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隐忍是个好脾性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32 0


曹丕继承王位之后,司马懿觉得心里轻松多了。在魏王府,环境对他来说也确实变得越来越宽松。他不必像在曹操面前那样过分谨慎,甚至常常感到惶恐不安。有过与太子的朝夕相处,有过在曹丕继嗣方面的出谋划策,他虽然并不因此而觉得劳苦功高,但曹丕对他却是十分的信任和欣赏,所以,有些事便可以通融,甚至可以商量。

而且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命运已经紧紧地与魏王曹丕的命运维系在了一起。曹丕已经是事实上的“天子”,登基皇帝之位,指日可待,他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为汉朝将终而不安,毕竟自家世代为汉臣,食汉禄;另一方面汉朝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天下已然归魏,应当庆幸自己已经归在魏王麾下,并且可以游刃有余,有所作为。

父王新丧,大权初立,曹丕的心里十分不平静。事态纷乱如麻,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他在屋内来回踱着步子,忽然吩咐左右道:“速把司马懿召来。”

司马懿奉命进殿拜见曹丕。

曹丕说:“刚才有人来报,说鄢陵侯曹彰率十万大军,径直前来邺郡索询先王玺绶。曹彰武艺高强、雄壮勇猛,领兵打仗,堪任大将,一旦谋反,后果不堪设想,多亏诸位大臣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方才回到鄢陵自守。”

司马懿道:“鄢陵侯挟兵前来奔丧,未必没有二心,只是见到诸位大臣已经归心于您,您的权威远非他所能及,所以才突然改变主意,将兵马交割于主上,自回封地。”

“如此下去,终究令人心怀隐忧啊。”曹丕仿佛自言自语。

又问司马懿:“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二人竟然不来奔丧,孤派遣了两位使臣前往问罪,却不想四弟曹熊惧怕罪责,自缢身死。三弟曹植每日与两个狂放文人丁仪、丁廙兄弟饮宴作乐,狂悖无礼,常常以先王曾经欲立曹植为太子而不平,出言不逊,辱骂于孤。不知仲达作何感想?”

司马懿道:“昔日杨修多负才名,先王却寻机把他杀了,那就是为了帮助您剪除敌对,扫清道路啊。丁仪、丁廙乃一时文士,巧舌如簧,善于鼓动吹风,做事又不计后果,早晚必然为害,留之何益?”

曹丕会意,当即命人火速赶到临淄,将丁仪、丁廙兄弟全家老小并其宗族,还有曹植府下大小官属全都斩首,又贬曹植为安乡侯。

在极力剪除敌对势力的同时,曹丕下令对有功之人,大行封赏重用。任命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曹丕从小嗜好弹棋,曾作《弹棋赋》,反复吟味,兴趣盎然。司马懿伴随太子之时,常常与之对弈。近来,曹丕心中烦闷,司马懿观察得知,便命人从民间找到两位弹棋高手,送入王宫,朝夕陪伴魏王下棋。

一日,曹丕宣司马懿、贾诩、陈群等入宫,一边切磋棋艺,一边商讨治国方略。

正与曹丕对弈的是司马懿。

曹丕说道:“今日我召集众卿前来,并非只为对弈,其实是想要问计于诸卿啊。我如今新即王位,欲求法令一新,有所作为,众卿有何良策,尽管讲来。”

司马懿左手轻捻下颌,右手捏弄着棋子儿,琢磨着魏王的心思。他首先说道:“臣以为汉朝昔日之盛,天下瞩目,如今之所以衰微至此,朝廷暗弱、宦官弄权是主要的原因。大魏欲求兴盛,并存之久远,必须以此为戒。”

有司马懿开了头,贾诩也忍不住在旁边紧接着说道:“仲达之言甚是。国家昌盛,用人是根本。大王应亲贤臣,远小人,采纳忠言,不听谗佞,使得政令畅通,民心归附。”

曹丕显得有些兴奋,连连颔首,说道:“二卿所言极是。孤正是希望卿等袒露心扉,说些为政之道,也好引以为鉴。”

坐在一侧的陈群仿佛受到了鼓舞,连忙奏道:“而今窥伺王权者,均是大王兄弟宗族,所以您应该对他们时时戒备,加以贬抑。而异姓大臣众心归服,对您忠心耿耿,又都才情各具,可以重用。”

陈群之言,在司马懿听来,颇有些道理,更何况于自己有利,他看了看曹丕的脸色,紧接着说道:“陈群之言,听起来逆耳,实则忠臣诤言,王权之争恐怕在大王宗族内部还没有结束。”

司马懿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心理。他与曹丕下棋,总是有进有退,有输有赢,赢时恰到好处,输时也恰到好处,这样既能让曹丕高兴,又能不显得刁钻逢迎,赢得他的信任。此时,司马懿终于输掉了最后一颗棋子,曹丕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又“赢”了一盘棋。曹丕兴奋地说:“众卿之言,字字珠玑,令孤今日茅塞顿开。孤要举行宴会,与大家开怀畅饮,广纳良谋,以谢众卿。”

夜来,魏王府宴会大厅内,灯火通明,佳丽如云,笙歌弦舞,觥筹交错,一番盛世景象。

席间,司马懿率先与魏王敬酒,盛赞王上才德,并进言道:“自赤壁之战以来,天下已成魏、蜀、吴鼎足之势,局势相对稳定。大王是否应当考虑减少征战,休养生息?”

曹丕道:“先王在时志在统一天下。而今天下依然分裂,吴、蜀均有侵犯中原之心,我们还要以先王遗志为念,所以征战杀伐之事,恐怕难以免除。”

司马懿又道:“上古时代,黄帝、尧、舜都善于广泛征求意见。黄帝常常专程到明台,悄悄听取贤人的议论;尧、舜在道路旁边修建草屋,以便听到行路百姓的谈话。所以您应该广开言论,招贤纳士,依靠士族,以德化民。”

曹丕常常希望自己做个明主,以名垂青史。他十分推崇汉文帝有圣贤之风,想要效法汉文帝宽仁玄默,以德化民。他经常像今天这样,聚集文武,商讨国事,王宫内外,洋溢着宽和民主的美好气氛。这令他寻找到了许多极好的治国之道。有进言主张减轻刑罚的;有主张降低赋税的;有提倡节俭的;有提议关心民众疾苦的……曹丕都悉心听取,并择其善者而从之。但是曹丕却没有想到,他的宽厚仁爱的背后,却蕴藏着某种危机。他对待别人缺少了父亲的那种挑剔忌刻、多疑多虑。司马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得以重用,并充分显示和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渐渐有了将来的劳苦功高,身居高位,直到后来培植起了司马集团的势力,最终充当了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曹丕对司马懿是越来越信任了。

这年,曹丕吸取东汉由于宦官、外戚擅权造成政权长期不稳定的教训,对宦官、外戚在政治上实行限制。他下令:“凡后宫宦官担任官职,不得超过各个官署的署令。”并把这项命令刻录于黄金做成的简策上,收藏于石室之中。

曹丕下令广泛征询官民意见,他说:“朝廷各部门的官员,都要尽到规谏的职责。将帅们谈论军务、军纪,朝臣们议论国家制度,地方长官报告政务,士大夫们考察六艺,各方的政绩我都要亲自审看。”

曹丕还下令说:“近几年天下不安,征战频仍,听说还有许多战死的士兵没有被埋葬,我对此很怜悯。现命令各郡、各国预备棺材,把战死的士兵送回家中,由官府安排祭礼,加以厚葬。”

其仁德宽厚之风,渐为天下所知。

有群臣的鼎力协助,曹丕即位不久,即法令一新,天下整肃。远近各方威慑于中原的武力,倾慕于君王的美德,纷纷前来投靠。貅貊单于、焉耆王、于阗王等边地民族分别派遣使者前来进奉贡品。揭竿起义、占山为王的郑甘、王照率领部众归降朝廷,曹丕还将他们封为列侯。吴主孙权派遣使者前来进奉贡品。蜀国大将孟达率领部众归降魏国。氐人武都部落首领杨仆率领部落归附魏国,并向内迁到汉阳郡定居。

七月,群臣建议:吴、蜀两国窥视中原已久,而今我中原势力日益强盛,王上应举行盛大的仪式,示威于天下敌对,也振奋天下民心。曹丕于是统率三十万大军南巡,并到吴国疆界观其阵势。

一日,抵达故乡谯县。数十万当地百姓夹道相迎,群蚁排衙,扬尘遮道,尽酒奉觞,争睹王上风采,其声威浩荡远远胜过昔日汉高祖刘邦御驾沛县之时。曹丕在谯县东郊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随行众臣、军队及谯县的父老乡亲。人山人海,一直绵延数十里,席间,人群之中山呼“万岁”,欢声雷动,响彻天外。曹丕的眼睛湿润了。他一面挥手致意,一面又表谦辞。

司马懿等随行近臣看到如此景象,心中无不翻波涌浪,激动难抑,大家连忙跪倒在地,进言道:“而今,王上声威已极,当思早进皇位,此诚万民之愿,天下之幸也。”

曹丕慌忙起身搀扶,正不知如何应付才好时,忽然有人急报:“樊城、襄阳二城缺乏粮谷,不能抵御敌兵。近日,吴国军队常在对面习战。曹仁将军驻守二城,不知如何处置,特来请示大王。”

曹丕看看左右,问道:“众卿以为应当如何处置?”

众人纷纷说道:“樊城、襄阳既然粮草匮乏,那么一旦发生战事,则于我军大为不利。臣等以为,可暂且放弃二城,立即召守将曹仁将军回兵,屯驻宛城要塞。”

曹丕连连点头称是,正要传令下去,却忽然有人出面阻止,喊道:“万万不可回兵。”

众人看时,却是司马懿。“启禀王上,樊城、襄阳乃军事要地,不可轻易放弃。臣以为孙权不会引兵来犯。一则因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想与我魏国联合,共同抵御西蜀;二则因为襄阳正当水、陆要冲,抵御敌寇有天然之险,孙权必然不敢轻易动兵,侵犯我境。”

曹丕反复衡量一番,终究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即刻下令曹仁撤兵。

不久,曹丕率众回到邺郡。得报,将军曹仁放火烧了襄、樊,回驻宛城。孙权却并没有入侵。曹丕后悔不已,对司马懿说:“孤未听卿之言,几乎凭空毁掉了两座重要的城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