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经略西北,统一辽东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01:12:47 0


从洪武五年底对北元采取防御的方针之后,朱元璋除加紧统一长城以南地区,以解除南顾之忧,还积极经营西北和东北,以压迫北元的左右两翼,切断它与藏区、西域以及女真、高丽的联系,为日后北征蒙古做准备。

在元代,元廷设置甘肃行省,直接管辖甘肃、新疆东部和青海部分地区。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则为察合台汗国所统治。原来,成吉思汗西征以后,曾把自己大营以西的疆土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其中,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以西至阿姆河一带封给他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后来,以这块封地为基础形成了察合台汗国,不过它仍奉元朝为宗主国。14世纪初,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14世纪中叶重新统一,至洪武三年(1370)再度分裂。非察合台系的蒙古封建主帖木儿夺取西察合台汗位,占据撒马儿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在中亚地区建立庞大的帖木儿帝国,明代史书称之为撒马儿罕。东察合台汗国控制着今新疆一带,定都别失八里,明代史书称之为别失八里。明朝初年,今甘肃、青海仍由北元势力控制,新疆大部分地区则处于察合台后裔的统治之下。

明朝建立后,首先在陕西境内肃清元朝的残余势力,并向甘、青地区挺进。洪武二年,徐达率领明军进入陇右,收降临洮元军,派薛显袭破元豫王于西安州(在今宁夏固原附近)。与此同时,朱元璋两次遣使至吐蕃诏谕。接着,在洪武三年和五年,与明军两次北征蒙古相配合,朱元璋又命徐达与冯胜先后率军进军西北。洪武三年,徐达在沈儿峪击败扩廓帖木儿,邓愈也从临洮攻取河州,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悉皆归附。洪武五年,冯胜更进至瓜、沙而还,甘肃悉平。但由于北征的两路明军惨遭败北,冯胜最后仍弃甘州、宁夏、西凉、庄浪四城而还,北元军队发动反攻,明军克复之地又复丢失,使北部边境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此后,朱元璋对北元改取“固守疆圉”之策。随着对北元斗争策略的调整,明朝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来经略西北地区,朱元璋开始制定经略西北的策略方针。他注意到,西北是西羌即西番的聚居地,他们在历史上曾多次严重危及中原皇朝的统治,“其散处河、湟、洮、岷者,为中国患尤剧”。汉代北方的匈奴曾一度攻占河西,西控西域,臣服诸羌,对西汉皇朝形成严重的威胁。后来,汉武帝决定“断匈奴右臂”,发兵夺占河西,西通西域,隔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予匈奴以沉重打击,然后出兵漠北,终于迫使匈奴向北逃遁,使为害百余年的匈奴之患基本得到解除。朱元璋借鉴汉武帝的历史经验,根据对付北元的需要和西北的地理环境,确定了“断蒙古右臂”的战略目标,并决定首先集中力量经略河西,以此作为统一西北的基地,“北拒蒙古,南捍诸番,俾不得相合”,然后逐步向西推进。

河西地区“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是西北的战略要地。那里北有蒙古势力,南为藏族聚居区,自元代统一西藏后,蒙古族与藏族在政治和文化上已结成特殊关系,稍有疏忽,让他们形成合击之势,不仅将切断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孔道,而且势必危及全陕的安全与中原的稳定。占领并牢固地控制河西,是实现“北拒蒙古,南捍诸番”,隔绝蒙藏联系,以断蒙古右臂的关键所在。经略西北的战略方针一确定,朱元璋即效法汉武帝创河西四郡隔绝羌胡之策,加紧建设河西的卫所。此前明军三次进军西北,为安置故元蒙古降众及西番归附的藏民,先后设置河州、武靖、高昌、岐山、碾伯、临河、甘肃、庄浪等卫。洪武六年又设西宁卫,七年再设岐宁、西凉卫。为加强对藏区的控制,洪武七年七月,在河州设立西安行都卫,下辖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并升朵甘、乌斯藏二卫为都卫。翌年十月,西安行都卫改为陕西行都司。后来,随着一批藏族僧俗首领被封为国师及宣慰司、招讨司的土官,乌斯藏、朵甘与朝廷的贡赐往来日益频繁,河州的茶马贸易也日趋兴盛,呈现一派“军卫既肃,戎夷率服,通道置驿,烟火相望”的安定景象。九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罢撤陕西行都司,甘肃地区的卫所悉归陕西都司管辖。

由于陕西都司的治所设在西安,距陇右、河西较远,常有鞭长莫及之虞,西番的藏族和河西的番酋遂乘隙而起,塞外的北元势力也不时南下骚扰。洪武十一年,西番发生叛乱,十一月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为征西将军,率都督蓝玉、王弼领兵前往镇压。第二年正月,洮州18族首领汪舒朵儿、瘿嗉子乌都儿、阿卜商三副使也举兵叛明。此时,明军已打败西番叛军,朱元璋命其移师征讨洮州,与曹国公李文忠会师,共同进兵平叛。明军抵达洮州旧城,三副使已经逃遁,沐英率军追击,斩其酋长数名,在东笼山南川择址另筑新城,置兵戍守,“自是诸番震慑,不敢为寇”。在平定西番的过程中,朱元璋还命李文忠往河州、岷州(今甘肃岷县)、临洮、巩昌、梅川等地整修城池,并下令在“西控番戎,东蔽湟陇”的洮州新城设卫,说:“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矣。”平定西蕃的叛乱,巩固了河西的卫所。

沐英的大军回朝后,朱元璋再次大封功臣。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他下诏进封仇成、蓝玉、谢成、张龙、吴复、金朝兴、曹兴、叶昇、曹震、张温、周武、王弼等12人为侯,亦皆赐铁券,食禄有差。

为了加强对河西和河湟地区的控制,洪武十二年正月,朱元璋下令在庄浪(今甘肃永登)重新恢复陕西行都司。陕西行都司的辖区,元代设有甘肃行省(河西地区)及吐蕃宣尉司(河州部分),但明代不再设置郡县,而只设卫所,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和“屯戍结合”的养兵用兵策略。明廷不仅在此地派驻大量军队,而且将大量归附的西北少数民族安置于行都司之内,使之成为世袭的军户,世代为明廷服兵役,用以扩充明朝的军事实力。同时,又任命其首领担任卫所的武职,成为行都司的世袭土官。他们因此而拥有长勋世禄的优厚待遇,都积极地继续招徕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巩固明朝对西北的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着,明廷便以河西卫所为依托,积极向嘉峪关外拓展势力,力图打开通往西域的孔道。早在洪武四年,明朝即置曲先卫,以土人散西思为指挥同知。而在此前一年即洪武三年,朱元璋曾遣使招谕驻守撒里畏兀儿地区的故元宗室、宁王卜烟帖木儿。洪武七年,卜烟帖木儿遣使入贡,翌年又遣使“上元所授金、银字牌,请置安定、阿端二卫”。八年正月,朱元璋允其所请,册封卜烟帖木儿为安定王,设立安定、阿端两个羁縻卫所。十三年二月,因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拥众驻屯应昌、和林,不时出没塞下,威胁河西卫所,朱元璋命沐英率兵进讨。三月,沐英师出灵州,渡过黄河,越贺兰山,穿过沙漠,至亦集乃路,擒脱火赤、爱足等,“尽获其部曲以归”。四月,在西凉练兵的都督濮英,又袭击并俘虏了北元柳城王等22人及其部众1300余人。他派人将缴获的符印送到京师,“复请督兵略地,开哈梅里(今新疆哈密)之路,以通商旅”。哈密地区在元末为元宗室、肃王兀纳失里所统治。它是西北的一个战略要地,东北和北面是蒙古,西面是火州、吐鲁番及别失八里,南和东南面是沙州和肃州(治今甘肃酒泉),地处西域之要冲。如果想打开通往西域的孔道,就必须夺取这个地方。因此,朱元璋回敕说:“略地之请,听尔便宜。”考虑到濮英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又叮嘱他说:“但将以谋为胜,慎毋忽也。”濮英于是领兵西进,五月,到达肃州西面百余里、北通和林和亦集乃路的要冲之地白城子,又进至赤斤站(今甘肃嘉峪关外赤金堡北,玉门市西北),擒获北元豳王亦邻真及其部属1400人。七月,再进兵苦峪(可能在今甘肃安西东面布隆吉附近),俘获北元省哥失里王、阿者失理王的母亲、妻子及其家属,并杀其部下阿哈撒答等80余人。此后,濮英没有继续西进,而是自苦峪还师肃州,所占之地“复为蒙古部人所据”。不过这次军事行动,还是产生了一定效果,肃王兀纳失里因对濮英的进军感到恐惧,向明朝遣使纳款。第二年五月,又遣回回阿老丁来朝贡马。朱元璋对阿老丁来朝极为重视,“诏赐文绮,遣往畏吾儿(今维吾尔族)之地,招谕诸番”。这是明朝与西域具体接触的开始。后来,朱元璋为加强对东北的经营,以断蒙古左臂,于洪武十四年将把濮英东调,随徐达出征全宁。他在洪武二十年,又随冯胜出征辽东,在收降纳哈出的归途中被俘自尽,对西域的经营也就暂时停止了。

在经营西域压制北元右翼的同时,朱元璋也抓紧经略东北地区,胁迫北元的左翼。

东北地区在元代设有辽阳、广宁、大宁、东宁、开元和水达达等七路,统归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管辖。其中,以辽阳为中心的辽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南望青徐,北引松漠,东控海西女真”,是护卫大都的屏障。辽阳行省的首府,就设在辽阳。

明朝初年,东北地区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是元太尉、署丞相、开元王纳哈出。纳哈出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蒙古贵族世家,元末官太平路万户。至正十五年(1355),被朱元璋俘虏,后获释北返,仍仕于元,继父祖镇守辽东。“久之,据金山(在今内蒙古通辽东境西辽河南岸),有众二十余万,孳畜富于元主,三分其部,曰榆林,曰养鹅庄,曰龙安一秃河。元主官之太尉,不预朝会”。他控制着从金山到龙安,包括一秃河(今伊通河)、迹迷河(今饮马河)全部流域直到松花江以上的广大地区,与固守辽阳山寨的元平章高加奴、屯驻沈阳古城的知院哈剌章、驻兵开元(今辽宁开原北)的辽阳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互为声援”。元顺帝北逃至上都,将辽阳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提升为中书左丞相,而以纳哈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出的东路军和元顺帝的中路军及扩廓帖木儿的西路军遥相呼应,对明朝构成三路钳制之势,成为明朝的一大边患。

明军攻占大都后,朱元璋考虑到过去对纳哈出有不杀之恩,于洪武二、三年先后遣使致书纳哈出,劝其归附明廷,但纳哈出皆不搭理。接着,朱元璋便着力招降东北的其他势力,以孤立哈纳出。洪武三年九月,他乘元顺帝已死,辽东北元部将震恐之机,派故元降臣黄俦前往辽阳等地进行招抚。四年二月,北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籍其兵马钱粮之数”归降,朱元璋下令设置辽东卫,以刘益为指挥同知,并在部分地区设置州、县。不久,反对归降的北元平章洪保保、马彦翚、八丹等,合谋杀害刘益。右丞张良佐、左丞房暠坚持归明,率部擒杀马彦翚,并逮捕八丹和知院僧儿等,洪保保北逃金山,投靠纳哈出。六月,朱元璋即以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七月,下令在辽阳置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任命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吴泉、冯祥为同知,王德为佥事,总辖辽东诸卫军马,修筑城池,“以镇边疆”。马云等从山东登、莱渡海,驻兵金州(今辽宁大连金州区),进占辽阳、沈阳等地,“完城善兵,一方遂安”。接着,朱元璋又派都督佥事仇成镇守辽东,并令靖海侯吴祯率舟师由山东登州往辽东运送粮饷,加强辽东的军事力量。吴祯经理有方,尽收辽东未附之地,降高加奴及北元知院高大方、同佥高希古、张海马、辽阳路总管高斌等。随后,下令尽革辽东州、县,相继设立定辽左、右、前、后卫、海州卫和盖州卫,皆属定辽都卫指挥使司管辖。洪武八年十月,明廷将各地都卫改为都指挥使司,定辽都卫便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作为明朝统一辽东的基地。

明朝在辽东设置军事机构,派驻军队,把纳哈出的势力压缩到远离辽阳的金山一带,使他的活动范围大为缩小。但朱元璋仍然坚持他的招抚政策。洪武四年六月,刘益被杀,辽东都卫上奏纳哈出“扰边为辽阳患”,朱元璋又派纳哈出昔日的同事黄俦携带他的信件去见纳哈出,表示纳哈出“若能遣使通旧日之问,贡献良马”,可姑容“就彼顺其水草,犹可自逞一方”。纳哈出不仅拒绝接受招抚,而且不断出兵骚扰辽东。洪武五年八月,他带兵攻破牛家庄。八年十二月,又带兵攻至盖州城下,见明军戒备森严,转袭金州,遭到明军的顽强抵抗,骁将乃剌吾被俘,慌忙撤退,至盖州城南十里的柞河,遭到叶旺的伏击,损失惨重,狼狈逃回金山。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十一年八月和十二月,又两次致信招谕纳哈出,也都遭到拒绝。

洪武十一年,爱猷识里达腊卒,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他驻牧于胪朐河中下游,仍控制着东自松花江、脑温江(今嫩江),西至天山、衣烈河(今伊犁河)的广大地区。但由于他手中缺乏一支足以威慑诸王、大臣的军队,扩廓帖木儿等有号召力的大臣也已先后去世,哈剌章、蛮子、驴儿、纳哈出等大臣又互相猜忌,拥兵自重,北元的统治日趋衰落。朱元璋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紧对辽东的经营。洪武十二年六月,命都督佥事马云“统兵出征大宁”。十四年四月,又命徐达率汤和、傅友德、沐英等率兵出征全宁,“获全宁四部以归”,清除了北平东北方接邻地区的北元势力。与此同时,朱元璋还积极招抚辽东东北面的女真诸部。十四年二月,“故元鲸海千户速哥帖木儿、木答哈千户完者帖木儿、牙兰千户皂化,自女真来归”,言“愿往谕其民,使之来归”,朱元璋“诏许之”。从洪武十六年起,又有一批女真头领归附,明廷随即在辽东相继设立南京、女直等5个千户所,隶东宁卫。由于女真归附明朝,北元与高丽的交通线被迫由鸭绿江下游向上游转移,到十七年便被彻底切断了。在明军的步步进逼下,北元辽阳行省人心动摇,自洪武十三年起,每年都有大量辽东军民投附明朝。

到洪武十八年,由于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政局也日趋稳定。加上云南地区业已平定,不复有后顾之忧,朱元璋决计动用武力讨伐纳哈出。这次他吸取洪武五年北征失败的教训,没有匆忙出兵,而是认真做了充分的准备。八月,命宋国公冯胜偕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率京卫将士往北平,会诸道兵操练备边。九月,令北平都司发步、骑5万,山西、陕西二都司各3万,从冯胜操练,以备北征。第二年四月,命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商暠前往河南、山东二都司训练军马,遣属卫指挥率赴辽东,听从冯胜调遣指挥。十二月,又命冯胜“于大宁诸边隘,分兵置卫”,切断纳哈出与北元中路的联系;同时命令户部:“出内库钞一百八十五万七千五百锭,散给北平、山东、山西、河南及迤北府、州、县,令发民夫二十余万,运米一百二十三万余石,预送松亭关(在长城喜峰口外,今河北宽城西南)及大宁、会州(今河北平泉)、富峪(今河北平泉北)四处”,建立前线粮食供应基地。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朱元璋才正式下诏,以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率师北征纳哈出,常遇春长子常茂,李文忠长子李景隆,邓愈长子邓镇,吴良子吴高等随军出征。并指示冯胜:“虏情诡诈,未易得其虚实,汝等慎无轻进,且驻师通州,遣人觇其出没。虏若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宜以轻骑掩其不备。若克庆州,则以余师径捣金山。纳哈出不意吾师之至,必可擒矣。”二月,冯胜等统率20万大军到达通州,派游骑出长城松亭关侦察敌情,打听到庆州驻有敌骑一部,即遣蓝玉率轻骑出关,冒着大雪掩袭庆州,杀死北元平章果来。三月,冯胜等率师出松亭关,筑大宁、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富峪四城。五月,留兵5万戍守大宁,大军向金山挺进。途中接到朱元璋“乘机进取,不可稽缓”的敕谕,冯胜下令全速进军。六月,辽东一秃河北元将领高八思帖木儿、洪伯颜帖木儿等率部投诚。冯胜进至辽河东岸,挺进至金山西侧扎营驻屯。

就在动用武力的同时,朱元璋仍然没有放弃争取纳哈出归降的努力。洪武二十年正月,在命令冯胜出征的诏书发布不久,他特派纳哈出的旧属乃剌吾前往招谕。乃剌吾在金州被俘后,群臣“皆请戮之”,朱元璋不仅不杀,反而授予镇抚之职,“赐以妻妾田宅”,使他感激不已。六月,乃剌吾在蛮子、张允恭等人的陪同下,到松花河(今第二松花江)见到纳哈出。纳哈出原来以为他被俘后已经被杀,见他活着回来,十分惊讶,“执手劳问殷勤”。乃剌吾对纳哈出“述帝恩德”,并呈上朱元璋的信件。

纳哈出因为自己长期与明为敌,对朱元璋能否不咎既往地接受他的投降,还是感到不放心。他一面以送明使张允恭回冯胜军营的名义,派左丞刘探马赤、参政张德裕向冯胜赠送马匹,到冯胜的营地打探虚实,另一面又派人把乃剌吾送往漠北,交给脱古思帖木儿。脱古思帖木儿原拟杀掉乃剌吾,左右大臣出面劝阻,这才免他一死。不久,乃剌吾回到纳哈出营地,“备以朝廷(指明廷)抚恤之恩语其众,由是虏众多有降意”。冯胜等见纳哈出犹豫不决,率师翻越金山,进驻金山东北。纳哈出军心动摇,部将全国公观童出降。冯胜又派人招抚,纳哈出派使者到冯胜军营,“阳为纳款,而实觇兵势”。冯胜派蓝玉至一秃河准备受降。纳哈出的使者回去报告,说明军兵力雄厚,军容雄壮,纳哈出这才带领数百骑,亲至蓝玉军营约降。

蓝玉在营地盛宴款待纳哈出,亲自为他敬酒。纳哈出一饮而尽,又斟酒回敬蓝玉。蓝玉要他先喝,他也痛快地举杯饮尽,然后再斟满一杯,递给蓝玉。不料,蓝玉却脱下自己身上穿的汉族服装,对他说:“请服此而后饮!”纳哈出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拒不接受,蓝玉也不肯喝他敬的酒。纳哈出一气之下,把酒泼在地上,用蒙古语指示随行部下,准备脱身。常茂在座,他的部下赵指挥懂得蒙古语,把纳哈出的话译给他听,他立即冲到纳哈出跟前。纳哈出起身拉过旁边一匹战马想走,常茂上前就是一刀,砍伤了纳哈出的臂膀。在座的都督耿忠,忙招呼身边的士卒,簇拥着纳哈出去见冯胜。驻扎在松花河的十几万纳哈出部众听到消息,纷纷溃散逃窜,有些人还想冲击明军营地去救纳哈出。在这危急关头,冯胜“以礼遇纳哈出,复加慰谕,令耿忠与同寝食”,同时派观童去松花河招抚溃散的部众,“于是其众亦降,凡四万余,并得其各爱马所部二十余万人,羊马驴驼辎重亘百余里”。纳哈出两个侄子不肯投降,冯胜又派人前去劝说,两人“乃折弓矢掷于地,亦来降”。冯胜于是下令班师。都督濮英奉命率领3000骑兵殿后,途中遭到逃散的纳哈出部众的袭击,3000人马全部牺牲,濮英被俘,“绝食不言,乘间自剖腹而死”。

朱元璋得到纳哈出归降的捷报,感到无限欣慰。他对归附的蒙古部众做了妥善安置,并给予归降将士大量赏赐。对纳哈出的待遇尤其优厚,特在京师召见,封他为海西侯,食禄2000石,并叫蓝玉派将校将其妻子护送至京,让他们夫妻团聚,在京城享受华屋美衣的富贵生活。纳哈出性嗜烧酒,纵饮无度,盛夏酷暑,常喝得浑身燥热难忍,便用凉水浇身,因此得病。朱元璋命令太医给他治疗,并劝他戒酒。病愈后,他随傅友德出征云南,又开了酒戒,走到武昌,旧病复发,死在船中。朱元璋下令把他的尸体运回京师,葬于都城门外,让他儿子察罕继承爵位,改封为沈阳侯。乃剌吾因劝降有功,也升授千户,赐以金帛。常茂因破坏约降,“惊溃虏众”,论罪当诛,朱元璋因念其父常遇春功大,赦死,安置广西龙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死于谪所。冯胜虽收降有功,但有人告发他“窃取虏骑”,“娶虏有丧之女”,失降附心,常茂为其女婿,“亦讦胜过”,再加上他指挥失当,“失濮英三千骑”,朱元璋下令“收胜大将军印”,罢了他的官,出征将士皆不给赏。

明军迫降纳哈出,辽东悉入版图,东北地区已被初步统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17.html

下一篇:平定川滇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