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左宗棠——别无其人,林则徐引以家国大义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8 20:59:13 0


赤胆忠心,横遭贬谪

如果说,陶澍帮助左宗棠以“虚”,林则徐则给予左宗棠以“实”。

云贵总督林则徐第一次听说左宗棠,缘于1849年胡林翼推荐。

胡林翼当时在信中说:“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

林则徐则这样回复胡林翼:

“承示贵友左孝廉,既有过人才分,又喜经世文章,如其噬肯来游,实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订,期于早得回音。”

信中清楚表明,林则徐看重左宗棠两点:其一,天资与才气过人;其二,懂经世致用学问。

但出乎林则徐的意料, 37岁的青年左宗棠拒绝入幕。什么“侄子要娶老婆,女婿要学文化,所以无法前来”,林则徐不会真信。但远隔千里,又从未谋面,他不清楚左宗棠内心的真实想法。

思见日加深切,像胸口压着石头。自己垂垂老矣,留在世上的时日,真不多了。林则徐不能抱着遗憾,孤独离世。

面会左宗棠的期愿与日俱增,与林则徐一生的志业追求直接相关。

林则徐生于海洋文化积淀悠久的福建福州,父亲林宾日在他出生时寄望,希望他将来做个清官、能官。

这一命意,直接含在林则徐的名字里。名字直译就是,“林学习效法徐”。

林则徐出生那天,福建巡抚徐嗣曾正从乡下察看灾情回衙门。半路阴云密布,大雨如泼。徐嗣曾下轿檐下避雨,刚好听到屋内传出婴儿呱呱坠地的啼哭声。林宾日为纪念这次奇遇,给儿子取名则徐,希望儿子效法徐嗣曾。

内陆农耕文化熏陶的士子陶澍、左宗棠全都由秀才父亲手把手教大,林则徐的老师也是秀才父亲林宾日。

林宾日教学,有三个特点:其一,不单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其二,不求死背,不搞体罚;其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读书先做人,做人先立品。自由放养,独立思考,父亲的这些教育方法,奠定了林则徐的人格,影响到他后来为官处世。

林则徐9岁那年,开始表现不同凡响的志向与心气,提笔写下“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映照出执着的精神与迎难而上的勇气。

林则徐第一次显露古代官员的风骨与气节,在1820年。这年2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遇上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林则徐向嘉庆皇帝检举,称洪灾与其归因于天灾,不如说起于人祸,河南巡抚琦善治河无能。

琦善是满洲贵族,揭发他有政治风险。林则徐不畏权势,不假情面,刚正举报的勇气遭遇同僚猜忌、嘲讽。林则徐不愿曲迎、逐流,与官场不合拍。 1821年,他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归乡。

作为有气节的建设型官员,林则徐政坛事业的转折点,在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引发英舰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道光皇帝责罪,林则徐开始连遭贬谪:1841年5月1日降为四品卿衔;6月28日,再次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这是林则徐一生的低谷,也是他建设边疆的起步。

也正是从这时起的所有经历,为他邀约左宗棠见面,埋下伏笔。

家国情怀,砥砺前行

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伊犁。

新疆在诗人的笔下,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边疆,事实却是一片荒凉。

流放新疆后,林则徐并没有怨言。相反,他以建设的眼光,很快找到成就事业的用武之地。

在孤苦的心境中重新振作,林则徐开始筹划建设边疆。

经实地调查考证,林则徐认为,要充实边防,改善边民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屯田。

新疆屯田始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成熟于清代。本朝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在伊犁、北疆大部和南疆阿克苏等地屯田,分“兵屯、回屯、遣屯、民屯”四种(兵屯又分“绿营兵屯田”与“八旗兵屯田”两类)。

负责主事的是伊犁将军布彦泰。林则徐向他建议,将“屯兵制”改为“操防制”,驻军民兵化,既耕种土地,又训练军事,屯田与边备结合、兵与民结合。

布彦泰仰慕林则徐是大英雄,尊重他的意愿,安排他负责开垦阿齐乌苏荒地,并破例委任他执掌粮饷。

军饷和粮秣是开发伊犁的资本。 1843年秋,林则徐依靠布彦泰支持,带领10万民工挑挖沙石,建坝筑堤,耗时一年零四个月,修成6里长的阿齐乌苏水渠。以水渠为依托屯田,林则徐筹备大规模垦荒。

到1844年11月,阿齐乌苏地区开垦出荒地33350亩,阿勒卜斯地区开垦出161000亩,安置回族民户571户、汉族民户500户。

垦荒成功,布彦泰给道光皇帝写奏折汇报说:林则徐到伊犁后,劳绩可嘉,如此有用之才,废置边塞,实在可惜,请求皇帝既往不咎,“弃瑕录用”。

谁知道光皇帝对重新起用林则徐只字不提,避实就虚地表扬说:“所办甚属可嘉!”“伊犁前办开垦事宜,经该将军奏明,委林则徐查勘办理,尚为妥协。”

海战失利让道光皇帝对林则徐仍积怒未消,斟酌后,非但不重新起用,反下一道圣旨,将林则徐流放到人烟稀少更加荒芜的南疆。

著即传谕林则徐,前赴阿克苏、乌什、和阗,周历履勘。

面对已届59岁高龄的林则徐,朝廷的态度让布彦泰有点过意不去,想安排他就近南疆地。林则徐却摇头说:林某愿远。

布彦泰再一次尊重老英雄的意愿。

林则徐从阿齐乌苏出发,先后到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和喀喇沙尔(今焉耆)七城垦地,中经英吉沙,遍历南疆八城。他对开发边疆投入全部精力,到一城,查一城,一年下来,行程过3万里,丈量和查勘开垦荒地689718亩。

开发南疆的具体事务包括:勘丈地亩、兴办水利、招民安户、考核工费。到1845年11月,林则徐在新疆一共开垦出屯田达884068亩。

开发过程中,林则徐将内地建设智慧充分运用到农田水利中去。垦荒时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坎儿井的设施,水在土中穿穴而流。询问当地民众,方知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将灌溉方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隔一丈挖一口井,连环导引水田,使井水通流。这种井高效、实用,很快在新疆各地推广。

在百废待兴的南疆,林则徐亲眼看到了凋敝的民生,不禁潸然泪下:

南路八城回子(维吾尔族)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葚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褴褛者多,无论寒暑,皆赤足奔走。

林则徐以泪蘸墨,将新疆见闻,逐一记下。

这些绝无仅有的一手资料,后来成了清王朝制定边疆垦荒与安抚民生政策的真实依据。

终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内幕逐渐曝光。 1845年10月28日,道光皇帝明白了失利真相,对林则徐回心转意,下诏命林则徐回京,授予四品京堂候补。这个品级,与左宗棠后来带楚军出山时一样,是个准备重用的过渡性虚衔。

林则徐此时并不急于返回西南与内陆。在边疆生活3年,潜心新疆史地,苦践筹边之策,他已经跳出了个人得失、官场沉浮的浅狭。以政治家的眼光,思考国家、民族大义,他敏锐地觉察到沙俄侵略的隐患。

作为坚定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感到锥心疼痛的,不是沙俄即将入侵中国,而是要抵御沙俄,遍观朝廷上下,已找不到事业接班人。

“八股取士”与“理学修心”,导致办事人才严重匮乏,此时弊患已经暴露无遗。

事业接班人也只有左宗棠了。这些年来,从与陶澍、胡林翼的通信中,他已经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左宗棠。他对农学、舆地既有研究,又有兴趣,林则徐决定选定他来挑起这副家国重担。

左宗棠意外拒绝入幕,他失去了当面托付的机会。

生命等不及,国防等不起。他决定放下身段,专程会见左宗棠。

1849年秋,林则徐以病重为由,请求朝廷开缺云贵总督职务回福州调养。他从云南坐船回福州,沿水路专程绕道至长沙。 1850年1月3日,他如愿将左宗棠从柳庄约到湘江长沙段橘子洲边,一番湘江夜话,将心愿和盘托出。

为坚定左宗棠的信心,林则徐明确告诉他:自己亲眼见到的新疆,资源算得上十分丰富,偌大一块土地,富得流油,只是从来没有人想过开发,弄得当地老百姓捧着金饭碗去要饭,这实在太让人惋惜,不把新疆建设好,我死不瞑目。

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不能富强,余颇以未竟其事为憾。

老英雄的话掷地有声,刻进左宗棠的心坎里。

湘江夜话,对林则徐来说,家国、民族大义的心怀,可以安放了。对左宗棠来说,林则徐跑遍新疆实地绘制的翔实的边防地图,是支撑他日后“缓进急战”的底气;林则徐的激励与鞭策,是他克服超常困难的精神支柱。 25年后,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在众口一词的反对声中硬挺过来。

1875年5月3日,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新疆军务,面临四大难题:“兵疲、饷绌、粮乏、运艰”。左宗棠统帅八万七千西征军驻扎肃州大营,一路西进,解决难题依据的材料,正是林则徐见面时所赠。

作为军事统帅的左宗棠,事功集中在平发平捻平西北(发指太平军,又称“长毛”)。而平西北最主要的贡献,不在平定陕甘回乱,而在收复新疆。如果缺少收复新疆一笔,就像一座高山没有主峰,作为军事家的左宗棠将黯然失色。

胡林翼、陶澍、林则徐从不同的侧面,给到左宗棠绝大帮助。有了这些支持,左宗棠从才能到机会,逐一具备。

还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帮左宗棠在仕途转折的关头化解了危机。

他就是郭嵩焘。

谁能想到,化解危机的露水机缘与发小、亲家的百年因缘,各种关系搅合在一起,让郭嵩焘与左宗棠的关系、情感,变得如此微妙、复杂。

百年后,仍恩怨交杂,不止不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61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