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中东史——中东现代化的发展成效中等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7-27 10:07:46 0


以色列在中东经济最为发达,但它发展的原因包括其来自欧美的高素质劳动力、美国的大量援助和德国赔款等,属于特例。其他国家中,产油国的发展相当迅速,但无论是产油国还是非产油国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当然,近年来情况有改变。

中东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表现为:

(1)总体经济增长缓慢。以现代化较早开始的埃及为例,19世纪90年代后期,埃及人均GNP为131美元(1965年价格,下同),稍低于墨西哥(148美元),而高于日本(19世纪70年代后期仅为74美元),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埃及该项指标仅提高到185美元,而同期日本已迅速达到876美元,墨西哥也为461美元。

产油国的增长迅速,80年代初个别国家的人均产值曾居世界前列,但此后石油跌价,其经济一度演变为零增长或负增长,到2002年,科威特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仅排第36位。90年代,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增长率为世界最低,中东人均GDP的年增长率竟为-0.1%。

但在90年代,非产油国经过经济调整发展速度加快,表现好于产油国,另外,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均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之后,非产油国遇到不少问题,发展速度减慢。

表17-1 1965-2013年中东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及与世界的比较

中东史——中东现代化的发展成效中等

中东史——中东现代化的发展成效中等

中东史——中东现代化的发展成效中等

注:1.小学教育超过100%的包括留级和非年龄段学生。2.塞浦路斯2013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政府控制区数字。3.也门1965年为北也门数字,2012年前后为统一的也门数字。4.青年识字率指的是15-24岁人口。5.黎巴嫩2012年制造业占GDP比例包括采矿业。6.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2012年制造业占GDP比例数字为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ESCWA)成员国数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世界银行《2015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B.Abu-Laban and S.M.Abu-Laban,“Primar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The Case of Arab Society”,Arab Studies Quarterly,nos.2-3,vol.14,1992;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ining Organization,Bulle-tin of Industrial Statistics for Arab Countries,Eighth Issue,United Nations,New York,2014.

(2)总体发展很不平均。表17-1数字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首先,产油国与非产油国差距很大。1965年,海湾产油国(指海合会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大大超过非产油国,只有人口较多的伊朗和伊拉克、发展较晚的阿曼略高于非产油国土耳其,但大大高于埃及、叙利亚、阿富汗、也门等非产油国。

从小学普及率来看,1965年的非产油国对海湾产油国具有突出优势,甚至两伊也明显超过后者。

在工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比例方面,多数非产油国和两伊超过沙特,只有海湾小国阿联酋与科威特显示出不同寻常的高比例(可能存在统计方面的问题)。

总之,1965年的产油国在人均收入方面居压倒性优势,但在制造业和教育领域则往往落后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悠久的历史的非产油国,产油国内部的两伊又明显超过海湾产油国而接近非产油国。阿富汗和也门则是非产油国内部两个特别落后的国家,其发展指标甚至落后于海湾国家,阿曼是海湾产油国中最落后的国家。

到2012年前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人均收入方面,非产油国与产油国的绝对差距明显拉大,尽管前者的相对发展速度超过后者。非产油国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饱经战乱的黎巴嫩人均收入竟然达到埃及的3倍,后者仅略高于巴勒斯坦,而土耳其成为中东非产油的穆斯林国家新星,以色列则超过了产油国沙特。在产油国内部,阿曼的人均产值已经接近沙特,而历经磨难的伊拉克和经历了伊斯兰革命的伊朗则发展速度缓慢,人均产值仅略高于约旦。

在小学教育完成率方面,产油国均接近100%,高于埃及,后者似乎出现了下降。

在制造业方面,阿拉伯产油国的总体情况已经超越了阿拉伯非产油国,只有伊拉克因战乱出现倒退,非产油国中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制造业比例因政局动荡等原因同样呈现萎缩。

(3)许多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缓慢,工业化程度低。2002年,在世界银行统计的中低收入国家中,中东和北非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平均占41%,而制造业仅占13%(1990年以来未变),后者在该组的第三世界地区中最低。但以色列、埃及和土耳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较高,后两国分别达到19%和17%。土耳其已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被列为仅次于金砖四国之后的VISTA五国之一。

至于产油国,其炼油业、石化工业以及与能源相关的冶金、建材等行业相当发达,因此,非石油制造业一般落后于非产油国。

此后阿拉伯国家的情况没有多大变化(除了海湾国家有所增长)。

(4)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海湾地区的基础设施堪与西方媲美,而非产油国的情况也有很大改善。1995-2001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铺面道路的比率达63.8%,在该组国家中仅次于欧洲—中亚组;2011年,人均用电量(1696度)和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量(101)均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5)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人口增长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注重工业的发展战略给农业造成压力,尤其是一些人口大国,而海湾六国的农业发展快,但效益低。因此,2002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中食品平均占到16%(埃及达28%),居该组第一。

(6)服务业以旅游为重点。2002年,旅游业在服务业出口中的比例,埃及为41.2%,约旦为53.4%,阿曼为41%(相近年份),叙利亚为73.1%(相近年份),土耳其为57.5%。

(7)文盲比例较高。在埃及,文盲仍占成年男子总数的三分之一;也门和阿联酋也偏高。总体而言,中东国家的识字率高于南亚、撒南非洲,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8)贫富分化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85年中东人均收入在370美元以下的穷人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仅高于南亚和撒南非洲。不过,此后情况有明显好转,从20世纪末各国的基尼系数看,中东的总体形势居世界中等。1998-2000年,埃及的基尼系数为34.4,约旦36.4,也门33.4,以色列35.5,土耳其40.0,伊朗43.0。

(9)人口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中东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较高。1980-2002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人口年增长率达2.6%,在该组国家中仅低于撒南非洲。表17-1证明,中东城市化率也是相当高的。上述两点对经济势必造成影响。

(10)失业率高。90年代,阿拉伯世界的失业率在世界上名列第二,仅次于非洲。在沙特,过去一向从国外引进劳工,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就业观念保守和外籍劳工的继续流入,本国人口已出现失业现象。对沙特而言,失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2000-2002年,埃及男性的失业率为5.1%,以色列6.0%,土耳其10.9%,约旦河西岸和加沙27.3%,阿联酋2.2%。

(11)经济国际化和集团化水平较低。已往以色列和产油国的国际化水平较高,但产油国主要是在油气生产方面,而非产油国近年来情况有改善。目前,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有埃及、以色列、科威特、约旦、卡塔尔、阿联酋、巴林、阿曼、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中东的地区合作不断发展,但合作水平提高缓慢。1970-2002年,就地区贸易集团内的出口额而言,阿拉伯共同市场仅从2.2%增长到4.8%,海合会从2.9%增长到4.6%,经济合作组织从1.5%增长到5.9%,它们在第三世界29个地区组织中仅高于其中9个。

(12)经济自由化水平以往较低,近年来发展加快。2002年,中东北非对私营部门的国内信贷占到GDP的50.2%,高于拉美、南亚和中亚;不过,有些国家较低,如土耳其(14.9%)、叙利亚(8.0%)。另一方面,中东的资本市场相对封闭,这也是该地区能避开1997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13)原料在一些国家外贸出口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中东地区出口的60%是石油和天然气。2002年,燃料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沙特达89%,阿联酋为92%,但一些国家制成品出口增长迅猛,其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埃及为35%,土耳其竟高达84%,以色列为93%。由于石油涨价,海合会实力迅速增强。

(14)吸收外资少。除石油部门外,阿拉伯世界是世界吸收外资最少的地区,而且从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吸收外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90年代,中东北非地区吸引的外资只占同期世界总量的1.4%。从国家看,吸引外资较多的国家为以色列、沙特、埃及和土耳其。2003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仅为26.53亿美元,而2005年仅埃及吸引的外资即达61亿美元,2006年土耳其吸引的外资更高达202亿美元。

(15)接受外援和财政赤字较多。2002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接受外援总额为65.27亿美元,人均21美元,超过该组的平均水平;同年,以色列人均受援额竟达115美元,外援占到国内总投资的4%。2001年,伊朗、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阿曼、黎巴嫩、土耳其和也门的财政均有赤字。

(16)信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002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每千人拥有的电视机数(约为200台)、个人计算机数(38.2台)、每千户的互联网用户数(37户)、专利申请文件数(1253份)和高技术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例(2%)均仅高于撒南非洲和南亚。

(17)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中东位于干旱半干旱和沙漠地区,环境十分脆弱,现代化已经对环境构成巨大压力。2002年,中东北非中低收入国家森林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5%,是最低的,该组仅次于它的南亚也达到16.3%,而且中东北非上述国家森林面积每年减少0.1%;2000年,人均碳排放量高达4.2吨,在该组中仅次于欧洲—中亚地区;1980-2000年,年淡水使用量占到水资源总量的57%,为世界之最。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使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概念来分析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而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物质化,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为智能化、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生态化等。

根据他们的计算,中东的以色列属于发达国家,2008年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指数分别为100和84;黎巴嫩(99,50)、沙特(96,55)、科威特(100,68)、约旦(94,53)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土耳其(100,48)、伊朗(94,43)、埃及(89,39)和叙利亚(79,33)属于初等发达国家;也门为欠发达国家,早于2008年的两项指数分别为60和27。

综上所述,中东作为一个文明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地区,在世界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中东的现代化也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独特的道路,而这一现代化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和传统相联系的。

本讲所阐释的是中东现代化的一般特点,但中东各国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因此,笔者的分析更多的是宏观方面的,有时只代表部分国家。不过,与第三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现代化的特点仍是较为突出的。

中东的现代化经历了种种磨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严重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应对。

例如,如何更好地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家统一与民族宗教多元化、独立外交及与西方国家关系、地区合作与全球化、国家安定与极端主义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将是中东国家未来现代化的关键课题。

“9·11”事件后,中东地区的现代化进一步引起世人的关注,该地区的各国政府也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后者强行要求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剧变证明本地区的现代化仍然存在种种严重的问题,中东国家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其他地区的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

希望未来中东国家能够根据本国国情开展深入的经济社会改革,早日走上发展的正轨。

<meta charset="UTF-8"> 未知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民族国家是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主体,从世界范围看,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nation building)有其特殊性,本讲就此作一分析。

首先,这里所说的“民族”(nation)是“在政治权力的推动和保障下”人为构建的,而民族构建就是“民族作为文化—政治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和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三组主要关系:社会个体—国家、族群—民族,以及族群之间。”

在第三世界,由于源于西方的民族国家制度的传播,二战后出现了通过改造传统国家(半殖民地)和从头构建国家(主要是殖民地)来确立民族国家体制的进程。因此,在这里民族构建和国家构建(state building)是同步进行、相互补充的,二者共同构成民族国家的构建进程。

因此,本讲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兼及国家构建问题。宁骚认为,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完全自主和领土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显然,上述特征的充分实现意味着民族构建的完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2831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