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代生活史——宫廷饮食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3:35:45 0


明代皇帝的御膳究竟吃些什么?明宫中后妃的饮食风俗又是如何?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皇帝吃的一定是龙肝凤髓。诚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由于君临天下的特权,皇帝可以任意享用各地的贡品、时鲜,包括水陆珍馐、山珍海味。于是,明代宫廷饮食风俗,就给人以神秘之感。其实,明宫皇帝的御膳,并非以“大官”(即光禄寺属下的御厨)为美,所以后来皇帝的饮食,大多是由太监所掌管。原因很简单,大官所进献给皇帝的饮食,全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这还在其次,尤其是烹调方法,也实在难以令人恭维,不过是以燔炙醲厚为胜。下面从御膳管理、宫廷宴会,以及宫廷饮食中所包含的主食、甜食、茶食、菜肴、酒、茶、贡品等方面,对明宫饮食生活作适当的介绍与剖析。

一 御膳管理与朝廷宴会

明宫廷御膳管理,分为内外两套衙门。外廷的管理机构有光禄寺、太常寺。内廷属于宦官衙门的有尚膳局,属于女官衙门的有尚食局。

自古以来,帝王的饮食,全都由一些精于烹调的人掌管。光禄寺的职掌主要包括祭享、宴劳、酒醴、膳羞之事。光禄寺所属有大官、珍馐、良酿、掌醢四署。大官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馐供宫膳、肴核之事;良酿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饧、油、醯、酱、盐之事。光禄寺掌管御膳所用牲、果、菜物,均取自上林苑。若上林苑不够或无,则在民间市场上购买。明初洪武年间,光禄寺卿是徐兴祖,明太祖朱元璋给他的任命诰文中,就称其“世业烹芸,其于五味之施,皆无过不及,可谓能矣,善矣”。可见,明代掌管皇家饮食之事的光禄寺官员的选择,有时就是一些精通烹调之人。

太常寺主要掌管祭祀、礼乐之事。凡是与祭祀有关的饮食活动,诸如祭品的准备,都由太常寺负责。

上林苑掌管苑囿、园池、牧畜、树种等事务。下设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良牧掌牛、羊、猪的饲养;蕃育掌鹅、鸭、鸡的饲养;林衡掌管果实、花木;嘉蔬掌管莳艺瓜菜。上林苑之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西南至浑河。有养地,有栽地,以供给宫府的膳馐。

光禄、太常二寺属下均有很多厨役,以备御膳、朝廷各种宴会以及祭祀食品的烹调之需。从分工上说,隶属于光禄寺的厨役,其职责是“以给膳馐”,即负责皇宫内的饮食以及各种朝廷宴会;隶属于太常寺的厨役,则职责是“以供祭祀”,即所有祭祀食品的烹调,均由太常寺厨役负责。

光禄寺的厨役额数,宣德十年(1435)定为5000名,后增加到6884名。嘉靖八年(1529),实际厨役数额为5064名,三十四年后减到3600名。隆庆元年(1567),以3400名作为正式定额。

太常寺厨役数,洪武时初定为400名。后陆续增加,到弘治五年(1492),增至1500名。随后又时有增减。至万历十一年(1583),以1300名作为正式定额。

光禄寺厨役,主要在大庖厨、大享门、凉楼、东西舍饭店、御酒房、苦酒饭服役,或为伴当,或准备御膳,以备皇帝饮食的随时之需。

皇宫饮食所需,如牲口,主要由礼部岁派各省府州,例有定数,然后再解到光禄寺,以备饮食之需。后来也有改折价银之例,所收银两也储于光禄寺,再由光禄寺出银到市场购买所需之品。(参见表5)

表5 光禄寺岁用牲口数

明代生活史——宫廷饮食

光禄寺大官掌管御厨,原本是一代典章制度所在。但明代皇宫饮食制度采用的是一套双重的管理办法,在光禄寺之外,其中宫内的女官和宦官体制中的一些监、局,同样负有管理或操办宫内饮食的职责。

宫内女官,设有六局。其中尚食局就专门负责进御给皇帝的饮食,掌膳馐品齐之数。凡有饮食进奉给皇帝,必须先由尚食局的尚食品尝。尚食局下辖司膳、司酝、司药、司明代生活史——宫廷饮食四司。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司酝掌酒醴酏饮之事,司药掌医方药物,司明代生活史——宫廷饮食掌廪饩薪炭之事。

明代的宦官衙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尚膳监掌管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在尚膳监下,设提督光禄太监一员,专门负责协调、监督光禄寺所负责的宫内饮食。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在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内府供用库,其中的御酒房、御茶房、甜食房,均与御膳或宫内饮食相关。

御酒房,掌造御用之酒,专造竹叶青等酒,还造糟瓜茄,所造干豆豉,味道尤为佳美,外廷很难得到。

御茶房,职司供奉茶酒、瓜果及进御膳。凡宫中三时进膳,及圣驾匕箸、中宫匕著,均系其职掌。御茶房中,闲杂人等不许轻易闯入。

甜食房,掌管造办虎眼、窝丝等糖及各种甜食,隶属于御用监。甜食房所造丝窝虎眼糖,被外廷视为珍味。

按照旧例,皇帝每日三时所进的御膳,均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乘笔太监或掌管东厂的太监轮办。其实,这些照祖制所造办的膳酒,仅为具文,皇帝根本不吃,只是拿它作赏赐之用。到嘉靖朝,明世宗朝夕御膳,不用大官所供,都由左右大太监轮值供应,取其精洁便适。在天启朝,皇帝所吃一日三餐,由太监中王体乾、宋晋、魏进忠三家每月挨次轮流办膳。天启二年(1622),魏进忠更名忠贤。四年以后,便是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三家轮流操办。只有客氏,则常川供办。可见,天启时的御膳供办,共有四家操持。每家属下,有经管、造办、膳馐、掌家等官数十员,造酒、醋、酱等项,并荤素各局外,厨役多达数百人。这仅仅是紫禁城外管办御膳的体制。至于乾清宫以内,则每家又有领膳、暖殿四员,管理果酒暖殿二员,请膳近侍四五十员。此外,还有司房、管库房、汤局、荤局、素局、点心局、干碟局、手盒局、凉汤局、水膳局、馈膳局,管柴炭及抬膳,又各内官百余人。崇祯初年,御膳改由尚膳监供办。到崇祯十三年(1640),又改为旧例,由大太监按月供办。

明朝廷的定期宴会分为“大宴”与“常宴”两种。凡大祀天地之后,第二日必举行大宴,称为“庆成大宴”。在洪武、永乐年间,凡正旦、冬至、圣节,也举行大宴,赐给百官节钱。永乐年间,凡遇立春、元宵、四月初八、端午、重阳、腊八等节日,在奉天门赐百官宴。遇到太子千秋节,在文华殿赐宴。宣德以后,凡遇皇太后寿诞,就在午门外举行宴会。这些都是“常宴”。

一些不定期的赐宴也不时举行。如皇子出阁讲学,讲官进讲完毕,皇帝必赐讲官酒饭。所赐比常宴更为精腆,“非时横赐,又不与焉”。自嘉靖年间始,又在每年的四月五日至八日,赐百官“麦饼宴”。朝廷用不落荚制成黍饭,用不落叶包成角状,称“不落英”,又称“不落荚”。此宴一直延续到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五年九月,崇祯皇帝在明德殿赐阁部大臣宴会,置宴榻12张,众人分东西就座人席。席上设有大花瓶,插鸡冠花,酒具用金葵花杯,大如盂,花有瓣,中心花点甚多。在各个节日,朝廷均赐百官饮食,如立春赐吃春饼,正月元夕赐吃元宵圆子,四月八日赐吃不落荚,五月端午赐吃粽子,九月重阳赐吃糕,腊月八日赐吃腊面,大都先期光禄寺上报,凡是朝参的官员都得以分尝。

此外,还有在各宫举行的“奉宴”,以及招待“四夷”的“赐宴”。这种赐宴,始于明太祖洪武年间,通过对来朝贡者“待以下程筵宴,十分丰厚”,以达到使其畏威感恩甚至悦服的政治效果。

内廷的“内宴”,属于皇家的家宴,也时常举行,并有独特的一套礼仪,家法极严。万历皇帝初登帝位,宫中内宴,仁圣皇太后上座,慈圣皇太后犹在阁中,万历帝不敢同坐。稍久,才一起入座。万历皇帝到两宫皇太后处朝见,都在案前设席,起居磕头,跪而受茶,不敢坐。礼仪之繁杂,让人眼花缭乱。

二 宫中饮食品类

按照明代的制度,每当遇到大的典礼,都要准备“烹龙炮凤”的宴会。宴会由光禄寺备办。所谓凤,不过是用雄雉代替,而牡羊则代替了龙。诞幻荒唐,如同儿戏。不过,烹饪技术一定很高。在“烹龙炮凤”宴会上,还有其他食品,如大枣,称“安期枣”,又有桃,称“方朔桃”。

皇帝不可能整天吃山珍海味。他们的饮食,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所吃食品或为名贵品种,而有些干脆就是民间的普通食物。假若赶上斋戒,尚须素食。如明世宗信奉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平常所吃,有“麒麟脯”、“五色芝”。明穆宗有时喜食驴肠,有时喜食果饼,由尚膳监、甜食房到东长安大街勾栏胡同采买。东宫皇后喜吃“市饧”,去崇文街坊采买。明熹宗喜食什锦海味杂脍,用炙蛤、鲜虾、燕窝、鲨翅等海味十余种,“共脍一处食之”。崇祯皇帝对燕窝羹情有独钟。每次膳夫煮好羹汤,先呈递给太监,经过五六人的品尝,参酌咸淡,再进御给皇帝。

每当遇到斋戒时,皇帝干脆食素,减节饮食。如明孝宗在一年之中素食的日子共达111天。在食素其间,不仅禁屠,而且赐宴也用素食,减省原本御膳所需的猪、羊、鸡、鹅等物。当然,皇帝确实是富敌天下,即使素食,其制作方法也是民间庶民百姓无法望其项背的。如嘉靖皇帝因久居西内,事玄设醮,大体以茹素之日居多,但供给嘉靖帝的素食,必须“皆以荤血清汁和剂以进”,嘉靖皇帝才会对胃口。崇祯皇帝每月要持十斋,但又嫌素膳无味。于是尚膳监就将生鹅褪毛,从后穴取出内脏,再将蔬菜放进鹅肚,煮一沸,取出,用酒洗尽,另外用麻油烹煮成菜肴。

明宫饮食,原料大多为贡品,也有采办自民间的,再由尚膳监的膳夫烹调而成。在这当中,就出了不少独家所创的食品。仅以赐筵食品为例,品种已让人眼花缭乱,分别有:宝装茶食、响糖、缠碗、大银锭、小银锭、大馒头、小馒头、肉汤、粉汤、像生小花果子油酥、花头鸳鸯饭、马牛猪羊肉饭、棒子骨、羊背皮、黑白饼、甘露饼、大油饼、小点心、风鸡、风鸭、烧煠、按酒、果茶、鱼煠、煠鱼、云子麻叶笑面果糕、软按酒,等等。显然,品种已包括主食、甜食、茶食、菜肴、酒、茶、贡品等方方面面。下面依次予以介绍。

(一)主食

上述赐筵食品中,大馒头、小馒头、花头鸳鸯饭、马牛猪羊肉饭等大体属于宫廷内的主食。就馒头而言,明初即已存在,作为祭祀的供品。如祭功臣庙时,就需用馒头一藏,共5048枚,由江宁、上元二县供面粉20担,祭毕送给工部工匠,以作饮食。“捻转”为时令食品,以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为明宫主食。捻转制法:取麦穗,煮熟去芒亮,磨成条,即成。又有“包儿饭”,俗名“打菜包”。其制法为用各样精肥肉、姜、蒜,剉如豆大,用此拌饭,再用莴苣大叶裹食。此外,还有一种“熏虫”,每年二月初二日食用。所谓熏虫,或用黍面枣糕用油煎成,或者就是将面和稀,摊成煎饼。宫中还有一种“匾食”。崇祯朝时,翊坤宫内侍太监刘某最擅长制作匾食。所谓匾食,又作扁食,其实就是现在的饺子,宋时开封就有这种食品。明说部中有“党太尉吃扁食——照样行事”的歇后语。

(二)茶食、甜食和时鲜果品

茶食与甜食,均为点心,主要指糕、饼一类的米面食品和一些糖制品。上述踢筵食品中。诸如宝装茶食、响糖、大银锭、小银锭、像生小花果子油酥、黑白饼、甘露饼、大油饼、小点心等,均属此类。

饼类食品,木犀花饼为南京宫内旧制。每当木犀花开时,就用木犀花和面制饼,并设拣花使者500名。每年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朝中素尚此节。正是在这一天,朝廷赐文武百官吃“不落英”,实为一种面食。在湖广荣王府内,端午节吃“不落荚”,即今之粽子。此外,尚有松饼、明代生活史——宫廷饮食饼、减煠。减煠,疑即前述踢筵食品中的烧煠,也属饼类。

官内有甜食房,专制甜食,造法器具,均由太监经手,不令人见,所以所制甜食,被外廷视为珍品。此类甜食,分别有丝窝虎眼糖、佛波罗蜜。

至于时鲜果品,每年四月尝樱桃,以为一岁诸果新味之始。此外,凤仙橘、小红梨,在明宫所食果品中也算时鲜。

值得一提的是,自中期以后,明宫茶食品装盘已由散撮变为粘砌,以致一年所费果品量猛增。如果品均用二尺盘粘砌,每盘高二尺,用荔枝、圆眼110斤以上,枣、柿260斤以上,每年共需94900余斤果品。

(三)菜肴

明宫菜肴,除一道“烹龙炮凤”名菜之外,所制豆腐堪称一绝。如前面所述,明宫豆腐后改用鸟脑制成,无疑是美味佳肴。制作名品还有“老太家膳”。所谓老太家膳,就是天启皇帝乳母客氏烹调的菜肴,因得天启皇帝欢心,故有此名。老太家膳的名菜,有炒鲜虾、人葠笋。

明宫内还流行吃驴肉、狗肉、鸭肉。每年年末,各宫吃驴头肉。因宫中称驴为鬼,故称“嚼鬼,。天启朝时,权监魏忠贤贪饕,好吃狗肉。凃文辅等亲自将狗肉烹调好,在乾清殿内用手抓吃,须臾立尽。用鸭烹调而成的名菜,称“冰鸭”。其法,先一日将鸭煮熟,过一天凝成膏,即可食用。

明宫膳食所用蔬菜,由司苑局掌管,都用竹笼装盛进用。每当中元节,宫中就吃银苗菜,即藕的嫩牙。同时,还用新莲子做汤。

(四)茶

明宫用茶,均为宫品。洪武二十四年(1391),敕令天下产茶之处,岁贡茶叶,各有定额。因福建建宁茶品最上,所以宫内大多采用建宁贡茶。从宋代庆历年间以来,贡茶均制成小片龙凤团,凡20个饼重一斤,宫人在茶团上镂上金字。明初,建宁贡茶也“碾而揉之,压以银板”,制成大小龙团。后明太祖罢造龙团,只用芽茶。

进贡的茶叶,均以“春”命名。如宋宣和以前有“玉液长春”、“龙苑报春”、“万春银叶”。明代建宁贡茶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等茶品。

至明末崇祯朝,周皇后家每年进贡阳羡茶。于是,宜兴茶也就成为贡茶。

(五)酒

明宫内法酒总名“长春”。以“春”字取酒名,自古已有先例,以此形容酒之美好。这是因为一年四季之景,惟有春色最美。在明以前,荥阳有“土窟春”,富平有“石练春”,宜城有“竹叶春”,崇安有“曲米春”,剑南有“烧春”,吴县有“洞庭春色”。此外,还有春泉、浮春、成春、皇都春、留都春、十洲春、海岳春、蓬莱春、锦波春、浮玉春、秦淮春、丰和春、谷溪春、万象皆春、万里春等名。

明宫内法酒比较著名的有“金茎露”、“太禧白”两种,都由太监监酿,光禄寺不得干预。金茎露至弘治初年才有酒方,其酒清而不冽,醇而不腻,味厚却不伤人。太禧白色如烧酒,澈底澄莹,浓厚而不腻,为酒中绝品。

明宫由太监监酿的用酒,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御酒房所酿,一种为太监在宫外造好进奉。御酒房所造之酒,除金茎露、太禧白之外,还有“荷花蕊”、“寒潭春”、“秋露白”、“竹叶青”等数种。据载,金茎露、太禧白两种酒颇为崇祯帝所喜,易名为“长春露”、“长春白”。天启年间,权监魏忠贤在外造办各种名酒,再托名御茶房,进奉给天启皇帝,品种有“金盘露”、“荷花蕊”、“佛手汤”、“君子汤”、“琼酥”、“天乳”等,名色可达六七十种。

此外,明宫内酒品名见于记载的还有“桂花酝”、“菊花浆”、“芙蓉液”、“兰花饮”,据说达六七十种。宫中长随将枣实用曲酿酒,到市场上货卖,以此维持生计。这种由宫中流出宫外的酒,被京城市民称为“廊下内酒”。

(六)贡品

明宫饮食所用,除采买外,大多为贡品。这些贡品,又多为地方特产,甚至是珍馐美味,明王世贞《弘治宫词》云:“五月鲥鱼白似银,传餐颇及后宫人。踌躇欲罢冰鲜递,太庙年年有荐新。”诗中所言鲥鱼,即为宫品。

由于明宫中普遍采用藏冰方法,为保存时鲜贡品提供了可能。浙江海门进贡的是鳓鱼,岁贡99尾。明初江阴侯家向皇宫进贡鲚鱼,后江阴所产鲚鱼也就成了贡品。每年二月初二日,宫中吃鲊,称“桃花鲊”。而宫中所用鱼鲊,就是来自湖广的贡品。湖广进贡鱼鲊,始于成化七年(1471),起初只有2500斤,后增至3万斤。天启皇帝酷嗜鸡鬃菜,就是由滇南进贡的,价格达每斤数两银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62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