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司马懿——睿者间的博弈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1:54:52 0


祁山战后,诸葛亮又像当年斩马谡那样,砍掉了陈式的脑袋。不过这回他并没有挥泪。魏延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陈式不过是个可怜的牺牲品,斩陈式是诸葛亮严明军纪的一个策略,他的真正目的是警醒大将魏延,也是有意要笼络魏延。大战在即,诸葛亮深感人才的匮乏,有魏延之勇武的大将再难寻觅,他虽然明知魏延生性骄横,难以驾驭,不够忠心,但是仍然想方设法利用他的勇武。左顾右盼的魏延虽然总被用得恰到好处,诸葛亮的内心却难免有些不安。

陈式有一子叫作陈寿,后来作史书《三国志》。《三国志》中没有查到陈式的传记。

曹真死后,诸葛亮以为进兵中原迎来了又一次大好机遇。他迅速集结兵马,四出祁山,大举进犯中原。

司马懿明了自己肩负的重担。曹真临终之言,仿佛正是他久已企及的,但是又仿佛根本不是。皇上曹叡已经颁布诏书,任命他为大都督,即日起率兵出征。他忽然感觉有些迷惘、有些怅然。那种获得重任,得以提升的最初的激动感觉已经荡然无存。

风声鹤唳。荒芜的土地之上,军兵开始打扫战场。遍地流淌的鲜血已然干枯、龟裂,司马懿此时显得有些忧郁,他在苦苦思索:他们去了哪里?那些在演兵场上生龙活虎的汉子,那些象征力量与胜利的汉子,在土地之上,来来往往一阵喧闹,就大片大片地倒下了,在黑红的幻影中一片一片地倒下了,就像秋天里成熟的高粱,像溪水漫过一片落叶,人的生命就迈过了生与死的界限,悄无声息,更没有光芒与色彩。但是凄厉的喊杀之声似乎依然响在耳畔,是那般悲壮有力,又是那般孱弱无助。

孤灯烛影,萧瑟秋风,他忽然感觉人生的苍凉与悲壮,感觉到征战的惨烈与无奈。赤裸裸而来,悲切切而去,生命的轮回是那么简单与直观。生当做人杰。男人应当有大丈夫作为。乱世之中应横扫内外,做世之枭雄。这一切的信念与追求,现在却仿佛都已变成了空洞无聊的概念和说教,回想起来,竟然毫无感觉、毫无意义。

像梦魇一样,司马懿在撕解不开的思绪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时辰,清冷的曙光早已透过窗纸,淋漓床前,司马懿慌忙起身,他来到院子中,回想夜来所思,竟然什么都已经想不起来,只是感到头痛疲惫。

又有整齐的喊杀声传来,竟变得这般雄浑苍劲,富有生气,再不像昨夜梦中的光景。军兵正在不远处演练阵法。司马懿快步直奔营中而去。昂扬的士气无疑使他受到了鼓舞,他舒展一下身体,感觉精神倍增,下令集合兵马,不容迟疑迅即向前线进发,抵御蜀兵,为大都督曹真、为无数阵亡的军兵报仇雪耻。

司马懿率领大军在渭滨,距敌兵十里安营扎寨。他叫人先下战书给诸葛亮。

书中说道:

吾主效法尧舜,禅让皇位,已经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是因为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蜀国君臣,不识天数,强要相侵,而不思各守疆界,以维持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如不听劝阻,就请即日起在两军阵前,决一雌雄。

诸葛亮接到战书,于次日清晨早早引大队兵马来到一片荒滩之上。连年征战,使得两国交界的地方几近荒芜。枯黄的野草披着淡白的晨霜,在微风之中抖动。高远的蓝天之上,还有三两颗残星。军兵、旌旗与矛盾都在清晨的暗影中凛然着,战场前面临河,水势湍急,若闻其声;后面崇山峻岭,峭拔险绝。天地之间,一种古朴、苍凉之感。

司马懿与诸葛亮虽然多次交锋,彼此以计谋算计对方,但是二人还从未谋面,所以既感觉相互了如指掌,又都显得神秘而陌生。

对于这一强敌,司马懿也难免心怀忌惮。一见诸葛亮,他禁不住由衷地赞叹。但见此人,相貌堂堂,飘洒俊逸,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独坐四轮车中,由士兵徐徐从大军中推出,迎风招展的大旗之下,威武而沉静,自信而飘逸,有若一尊神像,让人顿生崇仰之心。

诸葛亮眼前的司马懿也全然不是他想象中的模样。他端坐马背,高大英武,面貌端正,一派正直昂然之气,与想象中的狡诈、多疑、猥琐、狠辣的模样大相径庭。

两人一见,就开始了攻心大战。

诸葛亮手拿羽扇,一指司马懿问道:“你司马懿祖祖辈辈都是汉朝臣子,享受刘家的俸禄,看你也像是一代英才,如今曹魏篡汉,你不思回报汉恩、诛灭汉贼,却忘恩负义,助纣为虐。诸葛亮此生以剿除汉贼为念,誓与汝等一决雌雄,我劝你还是弃暗投明,早早下马受降!”

司马懿微微一笑,反唇相讥道:“你诸葛亮也是天下名士,为何如此执拗,不识时务。试想天下从来就是姓刘吗?我主顺天应人,禅让天下,世人共知。何况自先帝曹丕即位至今,法令一新,朝野上下,莫不叹服,中原大地,国富民强。我只劝你莫要再来相扰,还是快快回去,安心治国安民,如若不听,必然有来无回。”

诸葛亮闻言大笑,他用羽扇指指身后严整的军队,问道:“那么你是想斗将呢,还是先斗兵?或者是斗阵法?”

司马懿说道:“自古争战,布阵为先。自然是要先斗阵法!”

诸葛亮眯起双眼,羽扇由右手交到左手,轻轻地摇着,唇角故意做出轻蔑的微笑。司马懿也不说话,径直领着数十名将领拍马回到军帐前,略事商议,即刻站在高处,手摇各色小旗,三军将士依照旗子色彩及摆动的方向,迅即有序地游动变换,顷刻布成一阵。忽然之间,阵中已经看不到司马懿指挥的身影,只是阵法频频变换,令人眼花缭乱。诸葛亮眼睁睁望着,禁不住由衷地惊叹司马懿排兵布阵,超乎寻常,蜀国上下除自己之外,再没有谁堪与之匹敌。

忽然,队形变换之处,有一彪人马如离弦之箭,直飞过来,领头大将正是司马懿。他打马来到诸葛亮面前,一脸的得意卖弄之色。手中枪直指诸葛亮道:“你认识这是什么阵吗?”

诸葛亮善于攻心,听见司马懿询问,只是呵呵冷笑不停。司马懿问道:“你笑什么?未必就能够说出!”

诸葛亮揶揄道:“不就是‘混元一气阵’嘛,何值一提。在我军中,就连运粮小卒也能布这个阵。”

司马懿怒火中烧,但表面十分冷静,说道:“诸葛亮休要不讲理,你也布个阵法让我们瞅瞅果真如何?”

诸葛亮驱车回帐,用手中羽扇指挥军兵。只见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挥动扇子,将士就迅速准确及时地各到位置上,东来西往,忽方忽圆,变幻莫测。一时之间,两军阵前,已经是迷雾弥漫,杀气腾腾,让人不寒而栗。

司马懿也笑了,说道:“我以为你会有什么奇阵,却原来是妇孺皆知的‘八卦阵’呀。”

诸葛亮见轻易被对方识破,转念一想,问道:“你既然知道我的阵法,却不知你敢不敢前来攻阵。”

司马懿此时胸有成竹,高声说道:“看我现在就打!”说着,领了三员虎将,冲入阵中,一面嘱咐道:“今诸葛亮所布八卦阵法,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其中生、景、开三门吉,休、伤、杜、死、惊五门凶。正东、西南、正北分别为生门、景门、开门,咱们分头去打。”

然而事实上却并不简单,诸葛亮所摆八卦阵,并不囿于形式,虽有八门,却变换交叠,忽东忽西,吉凶难辨。忽如方阵、忽如圆阵、忽如牡阵、忽如冲阵、忽如轮阵、忽如浮沮阵、忽如雁行阵,有天地风云之气势,有龙虎鸟蛇之威风。司马懿带领三员大将一入阵中,就感觉不妙。只见蜀兵像水一样自由流动,阵法变化丝毫不留痕迹。三员将领不知所措,穷于应付。只有司马懿还算清醒,他有条不紊地应付着一切,但也渐渐感到疲惫,看到三人不能支撑,急忙在阵中发布号令争取援军。阵外的魏军立即杀进阵中,“八卦阵”遭此猛击,即时混乱了。司马懿正在暗暗高兴,忽然听见从西南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一支军队如天兵突降,从山谷里杀出,直接从后面冲入魏军队伍。待敌兵近前,司马懿细细一看,原来是蜀国大将姜维,才知又被诸葛亮赚了一计,心中慌张,连忙分兵对付姜维。此时魏军阵容禁不住大乱。司马懿只得极力稳住阵脚,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摆脱了姜维兵马,背后忽然杀声又起,关兴的伏兵直接杀进魏军中军,刚刚准备退去的姜维又领兵卷土重来,司马懿只好引军撤退,慌乱之中,军兵死伤无数,武器辎重损失惨重。

司马懿非常懊恼,与诸葛亮对兵,竟然接连受挫,心中深感惭愧。更何况诸葛亮在祁山已经占据了有利形势,自己如若不能取胜,就有可能造成大错,后果不堪设想。他率领军兵在渭滨南岸下寨,高高挂起免战牌,坚守不出。他在帐中日夜苦苦思索和诸葛亮对敌以来的每一点得失,直至想到了诸葛亮用反间之计害得自己解甲归田,心中越想越气,忽然退兵之计油然而生,何不也用反间之计促使诸葛亮退兵?

诸葛亮军中,恰有苟安押运粮草不利,遭到诸葛亮体罚。苟安怀恨在心,径直前来投奔司马懿,司马懿探得消息准确,不禁心中大喜,对苟安说道:“你前来投降,谁又能够确认不是诸葛亮奸计?是真是诈,就看你能否为我办一件大事,倘若事情办成,我就会在天子面前极力保荐,让你贵为上将。”苟安指天盟誓,表示万死不辞。

司马懿近前,悄然吩咐道:“你可以到成都广泛散布流言,就说诸葛亮在军中素来轻慢怨怼幼主,之所以要屡屡进犯中原,不过是想争功求名,好寻机夺位做皇帝。后主必须早日召他回都,若不如此,则一切晚矣。”

苟安说道:“刘禅暗弱,朝中宦官专权,对诸葛亮屡屡用兵大为不满,此计定然能成。”

司马懿说道:“宦官与刘禅相处密切,且又遇事不明,心胸狭窄,凡事夸大其词,对此事必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两人秘密谋划。苟安连夜赶回成都,广泛散布谣言,并到宫中向宦官密告诸葛亮有反叛之心。

苟安从前线刚回,丞相心思,必然清楚。宫中宦官闻言无不大吃一惊,前后合计一番,诸葛亮军政大权在握,不图谋反叛倒令人不可思议了。于是赶紧一齐去见圣上,建议赶快将丞相召回。

诸葛亮接到诏书,远远望着青山,不禁悲从中来。他隐约知道自己的北伐战争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皇上不明,身边又有小人,怎么能够允许自己在外叱咤风云,以图大志呢?几次苦苦征战,如今好不容易夺下祁山,连得胜利,正好乘势直捣长安,却又无端遭受谗言,前功尽弃,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圣命不可违背。诸葛亮立即将姜维等大将召来,商议退兵之策。没等他说完,众将个个义愤填膺,拍案而起。诸葛亮叹息道:“凡事应以大局为重,皇上召我等回朝,其中必有缘故。”

姜维道:“我等在前线舍生忘死,奋力拼杀,方才夺得祁山,连获胜利。如今却无故撤退,众将不服,况且万一司马懿前来追杀,必然损失惨重。皇上昏庸,听信谗言,岂不坏了国家大事!”

诸葛亮道:“所以我军要精心谋划,用计退兵。司马懿熟读兵书,一应计策,无不通晓善用,我们可以反用前人妙计。当年孙膑撤军用减灶之法,虞诩退兵用增灶之法,我们可以反用前者,正用后者,司马懿平素多疑,害怕我军有埋伏,定然数灶,不敢来追。”

苟安已将成都消息报知司马懿。巧用反间之计,获得成功,司马懿大喜过望,他密切观望蜀兵动静,准备伺机而动,大获全胜。

密探来报,说已经有蜀兵开始拔营,悄然撤退。司马懿命令三军,准备追击。可转念一想,又不免有些踌躇:诸葛亮绝非寻常用兵之人,撤兵途中定会巧设伏兵。于是命令探马细细侦察,将详细情况快些禀报过来。

他一面吩咐,一面跨上战马,亲自前往察看,蜀军已是人去寨空。司马懿心中焦急,恨不得立即传令大军前去追杀,但他还是强压住怒火,叫军士细细数灶,然后带兵回去。次日,又吩咐兵丁前往蜀军营地数灶。不久兵丁来报:“经细细查数,蜀军营寨之中,火灶之数比昨日增添了一半。”

司马懿倒吸一口凉气,暗自惊道:“诸葛亮果然是用计假退,设下埋伏,我若追杀,必然不利。”想到这里,却不言语,仍然命令军兵前去探望,一边随时准备作战。

次日,兵丁仍然报称,蜀军营中火灶又增添了一半。司马懿急忙下令回军。诸葛亮用增灶之计,骗过司马懿数十万大军,顺利回兵成都。

诸葛亮面见后主刘禅,责问为何无故召回兵马。刘禅情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支支吾吾说道:“朕别无他事,只是日夜思念相父,不能忍受,所以才下诏将您召回。如今相父已归,朕再无忧矣。只望您辅朕共治朝廷,享受安乐荣华,不再兴兵动武,劳师远伐。”

诸葛亮已经猜到是中了司马懿的反间之计,懊恼不已。他当着皇上和众臣的面儿,捶胸顿足说道:“自先帝托孤以来,臣日夜操劳,鞠躬尽瘁,一心想要辅佐陛下恢复中原,以完成先帝遗愿。却不想陛下竟然听信谗言,怀疑老臣会有二心,致使贻误战机,损毁了国家大事。此诚令人痛心疾首。”

刘禅闻言,知道错怪了相父,一时竟不知所措,说道:“相父既然愿战,那您就再带兵回祁山吧。”

诸葛亮心怀焦虑,正色道:“倘若陛下身边有奸佞之贼,臣在前方作战又怎能心安?曹魏兵马又如何能破?”他下令立即查明事情缘由,将一些昏庸的宦官、朝臣,一一惩处。即日起,重整兵马,准备再次大举兴兵进发中原。

参军杨仪说道:“此次远征,绝非朝夕之事。我以为可用轮流更替之法,设若有二十万军马,且叫十万出战,以三个月为期,叫另外十万将他们换回,使军兵不苦于远征。避免上回军力疲敝、粮草短缺之患。”

诸葛亮十分赞同此说,即时下令依照轮换之法将军兵分为两班,以百日为期,轮番去前线作战。违三日者,杖打五十;违五日者,杖打一百;违十日者,立即处死。

公元235年二月上旬,春寒料峭,诸葛亮辞别了刘禅,引十万大军再次出师北伐。刘禅执手相送,相互反复叮咛。

城中道路两旁桐花绽放,有如万里云霞,绚烂壮丽。杨柳的新绿,鲜嫩得直逼人的眼。春风得意马蹄轻,诸葛亮心中升腾着希望之火,胜利的幻影飘忽在眼前,他仿佛见到中原已经归属蜀汉,举国上下正为完成了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而欢腾。

司马懿用计智退蜀军,虽然战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有力地阻住了诸葛亮大军入侵,在许都、洛阳、长安等地,都把他率领的前线军队传为神兵。外患当前,司马懿的地位举足轻重。他被朝中君臣、四野百姓看作唯一能够保证中原安定的重臣。

这一年,司马懿五十六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显赫的高位,对愈加深沉与老练的他来说,亦重亦轻,他常常告诫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待成败、对待生死。春天的来临,激活了他内心深处未泯的童心,他多么希望能够长期拥有一种和平的环境,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但他心中也十分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一切的美好都是在争斗中得来,没有了争斗,美好的一切都会在平淡之中丧失。他想到了诸葛亮,那个小他两岁的天才人物。他从内心里佩服他的谋略与才学,但也暗暗为他感到可悲与惋惜。司马懿已经感觉到终有一天,诸葛亮会心力交瘁,提前走完自己天才的人生之路,累死在疆场之上。

这时,门客来报:“皇上传令叫您入宫议事。”司马懿知道必定又是杀伐大事,不敢怠慢,即刻换上朝服,往宫中赶来。

曹叡在议事殿中接见司马懿。曹叡说道:“大将军曹真已经不在了。今后凡有边疆战事,都要由卿出马。国家大事,都托付给您了。”

司马懿连忙说道:“臣愿竭尽全力,剿除贼寇,来报答陛下。”

曹叡说道:“而今,诸葛亮又纠集大军,兵出祁山,进犯中原,卿已经屡次出关御敌,虽然退敌,却未剿灭,不知此次又将如何?”

司马懿说道:“但请陛下放心,若不将贼寇剿除,臣誓不还京。”

曹叡甚感安慰,随即下令设宴款待司马懿。席间,他连连向司马懿进酒,说道:“卿乃托孤重臣,朝廷内外诸多大事,都要仰仗爱卿。”言语之中,不知不觉已经把司马懿放在了天子之下,最最重要的位置。

司马懿心中十分清楚,自己在军国与朝廷之中,举足轻重。一边想着,便未免有一种微醺的感觉,顷刻之间,仿佛已被酒香熏染得微醉。但他却丝毫没敢暴露半点得意之色,脸上的表情更加诚恳可信,甚至有些诚惶诚恐。他举杯祝愿皇上与万里江山一道万寿无疆,一边表白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次日,司马懿率兵出征。魏主曹叡亲摆銮驾浩浩荡荡送出城外。朝中大臣紧紧相随,京城百姓远远观望。这稀世罕见的场面,引得四处议论纷纷。有人啧啧称羡,暗想:做人到这个份儿上,也不枉此生了。

有的现场教导自己的儿子:希望就在你的身上了,哪怕有司马大人一半威风,为父也知足了。

朝臣的议论却并不轻松,不知是谁悄然悲叹一声:“此非又一曹孟德吗?!”人们顺着这一悲叹,不自觉地想起了当年曹操的威风。但是司马懿与曹操却截然不同,曹孟德显赫于外,司马懿却深藏于内,他仿佛看清了周围人们异样的眼光,听明白了别人的议论,所以他表面上看去,更加显得谦虚谨慎了。就像一个刚刚被重用选入朝廷的县令。

司马懿终于拜辞了皇上,打马直奔长安疾驰而去。在长安,司马懿大会各路兵马,校点整齐,分拨停当,拜大将张郃为先锋,军威浩荡,直奔陇西。

司马懿深通用将之道,他知道张郃乃忠勇之士,又恐他对自己不服,于是夜来单独将他请入帐内,向他表明自己忠君爱国之心。

昏黄的灯光烛影,渗透着春天里的阵阵暖意,也煽动着英雄之士拼杀疆场的信心与冲动。司马懿与张郃对面而跪,说道:“方今,国家多劫,使得你我英雄之士每日里奔波沙场,也得以建功立业。当此西部边陲危急之时,皇上将一切尽皆托付给了我,我一向知道您忠勇,遍观军中诸将,没有人能够与您相提并论。我想倚赖张公同立大事,所以才委任您先锋官的重要职位。”

张郃十分感激,说道:“我素怀忠义之心,想要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今日方遇知己。尽请都督放心,我张郃当万死不辞。”说着,起身站起,深施一礼。司马懿也连忙随之站起,拱手还礼。

司马懿又派遣大将郭淮督守雍、郿等陇西诸郡。

此时正值四月麦熟时节。陇西小麦大丰产。沿途之上,处处可见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粮食的香味。司马懿严令军兵,对田中庄稼要秋毫无犯。他自己骑着战马,眼前的美景却忽然牵动了他的乡情。多么熟悉而又温馨的景色啊,他恨不得立即下马走到田垄上,用双手和脸颊亲近每一个泛着些微金黄的麦穗。事实上,这种气氛同样正在感染着每一位将士。一种无形的喜悦气氛连同新麦的香味混合在天地之间,几乎冲淡了两军对垒的紧张氛围。

司马懿忽然想到诸葛亮会在已熟的满地小麦上大做文章。他急忙吩咐先锋张郃道:“诸葛亮长驱直入,必然担心军粮不足,时下小麦正熟,诸葛亮定会率领军兵抢收小麦,以资军粮。你可以引领兵马前往祁山坚守,我则率领大军直奔陇西,屯兵渭滨阻住敌兵,并与郭淮巡查天水等地。”

诸葛亮率领大军,以王平、张嶷为先锋,出陈仓,过剑阁,经散关,走斜谷,与司马懿几乎同时到达了陇西。蜀军屯驻在渭滨之南,魏军屯驻在渭滨之北。两军隔水相望,近在咫尺。

诸葛亮隔水望着对面魏寨中飘扬的旗帜,不禁心中暗暗慨叹:“司马懿果然精明善谋,他必然已经猜到我要乘机夺粮,所以才在对面安排重兵阻我去路。”诸葛亮再细细望时,但见司马懿军寨驻扎井然有序,军威俨然,透着肃杀之气。军寨后面陇上一带,漫天的金黄让人惊羡不已。诸葛亮无奈地观望良久,心中却在苦苦思索应对之策。

不几日,诸葛亮轻易拿下了旁边的小城。司马懿听到消息,知道诸葛亮夺此小城,不过是为了晒粮打粮之用,如今陇上小麦不但长势好,而且已经成熟,他于是布置军兵,排兵陇上,严阵以待。果然诸葛亮亲自率领三军黑压压如浓云一般直向陇上弥漫过来。飘荡着麦香的土地,忽然间就充满了镰刀和铁枪的血腥之气。

蜀军就地扎营。司马懿正准备迎击敌兵,军兵来报:斜坡之上,忽然间烟雾升腾,阴风骤起。司马懿并不在意,笑道:“我素知诸葛亮善于装神弄鬼,不知又用什么鬼招数,试图迷惑我军,由此正可见他已黔驴技穷。”一面想,一面走出寨外,亲自察看。此时天已昏黄,百步之外,难辨人形。但见寨外不远处隐隐约约似有一队神兵飘然而至,最前一人仿佛传说中的天蓬元帅,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车上端坐一人,仔细看时,却正是诸葛亮,左右共有二十四个神兵模样的人推车,人人身着黑衣,光着脚板恣意舞蹈。司马懿看后,仰天长笑,大声说道:“诸葛元帅再无策略,竟然仿效孩童,行此把戏,难道不怕贻笑天下吗?”说着,回头吩咐道:“各位将官,谁去引兵追赶,夺此头功?”

大家见蜀兵人少,手到擒来,纷纷挺枪纵马,像离弦的箭一般直向诸葛亮的四轮车杀去。

诸葛亮见蜀军杀来,随即命令随从回头穿越树林,往蜀营方向退去。

树林之中,更为阴沉,露气凝结,南风拂吹,树叶“沙沙”作响,众军兵虽然置生死于不顾,却无法抑制自己的恐怖情绪,但见前面黑影模糊,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看时就在眼前,追时,却就是追不上,直觉得阴风习习,冷雾漫漫,一个个心中害怕,禁不住直打激灵。

魏兵追赶不上,只好停下歇息。这时,诸葛亮也在不远的前方停了下来。魏兵觉得不可思议,迅即又上马追赶。诸葛亮见魏兵又追,随即命人推车依旧缓缓而行。却始终与魏军保持一定的距离。魏兵径直追出二三十里山路,却一直只见诸葛亮就在眼前,伸手可及,却无论如何,就是不能真正近得身前,都惊得目瞪口呆,仿佛身处幻景之中,自己亲身演绎着神话故事。这时,司马懿亲自引一支兵马赶来,听军兵七嘴八舌地叙说当时情形,也大惊失色。连忙对手下说:“常闻诸葛亮会‘奇门遁甲’之术,能够呼风唤雨,驱赶六丁六甲之神,两袖清风便可退去乾坤。今日诸葛亮所用或许就是其中‘缩地’之法,可使路途随意裁减,我等如何追赶得上。众军兵,不要再追,速回军坚守营寨!”

惊异中的魏兵闻听此言,乱作一团。但闻一阵笑声之中,诸葛亮的四轮车和二十几位黑衣军兵倏忽消隐在密林之中。司马懿依旧十分镇定,他前后指挥,调兵遣将,命令军兵前军作后卫,后卫作前锋,慢慢回军,严防蜀军伏兵。军队立即恢复了原来严整的秩序。

回军途中,果然炮声响处,一彪军马杀将出来。更令人惊奇的是,千军万马的簇拥之中,又有一人端坐四轮车上,纶巾鹤氅,飘然若仙,分明又是诸葛亮!后面也有二十四人,披着长发,手执长剑,拥护着车子。跟刚才所见竟然一模一样。司马懿正在惊奇诸葛亮何以能够这么快从山后转到了前面,谁知右边山坡上又一阵战鼓,霍然一彪人马杀出,又有二十四个黑衣人披头散发,手握宝剑,拥出了一辆四轮车,车上仍然端坐着一个诸葛亮。黑夜中看去,两边情形竟然毫无二致!

司马懿再也不能镇定自若。身下的坐骑也仰天长嘶,惊恐的声音冷箭一般划过山谷,引起无数回音与共鸣。魏军顿时再次陷入了混乱。

正在这时,一通锣鼓声响,又一支人马杀出,前面簇拥的仍然是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另一个诸葛亮,后面是披发跣足,手执长剑的二十四位黑衣人。司马懿此时已经猜到四个诸葛亮当中,有三个乃是别人假扮而成,不必传若神话。但是,毋庸置疑,现在已经中了诸葛亮的诡计,陷入了蜀军的埋伏之中,而且,诸葛亮必是调虎离山,另外分派兵马前去夺麦。司马懿想到这里,懊悔不已,但他此时却又分辨不出到底哪一位是真正的诸葛亮,更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布下了什么阵法。于是急忙下令夺路退兵。冲杀过程中,军兵损失惨重。

原来四辆四轮车上端坐的四位诸葛亮,后面出现的三位都是军兵假扮而成。他们在与司马懿游戏一般作战的时候,早已分兵将麦子抢收进卤城之中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3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