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代生活史——皇家建筑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3:34:59 0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皇宫内苑一直是作为禁区,紫禁城的规制大略,宫内所发生的事情,一般史家多缄口不谈,甚至有因泄露禁中之语而得罪者。当然,明代中期以后,私家修史之风颇盛,而且言大内规制的书也开始多了起来。这无疑为考察明代的宫苑建筑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基础。

皇家建筑,包括皇宫苑囿、王府宫殿以及公主的府第。无论是从建筑规模,还是风格而言,皇家建筑无不具备了不同于官方衙舍以及民居的许多特点。

一 皇宫苑囿

在明代建筑中,皇家宫室、苑囿独处宫城之内,与民居相隔,并以其独特的富丽堂皇而一直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想当初,明代宫苑,大内规制宏丽,崇楼叠阁,摩天连云,殿、楼、亭、阁、门等,多达786座,宫殿高达九层,基址墙垣俱用临清砖,木料俱用楠木。宫女超过9000人,内监达10万人,宫中脂粉钱,年耗40万两银子以上。

天子宫阙之内称为大内。《宋史·舆服志》说:“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据刘若愚所著《酌中志》,明代大内有外围六门及内围六门。

明代实行南北两京制度,在南京与北京均有宫室苑囿。南京宫殿始建于吴元年(1367)。正殿为奉天殿,前为奉天门。奉天殿后为华盖殿,华盖殿后为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的左右各建一楼,左称文楼,右称武楼。谨身殿后为宫,前称乾清宫,后称坤宁宫,六宫依此序列。皇城四周的大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制皆朴素,不为雕饰。洪武十年(1377),改建大内午门,添两观,中三门,东西左右掖门。奉天门的左右建东西角门,奉天殿的左右建中左、中右二门。奉天门外两虎,有左顺、右顺二门,及文华、武英二殿。到二十五年,改建大内金水桥。又建端门、承天门楼各五间,以及长安东西两门。西宫为皇帝燕居的场所。

建文三年(1401),南京承天门毁于火灾,灾后重建,改名皋门。随后又改午门为端门,端门为应门,大明门为路门,谨身殿为正心殿,并在乾清、坤宁二宫之间建一省躬殿。

永乐年间,在北京开始营建新的宫殿,进而迁都北京,南京也就成为留都。由于政治中心的北移,留都的建筑也就缺乏必要的修缮,一任颓敝。到了嘉靖年间,端门楼已毁,承天门楼也即将倾塌,却无人议及修缮。至万历年间,李廷机曾议及,要求对南京大内承天门门楼进行修缮。当时叶向高署工部事,向兵部尚书郝杰质询,郝杰认为《会典》成化十六年有南京皇城内宫殿不许重修之例,修缮之举遂罢。万历年间,张瀚到了南京城,他所看到的宫殿建筑,也是一片荒凉:“迨今唯睹城郭崔巍,而宫阙荒芜,殿阁只存武英、奉先,犹故物也。”

北京宫殿规制,悉如南京,但高敞壮丽超过南京。明成祖初封燕王,以元故宫为王府,即后来的西苑。靖难之役后,就其地建奉天诸殿。永乐十五年(1417),在东西建大内,离旧宫一里,基本与南京宫殿相同,即后来的三殿,为正朝大内。同年,建成西宫。中为奉天殿,殿之侧有左右二殿。奉天殿南为奉天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奉天门之南为午门,午门之南为承天门。奉天殿之北有后殿、凉殿、暖殿,以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寿等宫,房屋共计1360余楹。这是北京大内建筑的大体概况。下面从门、殿、宫、阁、苑囿几个方面,对北京大内建筑作一详细的介绍。

(一)门

皇城外层,南有大明门,与北京外城的正阳门、永定门相对;东有长安左门、东安门;北有北安门,俗称厚载门;西有西安门、长安右门。凡国家有大典,则启大明门,以供百官进出;若无大典,则常扃不开。每日百官奏进,都从二长安门入。这是外围六门。

紫禁城外,向南第一重,称承天门;第二重,称端门;第三重,称午门。午门魏阙两分,分别为左掖门、右掖门。向东,有东华门;向西,有西华门;向北,则为玄武门。这是内围八门。

紫禁城内,其门颇多,其中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门,如会极门,凡京官上本、接本都在会极门,各项本奉旨发抄,也都在此。

门者,原本不过是建筑物的出入口。但在明宫建筑中,门除了这种功能外,还有下面几个用处值得注意:一是朝廷在门前行献俘之礼,以示皇权的尊严;二是在一些门楼上供奉关帝之像,以示对这一忠义之士的敬重,如宝善门、思善门、仁德门及皇城各门,均供奉关圣之像;三是在一些重要的门前,也是发布朝廷政令之处。

(二)殿

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为皇极殿,即奉天殿,金砖玉瓦,在殿额两旁;后为中极殿,即华盖殿,南北连属穿堂,上有渗金圆顶;再正北,为建极殿,即谨身殿。上述各殿均为嘉靖四十年(1561)重修,并改成此名。殿后有云台门,两旁向后,东为后左门,西为后右门,称为平台。凡是皇帝召对阁臣等官,就在平台。乾清宫西有廊,廊后左为昭仁殿,右为宏德殿。再北,穿堂,居中圆殿,称交泰殿,渗金圆顶,一如中极殿之制。乾清宫大殿之左,向西为端宁殿,右向东为懋勤殿。这是“薇垣深远之地”。

在古代,凡是高大的房屋,都可以通称为殿。后将帝王所居及朝会之所,或者供奉神佛之所称为殿。在明代宫殿制度中,前称殿,后称宫。明代皇宫建筑之殿,其功能大体亦如下:一是朝会之所,凡明代朝会,均在三大殿,即皇极殿(旧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中极殿(旧称华盖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建极殿(旧称谨身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二是皇帝、东宫讲学、致斋之所,如文华殿,东宫讲学、受朝在此殿,明世宗也在此殿讲学、致斋,又武英殿,世宗在此斋戒;三是中宫皇后接受命妇朝贺之所,如武英殿;四是选后或妃之所,如元晖殿;五是已故皇帝与皇后停灵柩之所,如仁智殿;六是供奉神佛之所,如隆德殿,内供奉三清上帝各种尊神,又降禧殿,供奉西番佛像;七是皇室宗祠,也即内宫太庙,如奉先殿。

在这里,不妨对文华殿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文华殿在奉天门(万历时改为皇极门)的东北。此殿的规制较各殿为小,但更加精工。这是皇帝所经常去的便殿,而且经筵也在此殿举行。殿中设置一对镀金之鹤,东西相向而立,以口衔香,据说是外国所贡。文华殿之侧,则是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都是世宗所建。殿后是玉食馆,是皇帝进食之所。文华殿中有很多对联,诸如:“念终始,典于学,期迈殷宗;于缉熙,殚厥心,若稽周后。”“披皇图,考帝文,九寓化成于几席;游礼门,翔艺圃,六经道显于羹墙。”“纵横图史,发经天纬地之藏;俯仰古今,期日就月将之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宫

在古时,一般将宫和殿合在一起,称“宫殿”。因古时帝王所居宫门双阙,所以又将宫殿称为“宫阙”。

在上古时,不论贵贱,住房都可以称作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的房屋。宫、殿虽并称,但从实际的功能意义上说,宫和殿又稍有区别。就明代的皇官建筑而言,殿主要用于皇帝朝见大臣和处理政务,而宫则为皇帝或后妃燕息之所。所谓的前殿、后宫,就不仅仅是指其位置分布的不同,而且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功能差异。

从原始的意义上说,后、妃居住之处,稍有不同。皇后所居,可称宫;而妃嫔所居则称掖,也就是所谓的掖廷。

明代北京皇城之内,后宫名称很多:或为皇帝居住之处;或为皇太子、皇子所居;或为皇太后所居;或为后、妃居住之处;或虽名仍为宫,不过是作皇室人员停灵之处;或为皇家的家庙;或为供奉当朝帝君之处。

从官的命名中,有时也可看出居住者的身份。乾为上,坤为下;乾属阳德,坤属阴德;乾为刚,坤为柔;乾为天道,坤为地道。从这种角度来说,乾清宫理当属于皇帝居住之处;坤宁宫,则理当属于皇后居住之所。明代后宫制度,除中宫外,则有东、西二宫:东宫娘娘所居称承乾宫,而西宫娘娘所居只称翊坤宫。从宫名上也可明显看出,东官地位高于西宫。

后宫建筑,全用木做地平墙壁,缺少土气,可以防湿。这种建筑方式,也会带来不利之处。宫中冬天取暖所用红箩炭,全是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每根长尺许,直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但红箩炭火气太炽,燃烧不尽,就会造成煤气中毒,令人眩晕,昏迷发呕。一些乳母,冬天怕冷,就用此炭取暖,使皇子或皇女中毒夭亡。

(四)阁

据《尔雅》,阁的原意是指着于门上防止自阖的长橛。后也通称各种楼阁,尤其是宫中各种藏书之处。在明代,内阁的办事之处,设在官内,阁又可指内阁的略称。

明代宫中,建有许多阁。有钦天阁,内有透珑碑;有湧福宫,旧称澄辉阁,俗称骑马楼;有隆道阁,在月华门之西南,原名皇极阁,后又更名为道心阁;会极门里东南,则为内阁,为辅臣票本清禁之处。

(五》苑囿

皇城内的苑囿,有两处最为著名:一是西苑,又称西内;一是后苑。按照常理来说,后苑相当于民间士大夫家庭的后花园,为原设宫廷体制的一部分,而西苑中的一切创设,则多属离宫、别院。

皇城内有海子,在西苑中,水源自宛平县玉泉山,合西北诸泉,流入都城,汇于积水潭。积水潭亦名海子,在德胜桥的东西。这股水流入西苑,汪洋若海,故人呼为“海子”。永乐年间,在海子周围建制亭、榭,以备游幸,赐名为“太液池”。

在明代,北京有“八景”之说,其中有二录与太液池相关,即“太液晴波”和“琼岛春云”。海子东浒有琼华岛,也是永乐年间赐名。岛之南为广寒殿,乔松古桧,烟云缭绕。“琼岛春云”即指此。岛之巅有台,为金时遗址,金章宗曾带李妃登此台。在明代,将此台托为辽萧太后梳妆楼,实讹传未考所致。

永乐间,馆阁诸臣均应制赋京师八景。胡广有《太液晴波》诗,诗云:“渺渺晴波漾碧池,清风时动绿漪漪。银黄星斗垂天派,方丈龟龙陋汉仪。玉镜光摇琼岛近,镜纹流出御沟迟。从知涵浸由开辟,长映西山影不移。”而杨荣则有《琼岛春云》诗,诗云:“山岛依微近紫清,春光淡荡暖云生。乍惊树杪和烟溼,轻拂花枝过雨晴。每日氤氲浮玉殿,有时缥缈护金茎。从龙处处施甘泽,四海讴歌乐治平。”诗风完全是台阁体。万历初,明神宗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张居正也写有一歌,以纪其盛。

海子一带河面,所产莲、藕、鱼、虾,味最鲜美。且葭苇茂密,水禽上下,俨然江南风景。如袁宏道《饮北安门水轩》诗云:“秋容瑟瑟少茭芦,湖上青山镜里姝。碧瓦黄墙宫树里,湧金门外看西湖。”显然也是将这一带的景色比作杭州的西湖。每年冬天,海子冰封,就可以在水面上玩冰床。

西海子有大石桥二座,一跨海子东西,名“金鳌玉蝀”;一跨琼华岛南,名“堆云积翠”。而玄殿正好介于二桥之间。嘉靖末,世宗常在玄殿斋居。此地又称西内。嘉靖二十一年(1542)正月十六日,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就是渡冰河而过,当时阁臣夏言有《浣溪纱》词,专咏此事。

神宗继位以后,禁网疏阔。每年河冰封冻,近京贫民就在皇城内外,凡有冰处,拖拉冰床糊口。“遇雪满林皋,坐拖床者艳素杂遝,交拉如织。亦有兴豪乘醉,而频往来者”,成为皇城内的一大景观。

至万历年间,于慎行随一二同僚进西苑观赏,看见空地上柱础台阶皆为瓦砾。一问方知,隆庆改元之后,将世宗所建离宫,大半拆毁,才导致一片狼藉。

西苑东北,为万岁山,正好在宫门后,“隐映城阙,亦禁中胜景也”。万岁山,俗称“煤山”。按照明人蒋一葵的说法,这是一种讹传。

坤宁宫后,则为皇宫后苑,又称内上林。苑内有亭、轩、阁、斋、馆、祠、殿等建筑,奇花异卉,禽声上下,春花秋月,景色可人。可见,所谓的后苑,多为供皇室人员休闲或游赏之所。

北京大内的宫殿,历朝皇帝根据个人的喜好,均有改建增设。洪熙元年(1425),仁宗在思善门建弘文阁,命翰林学士杨溥掌阁事,日侍燕闲,备顾问。天顺年间,英宗在宫中建了不少宫殿。如大内东南的南城,为英宗从蒙古归后居住之处。复辟之后,增置各殿。正殿为龙德殿,南门为丹凤门。殿后凿石为桥,其后叠石为山,称秀岩。山顶正中有圆殿,称乾运殿。又其后有圆殿,引水环之,左右各建亭、馆,在其中杂植奇花异木。每当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天顺四年(1460),英宗又在西苑建殿、亭、轩、馆。苑中旧有太液池。英宗在太液池东西各造三座行殿,分别称凝和、迎翠、太素。造六座亭子,分称飞香、拥翠、澄波、岁寒、会景、映辉。轩一座,称运辄。馆一座,称保和。每次临幸,就召文武大臣游赏。

正德年间,武宗更是大肆造作,劳民伤财。造豹房,所费银子达24万两。后又在豹房添修房屋200余间。在内府禁密之地,武宗还造离宫、别殿,添盖了新宅、佛寺、神庙、总督府、神武营、香房、酒店等。此外,他又添盖镇国府、总督府、老儿院、玄明宫、教坊司新宅、石经山祠庙、店房等。同时,还在宣府建行宫,里面放置各种珍玩和美女,乐不思归,每每称为“家里”。

嘉靖十三年(1534),明世宗在西苑河东又建造了许多亭、榭,并亲自制定匾额,称天鹅房。这些亭榭分别有飞霭亭、迎翠殿、浮香亭、宝月亭、秋辉亭、昭和殿、澄渊亭、趯台陂、临漪亭、水云榭、左临海亭、右临海亭、涌玉亭、聚景亭、翠玉亭、撷秀亭、玩芳亭。

按照明代的祖制,内府禁密之地,不许盖造离宫别殿。自英宗天顺以后,历经武宗、世宗,在南城与西苑,均有一些离宫别殿一类建筑的修盖。这是违犯祖制的行为。明代礼制,从建筑制度上来看,至英宗朝,可称一变;至武宗朝,再变;一至世宗朝,则为三变。鉴及此,万历年间申时行等在修《会典》时,不得不注上这么一句:“若南城西苑宫殿,旧无常制,以名额繁多,不能悉载云。”作为官方典章之书的修撰者,当然知道南城、西苑的宫殿是违犯了祖制的离宫别殿,但又不可加以明显的指责,惟一的办法就是不给以详细记录。

(六)皇家建筑风格与特点

明代大内建筑,无论是建筑方法或布局,均有一套独特的体制。北京内府中有东一长街、西一长街等街。街上有楼,楼设路灯。楼用石作地基,用铜作墙壁,再用铜丝制成窗户。每天晚上,内府供用库差人罐油燃火,荧煌达曙。每年夏天,宫中搭起凉棚,吃冰,防署降温。

宫中匾额,也自有特色,均由一些著名书法家题写。太祖定鼎金陵后,宫殿牌额及各衙门、各敕建寺观的题署,均出自书家詹希源之笔。成祖迁都北京,宫殿牌额,均出自书家朱孔阳之笔。宫廷画与皇家建筑也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在一些著名的皇家建筑里,均留下了宫廷画家的作品。皇宫内殿的壁画,天界寺的影壁,南京大报恩寺的壁画,都出自宫廷画家的手笔。宫廷画除了表达宫廷的风致这一美学特色外,还与皇家建筑相映成趣,使皇家的气魄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自明初以来,崇尚俭素浑坚虽为皇家建筑的一条原则,然皇宫内毕竟财力丰厚,故皇家建筑在建造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是士大夫的宅第、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如工部修太庙时,在木厂树立很多栋梁,每根头凿一空,将滚桐油注入孔中,“逐水且牢”,使建筑防腐并更加坚固。正统年间,彩绘宫殿,光用牛胶就达万余斤。

富丽堂皇的外表,雄伟的气魄,巨大的规模,这是明代皇家建筑的一般特点。北京的皇家宫殿以及南京的大报恩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特点。

明成祖迁都北京,皇家宫殿苑囿的建筑,煞费苦心。现存北京故宫的建筑,形体之庞大,平面之规整,布局之对称,虽是建筑工匠艺术创造的结晶,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皇权的旨意。换言之,帝王的宫廷和苑囿,恢弘的形态,辉煌的色调,其终极目的无非是为了宣扬皇家的高贵及皇权的至高无上。

艺术史一再告诉我们,尺寸大的形体,即使外形并不美观,它却能凭藉形体大这一优势,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引发人们的赞叹甚至赞美。明长城就是通过尺寸与蛇形线的结合,产生出一种壮美的奇景,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物。

明初修建的皇家宫殿,就是大与单纯构成的形体美。尺寸大使明宫的优美增添了几分雄伟。由于与对称的结合,同时也使明宫避免了笨拙之感。庞大雄伟的故宫建筑,在空间结构上通过令人产生恐惧感,从而形成它的崇高美。当然,明宫的建筑单纯而不贫乏,富丽而不俗艳,雄伟而不笨重。宏伟的气势,庞大的形体,究其根本就是为了体现皇家的气魄。

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以纪念明太祖与马皇后为名,下令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新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报恩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明代南京的三大佛寺。报恩寺更以它的琉璃塔而著名。它高达23丈,九层八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块瓷砖中央嵌有一尊佛像。佛像也用琉璃砖十数块拼凑而成,其衣袂之飘逸,面目之神韵,须眉之妥帖,信属鬼斧神工。

“乍看大树凌霄汉,忽讶繁星散碧台。”这是明朝人朱之藩咏报恩寺灯塔中的一句。塔上放置油灯144盏,每夜必灯。夜幕中,琉璃塔如一棵大树直冲云霄,灯光犹如繁星点点,在暮霭中摇摇曳曳,光怪陆离,使人讶为奇观。

报恩寺塔是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晚明散文家张岱的评判,不仅公正,而且值得玩味。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壮观的建筑,“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皇家建筑除富丽堂皇以显示皇家气魄以外,还受到来自另一方面的影响,即自明初以来宫内建筑崇尚素朴的风气。如果说朱元璋兴建大内宫殿,去掉侈丽华美,不建台榭苑囿,一味追求朴素坚壮,目的是为了节省民力,并能持之永久,那么明中期以后宫廷建筑对朴素这种风格的追求,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审美新趣味,同时也证明皇家建筑日渐受到江南民居风格的影响。这种新风格尽管受到了一批缙绅士大夫的批评,但不能不说是明代宫廷建筑的一种新动向。

早在宣德年间,东苑就有草舍一区,为宣宗致斋的场所。梁栋栏楯,全用杉木。少向西,有路迂回入荆扉,有一条河。河上有小桥,上有草亭。中又有小殿,当为弹琴读书的场所。四围编竹篱,篱下种蔬茹匏瓜。

至天顺年间,英宗在西苑新建了一批殿、亭、轩、馆。其中太液池西南有一座太素殿,“以草缮之”,并用白垩装饰。竹篱、粉墙、草舍,显然已是一派江南田园风光。

宫中殿上之瓦,原本均用琉璃,金碧辉煌,显示皇家的气派。正德年间,武宗游幸宣府时,喜欢上乐工刘良之女,载归宫中,并为她建造了一座腾禧殿,上面覆盖黑色琉璃瓦,俗称“黑老婆殿”。

明末崇祯朝,田贵妃按江南民居格式,对宫内居室生活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她嫌宫闼过于高迥,崇杠大牖,居住并不适意。于是,就在廊房造低槛曲楯,再置敞槅,采购一些扬州的什器、床簟之类,供设在房中。又在宫西造一台,垒石为洞,莳种花药,称“玩月台”。

明宫建筑崇尚雅素,可谓渊源有自。早在宋代宣和年间,宫中艮岳苑囿,全都仿照江南白屋,不施文采,又多为村居野店,宛若山林。按通常的说法,宫内建筑是“朝廷之容”,牵涉到朝廷的脸面,反映的是一种“国体”,自当以壮丽示威。自明中叶以后,宫廷建筑或仿吴下之风,或下从田野之风,曲附林皋之致,当然不是一种盛时景象的体现,却是一种审美风格的变化,即从壮丽向雅素的过渡。

明代的皇家建筑,独具匠心,风格独特。北京皇宫中的中极殿、交泰殿,均为渗金圆顶;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皆埏埴成,不施寸木”;皇宫中之省愆居,“其制度用木为通透之基,高三尺余,下不令墙壁至地,其四围亦不与别处接连”;宫中的无梁殿,“其制不用一木,皆砖石砌成”;武当山的真武殿,不用一木,整体均由铜婆金制成。如此等等,均说明皇家建筑一是建立在富有天下这一雄厚的国力之上,二是朝廷拥有一大批富有想象力而且匠心独运的建筑工匠。

二 王府宫殿

按照朱元璋所定的祖训,凡是诸王宫室,都必须依照已定格式起盖,不许违例犯分。各个王府,不许建离宫别殿,以及台榭游玩去处。按照原先的规定,王府宫室一般由有司负责建造。后因宗室人口日益增加,就改为朝廷给价,由诸王自己建造。

根据明代宗室制度,王分亲王、郡王两等,所盖王府宫室亦同。

洪武四年(1371)定,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河阔十五丈。正殿殿基,高六尺九寸;月台,高五尺九寸;正门台,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高二尺五寸;王宫门,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高三尺二寸五分。

洪武七年,又定亲王所居,前殿称承运,中称圆殿,后称存心。四城之门,南称端礼,北称广智,东称体仁,西称遵义。

洪武九年定,亲王宫殿门庑,以及四城门楼,均用青色琉璃瓦覆盖。

洪武十一年定,亲王宫城,周围三里余,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

弘治八年(1495)定王府规制:前门五间,门房十间,廊房十八间;端礼门五间,门房六间;承运门五间;前殿七间,周围廊房八十二间,穿堂五间;后殿七间;家庙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书堂一所,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门三间,左右盝顶房六间;宫门三间,厢房十间;前寝宫五间,穿堂七间;后寝宫五间,周围廊房六十间;宫后门三间,盝顶房一间;东西各三所,每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多人房六连,共四十二间;浆糨房六间;净房六间;库房十间;山川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社稷坛一所,正房三间,厢房六间;宰牲亭一座;宰牲房五间;仪仗库,正房三间,厢房六间;退殿,门三间,正房五间,后房五间,厢房十二间,茶房二间,净房一间;世子府一所,正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十六间;典膳所,正房五间,穿堂二间,后房五间,厢房二十四间;库房三连,十五间;马房三十五间,盝顶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养马房十八间;承奉司,正房三间,厢房六间;承奉歇房二所,每所正房三间,厨房三间,厢房六间;六局,共房一百二间,每局正房三间,后房五间,厢房六间,厨房三间;内使歇房二处,每处正房三间,厨房六间,歇房二十四间;禄米仓三连,共二十九间;收粮厅,正房三间,厢房六间;东、西、北三门,每门三间,门房六间,大小门楼四十六座,墙门七十八处;井十六口。寝宫等处,周围砖径墙通长一千八十九丈,里外用蜈蚣木筑土墙,共长一千三百一十五丈。

天顺四年(1460)定,郡王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

上面所述,仅是朝廷对亲王府或郡王府宫室的礼制乃至法律上的规定,而实际是否如此执行,应该打一问号。为示验证,下面就以封在河南开封的周王府为例,作一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周王府建在宋宫阙旧基之上。坐北朝南,正对为南薰门,即宋之正阳门。北有大门五间,即宋之大宋门。周围萧墙九里十三步,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面覆盖琉璃瓦,下有台基,高五尺,下安栏杆。栏杆外街宽五丈,才是居民住宅,四周有井七十二眼,号称七十二神煞。

向南是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后宰门。在一层层宫门殿宇上,斗栱都用铜丝网罩起来,名为“风衣”,下有白石一方,名为“足石”,取“丰衣足食”之义。门相当宏敞,碧瓦朱门,九钉九带。

门内是承奉司,往北有直房百余间。西过门往西通天地坛。东有马厩、直房,东、西二库。

正北为紫禁城,高五丈,上有花垛口,内有拦马墙。南门,称端礼门;北门,称承智门;东门,称礼仁门;西门,称尊义门。

紫禁城内,有存信殿。存信殿,七间,内安宝座,座上两边有长枕两个,名“威权”,后有圆形绣靠背三个,原名“倚势”。两厢配殿十间,四扣,朝房如棋盘盖造。存信殿前,旧有银安殿,前殿九间,穿殿五间,后拆毁。殿虽拆毁,但柱础、螭头、四角尚存。

往东,有世子府。再自麒麟门外,西夹道西掖门西,有世孙府。世孙府小花园,也有花草池塘,无数小景。

礼仁门东北,乃是百花园,名寿春园,由周端王世子朱恭枵所建。此园宏大宽敞,内有大门、二门、两厢。后殿西厢后,有山洞,都是石澄泥砖所砌,如真山一般无异。上有古怪奇石、锦川、太湖墨石、洒金等石,参差巍峨,悬崖、峭壁、岩嵎、陵涧、麓峪,无一不备,俨然一座高山。三层上建高楼五间,金碧辉煌,名凌虚阁。下分子母九洞,四面皆同,各有门窗,称九如洞。洞内各有曲弯盘旋,至二层名为玄嚣洞,洞前有方亭二座,上安仰尘,刻上星宿部位,晚间置灯于上,照耀如星,游玩通宵,不能尽览。

大洞东西两路。东路直东,南有小山活水,下有水阁、凉亭三间,两棚附檐,下有栏杆,四面槅扇,五彩鎏金,周围群墙,便于凭依观莲。内设茉莉等花百盆。对过高架飞桥,下有莲池,池内有采莲龙舟。四面俱是菡萏、芰菱、水红、菖蒲,赤绿芬芳,金鱼跃浪,锦鸳戏波,鸥鸭浮沉,水鸟飞鸣。池畔遍栽芙蓉等树,入秋花开如锦。

周王府下诸郡王府,也是金钉朱户,琉璃殿宇,宫中都有内景,郊外均有花园。如原武王府,府中殿宇一片琉璃,与别府不同;地基宽大,殿宇巍峨,金碧晶莹。

综合上述周王府的建筑,其规模、体制、名称等等,大体与《会典》所规定的等级相同。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朝廷的制度规定,各个王府是禁止再在宫室之外建造离宫别殿和一些游玩去处。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周王府中诸王,修建离宫别殿和游玩去处已是蔚然成风,这就是宫中都有内景,郊外均有花园。即以前面提到的原武王为例,他的花园已是穷尽游玩之功能。内有山洞楼阁、亭台池塘、花草树木、活水山子、黄河九曲、灯殿、大山,而在前后两厢,则遍布如舞旋一类的戏剧,还养着大戏数班。又徙封湖广江陵的辽王,好营宫室,置园亭二十余区,内置美人、钟鼓。园亭名城分别有西楼、西宫、曲密华房、太乙竹宫、月榭、红房、花坳药圃、雪溪冰室、莺坞虎圈,又有塔桥龙口、西畴草湖、蕊珠洞、宫人斜等处,绵延包络,参差蔽亏,琪花瑶树,异兽文禽,靡不毕至。如成趣园在子城外西北,为辽府西园。其东北亦有园,引水为池,负土为阜,步檐曲阁,各有品题。还有曲密华房,为辽王曲宴之地,而苏州房,则为贮存歌妓之处。辽王雅工赋诗,其自制小词艳曲,有《春风十调》、《唾窗绒》、《误归期》、《玉栏杆》、《金儿弄丸记》,都颇婉丽。在这些园亭中,辽王与孙一元、宋登春、顾圣之诸名士赋诗觞酒。还有宁王朱宸濠在阳春书院叠石成山,掘地数十亩为大池,夏时芰荷芬馥,与众妃尽日宴乐。宫娥靓妆绡衣,浮小画艇,唱采莲曲。显然,阳春书院也成了宁王的离宫别殿。

三 公主府第与驸马府

尽管传统中国重男轻女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公主的府第无法与王府相比拟,但公主毕竟也是金枝玉叶,其可以享受的居宅待遇,也是一般官民百姓所无法企及的。前面已经介绍了公主府第所应享受的等级特点,在此不赘。

公主出嫁,当然是下于人的行为。民间官民百姓家子弟如果娶了公主,就是高攀,所以典籍中就用了一个“尚”字,即“尚公主”。公主一旦出嫁,其夫也就成了真正的乘龙快婿,需要添盖新的驸马府。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喜爱诸公主,尤其是下嫁傅忠的寿春公主,更得太祖宠爱。为了这些公主便于出入内宫,明太祖下令在南京厚载门外建十座驸马府,制极宏壮,服饰器具,也全可以任意使用,不加禁止。

至于公主府第或驸马府的建筑特点,因缺乏更多的史料记载,在此不再作详细分析。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62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