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建立江南行省政权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01:13:40 0


龙凤二年(1356)三月,宋政权的小明王在亳州得到朱元璋攻占应天的捷报,提升朱元璋为(江南行)枢密院同佥,李士元为经历。不久,又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以郭天叙之弟郭天爵为右丞,以经历李士元改名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升元帅。朱元璋接到小明王的命令,六月,在太平设立江南行枢密院,“以总管花云为院判”。七月,在应天设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用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府第作为公府,自己总揽省事,并从入城时暂住的富户王彩帛家搬到那里办公;以李善长、宋思颜为参议,李梦庚、郭景样、侯元善、杨元杲、陶安、阮弘道、孔克仁、陈养吾、王恺等数十人为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又将江南行枢察院迁至应天,以元帅徐达、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置左、右、前、后、中五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置五部都先锋,以陶文兴、陈德等为都先锋;置省都镇抚司,以孙养浩为镇抚;置理问所,以刘桢、秦裕为理问;置提刑按察司,以王习古、王德芳为佥事;置兵马指挥司,以达必大为指挥;又设置营田司。一个包括行政、司法、军事等各种机构在内、组织比较完备的地方农民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起来了。

接着,朱元璋大力加强军队的建设。龙凤三年(1357)正月十七,他在应天府北门外的鸡鸣山下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典礼,“列山、陆二寨军于山下,众数十万”。他还命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即冯国用)挑选壮年英勇、多历战阵的士卒360名,“赐衣甲,悬象牙牌于上,御书‘押’字,背云‘守御士’,刻名姓于其侧,以卫出入。用黄绢尺幅,印以朱字,号曰‘帐前黄旗先锋’”。又挑选曾充元军之花枪少壮者400人,名曰“大号先锋”。又从扬州来降的地主武装青军、长枪二色军内挑选400名,号曰“铁甲士”,令都先锋陈德元(即陈德)等管领,又挑选善骑射、多交锋之人1000名,“各给马匹、鞍辔、衣甲、弓剑、枪等”,名曰“骁骑士”。他还提升都先锋常遇春为都督马步水军都大元帅,领众数万;以濮齐斋为军正,“仿古兵法,以军士五人为伍,十人为旗,五十人为队,设旅、镇以领之”。当年由于发生饥荒,军需供应非常困难,朱元璋下令将应天东、南两面城外排栅之内的空地,分给帐下士卒不长手茧者,“令夏种瓜茹,各(冬)种菜,听自收食”。又命各城守将“植桑枣,及督民男耕女织”。他还向应天、镇江、太平三府的富民预借米、麦、豆充作军粮,“数十万石之费一月而就”。并铸铜钱,“自一两以至一钱,文云‘应天通宝’,或铸‘大中通宝’”,令民通行,与历代铜钱兼用,规定“以十二文为米一升,一百二十文为米一斗,一千二百文为米一石”。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建立江南行中书省政权的前后,元朝的统治更加衰朽,统治集团内部继续倾轧不已。

脱脱死后,元顺帝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享乐,成天忙于游宴,搞“大喜乐”。他弄了100个漂亮的宫女,衣璎珞,执乐器,唱金字经,跳雁儿舞,从中又挑选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16个最妩媚妖艳的宫女,称为16天魔,挖一条地道,“盛饰其中”,大白天和她们一起鬼混。他还让100多个嫔妃学秘密佛法,同他一起行“大喜乐”。奇皇后规劝他,他大动肝火,说;“古今只我一人耶!”两个月不去后宫。当时大都缺粮,他让那些女宠把太仓的存粮都搬到她们家里,百官的俸禄只能用茶、纸和杂物抵充。元顺帝还热衷于造龙舟、制宫漏、建房屋,他亲自设计龙舟的图样,令内官供奉少监塔思不花在内苑监造,放到从内宫和前宫山下的海子里,供自己和宫女游玩。龙舟首尾长120尺,宽20尺,前有瓦帘棚、穿廊和两暖阁,后有吾殿楼子。龙身和殿宇全部五彩金妆,前头有两个龙爪。龙舟内装有机括,能使龙首的眼、口和爪子活动,龙尾摆动拨水。舟上用24名水手,身穿紫衫,腰束金荔枝带,分别站在两旁撑篙。还有盛妆舞女,在两岸牵挽。他还自己制造宫漏玩赏,高约六七尺,宽三四尺,以木为柜,内藏各种水壶,运水上下。柜上设西方三圣殿,柜腰立玉女手捧时刻筹,按时浮水而上。左右各列两尊金甲神人,一尊悬钟,一尊悬钲,到夜间按更敲钟击钲,侧旁的狮子、凤凰随之腾翔起舞。柜的东西有日月宫,宫前站立6个仙女,至子、午时自动行走,度过仙桥到三圣殿,然后退回原处,“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他还喜欢搞建筑,曾为亲近的宠臣建造住宅。他亲自画图样,造模型,叫工匠照样子建造房屋,京师称之为“鲁班天子”。就这样,元顺帝整天忙于游玩享乐,或者沉溺于造宫漏,建房屋,根本无心政事。

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更是有增无减。元顺帝罢黜脱脱后,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以哈麻为左丞相,哈麻的弟弟雪雪为御史大夫,控制朝中大权。他们与奇皇后密谋拥立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为帝,被哈麻的妹婿秃鲁帖木儿告密,御史大夫搠思监也上书弹劾他们。至正十六年二月,元顺帝诏令哈麻兄弟出征自效,随即将他们杖杀。接着,命搠思监为中书右丞相,辽阳行省左丞相、汉人太平(原名贺惟一)为中书左丞相。搠思监随即倒向皇太子、奇皇后一边,因贪污受贿,又被贬职。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接任中书省右丞相后,谋害太平,也被削夺官爵。奇皇后和皇太子想逼元顺帝退位,极力拉拢太平,“太平不答”。皇太子便指使御史排挤太平所信任的汉官,迫使他辞去相职。至正二十年,元顺帝再度起用搠思监为中书右丞相。后来,搠思监弹劾太平,把他流放吐蕃,太平被迫自杀。元朝统治集团的中枢就在长期的互相倾轧之中,削弱自己的力量。

随着元朝统治的衰朽,加上农民起义的打击,元朝的财政和军事也日趋崩溃。

元朝每年的税收金、银,约有半数来自江浙;岁输京师的粮食约有十分之四强来自浙江,十分之二强来自河南,十分之一强来自江西,十分之一强来自腹里,十分之一强来自湖广、陕西、辽阳。这些地区大多有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加上水旱蝗灾又频繁发生,钱、粮岁赋难以如数征敛,更难以如期解送京师。元廷虽曾命令大司农司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容城)、霸州(今河北霸州及其东南至子牙河一带)屯种,为大都提供粮食,号为“京粮”,仍然无法解决粮食的匮缺。至正十四年(1354),大都曾发生大饥荒和瘟疫加上瘟疫流行,“民有父子相食者”。十八年,又发生水灾、蝗灾,从而出现“大饥疫”,“时河南北、山东郡县皆被兵,民之老幼男女,避居聚京师,以故死者相枕藉”,数达20万。第二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发生特大蝗灾,“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民大饥”;大都也出现大饥荒,饿死者无数,11座城门外都挖掘掩埋尸体的大坑,号“万人坑”,在坑的四周,“鸱鸮百群,夜鸣至晓,连日乃止”,惨不忍睹。

在军事上,脱脱从各地拼凑来的军队在高邮战后一哄而散,元廷只得转而依靠各地的地主武装特别是汉族的地主武装来镇压起义。至正十五年,元顺帝下诏:“听富民愿出丁壮义兵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一百名者为百户,仍降宣敕牌面”,各地的地主武装如雨后的蘑菇,到处涌现。他们有的被编入官军,由官府直接领导,如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即是如此。答失八都鲁是蒙古贵族的后裔,世袭万户,至正十一年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率本部探马赤军3000人,到荆、襄镇压农民起义。翌年,招募襄阳官吏及土豪,得“义丁”2万人,训练出一支极端仇视农民军的武装队伍。至正十四年,因镇压起义有功,升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另一类地主武装不编入官军,由地主土豪自行率领作战,如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军队。察罕帖木儿是畏兀儿人,曾祖在元初随元军进攻河南,此后便在颍州沈丘定居。他自幼读书,曾应进士考试,“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至正十三年,在家乡沈丘组织地主子弟数百人,与罗山的汉族地主李思齐合兵,袭破刘福通占据的罗山,被元廷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也被授为汝宁知府。后来,察罕帖木儿转战中原各地,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劲敌。这些地主武装在剿杀农民起义军的同时,割据一方,互争雄长,逐渐形成了武装林立的局面。

各地农民军乘着元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有利时机,大举出击。龙凤元年(1355)六月,刘福通率领大宋红巾军在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东北)击败答失八都鲁,后又在中牟劫取其军营。刘福通还派赵明达攻取汝、洛阳,北渡孟津,攻入怀庆路(治今河南沁阳),黄河之北为之大震。但察罕帖木儿自豫南赶来,赵明达战败。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又调兵攻打亳州,刘福通在太康战败,韩林儿退避安丰。翌年三月,刘福通与元军激战于亳州,答失八都鲁坠马,大败退走。为了解除元军对亳州的压力,龙凤二年九月,刘福通命李武、崔德率军西征,攻打陕西。十月。赵均用攻破淮安,接受大宋号令。刘福通又命赵均用部将毛贵自海州(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从海上攻打胶东半岛。东西两路的顺利进军,打破了元军对亳州的围攻。

龙凤三年(1357)六月,刘福通决定攻取汴梁,并分兵三路北伐。刘福通自己亲率大军北进。七月,驻守黄河的元“义兵”万户田丰投降,归德知府林茂、万户时公权也以城降,北渡黄河的通道被打通。八月,刘福通攻下大名卫辉路(治汲县,今河南卫辉)。元廷急调答失八都鲁前来抵挡,又调知枢密院事答里麻失理领兵增援。刘福通回师曹州,击杀答里麻失理,答失八都鲁力尽而退,遭元廷猜疑,于年底忧愤而死。龙凤四年正月,元廷命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领其父原管兵马。三月,刘福通再攻卫辉,向汴梁逼近。五月,汴梁发生大饥荒,刘福通乘机发动进攻,元守将竹贞弃城逃遁。刘福通率部进驻汴梁,自安丰迎小明王入居,定为都城。

在刘福通攻取汴梁的同时,三路北伐大军也分道出击。东路军由毛贵率领,到年底已攻下山东的大部分州郡。龙凤四年二月,攻占济南,“立宾兴院”,选用归降的元朝官吏,并命姬宗周等戍守诸路。毛贵还在莱州立36屯,每屯相距30里,造大车100辆,用来运送屯田所得的粮食。对官民田征收税粮,“十止收二分”,“冬则陆运,夏则水运”,将屯田收获的粮食和向官民田征收的税粮,运送到前方以供军需之用。接着,他挥戈北上,到达蓟州枣林(今北京通州区西南)、柳林,距大都仅120里,元朝“中外大骇,廷议迁都以避之”。不久,毛贵军战败,退回济南。中路军由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沙刘二(扫地王)、冯长舅等率领,龙凤三年九月自曹州越过太行山攻入山西,翌年突入河北,再北上攻占大同,打出塞外,于当年年底攻破元上都开平,放火焚烧宫阙,“留七日,转略往辽阳”,最后进攻曾派兵帮助元朝镇压起义的高丽。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于龙凤三年西进关中,增援李武、崔德。十月,攻下兴元(今陕西汉中),北上凤翔,因为遭到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的袭击,又转攻四川。不久,进兵秦陇,占据巩昌(今甘肃陇西)。第二年二月,白不信再攻凤翔,因遭元军内外夹击而失败。四月,元军又攻巩昌,李喜喜退入四川。

大宋红巾军“风驰电激”,横扫中原和北方广大地区,把元朝的主要兵力吸引在北方,有力地掩护了南方农民军的发展。徐寿辉的天完红巾军,在治平五年(1355)正月击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后,连克襄阳、中兴(今湖北江陵)、武昌、汉阳等地,俘杀威顺王子歹帖木儿。元廷命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丞相,总兵湖广,调军镇压。红巾军顽强战斗,攻克岳州(治今湖南岳阳)、饶州(治今江西鄱阳)等地。第二年正月,徐寿辉迁都汉阳,改元太平,以倪文俊为丞相。天完政权重建后,继续分兵四出,占领区由湖北扩大到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太平二年(1357)春,明玉珍又率领一支军队溯江而上,占据川蜀诸郡。

张士诚在高邮之战后,势力也迅速壮大。当时长江南岸的常州、无锡及平江附近“盗贼”群起,局势动荡不安。元廷急于扑灭江北的张士诚,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诏翰林待制乌马儿、集贤待制孙前往高邮招抚。张士诚不为所动,将孙“拘之他室”,“肆其凌辱”。五月,令其弟张士德率兵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下,于翌年正月攻占常熟,二月进克江南的重要城镇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张士诚遂自高邮徙居隆平,改称周王,以承天寺为宫室,任命阴阳术士李行素为丞相,弟张士德为平章,李伯昇为司徒,潘元明、蒋辉为左后丞,史文炳同知枢密院事,周仁为隆平府太守。孙与张士诚部将张茂先合谋,暗中派人赴扬州找元镇南王孛罗不花,“约日进兵复高邮”,谋泄被杀。昆山、嘉定、崇明、松江等地的元军相继投降,无锡、常州、湖州等地也先后被攻克。七月,杭州又被攻占。至此,浙西这个富庶的鱼米之乡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张士诚占领,使元朝在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

几支农民军大举出击,特别是大宋红巾军三路北伐,把元朝官军打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使他们无暇顾及刚刚崛起于东南的朱元璋。而小明王、徐寿辉、张士诚的队伍,一支在北,一支在西,一支在东,又恰好为朱元璋构成三面屏障,把元军的主力挡在外面,这对朱元璋更是十分有利。不过,就江南行中书省政权周围的形势来说,朱元璋的处境却不那么乐观。当时,应天的东面,张士诚已据有平江、常州和浙西地区,西面的徐寿辉也已把势力扩展到池州。这两支队伍虽然同朱元璋一样,都是为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而揭竿起义的,但他们属于不同的派系,彼此互不统辖,各自为战。起义初期,面对元朝的血腥镇压,他们共同进行顽强的抵抗,形成“势相联结”的局面。高邮之战后,外敌进攻的压力减轻,他们身上那种农民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便明显地暴露出来,彼此都准备用武力兼并对方。除了张士诚和徐寿辉,应天周围还有不少元朝的官军和地主武装,“元将定定扼镇江,别不花、杨仲英屯宁国,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八思尔不花驻徽州,石抹宜孙守处州(治今浙江丽水),其弟厚孙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宋伯颜不花守衢州”。此时的朱元璋,仅据有西起滁州到芜湖,东起句容到溧阳的一小块地盘,“地狭粮少”,兵力不强,四面受敌,弄不好,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如何迅速攻占应天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确保应天的安全,就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攻占应天的当月,即龙凤二年(1356)三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率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统兵进攻镇江。元军守将段武和平章定定战死,苗军元帅杨完者弃城出逃。徐达带兵自仁和门入城,旋即分兵攻占金坛、丹阳等县,从而阻止了来自东面张士诚的威胁。六月,朱元璋又命邓愈率邵成、汤昌等带兵攻占广德,以保障应天东南面的安全。接着,朱元璋派儒士杨宪,携带他的亲笔信与张士诚通好,希望同张士诚建立“睦邻守国”的关系,好再腾出手来夺占其他战略要地。但他在信中把张士诚比作西汉末年时而依附更始帝,时而归顺光武帝,尔后叛逆自立,最终为光武帝打败,忧愤而死的隗嚣,张士诚很不高兴,扣住杨宪不放,并暗中派人诱降徐达手下的将官陈保二。陈保二是常州奔牛坝人,原是地主武装黄包头军的头目,后来在镇江投降徐达。由于徐达手下的将官向他勒索过财物,心中愤恨不平,遂裹胁詹、李两个将官,叛降张士诚。张士诚命他率领水军攻打镇江。陈保二在龙潭(在今江苏句容县北)被徐达击败,张士诚又派兵攻占宜兴,打死了朱元璋的守将耿君用。

朱元璋急命徐达攻取常州。徐达与汤和带兵进围常州,因兵力不足,久攻不下。朱元璋令自“元帅徐达以下俱降一官(秩)”以示惩罚,并派兵3万,前往助攻。九月,张士诚担心常州守军抵挡不住,也派几万军队赴援。徐达在离城18里的地方用伏兵击败张士诚军队,俘其张、汤二将。张士诚这才知道朱元璋的实力不可小看,十月初忙派孙君寿带信到应天求和,表示“省己知过,愿与讲和,以解困厄”,并岁输粮20万石、黄金500两、白金(白银)300斤。朱元璋要他归还使者和俘去的将校,并岁输粮50万石。张士诚觉得要价太高,没有答应。当月,朱元璋提升亲侄朱文正为枢密院同佥,命其与徐达、汤和共率大军攻打常州,向张士诚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第二年即龙凤三年(1357)上半年,耿君用之子耿炳文攻占长兴,朱文正、徐达、常遇春、廖永安等攻占常州,张鉴、何文正攻占泰兴,赵继祖、郭天禄、吴良等攻占江阴。长兴和江阴是两个军事要地,“长兴据太湖口,陆走广德诸郡;江阴枕大江,扼姑苏、通州济渡之处。得长兴,则士诚步骑不敢出广德,窥宣、歙;得江阴,则士诚舟师不敢溯大江,上金(金山,在镇江西北面的江中)、焦(焦山,在镇江东北面的江中)”。张士诚西犯的门路被堵死,已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

龙凤三年七月,徐达又率兵取宜兴,并令先锋赵德胜攻常熟。常熟位于平江之北,与江北的通州相距不远,是张士诚借以联络江北淮东和江南浙西地区的重要据点,由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亲自领兵镇守。张士德小字九六,“善战有谋,能得士心,浙西地皆其所略定”。赵德胜在常熟虞山西北的湖桥埋下伏兵,再亲自带兵进逼城下。张士德迎战失利,退却中被湖桥的伏兵打个措手不及,坐骑跌倒受俘,被解送应天。朱元璋大喜,说:“张士诚谋主士德,其人智勇,被我擒之。张氏之事,成败可知矣!”对张士德优礼备至,准备借助他来招降张士诚。两年后,张士诚部将吕珍在太湖俘获朱元璋的骁将廖永安,张士诚母亲叫张士诚以岁输粮10万石、布1万匹,与朱元璋结盟为条件,用廖永安换回张士德,遭到朱元璋的拒绝。张士德在应天也拒不投降,并暗中给张士诚捎信,要他投降元朝,后来绝食而死。廖永安被张士诚囚禁八年,也死于狱中。张士诚在西线一再遭到朱元璋的进攻,屡吃败仗,在东线先后派兵攻打嘉兴、杭州,又被杨完者击败,就听从亲兄弟的劝告,在八月间投降元朝,元廷授予他太尉之职。

在夺取应天东面军事要地的同时,朱元璋还分兵争夺南面和西面的战略要地。龙凤二年底,宁国路地主武装、长枪军元帅谢国玺进犯广德,邓愈率兵反击,俘获谢国玺的部将武世荣及士卒千余人,不久又分兵进取武康(今浙江德清)、安吉等县。朱元璋于是决计夺取宁国,因为宁国是应天的南大门,如果长期被元军占领,或者落到徐寿辉手里,不仅敌人随时可以进窥应天,而且他出击东南、夺取浙东的门路也将被堵死。第二年四月,他命徐达、常遇春向宁国进兵。宁国城小而坚,元军重兵驻守。谢国玺因为刚在广德吃了败仗,心有余悸,弃城逃遁,但守将别不花、杨仲英、朱亮祖等闭城拒守,徐达等久攻不下。在一次战斗中,朱亮祖突围冲杀,常遇春率兵迎战,还被流矢射中。朱元璋得到消息,亲到宁国督师,他下令建造飞车,车前遮以竹编,抵挡敌方矢石的攻击。然后令军士驾着飞车,数道并进,发起强攻,自己亲披铠甲,临阵督战。杨仲英等眼看支持不住,开门请降。徐达等率兵进城,生俘朱亮祖,得军士10余万,马2000余匹。接着,邓愈、胡大海等又挥师南下,相继攻占绩溪、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休宁、黔县和婺源,为日后向浙东进军打开了通道。

龙凤三年六月,邓愈由宣州(即宁国)攻取徽州,先声所至,不戮一人,郡邑以定。邓愈的部下张思忠戍守休宁县,请当地老儒朱升写篇颂扬邓愈勋德的文章。朱升是休宁人,后来移居徽州,幼年跟随当地著名学者陈栎学习朱子之说,至正四年(1344)登乡贡第二名,后出任池州学正,秩满南还,隐居在家乡石门山,闭户著述,静观时变。朱升见元运将倾,便应张思忠之请,写了《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一文呈上。邓愈遂将其名上报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召见,朱升时年五十九,乃于是年秋冬“上潜邸”,亲往应天去见朱元璋,“冬,辞归”。嗣后“连岁被征”,成为朱元璋任用的第一个进士。吴元年(1637),授翰林读讲学士,洪武二年升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龙凤三年五月,在攻下宁国不久,元铜陵县令罗得泰、万户程辉来降。朱元璋又令常遇春率王敬祖等进驻铜陵。这时,恰好徐寿辉的池州路总管陶起祖来降,说池州城中守军不多,可攻而取之。池州位于长江岸边,“上以规取安庆,下以规取太平”,为应天西面之军事重镇,常遇春即拟攻取之。但池州守将是赵普胜,他骁勇善战,并不那么容易对付。直到十月,常遇春乘着赵普胜出征安庆之机,与廖永安、吴祯一起出兵,才攻占这座城市。在攻占池州的当月,朱元璋还令缪大亨领兵攻占扬州,迫降青军元帅张明鉴。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镇江、广德、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重要军事据点悉被朱元璋的队伍所攻占。有这些战略要地作拱卫,应天的安全有了保障,江南行省政权也得到巩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32.html

上一篇:攻夺浙东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