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文人墨客

大宋词人往事——李清照·文艺女青年的沧桑蜕变

历史大观园 文人墨客 2020-06-20 23:50:02 0


关键词:

婉约

警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

填词,这是高级歌伎要学习的技艺,良家妇女总还要“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李清照,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女子,做成了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的早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她有着优厚的家境,有着温厚而博学的父亲,有着令所有少女艳羡的关乎幸福的一切事物,最重要的是,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她甚至拥有了一段几乎算是经由自由恋爱而结成的婚姻。

她的丈夫名叫赵明诚,是宰相之子。当宰相大人开始为这个孩子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孩子却郑重其事地禀告了父亲刚刚的一场梦境。

梦里他在读一本书,醒来后还能记起其中的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如此古怪的文字,也许只有父亲能看懂其中的奥义。

父亲果然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这是字谜,“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即“之夫”二字,你这孩子,将来怕是要做一名词女的丈夫啊。

梦中字谜的故事自然是赵明诚杜撰出来的,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杜撰,分明他早已心有所属,与词女李清照心心相印了。

2.

这一对文艺男青年与文艺女青年的结合堪称一切婚姻中的楷模,完美诠释了“夫唱妇随”的含义。如果说还有一点缺憾的话,那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就不得不负笈远游,为自己的前途奔波。或许这恰恰不是缺憾,因为距离是爱情最佳的调味剂。“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这样的爱情箴言无论在任何时代或任何国度都同样适用。

新婚小夫妻不忍小别,缱绻缠绵酝酿着更深的爱恋。李清照将一阕《一剪梅》书于锦帕,要丈夫随身带着,随时惦记着自己: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传世名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与心绪里写成的,而赵明诚竟然能寻到一位能够和自己灵魂有真正沟通的妻子,这简直要令宋代的一切文人士大夫羡煞了。

3.

两地悬隔的相思是靠书信承载起来的,而书信里常常少不了新词。

赵明诚太佩服妻子的才华,但佩服久了,竟然也生出一点妒意来。事情的起因就是那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自己毕竟也是一代才子,若在文采上始终被妻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岂不是太没面子?何况男人总有点争强好胜的心理,哪怕是面对妻子的时候。妻子这词写得绝好,但自己一定可以更胜一筹!

于是一连三日三夜,赵明诚闭门不出,不眠不休地搞自己的填词创作,待到出关的时候,竟然已经写成了五十首词。出于公平竞技的君子之心,赵明诚暗中将妻子的《醉花阴》杂入自己的五十首新词之中,一并拿给友人品鉴。友人玩味再三,终于说道:“只三句极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得到的答案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

靖康之耻打破了所有人的宁静生活,有人滞留金境,有人仓皇南渡。

李清照夫妻侥幸南渡成功,却不幸失掉了多年来辛苦收集的大批金石字画。战乱年间,没办法顾惜那些长物,只希望它们能流散到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家吧。

是到了该顾惜自己的年纪了。李清照并未生下任何子女,及至丈夫去世,也只有一个人面对凄凉的晚景。在这个最脆弱的时候,她遇到了张汝舟,开始了她短暂的第二段婚姻。

李清照成长在一个太过优厚的环境里,始终以一双单纯的眼睛来看世界,后来虽遭国变,却没有养成多少世俗的智慧。张汝舟待她温存,她便相信了他的温存,待她终于明白诡诈的小人可以如何千变万化,如何以机关、暴力掠夺她仅存的金石收藏的时候,她已经是他的合法妻子了。

词女毕竟是有气骨的,以不惜鱼死网破的精神打了一场离婚官司,结束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她付出的代价太大,为了摆脱樊笼的自由,收获了男权世界的集体讪笑。她那首《声声慢》,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神入化的叠字运用,又何尝不是将惨淡的人生修饰成艺术的化境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名字考

李清照,无字,号易安居士。“易安”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倚靠着南窗远眺,以寄托清高的情怀;体会到这狭小的居室易于使人身心安适。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wrmk/101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