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平定浙东闽广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01:13:12 0


朱元璋彻底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便倾全力于夺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以便重建新的皇朝。

朱元璋首先是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在渡江攻占应天,被小明王册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朱元璋就在元朝江南行御史台府第建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被封为吴国公后,仍以此处作为吴国公府。称吴王后,朱元璋觉得应天旧城北控大江,东尽白下门,不仅距离钟山较远,而且城中的吴国公府也过于低矮狭小,龙凤十二年(1366)八月,决定拓建应天府城,并命熟知天文地理的刘基等人卜地另择宫址,营建新宫。经卜地后,择定应天府城之东、钟山之南的一块空旷之地,作为新的宫址。因为按照《周易》的说法,“帝出乎震”,将新宫置于府城之东,东方属于震卦的方位,符合《周易》之意。同时,决定在府城东边白下门外二里多的地方扩建一部分城垣,“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凡五十里”,把新宫包容在内。朱元璋随即下令征调“应天、太平、宣州、广德等府民”,动工扩建城垣,“以府县各处犯罪官吏、皂隶、农民”往青龙山采石,“于荆湖之间采奇材异木”。十二月,正式“命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典营缮者以宫室图来进”,朱元璋“见其有雕琢奇丽者即去之”,叮嘱中书省臣曰:“宫室但取其完固而已,何必过为雕斫?”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第二年即吴元年(1367)二月,府城拓建完成;八月,圜丘、方丘及社稷坛等相继竣工;九月,太庙和新的宫殿建筑也先后落成。整座宫城又叫皇城,位于应天府城的东南隅,地当钟山之阳。那里原是一片湖水,叫燕雀湖,又叫前湖(后湖指玄武湖),先填湖后筑城。宫城呈正方形,“周以皇城”,四周建有一道城垣,开有四座城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内的建筑,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午门以内,有奉天门,奉天门内为奉天殿,东西两侧有文楼、武楼,奉天殿之后为华盖殿,华盖殿之后为谨身殿。三大殿“皆翼以廊庑”,这就是所谓前朝所在。谨身殿之后是内廷所在,依次有乾清宫、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焉”。前朝内廷的这些宫殿建筑,“制皆朴素,不为雕饰”,符合朱元璋的旨意,而且将最尊贵的宫殿门阙建在从午门到玄武门的南北向中轴线上,而将其他建筑如文楼、武楼等对称地建在中轴线的两侧,以突出皇权的权威性。

接着,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吴政权的建设,为日后取代元朝的统治进行准备。吴元年(1367)十月,下令将百官礼仪由原先沿袭元朝的尚右改为尚左,李善长由右相国改为左相国,徐达由左相国改为右相国,其他官秩也都做了相应的改动。并设御史台及各道按察司,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俱为从一品;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俱为正二品。都督府原以大都督为长官,左、右都督为副,龙凤十年(1364)定大都督为从一品,左、右都督为正二品。第二年正月,罢大都督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吴元年十一月又下令更定左、右都督为正一品。御史台与中书省、都督府并称三府,中书省职掌行政,都督府掌握军旅,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司,政权机构更趋完备,呈现三权分立之势。朱元璋还命中书省制定律令,以李善长为总裁官,杨宪、傅鉔、刘基、陶安等人为议律官。十二月,律令修成,计有律285条,令145条,颁布施行。

与此同时,朱元璋开始着手拟定南征北伐、推翻元朝的计划。

削平张士诚后,吴政权已攘有汉水下游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的东南部,是全国土地最肥沃、物产最丰富、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当时全国的形势是:长江南北除朱元璋外,四川有夏国主明昇,云南有元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两广有何真,福建有陈友定,浙东有方国珍。明昇刚在前一年接替其父明玉珍继承帝位,年纪太小,国势又弱,并无多大作为;把匝剌瓦尔密、何真、陈友定、方国珍虽然效忠元朝,但与大都的元朝本部隔绝,势孤力弱。北方表面上仍属元朝统治,但统治阶级内部依然矛盾重重,混战不已。扩廓帖木儿受封为河南王后,与关中的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等四个军阀整整打了一年仗,分不出胜负。元顺帝再三命令双方停战,各率所部南征江淮,扩廓帖木儿就是不听,一心想尽早消灭李思齐等再引兵东下,拒不奉诏。至正二十七年(1367)八月,元顺帝下诏设大抚军院,以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总制天下兵马,督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分道南征。诸将接到诏书,都拒不执行。根据这一情况,朱元璋决定南征北伐同时并举,以主力北战中原,同时分兵南征,平定浙东、福建和两广的割据势力。

攻打浙东方国珍的战役在克复平江前夕即已打响。吴元年(1376)九月初一,朱元璋命朱亮祖率衢州、金华等卫马步舟师向浙东挺进,对他说:“方国珍鱼盐负贩,啙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今出师讨之,势当必克。彼无长策,惟有泛海遁耳。三州之民,疲困已甚,城下之日,毋杀一人。”

方国珍在龙凤四年(1358)朱元璋遣使招谕后,阳为纳款,阴持两端。先是要朱元璋多发军马来他才交出三郡,后又表示待朱元璋攻下杭州,“即纳地来朝”。龙凤八年二月,投降朱元璋的苗军元帅蒋英在婺州反叛,杀胡大海,持其首级逃到台州投奔方国珍,他拒绝接纳,蒋英只得转投张士诚。但他私下又出船替元朝往大都运送张士诚的粮食,并为元朝招降朱元璋牵线搭桥,元朝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九月提升他为淮南行省左丞相,第二年九月又授他江浙行省左丞相。等朱元璋攻下杭州,他“据境自若”,不断派间谍到西吴刺探情报,并暗中派人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陈友定,图为犄角,与西吴继续对抗。朱元璋非常恼火,吴元年(1367)七月遣使“责国珍贡粮二十三万石”,并写信警告他说:“今明以告尔,吾师下姑苏,即南取温、台、庆元,水陆并进,无能御也。尔早于此时改过效顺,能尽以小事大之义,犹可保其富贵,以贻子孙,以及下人。如其不然,集三郡之兵,与我一较胜负,亦大丈夫之所为。不然,舍三郡之民,为偷生之计,扬帆乘舟,窜入海岛。然吾恐子女玉帛反为尔累,舟中自生敌国,徒为豪杰所笑也。”方国珍接到信,召集弟侄及文武大臣商议对策,郎中张本仁和左丞刘庸主张据地以抗,方国珍的弟侄都赞同这个意见。谋臣邱楠认为据地以抗必将一败涂地,主张投降。方国珍犹豫不决,日夜召集船只,装载珍宝,准备泛海出逃。

九月下旬,朱亮祖攻至台州。方国珍派人向福建的陈友定求援,但因为他的部下曾经误杀过陈友定的海上戍卒,陈友定不肯派兵救援。方国瑛婴城拒守,“然士卒多怀惧亡去者”,遂以巨舰载妻子乘夜逃往黄岩,见朱亮祖紧追不舍,又逃入海中。朱亮祖南下攻取台州,方国珍的侄儿方明善也携妻子逃遁。攻占平江后,朱元璋又任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率常州、长兴、宜兴、江阴诸军进攻方国珍的老巢庆元。方国珍见温、台二郡已被攻占,庆元孤立无援,把部众驱赶上船,扬帆入海。汤和率兵追击,方国珍遭到惨败,副枢方惟益、元帅戴廷芳被俘,方国珍率领残卒出海逃遁。汤和还师庆元,略定定海(治今浙江舟山)、慈溪等县,俘获敌军2000余人、战舰63艘。吴祯率兵出海追击,方国珍还师拒战,惨遭败绩,又携妻子弃师逃入海岛,吴祯缴获大批战船和辎重,回到庆元。十一月,朱元璋再派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带领舟师会合汤和入海追击,方国瑛、方明善及部将徐元帅、李佥院等纷纷投降。汤和派人招降方国珍,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派儿子方关奉表乞降。朱元璋开始怒其反复,准备加罪,后来看到他的降表“辞甚哀恳”,赐书曰:“今势穷来归,辞甚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率众来附,悉从原宥。”方国珍于是率众投降,被授为广西行省左丞相,他食禄而不之官,几年后死在南京。

吴元年(1367)十月,朱元璋又发兵攻打陈友定。他任命曾随陈友谅部将邓克明攻入福建、熟悉福建地理形势的胡美为征南将军,养子何文辉为副将军,率领安吉、宁国、南昌、袁、赣、滁、河、无为等卫军队,由江西攻取福建,并令湖广参政戴德随军出征。临行之前,特地告谕胡美:“汝以陈氏丞相来归,事吾数年,忠实无过,故命汝总兵,往取福建。何文辉为尔之副,湖广参政戴德从汝调发,二人皆吾亲近之人,勿以此故废军政,凡号令征战,一以军法从事。”

陈友定一名有定,字安国,福建福清人,后移居清流。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只得给财主做佣工。后来,一家富户把他招为上门女婿,让他学做生意。但陈友定跑买卖老是亏本,便洗手不干,投至明溪驿充当驿卒。至正十二年(1352),天完红巾军进入福建,宁化民曹柳顺集众响应,攻打明溪。陈友定组织一支500人的“民兵”进行抵抗,并袭破曹柳顺的营寨,逮捕曹柳顺,被汀州府判蔡公安署为黄土寨巡检。后随福建佥都元帅吴按滩不花镇压汀(治今福建长汀)、延(治今福建南平)、建(治今福建建瓯)、邵(治今福建邵武)诸寨的红巾军,授为清流县主簿,不久升任县尹。至正十八年、十九年和二十一年,陈友谅曾派康泰、赵琮、邓克明、胡廷瑞等三次攻入福建,均被陈友定击退。至正二十二年五月,陈友定夺回被陈友谅军队占领的汀州,升任福建行省参政。他志骄意满,萌生割据福建的野心,“渐跋扈,迫胁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花,以兵略近县仓库,悉入于家。其官僚皆威劫之,如其私属,不从令者,辄诛戮贬窜,威振闽中”。尽管如此,由于他镇压农民起义特别卖劲,并且每年往大都运粮数十万石,特别是当张士诚与方国珍两家攻战不和,不能给大都运粮时,“赖福建滨海,又为王土,独能运粮至京师,由是京师民始再活”。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元廷又授他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因此更加飞扬跋扈,“视郡县如室家,驱官僚如圉仆,擅遝廪如私藏”,“八郡之政,皆用其私人以总制之,朝廷命官不得有所与”。

朱元璋攻占婺州后,和陈友定接邻。龙凤十一年(1365)二月,陈友定进攻处州,为胡深所败。胡深乘胜追击,连下浦城、松溪,建议朱元璋调广信、抚州、建昌三路驻军南下,规取福建。五月,朱元璋派广信卫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今闽赣两省交界处)两路出兵,会同胡深攻取福建省城延平(今福建南平)。六月,朱亮祖带兵入闽,与胡深会师,攻占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建阳,进逼建宁(今福建建瓯)。陈友定守将阮德柔婴城固守,并派兵4万绕到胡深军营的背后安营扎寨。朱亮祖求胜心切,一再催促胡深出战。胡深引兵而进,攻破两个敌寨后,陷入阮德柔的重围,战至日暮,胡深冒死突围,中伏被俘,为陈友定所杀,平闽的计划因此受挫,只好暂时搁起。吴元年(1367)五月,诸将再次建议发兵平闽。当时围攻平江的战役正在进行,他说:“吾固知之,然方致力姑苏,而张氏降卒新附,未可轻举。且陈友定据闽已久,积粮负险,以逸待劳,若我师深入,主客势殊,万一不利,进退两难。兵法贵知彼知己,用力不分,此万全之策。吾前已计之审矣,徐而取之未晚也。”等到平江被攻占后,吴元年十月,他才下令南征陈友定。

胡美奉命率师从江西出发,十一月度越杉关,攻占光泽,略取邵武路,邵武、建阳守将相继投降。十二月,方国珍已降,朱元璋又命汤和、廖永忠、吴祯率领舟师自明州由海路攻取福州。同时还采纳章溢的意见,令李文忠由浦城攻取建宁。李文忠率师3万从浙江南下,章溢子章存道所部乡兵15000人从征,击败陈友定部将胡璃后,屯驻浦城,等待舟师的消息。汤和等自明州率舟师乘东北风径抵福州五虎门,驻师南台河口,派人入城招谕,为守将曲出所杀。曲出出南门迎战,兵败众溃,又入城拒守。当天夜里,城里的参政袁仁派人偷偷出城乞降。第二天黎明,汤和命舟师蚁附登城,打开南门,汤和拥兵而入,击败了城中守敌,曲出携妻子逃遁。汤和派投诚的袁仁、余善招谕兴化(治今福建莆田)、漳、泉诸路,并分兵攻取福宁(治今福建宁德)等未下州县,自己率兵进攻延平。大军出发之前,汤和先派使者前往延平招谕陈友定。陈友定却诛杀使者,把血倾入酒瓮,与诸将共饮,“誓以死报元”,气焰极为嚣张。洪武元年(1368)正月,胡美、何文辉等攻占建宁。汤和抵达延平城下,命廖永忠分兵渡水进攻延平西门,陈友定派兵迎击,七战皆败,闭门坚守。诸将认为死守待毙不是办法,几次请求出战,陈友定因而怀疑部将萧院判和刘守仁存有二心,执杀萧院判,并收夺刘守仁的兵权。刘守仁遂向汤和投降,守卒纷纷逾城逃遁。到围城的第十天,汤和乘城中军器局失火之机,并力攻城,陈友定服毒自杀,部将开门迎降。汤和挥师入城,陈友定自杀未死,被械送京师,与其子一并被杀。接着,胡美等部又相继攻克福建其他地区,到闰七月平定了福建。

福建的平定,为进军两广打下了基础。早在吴元年(1367)十月,朱元璋令胡美进攻福建的同时,就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张彬率武昌、荆州、潭、岳等卫军队,由湖广进取广西。第二年正月,杨璟率兵进围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并遣千户王廷攻取宝庆,周德兴、张彬攻取全州,略定道州、蓝山、桂阳(治平阳,今湖南桂阳)、武冈诸州县。杨璟在永州遭到元军的顽强抵抗,经过艰苦的血战,直到四月才攻占这座城池,然后率兵进围静江(治临桂,今广西桂林)。

汤和攻占延平后,朱元璋又于洪武元年二月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率领舟师自福州航海进攻广东,另派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率领本卫及南雄、韶州等卫军马由韶州直捣德庆,与杨璟等三路进军,以为掎角之势。当时,广东为何真所割据,朱元璋指示廖永忠:“彼闻八闽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慑,无固守之志。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迎降者,可不劳师旅。慎勿杀掠,沮向化之心。如其拒命,举兵临之,扼其险要,绝其声援,未有不下者。且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州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仍与平章杨璟等合兵取广西。”

何真,字邦佐,广东东莞人,富户巨室出身。至正初年,曾仕元任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未几,见岭南骚动,弃官还乡。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广东涌现出惠州王仲刚,南海卢述善、邵宗愚,东莞王成、陈仲玉等几支起义军,一时“岭南骚动”。何真组织地主武装“义兵”与之对抗,势力逐渐壮大,据有循(治今广东归善)、惠二州,被元江西行省授为惠州路总管。至正二十六年(1366),他将王成围困于东莞水南营,悬赏捉拿王成。王成家奴张进祖及雷万户把王成捆个结实,送交何真。何真却把这个家奴放到汤锅里烹煮,令这个家奴呼喊“四境毋如奴缚主以罹此刑也”,以警告所有财主家的奴仆,不得造主人的反。扑灭王成起义军后,何真于至正二十七年初发兵攻占东莞全境,尔后又攻占广州,“差都事徐渊之以克复省治,贡方物于朝”。后来,元廷将江西、福建合为一省,改授何真为江西福建行中书省左丞,后又升为右丞。时值中原大乱,何真练兵据险,称雄一方,“东连潮、惠,西连苍梧(治今广西梧州),皆真保障”。

胡美和汤和攻入福建后,何真坐卧不安。廖永忠从福州率舟师航海攻取广东之前,接到朱元璋的谕示,即派人携带书信招谕何真。恰好何真的使者正由海路前往大都上表,他们在福建遇到汤和、廖永忠的部队,便修改表文请降,并派人报告何真。洪武元年(1368)三月,廖永忠、朱亮祖派人护送何真使者携降表至应天,朱元璋下诏褒扬,说:“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劳师旅,先命来降,其视窦(融)、李(絃)奚让焉。今特驿召来庭,赐尔名爵,以彰有德。”朱亮祖从福州率舟师抵达潮州,何真即遣都事诣军门呈上大印和所部图籍。四月,廖永忠、朱亮祖师至东莞,何真率官属出迎,随即发布榜文招降诸寨,并与廖永忠共同发兵攻打广州。不久,朱元璋褒谕的诏书到达,何真乘驿传前往应天,向朱元璋贡献方物,朱元璋赐予绫绢、白银,并授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之职,授其部将百余人“府州县官”。

从陆路配合廖永忠、朱亮祖进攻广东的陆仲亨等部,于四月前连下英德、清远、连州、肇庆诸郡县,于四月初攻克德庆路,与廖永忠会师于广州。廖永忠与陆仲亨等部合兵,擒杀拒不投降的邵宗愚,同时捕杀新会、河源、南海等地负隅顽抗的土豪,并“驰谕九真、日南、朱厓(今海南三亚西北崖城)、儋耳(在今海南儋州西北)三十余城,皆纳印请吏”。到六月初,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与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等归降后,广东全境悉告平定。

广东基本平定后,廖永忠和朱亮祖引兵西进。五月抵达梧州,元守将不战而降。当时元吏部尚书普颜帖木儿、张翔“以便宜行事入广西,行次藤州(今广西藤县),闻永忠兵至,即募兵欲迎拒,民无有应之者”,乃率所部百余人逃往郁林(今广西玉林)。朱亮祖勒兵追击,普颜帖木儿战死,张翔投水自尽。朱亮祖驻兵藤州,浔(治今广西桂平)、贵(治今广西贵港)等州郡以次皆降。廖永忠率兵进取南宁,命朱亮祖北上,会合杨璟围攻静江。静江向为“五岭之表,联两越之交,屏蔽荆衡,枕山带江,控制数千里,诚西南之会府,用兵遣将之枢机”,是兵家必争之地。元将也儿吉尼据守此城已达十几年,曾对宋筑砖城进行改建,城防十分坚固。杨璟屯兵北关,张彬屯兵西关,朱亮祖屯兵东门象鼻山下。但围城越二旬,却久攻不下。杨璟对诸将说:“彼所恃西濠水耳。决其堤岸,破之必矣。”遂遣丘广引轻兵攻牐口关,杀死守堤兵,决堤放干濠水,筑五道土堤通往城墙,令士卒沿堤而上,一举攻克北门月城与水隘。也儿吉尼仍坚守不降,相持凡两月。至六月下旬,终因势穷力蹙,驱兵南门出战,被指挥胡海杀败,万户皮彦高、杨天寿等被俘。杨璟利用皮彦高劝降也儿吉尼的总制张荣以为内应,攻入城里。也儿吉尼仓皇出逃,至城东伏波门被俘,静江终于被占领。接着,南宁、象州(治阳寿,今广西象州)等州县相继投降,七月,广西平定。

浙东、福建、两广平定后,南方除了四川、云南及其以西地区,已尽入明朝版图。此时四川的明昇政权主幼力弱,云南的元梁王又远在边陲,都不对朱元璋构成威胁,朱元璋的统治区更加扩大也更加稳固。这不仅解除了北伐军的后顾之忧,而且可源源不断地为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对北上灭元战争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2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