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名臣全传——郑成功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0:55:47 0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明俨,又字大木,福建南安(今晋江安梅镇)人。南明弘光帝时为监生。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他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一、少负奇气 闽南举兵

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靠从事海上贸易发家,曾流落日本,后来成为海盗集团的首领,常往来于日本、台湾和闽海之间。崇祯初年,郑芝龙因明朝巡抚熊文灿招降,被授予游击将军,后因功被提升为总兵官。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平户人田川氏之女,祖籍也在中国。田川氏的中国姓是“翁氏”。郑成功七岁时,从日本回到祖国。他自幼便聪慧过人,十五岁时考中了廪生。二十一岁时入南京国子监,成为太学生。一些名流学者都认为郑成功有天赋之才,将来必成大器。清顺治二年(1645),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建都福州,建元隆武。郑成功被引去见唐王,唐王对他宠爱优待,赐予朱姓,为他改名为成功,接着封他为忠孝伯。

清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军大举进攻福建,直逼仙霞关(今福建蒲城北)。郑成功向唐王递呈了《抗清条陈》,唐王晋封他为御营中军都督,挂招讨大将军印。但郑芝龙对南明朝廷怀有二心,清贝勒博洛的军队从浙江南下福建,郑芝龙率自己的部队降清,郑成功苦劝不听,而且想让郑成功也投降清军。郑成功在叔父郑鸿逵的帮助下,悄悄逃到金门海岛。

郑成功筹划举兵之事,但兵员少,于是在顺治三年十二月,来到南澳(今广东南澳岛)招募兵员,很快就组织了几千人的队伍。郑成功召集文武将吏设立会盟,仍沿用当年明隆武皇帝的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

八月,郑成功与叔父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今泉州市),一举攻下泉州城外的桃花山,声势大振。但由于清兵抄袭了郑军老营安平(今福建安海),郑成功被迫撤围。顺治五年(1648年)闰三月,郑成功再次出击,西攻同安(今福建同安),一举拔取该城。这时,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今广东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郑成功于是派人去广东庆贺,自己也宣布改用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公。接着,郑成功挥师南下,相继克复漳浦(今福建漳浦)、云霄镇(今福建云霄)、诏安(今福建诏安),削平了盘踞广东黄冈(今广东饶平)、澄海(今广东澄海)、潮阳(今广东潮阳)的土豪势力,收复了广东潮州、福建漳州、泉州等沿海广大地区。顺治七年(1650),郑成功回师厦门,夺得了这一立足点。

正当郑成功回师厦门之时,清军大举进攻广东、广西,永历帝诏令郑成功进援广东。郑成功留下族叔郑芝莞守卫厦门,自率大军救援广州。结果,福建巡抚张学圣乘虚而入,将郑成功艰难筹集起的粮饷辎重一掠而空。郑成功返回,斩杀了畏敌先逃的郑芝莞,带兵进入漳州。大败福建提督杨名高等,拔取了漳浦。顺治九年(1652),郑成功又攻占了海澄(今福建龙海),大败闽浙总督陈锦于江东桥。接着,进拔诏安、南靖(今福建靖城)、平和(今福建九峰),围困漳州城达八个月之久。

名臣全传——郑成功

山海关明代铁炮

清顺治帝命令郑芝龙写信劝谕郑成功以及郑鸿逵投降,同意为他们赦罪授官,郑成功表面上应诺,于是顺治帝诏令南下大军返回浙江。顺治十年(1653),清廷封郑芝龙为同安侯,而且派人送达命令,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鸿逵为奉化伯,授郑芝豹为左都督。郑芝龙担心郑成功不接受这项封命,另又写信让郑鸿逵转达自己的良苦用心,说服郑成功。使者到达后,郑成功拒不受命。顺治十一年(1654),清廷再次派使者去劝谕郑成功,并授郑成功靖海将军,他却偏偏率领自己的部队分驻到漳州、潮州、惠州、泉州四府。郑成功无意接受招抚,改中左所为思明州,设吏、户、礼、兵、刑、工六官管理政事,分自己统属的部队为七十二镇。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塑像

二、立足厦门 北伐江浙

顺治十年(1653),清固山额真金砺率军南下,与新任命的福建巡抚刘清泰,合兵围剿郑成功,在海澄以西隔水相对,出现了僵持局面。但清军人多炮多,每次交战都大占优势。郑成功亲临前线,率部将王秀奇、赦文兴全力抵御,终于大败清军,保住了海澄。为了配合福建的抗清,郑成功采纳了老将张名振的建议,乘清军倾力攻闽,江浙空虚之机,派张名振率船百艘,沿海北上。张名振按照郑成功的部署,于顺治十一年进入长江,大败清军江防水师,夺得战船百余艘,乘势进入镇江(今江苏镇江)。同时,张名振还派出一支部队,沿海直奔天津,夺取清廷运粮船百余艘。

顺治帝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二年(1655),左督御史龚鼎孳奏请惩处郑芝龙,佟国器也公布了郑芝龙与郑成功的私信,于是清廷削夺了郑芝龙的爵位,并将他下到狱中。郑成功兵发两支,一支由黄廷统带,西上进攻广东的揭阳、澄海、普宁(今广东普宁东北)等地;一支由甘辉为总监,率周全斌、陈辉等北上,与张名振会师长江,很快占领了舟山,进而夺取温州、台州。当得知济度率清军将至,就下令摧毁了安平镇及漳州、惠安、南安、同安各城,撤兵聚集到思明州。顺治十三年(1656),济度以水师进攻厦门,郑成功派遣他的将领林顺、陈泽抵御,正巧海风大作,济度只好引水师返回。

顺治十四年(1657),为了牵制进军云南的清军,郑成功亲率大军北上,八月进攻黄岩(今浙江黄岩)、围攻台州(今浙江临海),九月围攻太平(今浙江温岭)、天台(今浙江天台)。但因清福建总督李率泰乘虚攻占闽安镇(今福建长乐县东北),郑成功考虑到后方基地的安全,率军回到厦门。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部队用的藤盾牌

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筹划大举深入内地,与部将甘辉、余新等率领号称十万人的水师,攻陷乐清,后来攻破温州。郑成功率军进入长江,逗留在羊山,忽然遇到飓风,损失惨重,于是退回停泊在舟山。永历帝下诏晋封郑成功为郡王,郑成功推辞,依然自称招讨大将军。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郑成功率领甘辉、余新等重整军威再次出战,在崇明扎营时,张煌言前来会师,夺取瓜洲,攻打镇江,派张煌言作前导,逆江而上。清军提督管效忠前去援救,双方尚未交战,郑成功部将周全斌带领部下去攻陷敌方阵地,天下大雨,坐骑没入烂泥,郑成功的部队赤足击杀,进退勇敢敏捷,杀得管效忠所率清军溃败。郑成功进入镇江府,准备以违令处斩周全斌,继而又释放了他,派他去守城,进攻江宁。

张煌言在芜湖屯驻,庐州、凤阳、宁国、徽州、池州、太平等各府县大多与张煌言军通好言和,张煌言向郑成功驿递文书,说应收复旁边郡县,以陆路进兵迅速攻下南京。但郑成功有了轻敌思想,甘辉劝谏,郑成功不听。结果清崇明总兵梁化凤前去救援,江宁总管喀喀木等集合了满、汉兵出战,袭击并攻破了余新的军队,导致郑成功各路军都溃逃,终于大败,甘辉被俘遇害。郑成功收集余部几万人,丢弃了瓜洲、镇江,又一次出海,想攻取崇明。江苏巡抚蒋国柱派兵赴援,梁化凤也还师抵御郑军,郑成功作战再次失败,引兵退还。张煌言也兵败从小路逃走。

名臣全传——郑成功

荷兰殖民者的投降书

清顺治帝派将军达素、闽浙总督李率泰分兵离开漳州、同安,谋划夺取厦门。郑成功派陈鹏守高崎,族兄郑泰出驻浯屿,而自己与周全斌、陈辉、黄庭暂驻海门。清军从漳州直逼海门,二军交战,郑成功将领周瑞、陈尧策战死,清军逼近并攻取陈辉战船,陈辉焚烧了自己的船。战斗正打得激烈,忽然起了海风,郑成功指挥战舰冲入敌阵,郑泰也从浯屿领水军配合攻击,清军大败,有满洲兵二百人投降。清军从同安逼近高崎,陈鹏相约投降。他的部将陈蟒奋勇作战。郑成功收回陈鹏后诛杀了他,然后引兵回师。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命靖南王耿继茂移兵镇守福建,又任罗托为安南将军,征讨郑成功。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采用黄梧意见,迁沿海居民入内地,向守卫边海增加兵力。

郑成功从江南战败返回,知道进取很不容易;永历帝逃向缅甸,声援从此断绝,形势日益紧迫,于是郑成功筹划攻取台湾,以之作为长期根据地。

三、驱逐侵略 收复台湾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陆人民就知道了这一岛屿;三国时期,大陆流民大批到了台湾,参加了这一地区的开发,东吴大将卫温、诸葛直也曾率船队到达该岛;隋唐时,更有许多大陆人来到台湾;南宋年间,中国政府开始在澎湖一带派兵屯戍;元代已正式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事务;明代沿袭元制,仍在台湾设立巡检司,并派兵驻防澎湖。

名臣全传——郑成功

台湾日月潭

明天启四年(1624)七八月间,荷兰殖民主义者乘明朝政治腐败、边防松弛之机,出兵强占了台湾岛。侵略者在台湾沿海一带修筑了两个主要军事据点:一个建在台湾岛西南部的一鲲身(即今平安镇),设施坚固,分内外城堡,取名“热兰遮城”,台湾人民又称其为“赤嵌城”、“红毛城”、“台湾城”;一个设在台南城西北的镇北坊,名“普罗文查”,因为是一座楼阁建筑,所以被当地人称为“赤嵌楼”。荷兰殖民主义者盘踞于此,占领台湾。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奇袭鹿耳门

顺治十八年(1661),正当郑成功军事失利、整日烦闷之际,有一位叫何斌的人从台湾来到厦门,入署叩见。何斌是郑成功的同乡,在台湾多年,曾被迫给荷兰人当翻译。何斌久闻郑成功忠贞为国,胸怀大志,十分钦佩。于是,他向郑成功献计说:“台湾沃野千里,实王霸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并且横绝大海,四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家眷、人口住在此地,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接着,他向郑成功献出了台湾地图,并详细陈述了台湾情况,表示愿作大军收复台湾的向导。郑成功因早有了收复台湾之心,听罢何斌所述,感到不谋而合,十分欢喜。

为了审慎选择进军路线和时机,郑成功派人乘船先往台湾,进一步证实了何斌所提供的进军路线是正确的,经过精心筹划,决定出敌不意地通过鹿耳门港湾,在台南抢滩登陆,突袭敌赤嵌城。

顺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大军自金门料罗湾登舟出发。他将全军编为两个梯队,自己亲率军一梯队二万五千人,战舰一百二十艘,向澎湖挺进。由于郑成功正确地掌握了天候、航线,部队进展顺利。经过一天一夜,就渡过台湾海峡,抵达澎湖列岛。不料,在这里遇到连天狂风,船行受阻。直至三十日,风浪仍未停止。面对所携粮水越来越少的严重困难,郑成功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当晚迎风而进。广大爱国将士乘风破浪,于次日拂晓到达鹿耳门港湾外。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鹿耳门阔仅里许,是进入内海台江的北航道。在鹿耳门南面虽有北线尾和一鲲身的南航道,但该处有荷兰的重兵把守,不易通过。当时,台湾荷军总数约两千,主要驻扎在赤嵌城和赤嵌楼两处。荷军认为,鹿耳门早有沉船阻塞水路,而且港道迂回,水浅礁多,不便通行,无须设防。于是,郑成功抓住守敌疏于防范之隙,决心出其不意,直入鹿耳门。

这天,郑成功利用早晨涨潮之机,以何斌为向导,绕过敌炮台,迅速进入鹿耳门内海,然后即抢滩登陆:主力在禾寮港登陆,直插赤嵌楼守敌的侧后;另一支则进占北线尾一带,保障主力的登陆。台湾人民见到祖国的大军,个个欢欣鼓舞,争相协助搜捕敌人。郑成功在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很快切断了赤嵌楼与赤嵌城之间的联系。中国军队出现之突然,进展之神速,使两处守敌措手不及。敌将猫难实叮说:中国兵太可怕了,他们都是神兵,是从天上降下来的。

但是,侵略军不肯就此罢休。他们在依托堡垒顽抗的同时,又出动四艘战舰向鹿耳门一带郑军的侧翼反攻;在陆上,荷兰军队兵分两支,向北线尾一带郑军反扑。郑成功随即督军还击。海战中,击毁击伤敌舰三艘,仅有一艘逃脱;陆战中,郑成功以大部队正面还击,另出奇兵七八百人,迂回敌侧后夹击,全歼进攻之敌。随后,郑成功联络当地人民两万五千人,一举拔除赤嵌楼敌军据点。

五月初,郑成功第二梯队渡海到达台湾。郑成功集中全军进围赤嵌城。赤嵌城是荷兰侵略军的“王城”,号称海上堡垒,易守难攻。郑成功考虑到:赤嵌城已经形势孤立,毫无后援,敌人必拼死扼守,如率队强攻,势必杀伤过多。于是,他决定长期围困,迫其自降。围攻期间,郑成功致书城中荷兰总督,指出:只要放弃抵抗,还我先人故土,可保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再次申明出兵的根本目的在于统一祖国国土。但殖民者仍欲凭城顽抗,拒不退走。至顺治十九年(1662)一月,敌军被围近九个月,城中缺粮,饥饿而死者达一千六百余人。郑成功见时机已到,下令发起总攻。二月一日,荷兰侵略者终于在力竭势穷的情况下,出城在投降书上签字。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胜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名臣全传——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受降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立即着手台湾的整顿和建设。为了纪念他的家乡,他将热兰遮城改名为平安镇,还在台湾建立起了与明朝相同的管理机构。此外,他十分注意安抚百姓,整肃风纪,指示全军屯田生产,以解决军需困难。他为开发和治理台湾制订了许多政策,深得当地人民的支持。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命令部将陈豹驻扎在南澳,命令儿子郑锦居守在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清廷杀了郑芝龙及其子郑世恩、世荫、世默。郑成功也听信谗言,派遣军队袭击陈豹,导致陈豹举兵到广州投降清朝。郑成功又对郑锦与乳母私通并生出儿子很气愤,派郑泰去杀郑锦及其母亲董氏。当时恰有谣言说郑成功要把将领中留在厦门的人斩杀一净,正值周全斌从南澳返回,拘捕并囚禁了郑泰,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的封号,称郑锦为平国公,举兵抗拒郑成功的命令。当时郑成功正在患病,听说儿子拥兵叛己,心情悲愤交集。五月初,这位民族英雄在痛苦中含悲死去,时年仅三十九岁。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率兵收复台湾,为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持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开发台湾,康熙二十年(1681)郑经死去,他的儿子为争权而互相残杀,人心动乱。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将施琅率军攻占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投降,清政府统一了台湾及澎湖列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44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