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列国史志

古希腊——死亡与来世

历史大观园 列国史志 2020-06-29 00:34:21 0

关键词:死亡/葬礼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人热爱生活,但也不惧怕死亡。他们认为,死亡只不过是肉体的消亡,人的灵魂永远不灭。生与死,仅是居住地的转换,肉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只有灵魂才是永恒不朽的。那么为什么活人看不到离体的灵魂?因为灵魂去了另一个世界,那就是冥界,一个黑暗之地。


亡灵的必经之路

在古希腊神话中,冥界处于冥王哈得斯的统治之下。哈得斯的府邸在很深的地底,而洞穴或巨大的地缝是冥界的入口。人死之后,神使赫尔墨斯引导亡者的灵魂到达冥界。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关卡是冥河。亡灵必须向冥河摆渡者喀戎支付摆渡钱,否则会被喀戎无情地抛入河中,所以人们在埋葬死者时会在他的嘴里放一枚钱币以做渡资。过了冥河,等待亡灵的是地狱守护犬克耳伯罗斯。克耳伯罗斯是冥王哈得斯的看门狗。它凶恶地看守着这些亡灵,催促他们前进,也严防他们逃跑。

在克耳伯罗斯的监视下,亡灵紧接着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那里坐镇的是审判官,他将根据亡灵生前的善恶决定他们的去向。亡灵有三种去处:一是福地,那是生前行善积德与没有犯下罪行的人所居之处,福地里阳光普照,溪水潺潺,充满了温暖和欢笑,是亡灵最向往的居所。二是水仙之地,这是碌碌无为与平庸的普通人所去之处,大多数人都会来到这个地方,水仙之地没有光与影之分,天地之间模糊一片,亡灵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三是炼狱,作恶多端的人必须下到炼狱受苦。炼狱里有不同的空间,关押着不同罪行的人。有的空间终年刮着寒风下着冷雨,亡灵衣不蔽体,瑟瑟发抖;有的空间充满了各种美食,亡灵只能看,却吃不到嘴里;有的空间亡灵重复做着繁重的劳役,一刻不能停歇。

人间的葬礼

古希腊人非常注重葬礼,认为如果人死后曝尸荒野,灵魂将找不到归宿,永远飘浮不定,成为孤魂野鬼。所以打仗时,兵士有将同伴的尸身带回家乡的责任。

古希腊——死亡与来世

古希腊葬礼仪式

画面左侧的男子正挥手向死者告别;右侧的妇女在为死者做着殡葬准备,她们边哭泣边撕扯专门剪短的头发以示悲痛。

古希腊人死后,家人会立即向亲戚、朋友发出通知,然后为死者清洗身体,涂抹上油脂,再穿上白袍。死者的尸体摆放一天,以供亲友瞻仰遗容。妇女穿上黑衣,剪短头发,围着死者哀号,充分表达自己的悲伤。收到通知的亲朋们纷纷赶来帮忙,准备葬礼的各种事项。在殡葬准备结束后,人们列队将遗体送到公墓,将死者个人生前用过的物品随身安葬,以备死者在冥界使用。

古希腊——死亡与来世

死去的赫克托尔

在特洛伊人的心中,赫克托尔是一位勇士、一位统帅,他打败过无数部落和城邦的第一勇士,然而还是死在了阿喀琉斯的长矛之下。

死者通常采取土葬或者火葬的方式,其中火葬比较盛行,在《荷马史诗》中已出现了有关火葬的记载。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克劳斯阵亡后,他的尸体被火化,骨灰安置在金盒子里,埋入坟墓中,然后修起高耸的坟。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杀死后,他的父亲要求给11天时间安葬亡者。妇女们哀号了9天,第10天举行火葬,此后人们把赫克托尔的骨灰收集起来放在金匣子里。第11天在城外为死者修起高高的坟,然后在王宫里举行葬后宴,最后以向神灵献祭为结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葬礼的大致情况。

阵亡者的纪念活动

在古希腊,阵亡将士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死者被安置在帐篷里,接着人们开始轮流向死者献祭。葬礼开始后,人们先举行丧葬游行,让死者最后看一眼他保卫的祖国。死者一般被埋葬在城外的公墓里,有时功勋卓越的将士也会被安葬在他们阵亡的地点。在那里,人们立起纪念碑,并时常前往吊唁。

有些城邦每年还会为阵亡者举行纪念游行仪式。黎明时,号手吹起战号,许多辆装满花圈的马车跟随在号手后面缓慢行驶。车队后面是青年公民,他们持着酒壶、油脂盒和水壶等,队伍的最后是城邦的长官,他是纪念活动的主持人。到达墓地后,满怀敬意的长官用圣水将墓碑洗净,将油脂涂在上面,然后屠牛祭祀,邀请死者回来食用丰富的食物和美酒。

历史断面

古希腊的裸体雕像

古希腊人格外喜欢人体雕刻,而且当时的人体雕像几乎全部是裸体的。多数学者认为,这主要与当时战争频繁有关。那时战争全凭肉搏,身体越强壮越好。战争也带来了体育的盛行,当时的青年人将大半时间都花在练习角斗、跳跃、拳击、赛跑等体育运动上,各个城邦每逢节日都要举行体育竞赛。在当时的运动场上,青年男女为了显示自己健美的体魄,常常把衣服脱光,“尽管少女们确乎是这样公开地赤身裸体,却丝毫不会感到有什么不正当的地方。”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希腊人眼中,理想的人物就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于是,裸体雕塑就大量地出现了,而那些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美丽的肌体都可成为雕刻家最理想的模特儿。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lgsz/159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