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故事

出征蒙古,击溃北元

历史大观园 历史故事 2020-06-07 01:12:43 0


由于纳哈出势力的崩溃,北元失去辽阳行省,不仅损失很大一部分军事和经济力量,而且丧失了东部屏障,使汗庭直接暴露在明朝大宁诸卫的兵锋之下。北元内部,“虏心惶惑”,统治更加不稳。朱元璋认为出征北元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动大军北征,扫荡漠北。

同进军辽东一样,朱元璋对这次北征也进行充分而认真的准备。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他下令设立大宁都指挥使司,作为北征蒙古的前进基地。都司下除设大宁左、中、右三卫,又将会州、木榆、新城等卫划归它管辖,调各卫兵21780余人戍守大宁城,并令左副将军傅友德编集新降附的蒙古军队,简练精锐,屯驻大宁。同时,下令自遵化至大宁设立7个驿站,又自河间、景州(今河北景县)至永平、抚宁设立22个驿站,吴桥至通州设立8个驿站,以加强大宁同后方的联系。

洪武二十年九月底,朱元璋颁诏任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为左副将军,武定侯郭英为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副参将,统兵讨伐北元,并鼓励他们说:“肃清沙漠,在此一举!”蓝玉接受任务后,开始调集兵力。可是待部队集结完毕,气候已渐转冷,错过了向漠北进军的机会。十月底,在报请朱元璋批准后,留下部分人马戍守大宁、会州等处,将大军撤回蓟州(今天津蓟县)近城屯驻。十一月,蓝玉从脱脱等降人口中得知“故元丞相哈剌章、乃儿不花等遁入和林”,请求“出兵剿灭”,朱元璋许之。接着,下令在斡朵里(今吉林珲春附近)设置三万卫,后移置开元,以切断北元本部与东北地区的联系,并令于山海至辽东、遵化至大宁增置15个驿站,进一步加强大宁与辽东及关内的联系。此后,北元将领信童等相继南来降明,连长期据守岢岚山的四大王也觉得恢复中原无望,诣晋王府投降。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从来降的北元囚徒阿速等人口中得知“虏心惶惑,众无纪律,度其势不能持久”,此时气候已经转暖,即遣使至大宁敕谕蓝玉发兵,要他“倍道兼进,直抵虏廷,覆其巢穴”。蓝玉接到命令,率领15万大军由大宁向庆州挺进。至庆州,听说脱古思帖木儿驻帐捕鱼儿海(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贝尔湖),下令全军抄小道全速前进。进至距捕鱼儿海40多里的百眼井,派哨骑四出侦察,不见北元军队的踪迹,蓝玉下令撤兵。定远侯王弼说:“今略无所得,遽言班师,恐军麾一动,难可复止,徒劳师旅,将何以复命?”蓝玉接受他的意见,继续前进,“戒诸军皆穴地而爨,毋令虏望见烟火”。至捕鱼儿海东南哈剌哈河岸,侦知脱古思帖木儿的宫帐设在捕鱼儿海东北方向80多里处,蓝玉令王弼率前锋部队出击,自领大军继后。王弼率轻骑衔枚疾驰,到达哈剌哈河的北曲点,直逼脱古思帖木儿的宫帐。北元将士原以为当时水草缺乏,明军无法深入漠北,毫无戒备,加上当时正刮大风,沙尘滚滚,黄埃蔽天,没有发现明军的行动。明军突然发动进攻,北元太尉蛮子慌忙率兵迎战,被一举击溃,蛮子被杀,其众悉降。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上马逃窜,蓝玉率精骑追奔千余里,不及而还。俞通海之弟俞通渊与何福另率一支明军,进至捕鱼儿海西北的曲律莲河(今克鲁伦河),又招降元平章阿晚木等。此役明军“不费寸兵以收奇功”,俘获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爱猷识里达腊妃及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詹事院同知脱因帖木儿等3000人、军士男女77000余口、马47000余匹、骆驼4800余头、牛羊12000余只、车3000余辆。当月,蓝玉还攻破北元将领哈剌章的营地,获其部下军士15800余户、马驼48000余匹。蓝玉班师回朝,朱元璋下令赏赉将士,并封孙恪为全宁侯,蓝玉为凉国公。

脱古思帖木儿率领余众西逃,想回和林依附丞相咬住。他的部将也速迭儿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里不哥曾为争夺汗位而被忽必烈击败,也速迭儿为雪此百年宿怨,乘机联合西蒙古的斡亦剌惕(即后来的瓦剌),攻占了和林,这时正引兵东向。脱古思帖木儿走到土剌河,被也速迭儿袭杀,太子天保奴也同时被杀。

脱古思帖木儿的覆亡,在蒙古内部引起很大的震动。北元部将顿时失去依靠,竞相归附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纳哈出的故属、辽阳行省平章朱高、枢密院同知来兴、陕西行省右丞阿里沙、岭北行省参政孛罗、辽阳行省左丞末方、河南行省左丞必剌秃、甘肃行省右丞哈剌、中政院使脱因、宣政院使脱怜、太史院使邦住等1000余人自辽东来降。九月,北元将领哈剌海等和阿答失里、司徒阿速和知院琐住相继来降。十月,脱古思帖木儿的亲信、北元国公老撒、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因不愿依附也速迭儿,派人请降。十一月,北元辽王阿札失里、惠宁王塔宾帖木儿亦来降。朱元璋立即给予他们大量赏赐,并授予官职。二十二年四月,设全宁卫,“遣使赍印,往命捏怯来为指挥使,失烈门以下俱授以武职有差”。五月,“诏于潢水北兀良哈地分三卫居之,自锦、义渡辽河至白云山曰太(泰)宁卫,以阿札失里为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同知;自黄泥洼(在今辽宁辽阳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卫,以海撒男答(奚)为指挥同知;自广宁前屯(今辽宁前卫)历喜峰近宣府曰朵颜卫,以脱鲁忽察儿为指挥同知,并给印,俾钤束部落,为东北外藩”。

但是,这批投降的北元部将,有些人是出于形势所迫,并没有真心归附的诚意。当朱元璋遣使携带官印去给捏怯来等人授职时,失烈门却犹豫不肯受命,几次推托有病不同使者见面。这时,也速迭儿的佥枢密院事安答纳哈出正向东北地区扩张势力,兵锋到达斡难河、胪朐河的下游地区。八月,失烈门暗中串联塔失海牙等,带着部众投奔安答纳哈出,并把捏怯来劫持到安答纳哈出的驻地加以杀害。此后,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和辽王阿札失里等人,也纷纷背叛明朝。

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朱元璋命令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带兵出征,讨伐咬住、乃儿不花等。并授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当时王弼已先在山西练兵,因而又敕王弼听晋王节制。二月,朱元璋传旨晋王,谓“如今乃儿不花处走将人来,说去的远了”,“山西原调出征马步官军,若不曾起程,休起”,同时告知太子朱标即将出巡,“点视城池”,令其领兵“在附近平野处迎接,要马多势大”,晋王因此停止出征。三月,燕王朱棣率傅友德、赵庸、曹兴等自北平出师古北口,派巡骑侦知乃儿不花等驻营迤都(今蒙古国东南境内),即派观童前往劝降,同时命令队伍冒雪挺进,直逼乃儿不花的营帐。在观童的劝说下,乃儿不花与咬住、忽哥赤、阿鲁帖木儿等皆归降。朱元璋大喜,夸奖朱棣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诏以乃儿不花为留守中卫指挥同知,阿鲁帖木儿为燕王中护卫指挥同知,咬住为副都御史,忽哥赤为工部右侍郎,各赐纱帽、金带、钞锭。寻升乃儿不花、阿鲁帖木儿等为指挥使。第二年,命颍国公傅友德率郭英等带兵讨伐阿札失里,重新降服兀良哈三卫。洪武二十五年,又命北平都指挥使周兴为总兵官,带兵扫荡兀良哈三卫西面的安答纳哈出。经过这次打击,安答纳哈出及也速迭儿等“不敢近边者十余年”。洪武二十七年,已归降明朝的野人女真首领西阳哈等入寇辽东。第二年,朱元璋派兵追击。此后,女真各部相率归服。辽东和漠南蒙古大部分地区,至此已被明朝基本统一。

脱古思帖木儿覆亡后,朱元璋利用明军胜利的余威,继续加紧经略西北。为此,他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之后,在河西陆续增设了一批卫所,并在二十六年将陕西行都司的治所由庄浪移到甘州,下辖甘州五卫和永昌、庄浪、凉州、西宁、山丹、肃州、镇番诸卫及镇夷千户所,基本完善了行都司的建置。翌年正月,命曹国公李景隆佩平羌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甘肃,明代北方九边重镇之一的甘肃镇由此开始形成。此外,朱元璋还在洪武二十四年将他的第十四子朱楧由汉王改封肃王,于二十八年遣就封国甘州,“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河西的军事力量因此大大加强,成为明朝经略西北的牢固基地。

接着,朱元璋便命将进兵哈密,力图打通丝绸之路。镇守哈密的北元肃王兀纳失里在洪武十四年(1381)因慑于明朝兵威曾遣使入明朝贡,但此后不仅一直拒绝归附,还在二十三年初出兵兼并邻近部落,将他的势力扩大到河西边外,并凭借其控制中西交通要冲之地的有利条件,阻遏“西域回纥来朝贡者”,“有从他道来朝,又遣人邀杀之,夺其贡物”。洪武二十四年初,他要求明廷:“请于延安、缓德、平凉、宁夏以马互市”。朱元璋断然加以拒绝,令陕西都司将其使臣悉送京师,并在二十四年八月命左军都督佥事刘真、宋晟率兵征讨哈密。刘真等由凉州西入哈密之境,乘夜直抵城下,攻破其城。兀纳失里突围逃出,“自是番戎慑服,兵威极于西域”。第二年,兀纳失里被迫贡马谢罪。由于此役的胜利,明朝控制了哈密地区,中西交往的丝绸之路打通了。随后,朱元璋还派凉国公蓝玉率宋晟等征服青海东部的罕东诸番。洪武三十年,罕东番酋锁南吉剌思遣使入贡,诏置罕东卫。在这前一年,明廷还恢复了因北元甘肃行省太尉朵儿只巴之乱而遭破坏的安定卫。这些羁縻卫所的建设,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保障。

随着哈密的归附,朱元璋又设法招谕别失八里。洪武十六年,别失八里之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后,曾发兵征服吐鲁番和火州,强迫当地居民改奉伊斯兰教,兵锋直指哈密。当时哈密尚未归附,明朝无法出兵讨伐别失八里,朱元璋只得谋求与之通好。二十一年,他派使臣送数百名在捕鱼儿海战役中俘虏的撤马儿罕商人回国,途经别失八里,首次与之发生接触。黑的儿火者即派千户哈马力丁等人随同回朝的明使来贡,于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到达南京,得到朱元璋的热情款待和优厚赏赐。九月,朱元璋又派礼部主事宽彻、监察御史韩敬、大理评事唐钲出使西域,携带敕书谕黑的儿火者,说他能遣使来贡“朕甚嘉焉”,要求他“益坚事大之诚,通好往来,使命不绝”。但黑的儿火者对明廷备怀戒心,他以“无厚赐”为由拘留宽彻,只放韩敬、唐钲两人还朝。三十年正月,朱元璋复遣使持书往谕之,“使知朝廷恩意,毋使道路闭塞而启兵端也”,黑的儿火者才被迫放回宽彻。翌年,朱元璋病逝,对别失八里的招谕遂告中断。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明朝不仅统一了西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在兀良哈建立三个羁縻卫所,迈出实现蒙古与中原地区统一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明朝还在北方建立了一套坚固的防御体系。辽东平定后,朱元璋下令在北平之北的大宁卫设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东与辽阳的辽东都司,西与大同的山西行都司互相应援,构成北方边防的三大要塞。从北平行都司向西,接连元上都的地方,立开平卫(治今内蒙古多伦),更西又设兴和千户所,再往西,于黄河河套地区的东北角复置云川卫(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东胜卫等,从而形成长城外的第一道防线。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外,沿长城一线的附近地区,则遍置卫所,屯驻兵马,分地守御,于是“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构成一道保卫长城的军事长城。此外,朱元璋还将许多儿子封在北方要地为王,以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继洪武三年分封第一批亲王之后,在洪武十一年、二十四年又分封第二批(第十一子至十五子)和第三批(第十六子至二十五子)亲王。他前后三次分封,一共封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其中,有9个儿子封在北方边塞(第十三子、十四子和十五子原封于内地,是后来改封北方边地的),在洪武年间实际就藩并在边塞开府的9人。这些在北方边塞开府的亲王,统称为塞王。他们从东北到西北,沿长城一线,择险要之地,先后建立9个封国,分为内外二线。外线“东渡渝(榆)关(今山海关),跨辽东西,并海被朝鲜,联开原,交市东北诸夷”,以广宁为中心,建立辽国;“东历渔阳(今天津蓟县)、卢龙(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出喜峰,包大宁,控葆塞山戎”,以大宁为中心建立宁国;“北平天险,为元故都”,建立燕国;“西按古北口,濒于雍河,中更上谷(指古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云中,巩居庸,蔽雁门”,在宣府建立谷国;在大同建立代国;“逾河而西、历延(治今陕西延安)、庆(治今甘肃庆阳)、韦(治今宁夏韦州)、灵(治今宁夏灵武),又逾(黄)河北,保宁夏,倚贺兰”,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庆国;“西渡河,领张掖、酒泉诸郡,西扃嘉峪,护西域诸国”,以甘州为中心,建立肃国。内线是在“雁门之南,太原其都会也,表里河山”,建立晋国;“兼崤、陇之险,周、秦都圻之地,牧垌之野,直走金城”,以西安为中心,建立秦国。这九个塞王“莫不傅险狭,控要害,佐以元侯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对控扼边防,抵御北元的侵扰,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屡遭明军的沉重打击,北元可汗的权势大为削弱,原为可汗藩臣的封建主乘机而起,蒙古族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演变,逐渐形成一些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政治势力。游牧于漠北东部和辽东边外的兀良哈,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已归附明朝,被编为朵颜、福余、泰宁三个羁縻卫所,任命该部首领担任卫所长官,但他们对明廷仍时叛时服。游牧在甘青一带的蒙古族,也有部分与当地的撒里畏兀儿族一起归附了明朝,被编为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羁縻卫所,至永历年间增至七卫,统称为关西七卫。游牧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族,仍处于察合台后王的统治之下,明朝称该地区为吐鲁番和别失八里。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地区的东蒙古,其首领为元室后裔,故以蒙古正统自居。元顺帝死后,传位五代,至坤帖木儿,于永乐元年(1403)为非元室后裔的鬼力赤所杀。鬼力赤夺位后自称可汗,明朝人从此称东蒙古为鞑靼。游牧于漠西地区的西蒙古,系蒙元时期的斡亦剌(又称外剌),此时称瓦剌。其首领为可汗的权臣,乘东蒙古被明朝打败,汗权削弱之机,不断扩展势力,形成与鞑靼的对峙局面。此后,东西蒙古互相攻杀,陷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已无力同明朝对抗。加上明朝边防巩固,北方边境因此获得了几十年的安定。

经过二三十年的长期斗争,除了蒙古和西北今新疆哈密以西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重新实现了统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gs/521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