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诸葛无奈使空城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09 0


马谡出守街亭之后,诸葛亮心中一直十分不安,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他依然心神不宁、食不甘味。

诸葛亮用兵从来不曾像这次一样缺乏自信,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不动声色,以防扰乱军心。自从司马懿复出以来,一向理智、冷静的诸葛亮总是心烦意乱、躁动不安,他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从内心里忌惮司马懿这个并非久经大战、屡立功勋的魏国谋士。或许作为对手,相互之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敏感。他认定了司马懿会是他的天敌,是唯一一个将要成功地阻止他完成毕生宏愿和大志的人。司马懿中反间之计而被削职的日子里,是诸葛亮心情最为轻松也最为昂扬的时日,屡下城池、战果辉煌,他甚至高兴地以为自己的宏图不日就要顺利实现了。但是,司马懿的再现,为他的心头罩上了抹不去的黑影。一切也都随之发生着质的转变。他精心策划的每一步棋,无不被司马懿猜中,他所用的每一支兵马无一以全胜而告终。诸葛亮心里知道,与其说是棋逢对手,倒不如说是司马懿要技高一筹。他已经从内心里感到疲惫,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只是他不能够承认这些,不能够认可这些,他不能忘记先帝遗志,不能放弃兴复汉室,恢复中原,他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他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只待芳菲传后世。所以,在劲敌面前,思维缜密的诸葛亮更为谨慎小心了,无论是前锋冲击的地点、驰援将领的选拔,还是危急之中撤退的方向,他都反复加以论证,唯恐有半点闪失。

灯烛灰黄。诸葛亮正手把羽扇,斜倚竹椅,双眼有些机械地紧盯着铺在几案上的街亭形势图,此图是王平派人草制并火速送到丞相帐前的。他已断定街亭必然失守,但是他仍然坚持等待着,在他的脑海里已经连续几次预演了探马来报前方消息的场景:探马报称,街亭易守难攻,魏兵无法进入,已经知难而返。自己无声地笑了,笑得那么轻松甚至自负。

不过诸葛亮心里清楚,这是主观臆想,是异想天开,顶多是侥幸。但他依然坚持这样想,坚持这样等待着。

长史杨仪看出了丞相的心思,于是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日夜担心马谡难守街亭,我愿意前往街亭换下马谡,不知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说道:“长史之心,我自然明白。不过马谡如若疏忽,此时街亭必然已经失守,长史前往还有何意义?”

这时候,传来急报:“街亭已经失守,列柳城等也均被魏兵击破。”

诸葛亮惊怒交加,猛地站起身来,羽扇从他手中无声地滑落地上。默然良久,他长叹一声:“马谡匹夫,果真坏我大事。诸葛亮啊,你也知道,司马懿岂是等闲之人,你竟误用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马谡,酿成如此不可饶恕的大错,正是天意难违啊!”

街亭失守,只有退兵,司马懿必然率领大军前来追杀,来则必经武功山。为了防止军中混乱,他严密保守着退兵的消息。

诸葛亮愁眉不展,往来踱步,他设想由剑阁退兵,途中设置埋伏,另外分派兵马去牵制魏国追兵。于是传令关兴、张苞进帐,吩咐道:“你们二人各自引兵三千,沿武功山小路而行,倘若遭遇魏兵,千万不可和他们正面交锋,只可虚张声势,作疑兵之计。”二将领命刚走,他又传令张翼带兵去守备剑阁,并秘密传下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随时准备起程。他自己率领五千军马退到西城搬运粮草。

一切似乎安排得滴水不漏。

然而,正在西城搬运粮草的诸葛亮怎么也没想到,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已经向这里赶来。

远远地见到两路大军扬起的尘灰就如同天上的黑云一般向着小城倾压下来,城头上守备的军卒惊吓得几乎跌倒在地。有人火速报知诸葛亮,诸葛亮也不禁大惊失色。他前思后虑,却不明白司马懿何以会亲率大军杀奔西城。难道他已探知我仅领着数千兵马来此小城搬运粮草?冷汗很快浸湿了诸葛亮头上的纶巾,他甚至开始在心中长叹:“昔日隆中对策、少时南阳的理想、先帝的遗志,都将付之东流了。”

万般无奈之际,诸葛亮忽然灵机一动,想到:如若关城抵御,须臾之间,必然全军覆没,倒不如将错就错,索性利用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用“空城计”迷惑敌兵。城中表面上不留一兵一卒,看去就像一座空城,司马懿必然逆向思维,以为我看似毫无戒备,事实上却要诱敌深入,最后不敢入城,退去大军。

为了烘托安闲自得、故意引诱敌军的气氛,诸葛亮吩咐大开四门,并亲自登上城楼焚香操琴。

顷刻,司马懿军兵已经奔至城下,前军哨马见此情景,颇感奇怪,连忙回马询问司马懿。司马懿并不相信,自己催马到军前观望。狼烟蔽日,人马杂沓。然而却隐约见到诸葛亮身披鹤氅,头戴纶巾,一派闲情,仿佛正独自沉醉于美妙的乐音之中。透过干燥的空气,侧耳听去,果真有古朴的琴音飘飘袅袅。城垣之上见不到一个守军,只有两个小童子分别侍立于古琴左右,另有几名老军远远近近,在城门内外洒扫街道。

看到这完全出乎意料的一派景象,司马懿大为惊疑。

其实,诸葛亮一向喜欢讲求形式。他总希望在形式的笼罩之下,使自己在别人看来更加神秘莫测,或者更加德隆望尊。他把这些频繁地用于军事谋略,也用于人际和政事,他借助形式塑造着自己的良好形象,也借助形式更好地完成着实绩,他因此成了一尊完美的神。司马懿却恰恰相反。他思想解放,只重结果,不重形式,他迁就随和,勇于自嘲,从来不受形式的羁绊。他也正是凭借这些才在激烈的人际竞争中游刃有余,步步走向了显要。

此时的诸葛亮就做了一个极好的形式。司马懿既然多谋,就不能简单地去理解这一形式,于是他反向求解,认定了诸葛亮是在用疑兵之计。为防止大军措手不及,司马懿急忙下令:“传令中军,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火速向北山方向退兵。”

次子司马昭有些不解,说道:“父亲何故就要退兵?儿看诸葛亮是在故意作态,或许西城就是一座空城,并无多少兵马。”

司马懿说道:“为父知道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今日却大开城门,如若并无埋伏,他何故要做出这番姿态呢?我若引大军进城,正中他奸计,岂不是以几十万大军的性命去弄险?”

司马昭嘟嘟哝哝说道:“父亲也太过谨慎了。”

另有几员大将不服,非要领兵进城,被司马懿呵斥住了。

诸葛亮低头弄琴,用眼睛的余光终于见到司马懿大军急急退去,他自己简直都难以置信。一块石头落地,诸葛亮举手抹去脸上的汗水,心里却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来不及后怕,他立即召集兵马出城往汉中退去。

司马懿率领大军从西城沿武功山小路退回,正好遭遇张苞、关兴兵马。但闻山谷之中蜀军喊杀连天,鼓声震地。司马懿对左右说道:“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如不退兵,必然已中诸葛亮埋伏。”大军一路匆匆回到街亭。

诸葛亮撤军之后,赵云、邓芝也接到命令,且战且退,兵回汉中。曹真派兵追杀,却屡屡遭遇断后的伏兵,只好作罢。

两日之后,司马懿得知那日西城果然是一座空城,心里懊恼不已,没有想到大好机遇就在自己手边溜走了。他独自走出了帐外,边走边想着此次领兵出战的种种得失。击斩孟达、用兵街亭,应该是成功之战,得意之作。遇一空城,返兵而逃,是一败笔,致使错失了千载良机。他这样想着,渐渐地出了神。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来帐中找他,唤了多次,他竟然都没能听到。

他挺身立在山坡之上。如轮的夕阳通红似火,灿烂的余晖中,晚春的鲜花依然烂漫在山野的角角落落,嘈杂的喊杀声和难闻的血腥气息都远远退却了,迎面吹来的是一阵阵清凉的和风。

司马懿压抑的心头忽然感觉轻松多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