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名臣全传——戚继光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0:51:24 0


名臣全传——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又号孟诸,山东蓬莱(今属山东烟台)人。嘉靖中期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都督同知,代总兵官。最后官至左都督。

一、挑选精兵 严格治军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之家,据说,他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后来因任职山东,遂定居于东牟县(今山东莱芜)。他的父亲戚景通是一位为人正直、精通经史、文武兼优的名将。所以,戚继光自幼在他的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诵读诗文,研习兵法,苦练武艺。戚继光十七岁那年,他的父亲病故,戚继光承袭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在任期间,他仍旧刻苦读书,博览历代兵家名著,决心不负青春年华,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他曾在兵书里写下了“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表明他立志海防的雄心壮志。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夏天,戚继光被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负责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以筹办整个山东的海防。这时,散落的日本浪人、海盗集团纠合日本南北战争中的溃勇败将、失意政客、破产农民等,成批地侵入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之为“倭寇”。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抢劫,无恶不作。沿海地区的倭患的日益恶化,严重地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务,使中国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和破坏。面对这种状况,戚继光怀着保国卫民的壮志决心,积极组织抗倭,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广大军民的支持配合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平定了山东倭患。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是因为道路阻塞造成的,所以朝廷不加治罪。不久,他会合了俞大猷之兵,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了官,戴罪去打击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他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不久即以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

倭寇骚扰浙江时,由于浙江沿海卫所残破,兵力单薄,明王朝从山东、河北、广西等地调来大批军队。这些从外地调来的军队,统称为客兵。起初,浙江人民对这些客兵抱着很大希望,除了表示极大的欢迎之外,并想尽办法为“客兵”筹措粮饷。但这些客兵纪律很差,甚至“掠奸索食,不减于贼”,一旦遇到敌人,则“数里以前,望贼奔溃,闻风破胆”。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逃,遇兵不得生!”

名臣全传——戚继光

嘉靖三十八年所建的豫园中的卷雨楼

戚继光到浙江不久,即了解到“客兵”的腐败,特别是与倭寇接触几次之后,客兵的弱点暴露无遗。他觉得把平倭的重任放在客兵身上,不仅对地方无益,相反的只有“徒增贼势猖狂,以贻羞笑”。遂决心编练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简选好兵。戚继光的选兵条件是“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不以貌取人,要“以胆为主”,要敢于同敌人拼杀。根据这些条件,他于1558年十月在义乌县从农民、矿工中招募了三千人,一支新军建立起来了。

新兵入选即编队入伍,进行训练。训练大体分两个方面,一是纪律训练,一是武艺训练。纪律训练的目的,是让士兵明白号令,服从节制。戚继光说:“古今名将用兵,不曾有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能百战百胜之人。”因此,他把各种紧要号令编印成册发给兵士,要人人熟记。记得熟,做得好,有赏;记不熟,做不好,受罚。通过这些训练,使千万人俨然一体。训练武艺的目的,主要使兵士防身杀敌,立功报国。戚继光决不允许兵士习练花枪、花刀、花棍之类装点门面的东西,因为这些与训练宗旨不相容。在进行武艺训练时,他是按照年龄大小、身材高低、体质强弱的不同,分别授以不同的军器。年少敏捷的授以藤牌,年富力强、老成持重的授以狼筅(用大毛竹或铁制成,长约一丈五、六尺,是掩护兵士前进的武器,但无其他利器配合则不能杀敌),有勇气的壮汉授以长枪,其他人则授以叉、耙、棍、刀等短武器。兵士除进行单个的武艺训练,还要进行营阵教练,做到个人和集体战斗的统一。此外还有体质锻炼,训练时,兵士要穿重甲、荷重物,以练体力;用的器械要重于交战时所用的武器,以练手力;兵士腿裹沙囊,一次跑一里,不得气喘,以练足力。戚继光练兵讲求武艺训练与纪律训练习并重。

由于戚继光治军严格,又有一套比较完整、行之有效的练兵法则,使得这支新军在较短的时间里被训练成为纪律严明、组织良好、勇敢善战、常打胜仗的军队。这支常胜军被人民称誉为“戚家军”。

二、救援桃渚 穷追逃敌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继光被调至浙江。第二年七月,出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这三府辖区倭寇猖獗,倭垒散布,是浙江防务的主要地区。戚继光一边督练部队,一边同分散的倭寇作战,连拔敌垒。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夏之交,倭寇大举侵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包围了桃渚千户所(在台州东)。桃渚,位于海门卫东北五十里,城高二丈余,三面枕山,一面临海,形势非常险要,是台州防务的沿海前哨。四月初,戚继光率队从宁波(今浙江宁波)出发,驰赴台州,前往解救桃渚之围。当他们兵至桃渚时,桃渚城已被围困月余,危在旦夕。为了防止敌人闻警逃散,避开倭寇凶锋,戚继光采取了设疑牵制,暗置伏兵,乘敌撤退之机,突然实施攻击的歼敌方式。他首先选择了倭寇败逃时的必经之地,派队分头埋伏;然后,选鸟铳手数十人潜入桃渚城,与守军相配合,在城上张旗树帜,作为疑兵。第二天,倭寇攻城,城上鸟铳齐发,击毙大批敌人。倭寇见攻城不得,死伤惨重,又见城上旌旗蔽日,以为戚继光大队已经入城,就仓皇退却。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掉头一走,却遭到早已埋伏在路口的大队戚家军的截杀。由于倭寇处于败势,仓皇无备,遭到突然打击后,措手不及,所以死伤惨重。勉强逃出的部分残倭,行至灵江北岸的章安(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章安镇),举火为号,企图引南岸残敌会合,进行顽抗。戚继光早在这里三处设伏,分兵进击,并亲自擂鼓助战。经过半天英勇搏斗,再次大败敌寇。随后,戚继光紧追不舍,终于把这部分残倭围困在黄蕉山(今浙江松门北海中,又名黄礁山),全部歼灭。

就在戚继光追击逃敌之时,又有大批倭寇进攻桃渚。这样一来,桃渚之围仍然未解。面对分扎各地、游动不定、时聚时散的倭群,戚继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看到,眼下劫扰浙江的倭寇主要有三支:一是桃渚方面;二是栅浦、贾子(今浙江路桥一带)方面;三是温州(今浙江温州)一带。而这三支倭寇,桃渚最盛,栅浦、贾子次之,温州又次之。所以带兵再到桃渚,攻其首要,势在必行。为了置敌于死地,防止其他地区的倭寇前来增援,戚继光提出了分兵扼要,协同作战的主张。他建议:由分巡佥曹天佑、督都指挥祁云龙等扼守黄岩(今浙江黄岩),阻击温州之倭北窜;以知县张师善率乡兵,直抵栅浦,牵制该地倭寇;由浙江巡抚谭纶等率部镇守海门(今浙江海门),切断栅浦与桃渚倭寇的联系。这样,从战略上形成孤立桃渚之势。然后,戚继光自己率领所部担当主攻桃渚倭寇的任务。浙江总督胡宗宪听了戚继光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依计而行。

名臣全传——戚继光

浙江宁波镇海杭倭戚远城

四月二十四日,戚继光进攻桃渚。由于切断了桃渚倭寇的外援,从战略上创造了歼敌的条件,所以作战十分顺利。围攻桃渚的倭寇,侦知戚继光所部明军锐不可当,闻讯解围而走。这部分倭寇撤退不远,又据险扎营,企图顽抗。戚继光督队猛攻,并派人深入敌穴,纵火焚烧。倭寇大败,当场烧死和逃跑时入水溺死者不可数计。这天深夜,大雨如注,残倭冒雨开船,逃往栅浦。至此,彻底解除了倭寇对桃渚的围攻。

五月初,戚继光率师向南来到海门。在这里,他再次指挥了阻击、追击倭寇的战斗。

戚继光刚到海门,突然接到探报:有三千倭寇自贾子、栅浦方面窜犯海门。由于守军麻痹大意,以致当倭寇趁夜偷袭该城时,守城的将士竟然毫无察觉。在数十名倭寇攀上城头、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戚继光跃然而起,亲自出营搏战。当时,风雨交加,天黑如漆。士兵们听说主帅亲自冲锋了,纷纷登城厮杀。经过一场激烈的拼杀,终于全歼了登城之敌。

戚继光料定,倭寇攻海门不成,必会从金清闸渡新河出南涧窜逃。于是,他立即率领部众,先机进入新河城(今浙江温岭东北)。然后,在河中钉桩连船,塞敌去路。果然,时不多久,倭寇路经该处企图南下。他们见出路阻塞,只好泊船于城南牛桥,爬上新河所前山筑垒拒守。为了引敌出垒,以求全歼,戚继光将大队明军隐蔽于城内,而以小支部队出城西,佯示无备。倭寇见明军力量寡弱,不知道戚继光大队人马已经入城,就倾巢向西涌来。站在城头观察敌情的戚继光,见倭寇船只全部泊于城南牛桥,料定倭寇在城西求战不成,必定回城南,乘船逃往别处。于是急令全部精锐,埋伏于城南待敌。等到倭寇返回城南时,三路伏兵突然出现,四处截杀。敌人登船不成,背水之地又无依托,死伤十分惨重。戚家军鸟铳齐发,纵火焚烧,一举摧毁敌船三十二艘,烧死、溺死倭寇一千多人。

名臣全传——戚继光

明代《浙江濒海图》,标有为防范倭寇所设置的卫所及修筑的堡垒

部分逃往南岸的残倭,继续南逃,企图与温州的倭寇会合。戚继光抓住倭寇魂飞胆落、无力还手之机,督兵追击。十一日追至太平(今浙江温岭),十二日追至南湾(太平南)。倭寇甩不掉戚家军的追击,只好掉头再战。他们分五路占据沿海高山,凭险死守,又劫得渔船数十只,准备随时出海。戚继光先命部将等率军千人从山背后抄击,正面则兵分五路与倭寇对阵;同时,留出向海的一面,在海口处预设伏兵,迫使敌人自投罗网。战斗没过多久,部将率部从山后登上山顶。所有明军上下合击,左右夹攻。倭寇支撑不住,果然从戚继光留出的那条海路溃逃。刹那间,海边伏兵蜂拥而起,倭寇有的跳水而死,有的弃械投降,只有约二百多名残兵狼狈向乐清(今浙江乐清)逃去。戚继光一直追到温州的盘石、馆头,终于将这支倭寇全歼。

三、北袭宁海 回保台州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继光被任命为参将,开始独镇一路,负责守卫台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严州(今浙江梅城)等地,驻兵松门(今浙江松门)、海门一带。第二年春,倭寇又出动船只数百,约一、两万人,进犯浙江。台州是倭寇进攻的重点。四月十九日,倭船十六艘由象山(今浙江象山)海口侵入奉化、宁海之间,企图乘虚南下,进攻台州。戚继光清楚地看到,倭寇先发兵宁海,是想等明军一出动,即乘虚攻打台州。当时,戚继光的主力集结在海门、松门,距宁海有百余里。如果率兵北上,势必后路空虚;如果固守不出,就给敌人以疯狂劫扰的机会。戚继光反复权衡利弊,决定将计就计,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先北后南,急趋宁海,然后折师回保台州。他首先发兵两支,分别加强台州、海门的防范。然后,亲率精锐,急速北上,直攻宁海之敌。在宁海一带作恶的倭寇,听说戚家军将至,都仓皇逃窜。戚继光一举粉碎了倭寇对宁海的进攻。

果然,就在戚继光北进宁海之时,又有数千倭寇,乘舟船数十艘,从健跳所(今浙江健跳)一带登陆。他们兵分两路:一犯桃渚,一犯新河城,然后气势汹汹地向台州扑来。这时,戚继光已完成了对宁海之倭的打击,遂兵分三路,擂鼓疾行,回师台州。当侵台之倭刚刚行至距台州二里左右的花街时,就与戚家军不期而遇。倭寇没有料到戚家军会突然而至,慌乱不堪,匆忙排成一字大阵迎战。戚继光以正兵对敌的同时,又与奇兵交相使用,倭寇抵挡不住,收队南撤。为了阻止戚家军的追击,他们在沿途抛出大量金银财物,但戚家军严守军纪,个个奋勇冲杀,无一人拾取。

名臣全传——戚继光

镇海海防城墙

戚继光虽然杀退了进犯台州的倭寇,但从全局上看,并没有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而且从倭寇一触即逃的迹象表明,其离开台州的目的在于引戚家军移军到别处,以便他们再返台州。如果戚家军坐以待敌,倭寇就不会再来。根据这种情况,戚继光很快又施一计:当天夜里戚家军突然离开台州,撤至桐岩岭(今临海北),佯作回宁海。倭寇见戚家军意在图北,果然又来袭击台州。戚继光知敌中计,于四月二十七日晨,突然命令部众再杀回头。戚家军行动迅速,从桐岩岭出发,不到半日就回到了台州。倭寇万没想到戚家军从天而降,所以闻讯即夺路逃奔。戚家军全力追杀,生擒倭酋二人,斩敌首三百零八级,余敌全部落水而死。这一战,速战速决,还不到一顿饭工夫。

这次歼敌不久,从健跳所圻头登陆的另一支倭寇两千多人,再次来犯,气势汹汹地抵达台州东北的大田。他们见台州设防较固,便打算改由小路转攻处州(今浙江丽水)。这时候,戚继光因分兵四出,身边只有一千五百余名战士。彼众己寡,不易力取。于是,他便采取了中途伏击的办法,将部众全部埋伏在上峰岭。这个地方山势起伏,森林茂密,是倭寇西赴处州的必经之地。为了不露行迹,戚继光命令所有伏兵,各执松枝一束,作为伪装。由山路而来的倭寇,瞭望岭头,满山苍松,不见有兵,便放胆行进。倭寇的队伍成单列,中间夹着被抢劫来的中国男女,长达二十里。戚家军待敌过半,突然跃起,列开“鸳鸯阵”勇敢拼杀,倭寇顿时丢盔弃甲,全线溃败。最后被生擒五人,斩首三百四十四级,坠崖而死之敌不计其数。

四、横屿大捷 奇袭牛田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兵六千余人由浙入闽,投入平定福建倭患的战斗。

当时,福建境内的倭垒极多。最集中的是宁德(今福建宁德)东北的横屿,这是倭寇设在福建的一座老巢;另一个是福清(今福建福清)境内的牛田,新来的倭寇多屯集于此。这年八月,戚继光集中兵力,一举拔除了倭寇设在横屿的老巢。

横屿位于福建宁德城东北二十里,是海中的一个小岛,离岸约十里,和大陆中间隔着一片浅滩,涨潮时一片汪洋,落潮时尽是泥淖,步兵既难涉水往渡,水兵又因船只搁浅不能行进。倭寇在这里设大营、筑工事,妄图长期盘踞,作为他们登陆劫掠的基地。据统计,当时横屿倭寇的兵力约有一千人,加上散扎在福清、宁德境内的倭垒,总数可达一万多人。他们遍布耳目,互相声援,遇到机会即出。长期以来,当地明军不知计之所出,无可奈何。

对付这样一座顽垒,戚继光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他详细观察了沿海地形和敌情,见横屿倭寇之所以猖狂凶顽,一是凭借地势险峻,二是有沿海各据点的援应。于是,戚继光决定先降其胁从,剪敌羽翼,再捣敌巢。他首先率军拔除了沿海陆地上的倭寇据点,招降胁从千余人。然后,转旗东向,直抵海岸。

面对一片汪洋,戚继光把强渡的机会选在退潮之时。他召集诸将,详陈利害,指出:此一去,深入险地,只可胜,不可败。不仅行进速度要快,而且必须登岸立足,否则潮水一涨,将陷入背水绝境。他激励大家说:“此次出兵横屿,全凭意志和胆力,诸位中哪一人若无此胆力,就不必前往!”将士们听了都激动地说:“我们跟随将军,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为了什么呢?难道我们会对垒示怯吗?”戚继光见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便乘退潮之机,命每人背草一束,列鸳鸯阵,匍匐前进。

战士们在泥淖中爬行,稍不当心,即有陷入泥潭的危险。每行一百步,就必须休息一次。经过艰险困苦的十里拼搏,渡海战士终于抵达彼岸。横屿倭寇不料戚家军涉海而至,慌忙沿山脚列阵,并严守作为巢穴的木城顽抗。戚继光一面正面列队进攻;一面分队抄袭,后续部队也迅速渡海助攻。战士们见背水对敌,个个拼死冲杀,并且四处纵火焚烧岛上的木城。顽抗的倭寇抵挡不住戚家军的勇猛而突然的攻势,四散奔逃。败逃中,倭寇被追杀而死的有三百四十多人,坠水淹死的有六百多人。这一仗,仅用了三个时辰,就大获全胜,克复了被倭寇占据了三年之久的横屿。

名臣全传——戚继光

戚继光用过的军刀

八月二十九日,戚继光率队开抵福清。屯扎福清一带的倭寇得知戚家军大队来攻,自料不敌,相继缩回福清东南三十里的牛田倭垒。牛田背山面海,四周有杞店、上薛、西林、木岭等据点,星罗棋布,络绎三十里。戚继光亲自登上大乌岭观察了倭寇情况,发现各垒沟渠纵横,地势复杂,很难接近。若采取兵拔横屿时所用的强攻手段,实属下策。于是,他隐真示假,布施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一方面命令部队积极进行强攻准备;一方面却四处张扬说:“我兵远来,需要养精蓄锐,待机而动,不是一朝一暮就可以进攻的。”倭寇以为戚家军不会立即攻击,便放松了警惕。戚继光见懈敌之计已经成功,便以进攻牛田中心据点为目标作为部署。他将部队分为三路:一出仓下;一出锦屏山,一路分别埋伏于哨林木岭、田原岭、上迳等处,防敌抄袭,并断敌归路。

九月一日夜,戚继光率领人马,轻装衔枚,悄悄地向杞店急驰。当他们抵达倭垒附近时,倭寇还正蒙头熟睡,丝毫未曾察觉。戚继光指挥部队首先将敌营围住。然后,另派壮士抢先攀登入营,后续士兵则乘机一拥而入。倭寇懵头转向,来不及反抗就全部被结束了性命。这一战结束后,戚继光连夜把队伍带至锦屏山(距福清约十里)。在这里设伏合击,全歼倭寇七百余人。接着,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一鼓作气,攻占了牛田倭窟。由于出敌不意,行动敏捷,所到之处,速战速决。据计,这次战斗共斩倭首六百八十余级,收降胁从数千,救出中国男女九百多人。屯据西林、木岭的倭寇,见牛田大营溃败,望尘丧胆,纷纷溃逃。

九月十二日,戚继光乘大胜余威,采取同样手段,隐蔽已方真正的企图,佯示怯战,出敌不意地向林墩(今福建莆田南)之敌发动了攻击,再次全歼该地的倭寇。生俘二十六人,斩首九百六十级。随后,又粉碎了三百名勇悍之倭对福清的进攻。

连续胜利,使戚继光威名远播,戚家军也名闻天下。戚继光也被倭寇称为“戚老虎”。这年十一月,戚继光班师回到了浙江。

五、激战平海 解围仙游

戚继光回到浙江不久,倭寇又接踵而至。他们说:“戚老虎走了,我们还怕什么。”一时间,福建沿海地区的倭乱又起。

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约有六千多倭寇攻占了兴化(今福建莆田)。这是倭寇侵犯福建以来,第一次攻陷府城。明政府急忙起用俞大猷出任福建总兵;同时急调戚继光再次率军援闽。倭寇见势不妙,便于次年一月底,匆匆放弃兴化,退据兴化东南的平海卫(今福建平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十三日,戚家军再一次抵达福清。这时,总兵俞大猷会合广东总兵刘显所部,已屯兵五侯山(又名五虎山,今福建闽侯县东南)一带,等候戚家军多日。二十日,戚继光与俞大猷、刘显共同商定了破敌之策。决定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平海。其部署是:戚家军担任中路冲击,俞大猷攻右路,刘显攻左路。

第二天深夜,明军同时出发。戚继光首先粉碎了两千多倭寇的冲击,然后挥师猛追,第一个冲入敌人占据的平海卫,俞、刘二部也相继攻入。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巳时,共斩敌二千二百多人,救出百姓三千多人。此役大获全胜,巡抚谭纶上奏报功,戚继光排在第一,刘显、俞大猷次之。戚继光因前面收复横屿的功劳,被提升为都督佥事,这次又晋升为都督同知,世荫千户,而且代俞大猷任福建总兵官。

十一月上旬,倭寇集中两万多人围攻位于木兰溪畔的仙游城(今福建仙游)。城中军民奋力坚守,但因力量悬殊,十分危急。戚继光鉴于戚家军防线过长,力量不足,无法与敌人马上决战的状况,在催令浙兵速来支援的同时,采取了暂取守势、伺机反攻的部署:一是加强仙游城的防御力量,派二百名亲兵入城协助防守,不断增加守城物资的补给。二是布设疑兵,以分敌势。以一部兵力驻扎仙游附近铁山与敌对抗;又在沙园一带击鼓鸣炮,虚张声势;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围城之倭。三是发兵一支,北扼省城福州,以防福宁(今福建霞浦)登陆之敌。四是切断仙游倭寇与泉州、漳州一带倭寇的联系。五是不断歼灭后续登陆之敌,以孤立围攻仙游的倭寇。

名臣全传——戚继光

戚继光在抗倭战争时期所写的《纪效新书》

十二月二十四日,戚继光见明军援军齐集,立即组织反击敌人。鉴于仙游的倭寇有两万之众,又分别在城四门筑垒扎驻,明军仅一万左右,力量相差悬殊这一形势,戚继光决定:集中兵力,合攻围敌之南垒;同时发兵两支,分别进攻敌东西二垒,以作牵制之势;待南垒得胜后,再实施合攻。又派兵一支屯扎铁山,设疑兵以牵制北垒之倭。此外,戚继光还对预备力量作了具体部署,并将作战的具体要求,详细写在号票上,分发诸将,依照执行。

二十五日,明朝的各路大军分道出发。次日清晨,共同杀向敌营。由于各路大军配合默契,又在行动时采取了非常隐蔽的方式,给了敌人意想不到的突然打击,所以很快拔除南垒。随后,东西两路协同作战,接连攻克敌东、西、北三垒。这样,戚继光以周密的部署、迅速一致的行动,一举破除仙游之围。倭寇的攻城设施、器械,全被焚毁或缴获。消息传出后,民众无不为之拍手称快。当时,福建巡抚谭纶在上疏中也对戚继光的用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用寡敌众,一呼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悉收全捷。……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

仙游破围后,戚继光紧追逃敌。嘉靖四十三年(1564)二月,在同安县(今福建同安)两次大败倭寇。至此,福建境内倭患暂告平息。第二年,戚继光开始把戚家军的锋芒指向广东,消灭了与倭寇紧密勾结的山寇吴平近万人,消除了广东倭患。戚继光与东南沿海军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取得了平息倭患、保卫国土的重大胜利。

戚继光治军,号令严明,赏罚公正,士卒没有敢不听从命令的。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名将,戚继光的操行没有俞大猷好,但遇事果断、勇敢、刚毅都超过了他。俞大猷是老将,办事力求稳重,戚继光则雷厉风行,屡次摧毁强敌,名声更在俞大猷之上。

六、为国练兵 保卫北疆

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因为蓟门经常有警报,请求召俞大猷、戚继光专职负责训练边境的士卒。兵部的意见是只用戚继光,于是召他担任神机营副将。刚好谭纶在辽、蓟指挥军队,遂集中了步兵三万人,征集了浙江兵三千人,请求专门交戚继光训练。皇帝批准了。隆庆二年(1568)五月,命令戚继光以都督同知的身份,总理蓟州(今天津蓟县)、昌平(今北京昌平)、辽东(今辽宁辽阳)、保定(今河北保定)几个镇的练兵事宜。总兵官以下的全部归他指挥。戚继光上任后,给皇帝上奏章说:

蓟门的兵,虽然人数很多,但是实际上很少。之所以这样说,有七个原因:营军不熟悉军事,而爱好那些不重要的技能,壮健的在将官家里服役,老弱的才在队伍,这是第一。边关要塞的位置曲折连绵,很少驿站,使者来客络绎不绝,每天都要忙于送往迎来,参将、游击成了驿使,兵营堡垒成了旅舍,这是第二。贼寇来到,则调遣不得其法,远道赶往,兵士倒毙马匹僵死,这是第三。守卫边塞的士卒纪律不严格,队伍不整齐,这是第四。临阵时马军不骑马,反而步行,这是第五。家丁兴盛而军心离散,这是第六。不管地势是否险要,都布置士卒防守堡垒,到处安排分散了力量,这是第七。这七个问题不解决,边境的守备怎能治理?
而且还有六项不训练士卒的失误、虽然练了也没达到实效的四项弊病。什么是不训练士卒?边防所依靠的是士兵,兵所依靠的是将领;现在关怀威信号令都不能使他们心服,言行不一不能把他们的力量集中到一起,这样,当情况紧急时便难以使用,这是第一。有火药武器不能使用,这是第二。撇开本地人不加以训练,这是第三。各镇前来支援的兵,讨厌不是自己的统属,漫无纪律,这是第四。班军民兵数量超过了四万,但人心各一,这是第五。练兵的要领在于首先训练将领。现在注重武科,好像是多方保举了,但这是挑选将领的做法,不是培养将领的方法,这是第六。为什么说虽然练了也没有达到实效?现在一个营的兵卒,当炮手的常常是十个人。不知道兵法是五个兵轮番使用,应当用配备戈矛弓箭之类长武器的士兵来掩护那些配备刀剑等短武器的士兵,而以配备短武器的兵来救援那些配备长武器的兵,这是第一。三军的兵士各有技艺,金鼓旗帜,什么没有?现在都放置不用,这是第二。我方弓箭的力量不比敌人强,而想依靠它取得胜利,这是第三。培养训练的方法,自有正当的门径。好看的则不实用,实用的则不好看,现在完全不讲究实用,这是第四。
臣又听说军队的形状像水,水因为地势而决定流向,兵考虑地势而决定取胜的战略。蓟镇的地形可以分成三类。广阔的平原,是内地百里以南的形势。一半险要一半平易,这是靠近边界的形势。山谷狭窄,林木茂密,这是边塞以外的形势。敌寇进入平原适宜车战。在边界附近,适宜马战。在边界以外,适宜步战。三种方式交替使用,才可以取得胜利。现在守边兵士只习惯马战,不熟悉山地作战、林中作战、狭谷作战的方法,只有浙兵可以这样做。希望再给我浙东的杀手、炮手各三千人,再招募西北的壮士,取足马军五支,步军十支,专听臣的训练,军中所需用物资,随时根据情况发给,这是臣最恳切的期望。臣这官职是初次创设,各将领都把它看作是赘疣,臣怎能开展工作?

戚继光这份奏章下发到兵部,认为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权力分散,众将领很多都在观望,应该把总兵郭琥召回,只委任戚继光负责。于是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各处,而停止对浙江兵的调动。确认戚继光攻破吴平的功劳,升右都督。敌寇进攻青山口,被戚继光打退。

名臣全传——戚继光

戚继光在山海关题写的“天开海岳”石碑

自嘉靖以来,边界的城墙虽然时有修筑,但没有建造墩台。戚继光在塞上巡视,提出建造敌台。大致说:“蓟镇边墙,周围延续两千里,一处出现了问题则别处都坚固也没用。近来年年修筑、年年倒塌,徒然耗费并无效益。请垮墙建台,这样到处都可以随时观察敌人的动静。台五丈高,中空为三层,台住一百人,盔甲、武器干粮全都齐备。但边防士卒性格粗犷,难以忍受军法的约束,请准召浙江人独立为一军,用以倡导勇敢。”督抚上报了他的意见,皇帝准许,三千浙江兵来到后,戚继光将他们排列在郊外。天下大雨,从早上直到日西斜,浙江兵仍然直立不动。边防兵士十分惊骇,从此才知道什么是军令。隆庆五年(1571)秋天,敌台完工,精细坚固雄伟壮观,两千里间声势相连。戚继光因此得到世袭荫职。

名臣全传——戚继光

明代大福船(模型)

当时,俺答已经来朝贡,宣府、大同以西,全无战事。只有小王子的后人土蛮迁居到插汉之地,拥有十多万军士,经常威胁蓟门。而朵颜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勾结土蛮,时叛时服。万历元年(1573)春天,这两股敌人计划入侵。骑兵到了喜峰口,勒索赏赐没有得到,便大肆烧杀抢掠,到边塞附近打猎,以引诱明军。戚继光突然出击,几乎抓到了狐狸。这年夏天,狐狸再次侵犯桃林,长昂亦侵犯界岭。明军斩首俘获很多,边关的官员劝他投降,狐狸才老老实实地到关请求入贡。廷议每年给他赏赐。第二年春天,长昂再次窥测各个关口,都无法入内,于是和狐狸一同逼使长秃进犯明朝。戚继光追击,把长秃抓了回来。长秃是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父。于是这两个敌寇率领着族内三百人入国求见请死罪。狐狸穿着白色冠服,叩头请求赦免了长秃。戚继光和总督刘应节等商议,派遣副将史宸、罗端前往喜峰口受降。狐狸等都围着他们拜,献还所抢去的边界百姓。这样,又释放了长秃,准许他们依旧朝贡。戚继光在蓟州镇守,他们再也不敢侵犯。

名臣全传——戚继光

戚继光所著《练兵实纪》书影

不久,戚继光被升为左都督。又因协助辽东军打退了少数民族的进犯,在加封太子太保之后又加封太子少保。在以后的考核中,他屡受嘉奖。

戚继光在蓟州镇守了十六年,边防守备井井有条,蓟门太平安定。这之前,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十七年间换了十个大将,都因获罪去职。只有戚继光例外,后继的人,遵照他已制定的法则,亦能够几十年平安无事。这亦多亏当时朝中执政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都依靠信任他。张居正尤其是事事都和他商议,想与戚继光为难的人,常常都被调走。各督抚大臣像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和他的关系都很好,戚继光的行动不受掣肘,所以更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张居正死后半年,给事中张鼎思说戚继光不适于在北方工作,执政者马上把他调到广东。戚继光郁郁不得志,勉强前往,过了一年便称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再弹劾他,他竟被罢官回家。过了三年,御史傅光宅上疏推荐他,反而受停俸禄的处分。万历十五年(1587)十二月八日,戚继光因病去世。

由于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治理边防,所以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许多创见。他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成为受人推崇的军事名著,至今仍受到军事家的重视。戚继光在南方、北方任职,声望都很高,在南方的战功尤其显赫,在北方则专事防守。他是位为保卫国土而做出巨大贡献的抗倭名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垂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史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441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