨修等也不会因为参与其中而招致大祸了。再就是曹丕、曹植身居高位,追随者如云,正如《赠白马王彪》诗中写到的,是小人谗言,搬弄是非,离间了骨肉亲情。

曹丕、曹植二人太子之位的争端,足以让司马懿“领略”到权欲者面对权力时的狂热,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虽然他自己就参与其中、沉浮其中。

司马懿曾献计劝阻曹操迁都,并结好孙权,让东吴牵制关羽,以解樊城之围。曹操采纳之后,一切果然都依照此计进行。

孙权派遣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遭到拒绝,正在生气之时,忽报魏王使臣到。孙权忙令进殿。

使臣对孙权说道:“如今刘备大将关羽统率大军屯驻襄阳、樊城,妄自尊大,自以为天下无敌。希望主公早日进兵袭击关羽,魏王可以割江东荆州、襄阳之地为主公封爵。”

孙权聚集文武商议良久,对使臣说道:“请回复魏王,关羽大军屯驻襄、樊,荆州必然空虚,我即日发兵夺取荆州,擒拿关羽。”

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二人平日都怨恨关羽目中无人,所以对战事消极应付。孙权用计谋轻易袭取了荆州,又暗中派人引诱二将。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援救樊城。关羽不能取胜,回兵江陵。可惜江陵已被孙权大将吕蒙占领,关羽军队溃散,败走麦城,乱军之中,关羽、关平父子被俘,后被孙权杀害。

孙权命令用木匣盛了关羽首级,派遣使者连夜赶路送到洛阳。曹操闻听,非常高兴,暗暗想道:“司马懿之计果然高明,如今非但我许都无忧,而且借助孙权之手,杀了关羽,消除了我胸中块垒。”他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同到大殿。曹操欣然说道:“孤用妙计,与关羽大战于樊城,却让孙权袭击其后,而今关羽已死,孤再无忧虑,夜来可以安睡了。”

忽一人出班奏道:“丞相,孙权送来关羽首级,这乃是移祸之计。”

曹操看时,原来是司马懿。于是问道:“仲达,此言何意啊?”

司马懿道:“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最初举事之时,曾于桃林之中,对拜结交,誓同生死。多年来,三人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如今孙权杀害了关羽,惧怕刘备复仇,所以才将关羽首级献给丞相,好让刘备以为孙权乃是受您的指使才杀了关羽,从而使刘备迁怒于丞相,不去攻打孙权,却倒戈前来伐魏。他倒坐观鹬蚌之争,伺机行事。”

群臣唏嘘,都赞叹司马懿想得细致。曹操说道:“仲达所言,正是孤之所想。那么孤当如何破其计策呢?”

司马懿道:“此事容易得很。丞相可下令用香木雕刻关羽躯体,与其首级相接,盛殓之后,以大臣之礼厚葬。刘备知道后,必然感激您对关羽的情义,而更加痛恨孙权,全力向东征讨。那时,您再坐观二虎之争,寻机以图大事,岂不更好?”

曹操大喜,即刻传令依计行事。

不几日,孙权又遣来使臣上书:

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主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曹操看罢,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大笑道:“这小子是想要把孤往炉火中推啊。”

侍中陈群、大将夏侯惇等早就看透魏王心思,都乘机奏道:“汉室久已衰微,丞相功德巍巍,天下莫不崇仰。孙权称臣归附,这正是天人相应,异气齐声。丞相应该顺人应人,早正大位。”

司马懿笃信儒教,有忠君思想,但也眼见汉祚已尽,群臣又都奉劝曹操登基皇位,只好也进言道:“自古以来,能救民众于水火,为百姓所归依者,就是生民之主。丞相戎马三十余年,功德昭昭。汉朝国运已终,现在十分天下,您已有其九,却一直恪守臣节,朝野上下无不钦服。您应该畏天知命,顺应民意,早正大位,还在疑虑什么呢?”

曹操扫视左右,笑道:“想我曹操戎马多年,一心侍奉汉朝,力图一统天下。虽然有些功德,然而位至于王,名声、爵位已高到极点,不敢更有别的企望。古语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倘若老天真的有意于我,那我就做周文王吧。”

司马懿这才将孙权上书的本意挑明,说道:“孙权称臣归附,其意在于让丞相举兵讨伐刘备。丞相可以将计就计,即如其意,为其封官赐爵,并命令他抗拒刘备。”

曹操点头称是,即刻表奏献帝,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

这时又有人出班奏道:“荆州新得,州城及附近百姓全都是刘备子民,还有在颍川屯田的群众,因为靠近东吴贼寇,经常有闲散之人为祸作乱,不能归附。”

曹操有些不耐烦,轻描淡写地说道:“那就想办法把他们都迁往别处。”

司马懿却急忙说道:“不可。荆楚之地容易动荡,难以安定,现在关羽大军新破,一些为恶之徒正藏窜观望,如果下令移民,必然有伤善者之意,而那些暂时离开避难的人也就再不敢回来。如此一来,荆楚之地不就荒疏了吗?”

曹操觉得有理,于是下令,安抚当地百姓,对为祸作乱之徒多加管制引导。

司马懿注意到曹操正在竭力掩饰自己的痛苦,果然是他的头风病又犯了。他终于忍耐不住,挥手示意,大家尽皆散去。司马懿却跟着进了曹操的内室。

曹操坐立不宁,不再掩饰,说道:“孤头风病又犯了,疼痛已极,难以忍耐。”

司马懿道:“丞相头痛,仲达心中也不能安宁。容我去请太医来。”

曹操似乎自言自语,断断续续说道:“太医又有何用?当年,名医华佗为孤诊病,竟然消极怠慢,我怀疑他别有所图,才下令把他杀了。后来,孤之爱子仓舒病重,因为无人能治而夭亡。想人生处事,为何要如此多诈!”

司马懿没能想出应对之语,所以沉默着,没有言语。

时值寒冬,天上零星飘起了雪花。曹操专注地凝望着窗外,又独自叹道:“孤今年已经五十六岁。披肝沥胆,一生戎马,整肃法治,识拔人才,意欲奉天子以令诸侯,荡涤贼寇而一统天下。然而朝野之中,依旧有不少人在与我作对。现在我心只寄托于史官书写,后世评判。”

司马懿说道:“王上运筹演谋,鞭挞海内,奇功盛德,远远盛过周文王啊!”

曹操忽然转过脸来,逼视着司马懿,问道:“仲达对孤,果能忠乎?”

司马懿慌忙扑倒在地,连连叩头。“仲达本来身处僻远,才智短浅,全是仰仗大王识拔,才有今日。仲达忠于丞相,万死不辞。”

曹操说:“仲达快起,孤深知仲达之忠也。”

司马懿拜辞曹操出来。飘飞的雪花击打在他的脸上。天色阴沉,薄雪的地上清晰地留下他一串细琐的脚印,仿佛也在和主人一道反复揣摩猜测。风卷雪花吹来,司马懿接连打了几个寒战。他知道,魏王病重,非同寻常,恐怕大去之期不远了。

公元220年,正月。洛阳。

冰天雪地,北风呼啸。魏王宫内,肃穆凝重,阴气沉沉。

魏王曹操不再临朝。他病得越来越重了。忽一夜,曹操又梦三马同槽而食,心中十分不安,天一破晓,即传令贾诩、陈群、司马懿等身边近臣来到病榻前。没等几人问安完毕,曹操就急忙问道:“孤向日曾梦见三马同槽,怀疑是马腾、马休、马铁父子三人为祸。方今马腾已死,昨夜又梦见三马同槽,孤心十分不安,不知此梦到底主何吉凶?”

司马懿闻听曹操发问,心里一惊。他立即由三马同槽之“槽”想到了魏王曹操之“曹”,由三马同槽之“马”想到了自己复姓“司马”之马。他也觉得这梦怪异。但他非常担心曹操也会忽然这样联想,万一这样,自己也就大祸临头了。他慌忙低下了头,紧张地等待下文。

这时,就听贾诩向前解释道:“禄马,乃是吉兆。禄马归于曹,丞相又何必疑虑呢?”

曹操说道:“如此甚好。孤心安矣。”

司马懿这才悄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又过了两日,曹操觉得气冲上焦,双眼模糊,知道所剩时间不多了,便召集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近臣来到病榻前,说道:“孤恐怕大去之期到了。各位都与我生死与共,相伴多年。今天召集你们前来,是想以后事相嘱托。”

大家急忙说道:“丞相不要多想,好好将养身体,不日便会康复的。”

曹操摇了摇头,良久说道:“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只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后再也不能和卿等相处了。太子曹丕,笃厚恭谨,可以继承父业,愿卿等竭力辅佐他。”

大家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说道:“请丞相放心。”

曹操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溘然长逝。

曹操一生崇尚节俭,不事浮华。弥留之际,他曾把各个侍妾叫到身边,嘱咐道:“我死之后,你等要勤习女工,多织丝履,卖之可以得钱养活自己。”

曹操还遗令说:“天下尚未安定,丧葬务必俭约,不要依照古代繁缛的礼节。安葬完毕,大家都要脱掉丧服,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入殓时要给孤穿平时的衣服,不要在墓穴里掩埋金玉珠宝陪葬。”

曹操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史官拟《曹操行状》云:

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竣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削平海内。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夜则思经,登高必赋,对景必诗,深明音乐,善能骑射,曾在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头。及造宫室器械,无不曲尽其妙。是以遂成大业,开阐洪基也。

当朝之中,司马懿所敬服的唯一的一个人,就是曹操。

司马懿与曹操的性格迥然不同。曹操善诗能赋,善饮能武,善骑能射。他胸怀宽广,个性豪放,集儒家、道家、法家诸种精神于一身,而且还不乏文人的浪漫情怀。司马懿待人外表谦和,内心嫉忌,他喜怒不溢于言,恩怨不露于行,能够忍辱含垢,善于巧施机谋,行为处事深得儒教精髓,却又禀性宽松解放,率性自然,敢于自嘲。

但两人都是求生存于乱世之中,建功业在沙场之上,所以处世谨慎,多思、多虑、多疑、多谋,有荣有辱,有善有恶,有威逼,有退让,这些方面,却是极其相似的。

巨星陨落,天下举哀。

司马懿也极其悲痛,一方面哀痛丞相之死,另一方面为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而担忧。他与陈群、贾诩等大臣,以大局为重,尽心处理丧葬以及其他事务,并且报知曹丕,将魏王灵柩由洛阳迁往邺郡,使得内外整肃,上下安定。

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现为中庶子,二人早就商定好拥立新王的策略。

灵堂之上,司马孚起身而出,说道:“魏王既薨,天下震动,当早立继承之王,以安众人之心,稳定天下。”

群臣连连点头称是。

“王室内外,多人想要争夺此位,更何况东吴、西蜀尽皆窥伺中原,一旦有什么变故,则江山社稷难保。”

大家正自商议,忽报华歆奉诏从许昌飞马来到邺郡。汉献帝下诏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曹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叩拜起居。

曹丕登位之后,对有功人员大行封赏。并在心腹近臣的协助之下,竭力清除敌对势力。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对于司马懿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因此而有机会率兵出征,充分发挥了其机智和谋略,先后北定辽东,西拒巴蜀,屡立奇功,无人替代,地位也越来越显赫,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中擅权,威逼帝王,俨然又是一个曹操在世。

以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时光作计量,短短半个多世纪,历史就出现了惊人的反复,一切历历在目,犹如再现,这实在不能让人不惊叹、不悲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4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