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历史名臣——狄仁杰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9:25:49 0


历史名臣——狄仁杰

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唐朝武则天时宰相。谥号“文惠”。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祖父狄孝绪,唐太宗时做过尚书左丞,封临颖男。父亲狄知逊,做过夔州长史。仪凤元年(676)狄仁杰升为大理丞。随后因遭诬陷仕途多次受贬,直至神功元年(697)第二次出任宰相。他辅佐武则天矫正时弊,安抚民生,举贤任能,严肃法纪,匡复唐室,政绩卓著。其前半生比较平淡。作为政治家,他的后半生才逐渐具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一、少有美名 仗义执法

狄仁杰生于普通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开始刻苦攻读,专心致学。一次,因门人被害,县吏来调查案情,周围的人都争辩说与己无关,惟有狄仁杰不予理睬,依旧伏案读自己的书。县吏非常不满,气愤地质问狄仁杰为何对该案置之不理。狄仁杰毫不犹豫地答道:“我正在书本中与圣贤对话,哪有时间与一个小小官吏说话?”气得县吏哑口无言。后来,狄仁杰以明经中举,授汴州参军,从此步入仕途。

任汴州参军不久,狄仁杰遭人诬告。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时任工部尚书,由他负责调查此事。在调查过程中,阎立本发现狄仁杰是个有才能的人,便对他说:“孔子说观过知仁,你不愧是海角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啊。”于是举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来到并州,同府法曹郑崇质即将受命出使西域,而其母年老多病,狄仁杰便对郑崇质说:“老夫人有重病在身,你都要远行,怎能忧亲人于万里之外呢?”遂代郑崇质前行。从此,狄仁杰以孝闻名于四野,很受人们的敬重,有语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仪凤元年(676),狄仁杰升为大理丞,掌管刑狱。狄仁杰断案公正,轻重合理,一年断案涉及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人觉得冤枉再上诉,人们因此称他公平。一次,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范怀义误砍了唐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树,狄仁杰判两人免官后上奏唐高宗,但唐高宗非要定两人死罪。狄仁杰认为不应该判以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我一定要杀。”狄仁杰说:“今天因为误伐一颗柏树而杀死两个大臣,那么你让后人该如何看待你呢?”唐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遂同意免去权善才、范怀义的死罪,流放岭南。

历史名臣——狄仁杰

狄仁杰画像

因为这件事,唐高宗发觉狄仁杰是个有胆识之才,不久就提升他为侍御史,主管监察,监督各级官吏。侍御史官阶不高,从六品下,但由于常在朝堂值宿,有很多接近皇帝的机会,所以地位比大理丞重要。侍御史任上,狄仁杰忠于职守,不畏权贵。凡违法者,不论权高位低,皆不宽容。调露元年(679),唐高宗嫌乾陵玄宫过于狭小,容纳不下自己临终时的陪葬器具,便令司农卿韦弘执扩建。韦弘执不仅扩建了乾陵玄宫,还执意在洛阳为唐高宗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豪华宫殿。在这些宫殿中,数上阳宫最豪华气派,该宫濒临洛水,长达一里的画廊,颇具皇家气派。宫殿完工后,唐高宗即移居东都洛阳。不久,狄仁杰上疏奏劾韦弘执,说他建造华丽宫殿引诱皇帝追求奢侈豪华。唐高宗此时才突然醒悟过来,遂免去韦弘执官职。

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帝的恩宠,一直在朝廷里目中无人,心无王法,横行霸道,朝中大臣没一个敢招惹他,都不敢和他争辩什么。狄仁杰利用监察身份,列举了王本立的种种罪行,上奏弹劾王本立,但唐高宗却赦免了他。狄仁杰继续上奏说:“国家虽然缺少有才能的人,但像本立之类的人又何曾缺乏?陛下为何要珍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受到损失?陛下若非要赦免王本立,就请将我抛弃一边吧,让忠贞之士引以为鉴。”唐高宗为狄仁杰的话折服,遂免去王本立的官职,并定了罪。满朝文武为狄仁杰的胆识肃然起敬。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对老百姓十分关心。一次,唐高宗去汾阳宫(今山西宁武县西,隋炀帝修建),狄仁杰随行。将经并州,并州长史李冲玄认为华服艳装过妒女祠会遭风雷之灾,便驱使数万百姓民工改修驰道,让皇帝通行。狄仁杰闻知此事后非常气愤,他说:“天子经过,千骑万马随行,一路上有风伯清扫尘埃,有雨师冲洗马道,何惧妒女之害?”立即制止这件事。唐高宗为此称赞狄仁杰道:“真大丈夫也。”

二、转任州郡 清正依旧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病逝,其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但真正执政的是以太后身份临朝的武则天。次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武则天依然临朝执政。垂拱三年(686),狄仁杰转任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宁州是个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一直矛盾重重,经常相互冲突。狄仁杰上任后,施政有方,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境内居民很快就和睦相处。狄仁杰的公正做法,深受当地人民赞同,人们因此称他为狄使君,并给他树立了德政碑。随后不久,右台监察使郭翰巡视陇右各地,一路上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但他刚进入宁州,就感觉气氛和景象和其他州不一样,一路上听到百姓纷纷称赞狄仁杰的德政。这一切让郭翰大为折服,于是公开宣布不在宁州久留,意思是此地已通过考核。回到朝廷后,郭翰大力推荐狄仁杰,说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请求重用。没过多久,狄仁杰被提升为冬官侍郎,充任江南巡抚使,掌管工程建设。

历史名臣——狄仁杰

唐中宗李显

一次,狄仁杰出巡江南,看到吴楚一带修建了很多祠庙,立即下令关闭和拆毁大小祠庙一千七百多所,只保留了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等四祠。在拆毁项羽祠时,狄仁杰还写了一篇《檄告西楚霸王文》,大意是:名声不可假借误传来取得,正如天下的帝王不能以武力去争夺,顺应天命者才会享有百姓拥戴的美名,违背时代者就不是明察物变的明君。

武则天执政之后,贬杀了唐宗室的许多皇戚,以及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并幽禁自己的亲生儿子,重用武氏家族武承嗣、武三思等,这引起了李唐宗室的强烈不满。嗣圣元年(684),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拥立庐陵王,兵力曾发展到十余万,最后兵败被杀。垂拱四年(688),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又分别在博州和豫州起兵反武则天,武则天派宰相张光辅率军三十万前往镇压,叛军终因力量悬殊大败。为了早日平定战乱之后的豫州,同年,武则天任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此时,武则天为了彻底铲除李贞余党,定罪李贞党羽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余人,并催促行刑。狄仁杰为此密奏武则天,免去这些人死罪。他认为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要作乱,仅只是受了牵累。武则天遂赦免了这些人死罪,将他们流放到丰州(今内蒙古五原)。这些获赦免之人深感狄仁杰的救命之恩,在路过宁州时,跪拜在狄仁杰的德政碑前,设斋三日而后行。到了丰州后,也为狄仁杰立了德政碑。

历史名臣——狄仁杰

武则天

当时,宰相张光辅的军队自恃平定李贞有功,在豫州大肆勒索钱财,滥杀无辜。狄仁杰愤怒地对张光辅说:“以往乱豫州的只是一个李贞。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招来了几万个李贞。我恨不得用尚方宝剑,割下你的首级。”遂强行制止了张光辅官兵的不法行为。张光辅因此耿耿于怀,回到朝廷后,他上奏武则天,说狄仁杰出言不逊,蔑视唐军。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夏州(今湖北天门县)刺史,后来又降为洛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挫折。

三、被诬蒙冤 命系一线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旦,自己登上皇位,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改元天授。武则天是一位唯才是举、善用贤能的政治家。天授二年(691),她把狄仁杰从洛州司马任上召回,提升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其实,武则天当时下贬狄仁杰,只不过是敷衍一下张光辅而已,而事实上,正是狄仁杰在豫州的行为,使武则天更加看好他。

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在豫州有善政,可也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是否想知道?”狄仁杰答道:“陛下,臣不愿知道。陛下以臣为过,臣愿改正。知臣无过,臣之幸也。”武则天听了大为赞赏,不禁叹道:“狄仁杰真有长者风度啊!”

担任宰相后,狄仁杰经常陪伴在武则天左右,因此发现武则天经常处理一些小事,连太学生告假回乡这事她也要亲自处理。狄仁杰觉得她这样做会分散处理国家大事的精力,便上疏说,君王应该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赦免和诛杀之类的大事上,其他的一些事应由主管部门去处理。狄仁杰劝谏武则天要独揽大权,强化皇帝的专制统治。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

但是,正因为武则天信任狄仁杰,才使其招致他人忌恨。长寿元年(692)一月,武承嗣收买著名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儿,一心想做武则天的太子,武则天也很宠信他,如果他达到目的,武则天死后,他就可以做皇帝。于是,他计划先除掉一批大臣以立威严,狄仁杰就是他欲谋杀对象之一。才做了四个月宰相的狄仁杰,还没有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就被罢相入狱了。设置酷吏是武则天用来巩固政权的一种统治手段,专门用来查办所谓的谋反大案,并制造出很多刑具,对被告严刑逼供。来俊臣对狄仁杰说:“只要你承认谋反,就可免去死罪。”狄仁杰觉得就这样冤死在狱中,实在不值得,应该等待机会出去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承认谋反。他对来俊臣说:“大周革了唐室的命,万物重生,我们是唐朝的旧臣,谋反确是实情。”来俊臣听狄仁来认了罪,心里暗自高兴,就没有对他动用酷刑,只是将他收监。不久,判官王德寿受来俊臣指使,威逼狄仁杰招供宰相杨执柔与他是同谋,狄仁杰非常愤怒,他大声喊道:“天哪,难道是你让我做这等事吗?”说罢用头碰撞柱子,血流满地。王德寿不敢再逼问,赶紧劝阻狄仁杰。

狄仁杰承认谋反后,酷吏放松了对他的看守。一天,他从狱吏那里借来笔砚,偷偷撕下一块被子,写了一份冤状,然后把冤状缝在棉衣里,以天气太热要换件单薄衣服为由,请狱吏将棉衣送到家里。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收到棉衣后,知道其中有因,遂拆开棉絮,便发现了冤状,急忙把它奏呈给武则天。

历史名臣——狄仁杰

武则天巡行图

武则天见到狄仁杰的冤状,立即召来俊臣询问。来俊臣说:“狄仁杰在狱中很好,我一直在好好照顾他,让他照常穿着朝衣朝服,吃好睡好。他也确实犯有谋反罪,否则他怎么会承认呢!”武则天对来俊臣的话半信半疑,遂派通事舍人周琳前往牢狱调查。周琳来到之前,来俊臣早已让人脱下狄仁杰身上的囚服,换上了朝服朝冠,站在院子西边。周琳也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担心会得罪武承嗣和来俊臣,所以进到院子后,根本不敢往西看,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东边,就草草回去复命。来俊臣还早早地伪造了一份狄仁杰请求赐死的《谢罪表》,让周琳带回去交给武则天。正在这关键时刻,凤阁侍郎乐思晦刚满十岁的儿子被武则天召见。他已经知道狄仁杰被诬告的事,便在武则天面前控告来俊臣滥用酷刑。说来俊臣判决的所有谋反罪,都是酷刑逼出来的。任何一个大臣,来俊臣都可以逼他承认谋反。他还直言,自己的父亲也是来俊臣谋害的。

武则天听了这个小孩的话,若有所悟,遂召来狄仁杰,问他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说,如果不承认,早就死在酷刑下了,哪还有机会向陛下说明真相。武则天又问他,为什么要写《谢罪表》。狄仁杰说并无此事。武则天这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遂释放了狄仁杰等七名同案人。武承嗣对武则天的决定非常失望,于是又多次谏言,让武则天把狄仁杰杀掉。武则天说:“我的旨意已经下达,就不能再更改。”

狄仁杰等人被洗了冤罪,但并没有复原官职,有的人被流放到岭南等地。狄仁杰则被贬为彭泽县令,一呆就是四年多。

四、文治安民 武功保国

彭泽县是个荒凉之地,百姓生活疾苦。狄仁杰到任后,亲眼目睹了百姓的困苦生活,心里十分酸楚。他立即向武则天上疏,陈述彭泽县百姓困苦,要求免租税。他在疏中说:“全年就是获得了收成,除了交纳官府,只够吃丰年。如今全年颗粒无收,百姓如何活命?”

万岁通天元年(696),北方契丹孙万荣率军攻取冀州,杀死冀州刺史陆宝积,屠杀官兵数千。后又乘胜进攻瀛州,河北顿时人心惶惶。武则天立即提升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魏县、大名一带)刺史,让他前去平息战乱。在这之前,前任刺史因担心契丹突袭,便修补城墙,巩固城防,然后把老百姓全部迁入城里。狄仁杰上任后,与之相反,他敞开城门,让老百姓出城耕作。他对老百姓说,敌人离这里很远,如果敌军来了,他有退敌制胜之策,不会烦扰百姓。契丹听说狄仁杰镇魏州,不敢来犯,不战自退。魏州官民为此敬佩狄仁杰,遂为他立了德政碑,以示感恩。不久,狄仁杰改任幽州(今北京)都督,武则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自制金字十二个缀于紫袍,以表彰狄仁杰的功绩以及对她的忠心。

神功元年(697),狄仁杰被武则天提升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二次做了宰相。当时,正值王孝杰率军大破吐蕃军队,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四郡。因这四郡是唐朝的西域要地,武则天要求派军驻防。狄仁杰认为这样做不是长久之计,便上疏武则天说:“得到那里的人口,都增加不了税收;得到那里的土地却不能耕种,可谓无利可得,无利可图。如果在那里驻军,必然会耗费国家大量钱财。不但做不到爱惜民力,反而失去天下之心。”狄仁杰建议,仿贞观年间唐太宗册封阿史思摩为可汗镇守四镇的旧例,封阴山贵族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坐四郡,既省了大笔开支,又能达到安边的目的。虽然武则天未能采纳狄仁杰的建议,但狄仁杰一心为民着想的心愿却明晰可鉴。

历史名臣——狄仁杰

龟兹古镇遗址

圣历元年(698)八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拜为纳言,成了最高监察长官,并兼肃政御史大夫。不久,北方东突厥进犯河北,并先后攻占定州(今河北定州)、赵州(今河北赵县),官兵被杀无数。武则天立即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征讨东突厥。武则天还亲自送军队出征。狄仁杰率十万大军猛打猛追,东突厥很快就败逃回漠北。当地的百姓因为曾受突厥驱使,生怕被官兵杀害,此刻已于惶恐中纷纷逃匿。狄仁杰受命任河北道安抚大使,处理这件事情。狄仁杰遂上疏武则天,请求免百姓之罪,他说:“百姓们在草林上露宿,在山泽上潜行,得到赦免他们才都能出来,得不到赦免,他们就会发狂啊。”并提醒武则天,边远有事,还不足虑;如内地不安,就是大事了。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对被突厥驱使过的百姓一律不问罪,逃匿的百姓又纷纷回来。狄仁杰发放粮食,济困救穷。狄仁杰还下令,侵扰百姓,违反军令的官兵,立斩不赦。河北道很快就安定了下来。狄仁杰回朝后,因战功被武则天授予内史。

五、巧续唐宗 为国举贤

武则天废唐立周为帝后,一直在思考着将来由谁继承自己的皇位。唐睿宗虽是她的亲生儿子,又赐了武姓,但他毕竟是李唐王朝的后代。将她的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立为太子,又恐二人不具备品德和才能,无法成为贤明的君主。武则天为此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狄仁杰趁机对武则天说:“太宗皇帝不避风霜,亲冒枪林箭雨,九死一生平定天下,创立大唐基业传给后世子孙。先帝驾崩时,把两位皇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想把天下转交别人,恐怕有违天意。况且,姑妈与侄儿,亲娘与儿子,到底谁最亲?立儿子为太子,皇位由儿子继承,陛下百年后牌位送到皇家祖庙,可以陪伴皇帝,代代相传。如皇位由侄儿继承,我可没听说过有侄儿当了皇帝后把姑妈牌位送到皇家祖庙的。”

历史名臣——狄仁杰

姚崇画像

狄仁杰的一席话说到了武则天的心坎上,使武则天无话可说,便道:“这是我的家务事,你不要管。”狄仁杰并没有因此不语,反而说得更为明白:“王者以四海为家,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居宰相,岂得不预知乎!依臣看,天意和百姓都没有厌弃唐朝。匈奴犯边,梁王武三思公开募勇士,一个多月还没有招足一千人,随后庐陵王出面招募,不足十天,报名者就达五万。由此可见,继承皇位非庐陵王莫属。”不久,鸾台侍郎王方庆、内史王及善等也建议立庐陵王为太子,武则天开始有些心动。紧接着,狄仁杰又说服武则天养着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让他们劝武则天立庐陵王为太子。武则天终于将庐陵王接回,立为太子。

狄仁杰善于举贤任能,先后举荐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人,其中有些后来当了宰相。如姚崇就因为能独当重任,明于吏治而成为唐玄宗时的名相。

一天,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如果求一人文吏,则李峤、苏味道可以胜任。如果寻求一具有领导者才能的,荆州长史张柬之可胜任宰相。”武则天遂提张柬之为洛州司马。几天后,武则天又问狄仁杰谁能担当宰相之职。狄仁杰说,我已推荐了张柬之啊。武则天说张柬之已被提任了。狄仁杰说,我是推荐张柬之做宰相,不是推荐他做司马。武则天遂迁张柬之为秋官侍郎。后来,因为时任宰相的姚崇也推荐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才最终任命张柬之为宰相。

狄仁杰还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契丹部将李楷固、骆务整降唐后,许多大臣要求处以极刑,诛灭九族。狄仁杰不但要求赦免,还要求重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派他们率军攻打契丹残部。二人大胜归朝,武则天甚为满意。在庆功宴上,武则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狄仁杰说:“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当然,狄仁杰举人乃以德才为重,真正做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一次,武则天要每位宰相各举荐尚书郎一名,狄仁杰推荐了其子狄光嗣,后拜为地官员外郎,非常称职。武则天因此说他有祁奚举亲的遗风。当时的人都赞誉他说:“天下桃李,都在狄公门啊。”狄仁杰则说:“我为国荐贤,不图私利啊。”

久视元年(700)九月,狄仁杰病逝,时年七十一岁,谥号“文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52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