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计取和州,升任左副元帅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01:13:49 0


至正十三年(1353)冬,朱元璋看到彭、赵二王“驭下无道”,“以力御众”,单纯依靠打骂惩罚的手段来治军,部队缺乏训练,纪律不好,料想他们将来成不了气候。他把手下的700多人交给别的将领统率,自己带着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大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等24人离开濠州,往南到定远一带发展势力。

第二年即至正十四年五月,在南略定远的路上,朱元璋身患重病,只得半途折返。回到濠州后,病情越发严重,治疗半个月,才逐渐缓过来。五月底,听说定远张家堡有支地主武装“义兵”3000人,号称驴牌寨,主帅是郭子兴的老朋友,目前孤军乏粮,想投奔郭子兴又犹豫不决,郭子兴拟派人去招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朱元璋带病请命,主动要求前去招降。郭子兴问他需带多少人马,他说人多容易引起对方怀疑,带十来个人就足够了。第二天,朱元璋带着费聚等二名骑兵和九名步卒出发。路上连续发了两次病,先后歇了六天,赶了100多里路,来到宝公河畔。他让其他人留在河边待命,自己带费聚前往驴牌寨兵营,对“义兵”主帅说:“郭公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艰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义兵”主帅当即与他交换信物,说待将士收拾好行装,即前来归附。朱元璋留下费聚等候,自己先带其他人返回濠州。过了三天,费聚来报,说驴牌寨主帅已经变卦,正准备把队伍拉到别的地方。朱元璋立即带领300人马赶去,但他费尽口舌,驴牌寨主帅还是“且诺且疑”。朱元璋走出兵营,叫人把驴牌寨的主帅找来,派50名壮士把他强行押离营地。等他离开营地十几里,再派人回兵营传话,说主帅已经另选新的营地,让他的部下移营。3000名“义兵”信以为真,放火烧毁兵营,跟随而来,那个主帅无计可施,只好投降。接着,朱元璋又带兵去豁鼻山,招降另一地主武装头目秦把头,得“义兵”800余人。

朱元璋将招降的地主武装进行一番训练,六月就指挥他们往东攻打横涧山的缪大亨。缪大亨是定远人,曾组织地主武装为元朝攻打濠州,失败后带领2万部众退屯横涧山,元朝封他为义兵元帅,派张知院监军。朱元璋命怀远人花云率兵夜袭横涧山,张知院兵败出逃。翌晨,缪大亨率众投降。朱元璋获得当地兵民7万多人,队伍迅速壮大。缪大亨投降后,定远其他一些结寨自保的地方武装如吴复、冯国用和国胜(后改名宗异,又改名胜)兄弟、丁德兴等,也相继归附。丁德兴还跟朱元璋出征洪山寨的“义兵”,他带领手下的百名士卒,率先攻入寨堡,擒其首领,招降了几千人马。

在南略定远的过程中,朱元璋不仅招降了许多地主武装,而且大力招募贫苦农民入伍,“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朱元璋从中挑选精壮男子2万多,加以严格训练。这些人多数来自地主武装“义兵”,从前缺乏训练,不讲纪律。朱元璋训诫他们说:“尔众初非不多,一旦为吾所有,何也?盖将无纪律,士不素练故尔!今练习尔等,欲令知纪律也!宜共勠力,以建功业。”将士听了,众口一词地答道:“唯公所命!”经过严格的训练,朱元璋决定率领这支队伍,向东南方向出击,攻拔滁州。

七月,朱元璋带兵进入滁州境内。长身黑面、骁勇绝伦的前锋花云,单骑冲在前头,在半道突然遇到数千名敌兵,他高举长矛翼卫朱元璋,接着又拔剑出鞘,跃马飞驰,直冲敌阵而过。敌兵相顾失色,惊呼:“此黑将军勇甚,不可与争锋!”朱元璋的大队人马很快赶到,乘势攻占了滁州。不久,虹县人邓愈与胡大海先后前来投奔。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邓愈的父亲在虹县起兵响应,曾袭据濠州,后与元军作战而死,邓愈兄友隆代领其部,不久又病逝,邓愈被部众推为首领,当时他才十六岁,每战皆冲杀在前,“军中咸服其勇”。听到朱元璋攻占滁州的消息,他从虹县率部来归,被命为管军总管。胡大海长身铁面,膂力过人。他从虹县来归,被朱元璋任为前峰。这样,朱元璋手下又多了两员勇将。

在南略定远、攻拔滁州的过程中,朱元璋开始吸收一些下层知识分子。先是南略定远时,定远人冯国用兄弟来归。冯国用性聪敏,读书过目成诵,喜读《孙子兵法》,穷昼夜不释,遇有会意处,辄叹曰:“吾当以此佐太平,取功名也!”其弟冯胜也喜读书,通兵法,“雄勇多智略”。元末四处兵起,兄弟俩组织地主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妙山,他们俩率部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的穿着像个儒生,觉得他有学问,便讨教平定天下的计策,他回答说:“金陵〔原为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因金陵山(今南京市钟山)而得名。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后遂成为南京市的别称〕龙盘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而定鼎,然后命将四征,天下不难定也!”朱元璋大喜,命居幕府,协赞兵政。还有定远昌义乡人毛麒(《明史》本传作毛骐),在元末与该县大姓陈氏组织一支地主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略取定远之前,这支“义兵”作鸟兽散。朱元璋队伍到来后,毛麒扶县令出降。朱元璋认为他是个有识之士,就把他留在身边,“宠遇优渥,朝夕俾公侍膳,与其计征讨之事”。毛麒从此成为朱元璋的一名重要助手,攻滁州时令其“典仓廪,兼掌晨昏历,稽将帅之失伍者”,渡江后又让他和李善长一起协赞“文书机密”。

接着,在攻打滁州途中,李士元前来求见。李士元“家于歙之狮塘,本姓胡,名以进”。他少有志计,读书粗持文墨,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因而被“里中推为祭酒”。后来在昱岭关做了一名小吏。“值蕲、黄兵乱,携幼子避地池(滁)阳,会高祖(朱元璋)徇池阳,公谒道旁”求见。朱元璋问他:“四方战斗,何时定乎?”他答道:“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听后犹如醍醐灌顶,不觉眼前一亮,连连点头“称善”,任命他为掌书记,嘱咐说:“方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吾观群雄中持案牍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得效其能,以至于败。其羽翼既去,主者安得独存,故亦相继而亡。汝宜鉴其失,务协诸将以成功,毋效彼所为也!”朱元璋带兵进入滁州,滁州颇有名声的儒士范常,也仗策至营帐拜谒,朱元璋热情接待,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即将他留置幕下。“有所疑即以问君,君每以实对,辄称旨”。

这样,朱元璋在攻略定远、滁州的过程中,不仅招募农民入伍,收编地主武装,壮大自己的实力,扩大占领的地盘,更重要的是吸收了一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的下层知识分子,留置幕府,充当谋士顾问,为自己出谋划策。朱元璋最初投奔起义,纯粹是被逼上梁山,“本图自全,非有意于天下”。正是听取了这些士人的建议之后,他开始萌生推翻元朝统治、谋取天下的思想,并认识到要谋取天下,必须“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需要“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而在敌强我弱且又群雄并起的形势下,必须“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攻取龙盘虎踞的集庆(今江苏南京),营建一个比较稳固的战略基地,进可攻,退可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四出征伐,逐一击败对手,谋取天下。从此一个先取金陵以为根本,再四出征伐,谋取天下的战略计划,在他的脑海中开始酝酿形成。朱元璋深知,自己目前只是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小军官,既没有独立的指挥大权,也没有一支完全听从自己号令的武装队伍,更缺乏一支数量可观的船队,这个战略计划是无法付之实施的。但他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这个战略计划的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

朱元璋进攻滁州时,彭大、赵均用与孙德崖等已带兵攻下盱眙、泗州,并把郭子兴挟持到泗州。彭、赵几次想杀郭子兴,但因朱元璋在滁州有几万人马,不敢下手,便派人请朱元璋去守盱眙,准备就近把他除掉。朱元璋识破他们的阴谋,推辞不去。不久,彭大与赵均用发生火并,彭大死去,他的儿子彭早住继称鲁淮王,但队伍已大部被赵均用夺走,赵均用遂专兵柄。郭子兴原来依靠彭大,彭大一死,他势孤力弱,随时都有被害的危险。朱元璋急忙派人去见赵均用,劝他不要忘记郭子兴当初开门延纳的恩德,听从小人的谗言,恩将仇报,自翦羽翼;否则,一旦发生火并,郭子兴被害,其部众不服,他也不得安生。赵均用看到朱元璋在滁州兵势甚盛,稍微改变了态度,“待子兴稍以礼”。朱元璋又派人带钱去贿赂赵均用左右的亲信,让他们在赵均用面前说好话,赵均用终于答应放郭子兴去滁州。

郭子兴带着部众1万人来到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将自己手下的人马献给郭子兴。郭子兴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看到朱元璋训练的3万多军队,军容整肃,号令严明,心中大喜。

谁料刚过一个月,有人在郭子兴面前挑拨离间,说朱元璋坏话。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又嫉妒朱元璋,常在郭子兴面前搬弄是非。有一天,郭天叙、郭天爵还设宴请朱元璋,“阴置毒酒中,欲害之”,朱元璋事先得到消息,届时随同他们二人一起前去赴宴。走到半道,朱元璋勒紧缰绳,马遽跃起,他即大骂郭天叙兄弟:我哪点对不起你们,你们如何要害我?两人吓得汗流浃背,“自此不敢萌害意”。郭子兴本来就忌才护短,不能容人,他也不想让朱元璋的势力过分膨胀,妨碍他儿子将来接班,一听到那些闲言碎语,就对朱元璋猜忌、疏远起来。他不仅把朱元璋身边几个亲信的将校和幕僚全部调走,还想把李士元也调到自己的元帅府。李士元向朱元璋哭诉,朱元璋无可奈何地说:“主帅之命,弗可违也!”李士元还是不肯离去,后来郭子兴没再召他,他才没走。“自是四方征讨总兵之权”,朱元璋“皆不得与”。有一天,郭子兴甚至把朱元璋关闭起来,断绝他的饮食。马夫人几次偷偷给送吃的,有次将刚刚烤熟的烙饼揣在怀里给他送去,把胸口烫红了一大块。朱元璋知道郭子兴犯了疑心病,处处小心谨慎,对他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怨言。不久,有个姓任的诬告朱元璋“每战不力”,郭子兴信以为真,命令朱元璋和这个姓任的一起出战。姓任的出城不到十步,即中矢而还,朱元璋却奋勇直前杀退敌兵,回城时浑身上下无一伤痕。当时诸将出征归来,都带一大堆金银珠宝献给郭子兴,但朱元璋领兵出战,严禁剽掠,缴获的战利品又都分给部下,没给郭子兴献过什么财宝,郭子兴心里仍很不高兴。马夫人看出养父的心思,就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送给郭子兴的正室夫人张氏。张氏非常高兴,也替朱元璋说好话。这样,郭子兴才逐渐消除对朱元璋的猜忌。

朱元璋在滁州思念失散多年的亲友,他派人询访,“思亲询旧,终日慨慷”。打听结果,“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三哥也已去世。至正十四年(1354)十月,大嫂带着侄儿朱文正和侄女从淮东前来相聚。尽管朱元璋对已故的大哥朱重四非常不满,因为他大哥是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宠爱,长大后却”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胜言”,对父母很不孝顺。不过,比朱元璋小几岁的朱文正,毕竟是自己仅存的唯一亲人,在离散十年后已长成了个壮小伙子,他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十二月,携家避难淮东的二姊夫李贞得到消息,也带着十六岁的外甥保儿前来投靠,“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在此之前,朱元璋夫妇曾收养过定远孤儿沐英。沐英,“八岁而孤,遭元末大乱,居室毁于兵,随母逃避。母亦病故,挈无所归,谒上濠梁,上为恻然,与孝慈皇后(即马夫人)抚之为子,赐姓朱氏”,赐名文英。当时文武官员的儿子叫舍人,简称为舍,沐英因此又称沐舍,也叫周舍。保儿到来后,朱元璋见他年幼丧母,甚觉可怜,就将他改姓朱,取名文忠,当作自己的儿子交给夫人马氏收养。此后,朱元璋开始大量收养义子,先后收养了20多人,除沐英以及身兼外甥和义子双重身份的朱文忠外,还有保儿(与朱文忠小名相同的另一义子)、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也先、买驴、真童、泼儿、老儿、朱文逊、王驸马等,保儿即平安,道舍即何文辉,柴舍即朱文刚,马儿即徐司马,金刚奴、也先、买驴、真童、泼儿、老儿、王驸马复姓后的姓名都已失传,朱文逊的小名也失传了。后来,这些义子长大成人,朱元璋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

听说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红巾军的一名小头领,朱元璋小时的几个好伙伴,也相继前来投奔。至正十三年(1353)三月,刘继祖病逝,当年十一月夫人娄氏亦病故,他们的儿子刘秀无依无靠,便辗转找到朱元璋。朱元璋喜出望外,说:吾故人至矣!问了他家的情况,不禁惨怛动容,随即解下身上的佩剑送给刘秀,让他充任自己的随身护卫,朝夕相伴。在这前后,汪氏老母的二儿子曹秀也来投奔,充当朱元璋的随身护卫。后来,朱元璋将刘秀和曹秀叫到身边,问道:你们年龄都不小了,为什么还没有个正式的名字?他们回答说:没人给取名啊!朱元璋便给刘秀取名为“英”,回头又对曹秀说:你父亲名刘继祖字大秀,你小名叫秀,也不妥当,就改称为“文”,并随母亲改姓为汪。他们两人赶忙向朱元璋道谢,从此一个叫刘英,一个叫汪文,汪文的三个兄弟也随之都改姓汪。不过,曹均家族的其他支脉仍然保留曹姓,所以凤阳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洪武改姓,曹汪一家”的说法,并一直坚持曹、汪两家不许通婚的习俗。汪文有个弟弟叫源,后来也参加了朱元璋的队伍,起初为“孙军章下军”,至正二十六年也当了朱元璋身边的护卫。赵氏干娘的长子赵璧,后来在至正十五年也前来投军,十年后于“乙未年(1355)充参随”,亦成为朱元璋身边的随从人员。

至正十四年(1354)十一月,元右丞相脱脱统兵百万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

张士诚,小名九四,淮南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东台)人。他从小有膂力,会武艺,讲义气,轻财好施。泰州濒海,海上有36处盐场,张士诚和兄弟士义、士德、士信以驾船运盐为生,兼贩私盐。我国的盐从秦汉以来,就实行官卖。官盐税重价高,有人就靠贩卖私盐赢利。贩卖私盐是犯法的事,经常遇到官兵的追捕。当地的富豪捉住张士诚兄弟贩卖私盐的把柄欺侮他们,有时买了他们的私盐不给钱。弓兵丘义更与张士诚兄弟作对,不时凌辱他们。张士诚愤怒不平,乘各地农民起义爆发之机,带领几个兄弟和李伯昇、潘元明(又作潘原明)、吕珍等18人,于至正十三年春杀死丘义和当地的富豪官吏,放火焚烧他们的房屋。当地盐丁苦于官役过重,怨恨官府,纷纷前来投奔,共推他为首领。张士诚带领起义群众,攻入旁郡盐场;行至丁溪,遭到地主刘子仁“义兵”的阻击。张士义中矢死亡,张士诚等奋起击溃刘子仁,三月攻占泰州。

张士诚在泰州起义,既影响元朝的盐税和漕运收入,又与正在大江南北奋战的各支红巾军遥相呼应,对元朝的威胁极大。元廷命令淮南江北行省出兵镇压,遭到失败,便派高邮知府李齐前去诱降。张士诚一度答应投降,表示“愿受民职自效”,元淮南江北行省授他为万户。但当行省参知政事赵琏催逼他修治戈船,去攻打濠、泗的红巾军时,他怕吃亏,又起兵执杀赵琏,攻占兴化(今属江苏),五月占领高邮。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年号天祐。六月,攻占江北重镇扬州,切断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元代江南的经济远较北方发达,特别是江浙行省“财赋居天下十七”。据记载,江浙行省每年上交的税粮多达4494783石,几乎占到元政府岁入粮数12114708石的四成;上交商税269027锭多,也居各行省之首。所以当时人说:“国家经费,独仰于东南而已!”从江南征收的岁贡和税粮,主要是通过大运河和海道往北调发的,大运河一被切断,江南的岁贡和税粮都有断绝的危险。元顺帝惊恐不已,九月派脱脱率领诸王、各省军马及西域、西番兵、高丽兵,去高邮镇压张士诚。南方许多地主武装,也纷纷出动,积极参与这次围剿。如浙东地主戴国彬即“率子弟,携义旅,不惮海道,从事金革。舳舻之供,鞬橐之需,皆所自给”。

脱脱统领百万兵至高邮,日事攻击,矢石如注,在城外大败张士诚军,遂分兵西围六合。不少地主武装也加入这次围剿,“近报大军屯六合,义兵日日点行频”。当时,六合在赵均用、孙德崖队伍手里,他们眼看抵挡不住,就派同朱元璋熟悉的人在半夜赶到滁州求救。郭子兴与赵均用、孙德崖等人有矛盾,拒不发兵。朱元璋认为“雄虽异处,势同一家”,而且六合与滁州唇齿相依,六合在滁州东南,是滁州的屏障,不能不救,说:“六合被围,无救必毙;六合既毙,次将及滁,岂可以小憾而弃大事?”在朱元璋的劝说下,郭子兴才决定派将领带兵去救六合。但诸将慑于百万元兵的威势,都借口“祷神不吉”,推辞不去。郭子兴只好找朱元璋,要他领兵出救,并叫他先求神卜个凶吉。朱元璋欣然接受,说:“事之可否,当断之于心,何必祷也!”

朱元璋带兵来到六合,与耿再成共守瓦梁垒。元兵排山倒海般冲杀过来,朱元璋率兵拼死抵抗。激战了几天,朱元璋感到众寡难敌,死守不是办法,必须改用计谋,才有可能摆脱险境。他把队伍全部撤进堡垒,收拾好粮食,再叫全城的妇女站到城门前,戟手大骂。元兵相视愕然,不知出了什么事,谁也不敢逼近。全城的人马乘机列队而出,牛畜和妇女走在前头,青壮男子殿后,有条不紊地往西撤退。等他们撤到滁州,元兵方知上当,赶忙策马追击。耿再成带兵迎战,中途佯装败逃,把他们引入一条山涧。元兵不知是计,被山涧两侧的伏兵打个措手不及,慌忙下马逃命。滁州城中的守军鼓噪而出,乘胜追击,与伏兵两面夹攻,缴获了许多马匹。朱元璋担心元兵人多势众,会再增兵来攻,又命地方父老携带牛酒,把缴获的马匹送还元军将领,说城中全是良民,所以举兵结聚,是为了备御“他盗”,希望将军抚存百姓,不加攻杀,而并力去攻高邮,大家情愿为大军提供军需给养。元军将领信以为真,对部下说:看来他们真是良民,如果不是良民,岂能送还马匹呢?于是下令引兵他去。

郭子兴眼光短浅,没有远大斗争目标,见元兵撤退,就想在滁州称王。此时,反元的农民起义刚刚发动几年,元朝的军事力量尚占优势,百万元军还在高邮,一旦据地称王,树大招风,就会引起元廷的注意,遭到元军的围攻,况且滁州的经济、地理条件又不太好,不是个长期立足之地。朱元璋极力劝阻,对郭子兴说:“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贾不集,无形胜可据,不足居也!”郭子兴听后沉默不语,称王的事不了了之。

滁州虽然保住了,但朱元璋的处境仍然十分困难。因为百万元兵还在高邮,对他仍然是个极大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全国几支主要的农民军这时都相继遭到挫折,起义转入低潮,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各地的起义军之所以相继遭到挫折,这同南方汉族地主的政治态度是分不开的。在元末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是制约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红巾军初起时,虽然由于农民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仅以“弥勒下生”“明王出世”和“复宋”的口号相号召,没有提出鲜明的阶级斗争口号。即便如此,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元朝统治者的同时,也还是对地主阶级进行严厉的打击。后来,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有的起义军进一步提出鲜明的阶级斗争口号。据记载,至正十二年二月,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攻入湖北,连克江西诸郡。四月,江西宜黄涂乙、涂佑与新城(今江西黎川)童远率领的一支红巾军,在福建建宁应必达的配合下,袭据建宁,继破泰宁,乘虚攻占邵武。他们打着红巾军的红旗,拿着徐寿辉政权的文告,“扬言‘摧富益贫,以诱村氓从逆”。这个口号进一步发展宋代农民起义的“均贫富”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摧毁富家豪族的愿望,受到当地贫苦农民的热烈欢迎,旬日间众至数万,“大掠富民家,散入山谷搜劫,无获免者”。其他地方的起义农民,也是“见富人如仇,必欲焚其屋而杀其人”,对封建制度发动猛烈的冲击。例如,徽州的起义农民,冲进一个吴姓地主家里,宣布:“金珠,我有也;牛羊,我有也:谷粟,我有也!”吓得这个地主扔下家产逃亡。江西建昌的起义农民,捉拿剥削他们的地主,警告说:“田地尽与我则生!”迫使地主乖乖地交出了土地。就连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奴仆,也对欺压他们的主人展开英勇的斗争。江西永新小乌坑的奴仆温同等九人,乘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机,杀主人汤德新一家。汤德新的孙子恭者带伤逃窜,到州衙告状,州官怕事态扩大,会激起其他奴仆的反抗,置之不理。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使地主阶级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引起他们的刻骨仇恨。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财产和特权地位,各地的地主富豪,包括那些和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元王朝存在种种矛盾的江南地主,便站到朝廷一边,“嚼齿骂贼,誓不俱生”。他们或者为元军献粮献策,或者聚众结寨自保,或者组织地主武装“义兵”,与农民军对抗。元廷看到“世袭官军,善战者少”,对这些地主武装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规定“义兵”镇压起义有功者担任军职,战事结束后授以民职,并在各地设立管领“义兵”的官员,以为节制。早在刘福通发动农民大起义之前,元廷曾在湖广平乐、道州(治营道,今湖南道县)、武冈、靖州(今湖南靖县)等地设置“义兵”千户所。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又于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在江西设义兵千户所。第二年二月,在河南、淮南两省并设义兵万户府;五月,又设南阳、邓州等处毛葫芦义兵万户府。

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元朝军队从至正十二年(1352)下半年起,对农民起义军展开疯狂的反扑。各地农民起义军缺乏斗争经验,他们既没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彼此又不协同,各自为战,以至被敌人各个击破。至正十二年七月,南方红巾军的杰出领袖彭莹玉在杭州战败,被俘牺牲。十一月,另一重要的战将项普略也在徽州被擒就义。南方红巾军被迫退出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到至正十三年底,天完都城蕲水又被元军攻破,徐寿辉率部逃入黄梅山和沔阳湖中。与此同时,徐州的芝麻李在至正十二年九月陷于失败,王权的北锁红军和孟海马的南锁红军也在至正十三、十四年相继遭到镇压。由于芝麻李和王权、孟海马的败殁,北方红巾军的两翼失去屏障,加上河南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又袭破罗山,进驻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更使北方红巾军的发展遭到严重阻碍。到至正十四年,刘福通被迫采取守势,北方红巾军的活动也停顿下来,斗争暂时转入低潮。

不过,这种沉寂的状态并没有保持多久。因为反动势力虽然得逞一时,但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而是在继续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各地的自然灾害连续不断。至正十二年六月,大名路开(今河南濮阳)、滑(今河南滑县)、浚(今河南浚县)3州,元城11县发生水旱虫蝗,饥民达716980口。第二年六月到八月,全国又久旱不雨。十四年四月,汾州介休县发生地震,江西、湖广发生大规模的饥荒和瘟疫;五月,蓟州发生雹灾;七月,潞州襄垣县发生风灾,“大风拔木偃禾”,汾州孝义县发生地震;当年,京师还发生大饥荒,加上疫疠流行,“民有父子相食者”。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千百万群众,对元朝统治者的仇恨情绪更加高涨,这就为斗争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至正十四年底,元兵在高邮溃败,暂时的沉寂状态便被打破了。

脱脱围攻高邮一个多月,遭到张士诚的坚决抵抗。后来,元兵攻破外城,张士诚眼看坚持不住,“日议降附,又恐罪在不赦”。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城外的元军突然乱哄哄地闹成一团,张士诚打开城门,纵兵出击,大获全胜。

这一戏剧性的变化,是元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脱脱被罢官的结果。

脱脱是中书右丞相伯颜的侄子。伯颜原先因拥立元顺帝有功而受器重,后因居功自傲,专权自恣,“虐害天下,渐有奸谋”,又招致元顺帝的不满。后至元六年(1340),脱脱与大臣世杰班、阿鲁等合谋,除掉伯父伯颜,从而受到元顺帝的信任,不断得到提拔,官至中书右丞相,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也受到重用。后来,蒙古贵族的倾轧仍未休止,他曾一度辞相。至正九年(1349),脱脱重新恢复相位后,日益专权,与中书右丞哈麻不和,调哈麻出任宣政院使,位居第三。哈麻与元顺帝的第二皇后高丽人奇氏合谋,图立奇氏之子爱猷识里达腊为皇太子,又遭到脱脱的反对,因而对脱脱深怀忌恨,想寻机报复。哈麻于是设法巴结元顺帝,和妹婿秃鲁帖木儿等人暗中向他引荐藏传佛教僧人。藏僧能行房中运气之术,使人身之气或消或胀,或伸或缩,叫作“演揲儿法”,也叫“秘密佛法”“多修法”“大喜乐”。他们对元顺帝说:“陛下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亦不过保有见世而已。人生能几何,当受此秘密大喜乐禅定,又名多修法,其乐无穷。”元顺帝非常高兴,封这些藏僧为司徒、大元国师。国师又推荐元顺帝的母舅老的沙、秃鲁帖木儿等10位懂这种佛法的人为“倚纳”(淫亵伙伴)。他们挑选一批妖冶的女人,与元顺帝一起搞“大喜乐”,“男女裸居,或君臣共被”,丑声秽行,著闻于外。当时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刚刚修成穆清阁,连延数百间,千门万户,收养一大批年青美貌的女子,专供他们搞“大喜乐”之用。元顺帝玩得开心,对哈麻十分宠幸。哈麻乘机在他面前进行挑拨,说脱脱的坏话。脱脱出兵高邮后,哈麻和奇氏母子指使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连上三个奏折,弹劾脱脱“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并弹劾其弟也先帖木儿“庸材鄙器,玷污清台”。元顺帝一怒之下,以“老师费财,已逾三月,坐视寇盗,恬不为意”的罪名,下诏削夺脱脱的官爵,安置淮安路,其弟也先帖木儿安置宁夏路,另派河南行省左丞相泰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知枢密院事雪雪取代脱脱担任前线指挥。诏书下到高邮,脱脱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其散如无所附者,多从红军”。张士诚乘机出击,获得了胜利。脱脱被罢官后,元顺帝又下诏改置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后改为流放云南。哈麻派人将他秘密毒死,代为丞相。

高邮之战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自此“元兵不复振矣”,农民起义军从劣势转变为优势,纷纷乘胜出击,把斗争重新推向高潮。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率领一支队伍攻占沔阳(今湖北仙桃西南沔城),然后率舟师昼夜并进,指向武昌。第二年,元朝坐镇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令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会同元帅阿思监率领水陆军迎击,到汉川鸡鸣汊船只搁浅。倪文俊用火筏焚烧敌船,元军大败,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全都丧命,宽彻普化逃往陕西。

刘福通率领的北方红巾军,早在至正十四年就开始举行反攻,占据安丰、颍州,进围庐州。第二年正月,元顺帝急忙命令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洪丑驴守御河南,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述律朵儿只守御潼关,宗王扎牙失里守御兴元(今陕西汉中),陕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温沙守御商州,通政院使朵来守御山东,并令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与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搠思监会同商议军事,企图用几面合围战术,阻止北方红巾军的出击。但是,这个战术很快遭到失败,起义军屡战屡胜,队伍不断壮大。二月,刘福通派人在砀山夹河找到韩林儿,迎至亳州,立为皇帝,号小明王,建立农民政权,国号为宋,建元龙凤,定都亳州,拆邻县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建造宫殿。

宋政权基本上模仿元制,在中央设有总理政务的中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又设掌管军事的枢密院,执掌监察的御史台。小明王尊母杨氏为太后,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刘福通弟刘六知枢密院事。杜遵道出身于元朝枢密院椽史,做丞相后,擅权自恣,刘福通不服,私遣甲士把他杀死,自为丞相,以后又晋封太保,所以刘福通又被叫作“刘太保”。后来,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发展,占领的地区日益扩大,宋政权还设立行中书省和府、县等地方机构,并设立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等归属枢密院管辖的军事机构。

宋政权建立后,派兵攻占邓、许(今河南许昌)、嵩(今河南嵩县)和洛阳,北渡孟津(在今河南偃师北),攻入黄河以北地区,同时派遣使者联络各地红巾军,力图把周围的起义力量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元朝发动更有力的进攻。

随着斗争高潮的再起,郭子兴、朱元璋主动出击,向外发展势力。当时,郭子兴的4万军队困守滁州,粮食非常紧张,几个首领商议出击的方向,“子兴言计多失”,朱元璋几次劝谏,“子兴不听”,朱元璋郁闷异常而病倒。郭子兴派人召他商议出师的计策,他以疾辞。郭子兴再三下令召见,朱元璋这才勉强支撑病体前往议事。郭子兴让他拿出一个具体方案,他从先拔金陵以为根本的战略计划出发,把目光投向巢湖东边的和州(治历阳,今安徽和县),因为和州东临长江,为“淮南要冲,江表藩蔽。渡横江(在和州东南)而出采石(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济滁口而向金陵,则长江不为固矣”,为“建康、姑孰(又称姑溪、姑浦,在今安徽当涂南)之门户”,想攻取金陵,就必须先拿下和州。因此他说:“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惟和阳(和州治所,元代称为历阳)可图,然其城小而坚,可以计取,难以力胜。”和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城池虽小却十分坚固,又有元平章也先帖木儿带领重兵把守,易守难攻。郭子兴问他如何计取?他说:“向攻民寨时,得兵号二,其文曰‘庐州路义兵’,今拟制三千,选勇敢士,椎结左衽,衣青衣,腹背悬之,佯为彼兵,以四橐驮(骆驼)载赏物驱而行,使人声言庐州兵送使者入和阳赏赉将士,和阳兵见之必纳。因以绛衣兵(当时红巾军皆着红色战袍)万人继其后,约相距十余里,候青衣兵薄城,举火为应,绛衣兵即鼓行而趋,破之必矣。”郭子兴点头称善,即命妻弟张天祐率领3000名勇士,穿着青衣,椎结左衽,腹背悬挂仿制的“庐州路义兵”号牌,赶着四匹满载着犒赏物资的骆驼,由赵继祖扮作慰问和州守军的使者引导,浩浩荡荡地向历阳进发。待他们走了大约十多里地,又命耿再成率领身披红色战袍的红巾军战士,向州城挺进。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二十一日,张天祐带领的3000名“青衣兵”抄小道到达州城西南的陟阳关,当地乡绅以为他们真是庐州“义兵”,携带牛酒出迎,张天祐领着士兵从他道就食。由于这一耽误,这支“青衣兵”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进入历阳城,点起火把。耿再成率领的红衣战士到达历阳城下,未见城里的火把信号,以为张天祐早已进城而自己迟到,即冲向城下。也先帖木儿下令关闭城门,用吊桥缒下元兵迎战。耿再成率部与战失利,自己身中流矢而还。元兵追击30余里,到千秋坝已是日薄西山,只得收兵回城。这时,张天祐率领的“青衣兵”正好赶到,急忙追击,直逼历阳城的小西门。城上守卫的元兵慌忙拉起吊桥的绳索,“青衣兵”一拥而上,总管汤和举刀砍断绳索,张天祐等飞速冲过吊桥,登上了历阳城楼。也先贴木儿趁着夜色,弃城而逃。

耿再成战败后,他的士兵回到滁州,说他们到达历阳城下,未见到张天祐的队伍,估计已皆陷没,郭子兴大惊失色。接着又传来元军将至,已先行派使者前来招降的消息,郭子兴更加恐慌,急召朱元璋商议对策。当时滁州城里的主要兵力已派去攻打和州,守备单弱,朱元璋建议,将城里守军集中在南门,填塞街市,令元朝的招降使者跪地前行,入见郭元帅。一些士兵主张乘元朝使者入城,把他杀掉。朱元璋说:“兵出城虚,若杀其使,彼将谓我怯,杀之以灭口,是速其来也。不如纵之归,扬以大言,彼必畏惮不敢进。”郭子兴依计而行,放元朝使者入城又纵之归,使者果然以为滁州守卫严密,元军不敢贸然进攻,第二天便撤走了。

滁州虽然保住了,但郭子兴没有得到张天祐率部攻占和州的消息,又让朱元璋带领2000名士兵前去收集溃散的士卒,并计取历阳。朱元璋在半道收集了耿再成的溃兵千余人,加上自己带来的队伍,合共3000人,向历阳挺进。度越陟阳关后,他令大部分士兵停下歇息,待黄昏时点燃10个火把,以为疑兵,自己带领镇抚徐达、谋士李士元和几十名骁勇之士直趋历阳。日暮抵达州城城下,才知道历阳已被攻克。他派人传呼张天祐,张天祐急令打开城门,迎朱元璋入城。张天祐等人虽已袭据历阳,但担心元军来攻,无法守住,皆掠取子女财物,打算返回滁州,闹得人心惶惶。第二天,朱元璋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抚定城中。既而元兵来攻,从城西门越过护城河,转攻北门。朱元璋下令打开北门,纵兵迎击,元兵被挡在护城河前,遭到惨败,狼狈逃窜。朱元璋派人向郭子兴报捷,郭子兴提升朱元璋为镇守和州的总兵官。

朱元璋年纪轻,资历浅,从总管升任总兵官,和州诸将心里不服。他们仗着是郭子兴的老部下,年岁又比朱元璋大,都不把他放在眼里。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年岁比朱元璋大好多,和州又是他先攻下的,对朱元璋更是不服。只有同乡汤和、徐达等人对他格外尊重,奉命唯谨,还有比他大十四岁的李士元,尽力为他斡旋,调解诸将的关系。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朱元璋想出一个主意。他让人把议事大厅的公座全部撤掉,换上十来条长凳。次日五鼓,召集诸将集会议事,自己有意迟到。进入议事厅一看,几位将领都已齐集就座,当时的座席以右首为尊,给朱元璋留下的是左末的一个空座,他毫不迟疑地坐下。等到议决公事,几个将领都像木偶一般,静默不语,拿不出一点办法。朱元璋却侃侃而谈,剖析透彻,办法对头,大家听了,连连点头称是。经过几次议事,诸将觉得朱元璋有主意,有决断,办事公道合理,才稍稍心服。接着,朱元璋又召集诸将,商议修葺城墙的事,决定把历阳的城墙分为十段,每位将领负责修葺一段,限三天完成。三天过后,朱元璋同诸将检查验收,他自己负责的一段,已由徐达带领士兵修好,其他几段都没完工。回到议事厅,朱元璋把公座朝南一摆,掏出郭子兴的令牌,放在上面,令诸将叩头朝拜,然后沉下脸说:“总兵,主帅命也,非我擅专。且总兵大事,不可无约束。今甓城皆不如约,事由何济?自今违令者,即以军法从事!”诸将自知理亏,惶恐不安,谁也不敢吭声,朱元璋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了。

驻守历阳的部队,是朱元璋自己组建、训练的队伍,纪律严明,但郭子兴的队伍,纪律却很差。刚起义时,他们占领濠州,“哨掠四乡”,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不仅剥夺地主富豪,也打劫一般平民的财产,有时甚至放火焚烧庐舍,弄得人家屋无根椽片瓦,墙无立堵可观。“不两月,越境犯他邑,所过亦然”。攻占历阳,仍未改旧习,“破城横暴”,随意砍杀掳掠,抢劫妇女,闹得百姓妻离子散,民心浮动。范常找到朱元璋说:“得一城而使人肝脑涂地,何以成大事?”朱元璋看到问题严重,立即召集所有将领,严肃宣布:“今城破,凡有所得妇人女子,惟无夫、未嫁者许之,有夫妇人不许擅配!”第二天,下令把全城的妇女、男子全部集中在州衙前面,让男子分列衙门外的大街两旁,令掳掠来的妇女从衙门内列队而出,叫他们夫妻相认,使许多失散的家庭得到团聚。全城的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相庆,民心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元军不甘心历阳之失,出动10万人马,想重新夺回这座城镇。朱元璋指挥1万军队,坚守3个月。他不时用奇兵出击,元军连吃败仗,士卒伤亡颇多,到夏天只好解围他去。这时候,历阳发生粮荒,元太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及“民兵”元帅陈埜先又派兵屯驻附近的新塘、高望及青山、鸡笼山等地,扼守通往历阳的各处要道,使历阳无法得到粮食。朱元璋亲自带兵出击历阳的西北,招降鸡笼山的元军。附近的元军攻打历阳,又被李士元率众击败。不久,元军渡江南撤,历阳这才转危为安。

孙德崖的部队在濠州正为缺粮着急,听说朱元璋镇守历阳,带着大队人马前来就食。他让队伍分驻历阳郊外的民家,自己带着亲兵请求入城居住,说是借住几个月就走。朱元璋担心他另有企图,想拒绝,又怕他人多势众,抗拒不住,只好答应。平时嫉妒朱元璋战功的人,向郭子兴进谗言,说他投靠了孙德崖。郭子兴火冒三丈,立刻从滁州策马赶来,准备找他算账。朱元璋得到消息,吩咐部众说:主公早上不来,晚上必到。他一到历阳,就马上向我报告,我将亲自迎接。夜里,郭子兴到达历阳,防守城门的人刚好与朱元璋有矛盾,故意先打开城门迎进郭子兴,再去报告朱元璋。朱元璋赶紧去见郭子兴,看他满脸愠色,跪在地上不敢吭声。过了好长时间,郭子兴怒气冲冲地问:“你是谁?”朱元璋报上姓名,郭子兴高声喝道:“你罪责何逃?”朱元璋低声回答说:“诚有罪,然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郭子兴问:“何谓外事?”朱元璋压低声音说:“孙德崖在此,昔公困辱濠梁,某实破其家以出公,今相见宁无宿憾?此为可忧。”郭子兴听后,没再吱声,对朱元璋的怀疑算是消除了。

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来到历阳,心里非常不安。第二天清晨五鼓,派人告诉朱元璋:你老丈人来了,我准备到别地方去。朱元璋预感到要爆发一场冲突,连忙让郭子兴做好防备,自己赶去见孙德崖,问他:为什么才住这些日子就急着要走?孙德崖说:你老丈人很难相处,所以我只得走!朱元璋看他的辞色,似乎不想动武火并,就说:现在两军合处一城,一支队伍的人马全部出走,恐怕下面会发生磨擦,应该让部队先走,元帅你亲自殿后,万一出事,好出面处理。孙德崖应许了。孙德崖的部队开始从城里撤出,朱元璋才放了心。这时,有位熟人邀他一道去送朋友,走了10多里,突然接到报告,说城里两支部队打起来了,伤亡不少。朱元璋忙叫随从耿炳文、吴祯牵过马来,跃马飞奔回城。半道上被孙德崖的弟弟逮住,用铁索锁住脖子。孙德崖的弟弟想杀他,旁边一个姓张的说:我们杀了朱公子,孙元帅也活不成,不如先派人进城看看再说。孙德崖的弟弟让姓张的飞马进城。他到城里一看,回来说孙德崖已被郭子兴逮住,锁着脖子,和郭子兴对饮,孙德崖弟弟这才没杀朱元璋。郭子兴听说朱元璋被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派徐达等几个人去替换朱元璋。过了两天,徐达等人来到孙德崖军中,孙军将士不肯让换,还是那个姓张的说,不如放朱公子回去,让他们放孙元帅回来。朱元璋这才脱险回城,孙德崖也被郭子兴放出城去,一场风波平息下来了。

郭子兴当初逮住孙德崖,本想把他杀掉,以报上次濠州被囚之仇,不想朱元璋被俘,只好把他放了,因此,心里常怏怏不乐,忧郁烦闷,不久得了重病,在三月间不治身亡。郭子兴“为人枭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辄从太祖(朱元璋)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谗疏太祖。太祖左右悉召之去,稍夺太祖兵柄”。但他毕竟对朱元璋有恩,朱元璋对他的病逝还是深感悲痛的。朱元璋、张天祐和郭子兴的夫人、儿子将他送回滁州安葬。后来朱元璋称帝,追封他为滁阳王,在滁州立庙祭祀。

安葬郭子兴后,孙德崖想乘机吞并郭子兴的队伍,刚好宋政权的丞相杜遵道从亳州派来使者,让去人商议论功封帅的事。几个将领问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你能指挥军队抵御元军、守住历阳吗?不行的话,就走一趟!张天祐自忖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便动身前往亳州。朱元璋在历阳带兵戍守,并出击西南诸寨,接连获胜,巩固了历阳的阵地。四月下旬,常遇春前来投奔。常遇春,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他二十三岁时,为“群盗”刘聚所得,拔居左右。见刘聚日事剽掠,胸无远图,估计干不成大事,又听说朱元璋在和州声威日著,兵行有律,就带着十多人前来投奔。在半道上遇到朱元璋,常遇春跪地迎拜,自请为先锋。朱元璋说:“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常遇春再三恳求,朱元璋喜其壮勇,遂用为前锋。在朱元璋早期所任将帅中,常遇春与邵荣、徐达同为“最著者”。后来,邵荣因谋反而被杀,他成为地位仅次于徐达的第二号明朝开国功臣。

就在四月下旬,张天祐从亳州带回小明王韩林儿的命令,委任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认为这支队伍虽然不是他首先拉起来的,却是靠着他的努力才得以发展壮大、打开局面的,但小明王只让他当第三把手,实在很不乐意接受,便说:接受人家的封号就得听人家的指挥,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可是郭天叙、张天祐听了都不吭气。朱元璋转念一想,“林儿势盛可倚藉”,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自己这支队伍实力不大,四面受敌,接受小明王的封号,可利用他的旗号来掩护自己,借助他的威望来号令群众,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于是就和郭天叙、张天祐一道接受封号,奉龙凤为正朔,以号令军中。从此,朱元璋在名义上就成为宋政权统辖下的一员红巾军统帅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3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