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名臣全传——常遇春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7 10:49:01 0


名臣全传——常遇春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安徽怀远人。明代开国元勋,历任中翼大元帅,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左副将军。始封鄂国公,开平王,谥号“忠武”。在功臣排名中,位列第二。他深沉内向,勇猛果敢,常能身先士卒,却又不乏谋略,忠贞不贰,从不居功自傲,为一代名将。

一、一身是胆 只身克敌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百姓生活窘迫,各地豪杰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常遇春便在这历史的浪潮中,也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者中去。

常遇春长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臂力过人。而且相貌憨厚中透出勇武,威严中有几分智慧,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寒气逼人。常遇春善于射箭,有百步穿杨之功;而且胆量也大,从小没有谁敢与他较量胆量和力气。

一开始,常遇春投奔了当地的一个小土匪刘聚,跟着刘聚揭竿落草。常遇春胸有大志,想干一番大事业。他发现刘聚每日除了打家劫舍,就是吃喝玩乐,见了小便宜拼命去占,见了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大事却缩头不前,而且心胸狭窄,没有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常遇春于是决心离开刘聚。

朱元璋当时已经跟随郭子兴起义,占领了安徽的许多地方,声势很大,于是常遇春准备去投奔朱元璋。他听说朱元璋当时在和阳,于是就带了自己手下的十几个人赶往和阳。据说他们还没走到和阳时,走得又困、又饿、又乏,于是十几个人就在路边田间睡着了。睡得正香的时候,常遇春忽然梦见一个披着金甲、举着金盾的神人向他跑了过来,跑到他跟前,冲他喊道:“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君来了!”常遇春一惊,从梦中醒来,站身起来,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只见远处一队兵马朝这边奔来,烟尘飞扬,渐行渐近,只见大旗上赫然有一大字“朱”字。常遇春赶忙跑到路中间,跪在路上。朱元璋带着一队人马,正出城散心而归,见路中跪着一个人,长得虎背熊腰,黑红脸膛,两道重眉,便下马问道:“你是谁?请站起来讲话。”常遇春说:“我是怀远人常遇春。听说您要干大事,我特来效力,还带了十几个弟兄,请大帅收留我们。朱元璋见常遇春仪表堂堂,想到正是用人之际,便收留了他。从此,常遇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过了不久,常遇春自告奋勇请求当军队的前锋。朱元璋说:“你只是因为饥饿才来我这里找饭吃的,我收留你已经不错,你怎么能当先锋呢?”常遇春再三请求,朱元璋说:“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就等渡江之后再为我效力,那时肯定也不晚吧!”常遇春听了,只好等待渡江。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因和州(今安徽和县)城内缺粮,朱元璋准备渡江,夺取采石(今安徽当涂北),占领太平府(今安徽当涂)。正好赵普胜、俞通海在这时带领一千多艘战船、一万多士兵来归附朱元璋,后来赵普胜又率所部叛走。朱元璋决定大举过江,进攻采石。当时廖永安率水师乘风而下,不久便到了对岸的江边。可是,元军在石矶之上列好的队伍,用弓箭、长枪抵挡朱元璋的军队,使他们无法靠岸,廖永安命兵士向前冲,可总是距岸边三丈多远,冲不过去。大家一时非常着急,而元军的箭又急,伤了许多将士。

这时,常遇春乘着一艘小船飞快赶到了江边,朱元璋一见,大喊道:“常遇春,率队伍冲上去!”常遇春用长枪作篙,往船上一顶,用力一跃,腾空而起,飞向江边。岸上的元军一见常遇春飞了过来,惊慌失措,叫喊着挥舞长枪大刀,想在落地时将他杀死。只见常遇春在空中一手挥过长枪,一手拔下背上的大刀,在落地的一刹那,长枪一扫,大刀左右一挥,岸上的元军士兵顷刻便倒地十余人。常遇春落地不等站稳,把冲过来想置他于死地的两个元兵左一个一刀,右一个一枪,结果了性命。元兵见常遇春如此勇猛,又力大惊人,纷纷溃逃,岸边顿时就乱了套。常遇春大喝一声,挥刀挺枪,左冲右杀,所向披靡。后面的大军见常遇春勇猛异常,纷纷叫好,迅速登岸。顷刻间,朱元璋的大军就占领了石矶。石矶一占,采石也迅速被攻下。沿江的各处守军一见采石已破,知道守江已经无用,纷纷望风而降。于是朱元璋整队向太平进发,直抵城下,命大军急攻太平。常遇春冲杀在前,元军已溃不成军,太平府被迅速攻下。朱元璋把太平路改为太平府,并因常遇春勇猛有功,授他为总管府先锋,又进为总管都督。

这时,朱元璋军中将士的家眷和部队的辎重都在和州,而元朝的中丞蛮子海牙偷偷派水军袭击采石矶,并且占据了采石矶。这样,和州和太平之间的水路通道就被元军阻断了。朱元璋亲率大军去攻打元兵。他命令常遇春在各处多设疑阵分散敌人的兵力,牵制敌人,以达到一举全歼敌军的目的。战斗开始后,常遇春按朱元璋的吩咐,亲自驾着一条小船,一手摇橹,一手握长戈,在江上穿梭如飞,冲入敌人的船队。元军船队被常遇春在中间一冲,顿时被冲散成两部分,首尾难以照应。朱元璋立即命大军从左右两面出击,夹攻元军,江面上立刻杀声震天,元军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被朱元璋打得大败。战斗结束,缴获了元军所有的战船,江上的道路从此又畅通无阻了。接着,常遇春又受命去守溧阳,配合攻打集庆。

二、连战连捷 无坚不摧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常遇春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占了镇江,接着去进攻常州。张士诚的军队在牛塘包围了徐达,常遇春率军前去救援,攻破了敌方的包围,活捉了敌方将领,常遇春被提升为统军大元帅。张士诚又以水师进攻镇江,徐达、常遇春率大军抵御。在徐达走之前,朱元璋告诫他们说:“张士诚过去是一个小商贩,为人诡计多端。他现在来攻镇江,说明他与我们已经反目,那么你们要迅速去打昆陵(今江苏常州),掌握主动,阻止住张士诚的阴谋。”徐达和常遇春率大军进攻常州,张士诚赶紧派援军去常州增援。徐达、常遇春在离城十八里的地方设下埋伏,并命总管王均用率铁骑作为奇兵,徐达亲自督军,双方在龙潭展开激战。王均用率铁骑袭击张士诚军的侧面,张士诚大军败退,结果遇上伏兵,大败而还。常州被迅速攻克,常遇春又被提升为中翼大元帅。

攻占常州后,常遇春又随徐达去攻打宁国(今安徽宣城)。元军的长枪元帅谢国玺逃走,但朱亮祖等人却坚守城池,久攻不下。常遇春身先士卒,顶着箭雨,向宁国进攻,结果中箭被抬了下来。常遇春拨出箭来,士兵为他裹好伤后,他又冲了上去。朱元璋听说久攻不下,亲自来督战,见城内流矢厉害,于是命大军暂缓进攻,命军械师造了一种飞车,前面用竹子编成垂帘,使飞箭不能伤后面的人,下面装了轮子,能飞快地进退。飞车造好之后,朱元璋命令大军把宁国城团团包围,发动了全方位的进攻。城内朱亮祖等仍用旧法对付朱元璋的部队,但失去了效力。因飞车不但速度快,能遮挡射来的箭,而且很高,能迅速从云梯爬上城墙,宁国城很快就被攻了下来。守城元帅朱亮祖被活捉,朱元璋见其长得像个莽张飞似的,心里十分喜欢,就招降了他。

名臣全传——常遇春

郭子兴

宁国被攻下来后,常遇春又攻占了马驼沙,并率领水师攻下了池州(今安徽贵池)。常遇春因此被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

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准备攻打婺州。兵至徽州时,朱元璋把儒士唐仲实召来问道:“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他们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唐仲实回答说:“他们不喜欢杀人,所以能统一并安定天下。但现在我看天下百姓,还未能避开战乱,休养生息。”朱元璋诚恳接受了唐仲实的意见。婺州城投降后,朱元璋率大军入城。他知道常遇春等人过去每占城池,喜欢抢掠百姓,因此严令士卒,不许抢掠百姓,违令斩首。这样,婺州城中百姓十分安定。朱元璋又把婺州路改名为宁越府,设置了中书分省,召儒士胡翰等十多个人吃住在省中,每天让两个人讲解治国的道理。命王宗显任宁越知府。又开设郡学,聘请宋濂等人为五经讲师,戴良为学正,吴沉等人为训导。当时在婺州,学校早已荒废,到这时才又出现了朗朗的读书声。

名臣全传——常遇春

常遇春曾使用的高层攻城车

第二年九月,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军攻打衢州(今属浙江)。连续围攻了两个多月,仍未能攻克。常遇春分析了敌情,发现衢州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必须智取。于是他先派兵四面围困,迫使敌人四面设防,平分兵力;然后改变战术,以奇兵重点突破敌人的南门。元枢密院判张斌偷偷派出部下到常遇春营中,商量投降之事。当晚,张斌潜出城外,迎常遇春大军进入衢州城。元将伯颜不花被俘,元军被俘一万多人。常遇春占领衢州城,朱元璋下令改衢州名为龙游府。这一仗后,常遇春被升为佥枢密院事。后来,在进攻杭州时,常遇春所率部队失利,他被召回了应天府,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打大仗。

三、料敌用兵 百战百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大举进攻陈友谅。先命邓愈攻克浮梁,陈友谅守将侯邦佐弃城逃走。朱元璋派于光复攻乐平州(今江西乐平),守将总管肖明大败,遂取乐平。接着,吴国公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为先锋,自己乘龙骧巨舰,到达安庆。陈友谅坚守不战。朱元璋以陆兵作疑兵,又命令廖永忠、张志雄率领水师打败了敌人的八十余艘战船,遂占领安庆。接着长驱而进,到小孤山,陈友谅的守将傅友德及丁普郎投降。常遇春乘胜率军追击至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亲自率军督战。朱元璋命令水军分成两部分,夹击陈友谅,大败陈友谅,缴获舟船一百多艘。陈友谅仓皇携妻儿老小逃到武昌,江州遂被占领。

名臣全传——常遇春

董其昌《秋间帖》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江浙农民起义首领、割据势力头目张士诚,乘红巾军刘福通统兵援救益都(今山东益都)的时候,派大将吕珍为先锋,弟弟张士信率大军,进攻刘福通的根据地安丰(今安徽寿县)。围困了好久,城中粮食渐渐接济不上,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刘福通派使臣到建康向朱元璋告急,请求救援。朱元璋认为:“如果安丰被张士诚攻破,那他必然会更加嚣张,对我们也会构成威胁,不可不救。”但刘基进谏说:“陈友谅在看着我们,我们一动,他必然会抄我们的后路。”朱元璋说:“如果张士诚占领安丰,就会形成与陈友谅前后夹击我们的态势,那不是更危险吗!”因此统兵来援救安丰。三月,朱元璋率军赶至安丰,但安丰已破,吕珍已杀刘福通。

当时,吕珍兵势正旺,守备也很严密。朱元璋命常遇春出战,常遇春不畏强敌,率精骑横冲吕珍的军阵,三战三胜。庐州左君弼出兵助援吕珍,也被常遇春打败。当时,吕珍的部队集结抵抗,打败了朱元璋的左右两路大军。但常遇春一出现,立即大败吕珍,俘获吕珍的兵士车马不计其数,安丰之围乃解,朱元璋占领安丰后,还师建康。常遇春又配合徐达围攻庐州。在庐州即将攻下时,陈友谅乘机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陈友谅造了一种大船,高数丈,外面用红漆油刷,上下共有三层,安置了几十个橹,三层的人说话互相都听不见。陈友谅用这艘大船,载着他的文武百官、家属,举国围攻洪都。洪都守将都督朱文正和大将们商量,一边向朱元璋求救,一面分城拒守。参政邓愈守抚州门,元帅赵德胜等守宫步、士步、桥步等门,指挥薛显守章江、新两个门,元帅牛海龙守琉璃、澹台二门,朱文正居中节制诸将。

洪都被陈友谅围攻后,和外界的音信就断了,朱文正派千户张子明到建康向吴国公朱元璋求救。张子明划着一条小舟,晚上行驶,白天潜伏,过了半个月才到达建康。见到朱元璋后,他把洪都被围的情况说了。朱元璋说:“你回去告诉朱文正,只要他们再坚守一个月,我当可赶到解围。”张子明返回时,在湖口被陈友谅抓住。张子明假装投降,等到到了南昌城下,大声向城上喊道:“救兵马上就到了,你们一定要坚守住。”陈友谅一听大怒,拔刀砍死了张子明。

朱元璋得知洪都被围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诸将商议。然后率水师二十万人向南昌进发,徐达、常遇春、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随行。走到半路,大风把冯国胜的船吹翻了,朱元璋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此就让冯国胜回了建康。当时,陈友谅已围困洪都多达八十五天。朱元璋率大军到达洪都,在鄱阳湖的康郎山与敌军展开激战。陈友谅的大军号称六十万,战船有数百艘,而且又高又大,还在上游,联舟布阵,其锋甚锐,大有一举吞掉朱元璋的势头。朱元璋见此情况,就把自己的大军分成十一队,每队均备齐火器、弓弩。朱元璋又告诫将士们:“我们此次与陈友谅将是一场恶战,估计不会很快结束,所以要先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要过分浪费自己的精力和物力。在接近敌船后,一定要先发火器,然后再向敌人射箭;如果两船相遇,就用手中的长枪大刀搏斗。成败在此一举,请将士们拿出百倍信心,去打垮陈友谅。”众将纷纷表示,一定要和陈友谅血战到底。

名臣全传——常遇春

刘福通铸“龙凤通宝”

战斗打响以后,常遇春与其他将领对强敌毫无惧色。在战斗中,常遇春奋勇当先。在他的影响下,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喊杀声震天动地。鏖战正酣,忽然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驾船径直冲向朱元璋的座船,而朱元璋的船恰恰又搁浅了。张定边大喊大叫着扑来,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身边的护卫们纷纷挺枪拔刀,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无奈张定边骁勇异常,十几个人硬是抵挡不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的船飞驾而至。这时,张定边已把朱元璋的护卫纷纷打落水中,跳上了朱元璋的战船,朱元璋已拔出宝剑和张定边的士兵斗在一处了。常遇春见要划船过去已来不及,便从背后拔下宝雕弓,手拈羽翎箭,张弓搭箭,照张定边一箭射去,一箭正中张定边后胯。张定边正举刀要砍朱元璋,不料中箭,仓促间从船上掉进了水里;朱元璋和剩下的两个侍卫也把其余几个士兵杀了。一场危难化险为夷。

常遇春刚射跑了张定边,自己坐的船却又搁浅了,怎么划也划不出去。说来也巧,这时正好有一条无人乘的战船顺江漂了下来,撞在常遇春的船上,搁浅的船一下子被撞了出来。常遇春立即大喊着,命人驾船向敌阵杀去。这场大战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最后朱元璋命大军纵火烧陈友谅的战船,七条船载上火药、捆满草人,然后乘风向敌船纵去。顿时火光冲天,陈友谅水寨中的数百艘船都被烧毁,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等也都被烧死。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人又驾了六条小船深入敌阵,勇猛杀敌。经过厮杀,陈友谅军已死伤过半,朱元璋也损失不小。陈友谅下令退却。这时,朱元璋手下的一些将领认为陈友谅还很强大,想放他逃走,但常遇春却黑着脸,一言不发。朱元璋也正好和常遇春想法一样,因此当朱元璋的军队出了湖口,众将领想放船顺流东下时,朱元璋下令:发船上溯,把守住上游,切断陈友谅的归路和他的粮道。常遇春第一个率船沿江而上,众将也跟着驾船驶向上游。

陈友谅见朱元璋已占据上游,阻住了他的归路,而且断了他的粮道,只好选择一拼。陈友谅率一百多艘战船向上游突围,但顶风逆流而上,速度极慢。而朱元璋军占据上游,能上能下。双方又展开了激战。五天后,陈友谅由于粮道被切断,军力大减,只能拼死突围。朱元璋军乘机拦截袭击,把陈友谅的大军冲散,士兵纷纷溃逃。陈友谅此时欲回武昌,但被飞箭射中眼睛,穿透脑袋而死。朱元璋军听说了这一消息,士气更振,俘虏了陈友谅的太子善儿、平章姚天祥等。第二天,平章陈荣等率舟师五万余人来投降朱元璋。只有张定边夜里驾着小船,载着陈友谅的尸体和陈的次子陈理逃到了武昌,并立陈理为帝。这次大战,以朱元璋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终。

部队凯旋归来后,论功行赏,常遇春功排第一,被赏赐了丰厚的钱财、丝帛和土地。

九月,朱元璋命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等亲征陈理。骑兵、步兵和舟师水陆并进。到了武昌城外,朱元璋命常遇春等分兵守住四个城门,而且立上栅栏围墙,又在江中把船连接起来作为水寨,开始围攻武昌。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见武昌久围不下,就亲往武昌督师。正好陈理的太尉张定边派人到岳州(今湖南岳阳)请的援兵——他们的丞相张必先也到了。这时,张必先带兵已到洪山,距城只有二十里。朱元璋立即命令常遇春前去攻打。常遇春趁他立足未稳,带领五千人马迅速出击,活捉了张必先。张必先外号叫“泼张”,十分勇猛。朱元璋命人把他绑着推到了武昌城下,张定边知道援兵已经没有指望,城中的士气顿时一落千丈。傅友德又率领数百人占领了城东南的高冠山。朱元璋派陈友谅的旧部罗复仁入城招降,于是陈理脱光上衣,把自己五花大绑,嘴里叼着玉玺,率领着张定边等人出来投降——武昌城被顺利攻下。

四、粗中有细 勇猛无敌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提升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吴军占领武昌后,常遇春随即又占领了荆、湖各地。接着,他跟从左相国徐达攻克了庐州,还打下了临江的沙坑、麻岭、牛陂等地。擒获了陈友谅的知州邓克明。之后,常遇春移师吉安(今江西吉安)。

吉安守将饶鼎臣是陈友谅的宿将,凶猛且有胆略,人称“饶大胆”。常遇春、邓愈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决定不以力战、而以计取。遂派使者面见饶鼎臣说:“我们准备去攻打赣州,请您出城来,我们有一句话要告诉您。然后我们就带兵走了。”饶鼎臣害怕其中有诈,便派他的小儿子出城。常遇春明白饶鼎臣的用意,就对他的幼子以礼相待,给了他很多财物,并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父亲,他这是什么意思嘛!藏起来不和我们见面。不见面就算了。我们马上就走了,也不能再留你了,你自己回去吧!”随即,常遇春派邓愈佯攻赣州(今江西赣州)。饶鼎臣信以为真,当夜弃城去安福(今江西安福),与其党羽联合为营。常遇春乘虚攻下了吉安。不久,又去围攻赣州。

赣州守将熊天瑞坚持抵抗,常遇春久攻不下。朱元璋派遣使者对常遇春说:“攻打城市不能多杀人,如果得到了土地而没有百姓人民,那我们占领了土地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常遇春挖壕沟,树木栅,围困赣州城。被围困赣州城六个月后,熊天瑞见人力财力都已耗尽,只好投降。常遇春果然没有杀戮无辜。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高兴,亲自写信对他予以表扬。常遇春于是趁兵势正盛去劝谕南雄、韶州的敌人投降,接着又返师平定了安陆、襄阳。

名臣全传——常遇春

张士诚占领杭州后,改筑杭州城。图为凤山水门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兵二十万进攻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杭州(今浙江杭州)为屏障,抗拒朱元璋大军的进攻。常遇春率领前锋在湖州港口击败张士诚的守军,擒其将领尹义、陈旺,兵临湖州城下。张士诚恐湖州有失,即派吕珍等率兵六万前来支援。吕珍兵屯于湖州城东旧馆(今浙江顺兴东),筑垒自固。为断绝敌人旧馆之援,徐达、常遇春等率一部兵力扎营于旧馆以东东阡镇南的姑嫂桥,筑垒拒敌。九月,张士诚又派徐志坚以轻舟出东阡镇,欲攻姑嫂桥,与常遇春相遇。当时,狂风暴雨,天昏地暗。常遇春以此为掩护,命令兵勇乘数百艘小船,悄悄划向徐志坚阵地,然后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这一行动出其不意,敌人仓促应战,被打得大败。常遇春军俘敌二千余人,徐志坚亦被生擒。徐志坚兵败,张士诚更加恐惧,又派右丞徐义至旧馆观察形势。当其返回时,即被常遇春切断归路。张士诚再派其女婿潘元绍率赤龙船队支援,常遇春复率舟师放火烧了他们的赤龙船。至此,张士诚援兵断绝,粮饷不继。常遇春等一举攻下旧馆,俘敌六万。旧馆援兵被歼,湖州成了孤城一座,不久即被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克。

这一年秋天,常遇春被授为副将军,率军讨伐张士诚占据的平江。常遇春驻军虎丘,张士诚暗中派部队向其逼近。常遇春在北壕与对方交战,打败了对方,差一点把张士诚也活捉了。这时,苏州城外,徐达命大军架木塔,名曰敌楼,共三层,每层可向城中施放弩矢及火枪,又设有襄阳炮击城,城中非常恐慌。相持了一段时间后,别的将领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攻破阊门进入了苏州城,张士诚见不敌,于室中自缢,但被救醒。后与被俘的其他守臣一起送往建康,仍旧不降,自缢而死。常遇春此次被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为鄂国公。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常遇春再次被拜为副将军,和大将军徐达统帅大军北征,共统帅大军二十五万,由淮河入黄河,北取中原。朱元璋亲自告谕常遇春说:“统兵百万,摧折敌人的锐锋,攻陷对方的坚阵,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副将军。对于你的作战,我是从来不担心的,但我仍很担心你,担忧你轻敌。你身为大将,却喜欢和小校官们争强斗胜,这怎么能不让我担忧呢?我希望我的担忧能够提醒你!”常遇春恭敬地接受了。当时人们一提起名将,就公推徐达、常遇春二人。两个人的才能和勇敢相似,常遇春在阵前善于摧坚陷阵,而徐达更擅长于谋略,统率军队所过之处从不惊扰百姓。而且徐达善于结交义士,甚至把敌人俘虏后也为己所用。常遇春则不行,每次攻下城池,总免不了要杀人。

部队出发后,朱元璋又让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之衔,配合徐达打下山东各郡,攻取汴梁,转而进攻河南。元兵五万人在洛水北岸列阵布防。常遇春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敌人二十多个骑兵一起将手中的槊矛向常遇春刺去。常遇春大吼一声,手中大枪一摆,拨开敌人的兵器,张弓搭箭,一箭射死了对方的前锋,然后高声呼喊着策马突入敌阵,部下壮士紧随他前进。敌人大败,常遇春带兵追击了五十多里。他逼降梁王阿鲁温,河南郡县便相继攻下。到汴梁拜见了朱元璋之后,又与大将军徐达攻打河北各郡县,先驱兵取下德州,随后统帅水师沿黄河而进,在河西务(今天津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击败元兵攻克了通州(今属北京),最后进入元大都(今北京),另外还取下了保定、河间、真定。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征西军,去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明军兵至太原,元将扩廓帖木儿前去援救。常遇春向徐达献计说:“我军骑兵虽然已经调集,但是步兵还没有到。现在就和他们交战,一定会有较大伤亡。如果我们夜间去偷袭,就可以达到目的,战胜敌人。”徐达说:“这个主意很好。”这时正好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鼻马前来约降,并且请求让他为内应。于是明军挑选了精良骑兵,口中衔枚,前往偷袭。当时扩廓正点着蜡烛在研究兵书,遇到偷袭,措手不及,仓促之间竟不知从哪里逃跑,光着一只脚,骑上一匹劣马,只带了十八个骑兵往大同方向逃去。豁鼻马应约来降,于是收俘了他的四万兵士,终于取下了太原。常遇春见扩廓帖木儿逃走,带领人马追来,一直到忻州才返回。朱元璋下诏改常遇春为左副将军,位居右副将军冯胜之上。常遇春又率军往北攻克了大同,转而又扫平了河东各地,攻下了奉元路(今陕西西安),与冯胜会合,向西打下了凤翔(今陕西凤翔)。

五、忠诚不贰 勇武谦逊

当初,朱元璋所任用的将帅中最有名的有三个:平章邵荣、右丞徐达和常遇春。而他们三人中,邵荣是一员老将,尤其善于打仗,但渐渐地开始居功自傲,慢慢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当时朱元璋还只是吴国公,但邵荣已心有不轨的企图,和参政赵继祖谋划着,想用伏兵来搞叛变。事情被察觉后,朱元璋想宽恕邵荣一死。这时常遇春径直上前对朱元璋说:“身为臣子的,既然都已经想谋反了,那还有什么可以宽宥的?如果你不让他死,那我决不与他共生!”朱元璋于是只好请邵荣喝酒,在酒宴中流着眼泪下令处斩了邵荣。从此,朱元璋更加喜欢和器重常遇春了。

常遇春性格比较内向,而且为人也很深沉,在战斗中勇猛而又果敢,冲锋陷阵,从来就没有失败过。他文化水平不高,虽然不熟悉经籍文史,但是用兵之法却常常与古代的兵法相符。他比大将军徐达还长两岁,但一生都在徐达位置之下,多次跟从徐达南征北战,非常听从徐达管束,恭敬谨慎。当时可称名将的只有徐达、常遇春二人。常遇春自己曾经说:“我能统帅十万大军,驰骋天下。”因此,军中又称他“常十万”。

名臣全传——常遇春

常遇春

洪武二年(1369),元朝丞相伊苏率领一万骑兵屯驻白河,想攻占通州。朱元璋调常遇春回守通州,并以平章李文忠辅助他。常遇春统帅步兵、骑兵共九万人,从北平出发,路经全州,在锦州(今辽宁锦州)打败了敌将江文清,在金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战胜了也速。在进攻大兴州时,常遇春将一千骑兵分八面埋伏。元守将在夜间逃跑,全部都被捕获,于是攻克了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元朝皇帝向北逃亡,常遇春率军追赶了几百里路,俘虏了元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一万多人,获车一万多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百姓和其他珍宝无数。然后还师北平,驻扎在柳河川。

在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得暴病身亡,年仅四十岁。朱元璋听说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大为震惊,悲痛不已。常遇春的遗体运到龙江,朱元璋亲自出来祭奠,命令礼官讨论天子为大臣志哀的礼仪。礼官报上建议,照宋太宗哀悼韩王赵普的先例办事。朱元璋于是颁诏命令说:“可以照此办理。”常遇春被赐葬在钟山的宽阔平坦之地,赐给明器九十件放入墓中。追赠常遇春为翊运推城宣德靖运动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为开平王,谥号“忠武”。将其灵位放在太庙享祭,并在功臣庙中塑肖像,地位排在第二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44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