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复出斩孟达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5:16 0


魏主曹叡日日设朝商讨前方战事。

这天,近臣又奏道:“大都督曹真屡屡败阵于诸葛亮,前来援助的羌兵也损失无数,形势十分危急。”

曹叡焦急地问道:“众位爱卿,谁有退兵良策,速速讲来,也好让朕心安。”

华歆出班奏道:“陛下,如今蜀兵气盛,朝中再无大将可以御敌。以臣之见,必须御驾亲征,大会各路军马,共同抗敌,方才有望获胜。”

太傅钟繇奏道:“臣以为太尉华歆之计不足取。夫制胜之道,在于智过于人。蜀军之所以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不过是有赖于一个诸葛亮罢了。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真将军虽然久经沙场,屡立战功,然而斗智勇、斗谋略却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臣以为我国之中,能抵诸葛亮退蜀兵者,仅此一人,不知陛下能否用之?”

曹叡眼前一亮,急忙问道:“既有此人,焉有不用之理?不知是哪位贤人隐士,还望您这元老之臣,火速将他招来为朕分忧。”

钟繇说道:“诸葛亮欲兴兵伐魏久矣,之所以一直不肯加兵来犯,所担心的就是我国有智谋之臣司马懿。所以他们才用反间之计,到处张贴告示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意欲谋反,欲借陛下之刀杀了他。而今陛下果真将司马懿削职还乡,诸葛亮才无所顾忌,率领大军长驱直入,致使国家遭遇此难。”

曹叡道:“太傅言之有理,可惜如今司马懿已经被削职为民,这倒如何是好?”

钟繇道:“司马懿现在正在家乡闲居,陛下可立刻降旨,将他官复原职。司马懿乃朝中托孤重臣,心中常怀报国之心,必然不计前嫌,不辱使命,大退蜀兵。”

曹叡叹道:“近日,朕也常常念及仲达的诸般好处,觉得有些错怪他了。请速传朕的旨意,恢复司马懿官职,并加封平西都督,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屯兵宛城,堵御东、西。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军事,专拒蜀兵。”

这天,司马懿正在院中闲步,忽然几只喜鹊飞至,在树隙之间“喳喳”翻飞,挥之不去。司马懿笑对家人说道:“使臣宣我复职来也。”

果然,话音未落,家兵就急忙来报天子使臣到了。司马懿连忙整整衣冠,带领全家跪地接旨,谢过浩荡皇恩。

使臣刚刚出门,司马懿立即收拾起程,昼夜驰马,飞至宛城。他调集诸路军马,连夜聚集帐中,商议军事。司马懿正在帐中议事,忽然报称金城太守申仪家人有机密事求见大将军。司马懿于是把他叫入密室。

那人说道:“某乃申仪将军家人,奉申将军之命前来向都督报告新城太守孟达谋反的消息。近日新城太守孟达请上庸太守申耽和我家主人商议机密。孟达说:‘我等都是蜀国之人,原来都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而降魏。而今诸葛丞相兵至祁山,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杀得魏兵亡魂丧胆,长安不日即可拿下,我等再积极响应,突袭洛阳,大魏千里江山岂不尽归蜀国?’申耽、申仪勉强答应。此时,三城正各自修补城池,聚集兵马,早晚必反……”

司马懿未等听完,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暗自为国家庆幸。心中说道:“皇上真是有齐天洪福啊!如今诸葛亮兵在祁山,杀得内外无不丧胆,天子不得已而幸临长安。却不知又有孟达即将起兵反叛,如果再晚起用我几日,再无申仪家人走漏消息,一旦孟达举事成功,则两京不复存在,魏国休矣。”

孟达乃是蜀国大将,当年投降魏国。魏文帝曹丕深爱其才,对孟达极为看重,经常赐予他骏马金银,并且经常与他游处,同辇出入。后来甚至对他委以重任,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处。当时,司马懿就曾多次对曹丕说:“我看孟达此人言语乖巧,缺乏诚意,乃是见风使舵之徒,绝对不可重用。”可惜曹丕一味强调孟达之才,并未对司马懿的话引起重视。曹丕死后,孟达没有了依傍,周围的环境再不如从前,于是才想到举兵叛魏归蜀。

西蜀自然不肯放过这绝好的机会。丞相诸葛亮担心孟达喜怒无常,于是使用计谋促使孟达早日反叛。他利用孟达与申仪的矛盾,派将军郭模到申仪军中诈降,并有意泄露孟达将要聚众谋反之事。

孟达听说事情已经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这时,司马懿复职的消息传到了祁山寨中。诸葛亮正踌躇满志,聚众议事,听后心凉了半截,说道:“此次进兵中原,我所担心的仅司马懿一人而已。如今司马懿复出,我辈须用心提防。只是孟达谋反之事,一旦被司马懿得知,必然失败,孟达一死,想要恢复中原谈何容易!”

马谡说道:“丞相可以给孟达写一封书信,令人火速送往新城,叮嘱他加倍小心司马懿,准备尽早起兵。”

诸葛亮道:“也只有如此了。”便立即修书孟达,派心腹日夜兼程送到孟达手中。信中写道:

近得书,足知公忠义之心,不忘故旧,吾甚喜慰。若成大事,则公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然极宜谨慎,不可轻易托人。慎之!戒之!近闻曹叡复诏司马懿起宛、洛之兵,若闻公举事,必先至矣。须万全提备,勿视为等闲也。

孟达看毕书信,禁不住笑了。孟达笑对身边人说:“素知丞相乃是非凡人物,怎么如今变得琐碎、糊涂起来了?岂不想司马懿屯兵宛城,离洛阳足有八百多里,至新城须有一千二百里,即使司马懿知道了我要举事,也须奏明圣上而后率兵前来,往复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到那时,兴许洛阳、长安早就属于蜀国了。”说完,又一阵长笑。左右附和,笑成一团。

孟达笑过之后,提笔草草写了几句话,回复诸葛亮。诸葛亮看后,不迭声地长叹:“可怜孟达休矣!”

众人忙问其中缘故。诸葛亮把孟达所修书信递给大家传看,说道:“司马懿一旦知道孟达谋反,哪里还用奏明圣上,必然率兵日夜兼程,杀往新城,等十日之内,大兵到时,孟达定然还毫无准备,又焉有不败之理?!”

诸葛亮再次修书,再三叮嘱,命人赶奔新城。可他心里清楚,这已经于事无补了。

一切确实正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探得孟达谋反的消息准确,即刻传令校点兵马,立即起程,昼夜行军,讨伐叛贼。

长子司马师对他说:“父亲,儿以为还是急写表章申奏天子再用兵才好。”

司马懿道:“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又说:‘兵贵神速。’如果写表奏明天子,待得到圣上准奏再起兵,往返足有一月时间,一切岂不都晚了?敌兵如果把住险要之地,我们即使拥有百万雄兵也难破敌啊,到那时,或许国已不国也未可知。”

司马师又说道:“皇上原本对父亲存有疑心,才贬您还乡。如今不奏而战,倘若皇上又要怪罪,岂不冤屈得很?”

司马懿厉声说道:“而今国难当头,一切应当以国事为重,其他诸事容不得多想,即使蒙冤受罚也在所不惜。更何况,天子与民众必有公论。”

父亲对国家、对朝廷的忠心,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大为感动。

司马懿传令下去,各路兵马都要一日行两日的路程,倘若谁敢怠慢,贻误军机者,就地斩首。

司马懿考虑事情极为周密。行军途中,他担心大兵压境,会使孟达突然发难,便马上修书孟达,令参军梁畿携书星夜赶往新城,命令孟达做好准备,迎击蜀军,假装并不知道孟达谋反的消息。

信中说:自文帝曹丕至明帝曹叡,都极为赏识孟达之才,所以对他一片真诚。如今,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进犯魏国边境,形势十分危急,所以魏主特委孟达以疆场之任,托以图蜀之事。所以,请孟达整肃兵马,随时准备讨伐蜀寇。

信中还说:自孟达叛蜀投魏以来,颇得魏主青睐,所以蜀国之人,无论智愚也无论老幼,都恨孟达深入骨髓。诸葛亮早就算计孟达,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此次他命令郭模诈降申仪,其用心可想而知。

参军梁畿驱驰骏马,只六天时间就赶到了新城。孟达只好亲自迎出城门,并设宴款待。

孟达读罢司马懿来信,心中暗喜:“我准备结兵起事,司马懿尚且不知,却还要让我备兵伐蜀,真是可笑之至。近日之内,我叛魏归蜀,岂不是已如探囊取物?”

席间,孟达想套梁畿些消息。梁畿于是将计就计。

孟达问道:“诸葛亮率领西蜀大军,进犯中原,一连打下多座城池。如今司马将军复出,不知有何惊人之举挽回败局?”

梁畿说道:“我离开宛城之时,司马都督正奉天子诏书,准备集结诸路兵马前去抵御蜀兵。”

孟达忙问:“也不知都督此时兵到何方?”

梁畿假装掐指算计了一下时日,说道:“大概今日离开宛城,往长安去了。”

孟达大喜,送梁畿出城之时,得意之色、轻狂之态,已经全然写在了脸上。梁畿一语双关,笑道:“孟将军还须谨慎从事,严防蜀军哦!”

孟达也一语双关,说道:“参军放心,我定会严阵以待,只等蜀军来也。”

梁畿拱手飞马离去。孟达随即邀约申耽、申仪兄弟前来,和他们共同商议举兵叛乱之事。

孟达说道:“司马懿如今率领诸路大军往长安去了,等他知道我们大起威武之师的时候,洛阳早就属于蜀国了。诸葛丞相也已兵至长安,司马懿应付不迭,定会与主子曹叡一齐死无葬身之地。”

申耽、申仪假意奉承一番,却又都面露难色,说道:“我俩也恨不得今日就举事,一鼓作气,直抵京都。可惜军器、粮草尚未准备充分,反正早晚必胜,且待我们再调练几日兵马。”

孟达对此深信不疑。其实,申耽、申仪兄弟是有意拖延时日,只等司马懿大军来到,内外夹击、里应外合,将叛军一举歼灭。

仅仅隔了一天,司马懿已经兵临新城脚下。孟达闻报还不肯相信,于是自己登上城门观望。但见旌旗遮天,烟尘滚滚,无数兵马里三层外三层,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孟达心中惊疑不已,问左右道:“何来天兵天将也?!”身边人道:“哪里有什么天兵天将,是司马都督的大军到了。”孟达连忙定睛看时,果然军中面面大旗都是“魏”字和“司马”旗号。孟达心慌意乱,惊魂未定,只有仰天长叹:“果然不出诸葛丞相所料,悔不听丞相忠告,我胸有成竹之事必将败于今日。”

次日清晨,孟达又登上城头,观看敌情。忽然眼前一亮,远远看见两支兵马从敌人后方一左一右掩杀过来,定睛一看,正是“申耽、申仪”两人旗号,禁不住大喜过望。急忙令人大开城门,一边喊道“援军来也,待我前去接应”,亲自率领大军杀出城去。

哪知两军之中,都在高声大喊:“孟达反贼休走,快快下马受死。”孟达此时才知二人已经倒戈向魏,慌乱之中,急忙回马向城中退却。好不容易退至城下,却见城门紧闭,城头之上乱箭“簌簌”射下。孟达抬头看时,却是自己“心腹”之人李辅、邓贤,二人早已对他心怀怨恨,此时正好乘着大兵压境,占了城池。

孟达走投无路,只好再次拨马而回,想夺路逃走。正被掩杀过来的申耽碰个对面,只好挺枪应付,可惜心慌意乱,仅仅两个回合,就措手不及,被一枪刺死于马下。主帅一死,众将士纷纷缴械投降。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入城。

孟达反叛,危急之时,是那样的危急,然而有司马懿“雄略内断,英猷外决”“兵动若神,谋无再计”(唐太宗御批《晋书·宣帝纪》语),孟达却又仿佛是那么不堪一击。

司马懿命人速去长安奏明圣上。

曹叡高兴万分,盛赞司马懿才德,传旨犒赏三军,加封申耽、申仪官职,继续随同司马懿出征,命令李辅、邓贤坚守新城、上庸。司马懿引领大军直至长安城外下寨,自己进城拜见圣上。闲居日久,一朝上朝,面见天子,司马懿此时心潮翻滚,悲喜交集。

“司马懿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主曹叡起身说道:“爱卿快快请起。都怪朕一时糊涂,误中敌国反间之计,如今悔之不及。仲达不在身边的日子,朕总是若有所失。您回到了朕的身边,从此朕就心安无忧了。”

司马懿虽然老成持重,工于算计,却也十分易于感动。此时,他百感交集,泪水盈满了眼眶。他近前一步说道:“申仪派人向我秘密报告孟达要反叛朝廷,臣本想表奏陛下,又恐怕往复耽搁,误了大事,所以才未等圣旨,日夜兼程赶奔新城,这才没中诸葛亮之计,把孟达打了个措手不及。”

说着,从长袖中取出诸葛亮回复孟达的密书呈给皇上。

原来,司马懿在行军途中,前军哨马正好捉住了诸葛亮派往新城的信使,截获了书信。信中对司马懿日夜驰军,十日之内到达新城征讨孟达的行动早已料明。司马懿看后,惊叹道:“世间智者所见都是一样。诸葛亮确非常人啊。”

曹叡仔细看了诸葛亮密书,不禁后怕起来,说道:“如若不是卿有过人的胆识,又有拳拳为国之心,则如今洛阳、长安两京恐怕已经不复属于魏国了。朕赠您金斧钺一对,以后如果再有什么紧急大事,不必奏报于朕,卿自己行事即可。”

司马懿叩谢皇恩,并请求立即出兵抵御敌兵。

司马懿道:“蜀兵屡犯我境,气焰嚣张,臣出兵拒敌,无功不返。”

曹叡道:“朕即命您率兵出关破蜀,另派大将张郃为先锋,随同前往,不知卿意下如何?”

张郃,河间郑人,字儁乂,作战十分勇猛,现为右将军。

司马懿欣然说道:“臣也正想用右将军张郃为先锋。”

大军出征,曹叡亲自率领百官送出城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