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明代生活史——建筑与风水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23:34:33 0


传统中国的建筑,无论是城市、皇家的宫殿,士大夫的居宅、园林,还是一般的民居,除了受到来自官方礼制和法律的约束以外,还与民间一直流传的风水之说密切相关,并由此而形成一些与建筑相关的习俗。

在明代,无论是营建城池,还是宫室,无不与风水学说相关,而将风水应用于建筑物的营建过程中,除了出于福荫后人这种观念之外,其实更是为“生人计耳”,也就是为活着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一 住宅风水学说及风俗

一般认为,自周以后,才出现堪舆之说,而且多用之于建造都邑。如《尚书》所谓“达观于新邑,营卜瀍涧之东西”,《诗经》也说“考卜维王,宅是镐京”,如此等等,均属其例。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古代的风水择吉术,完全可能是脱离五行而存在,而通常所使用的是简单的天文学原理与数字幻方。换言之,在中国建筑风水术上,八宅或洛书之数的组合应该早于五行之说。

明代城市位置的选定乃至建设,也非常讲究风水。明初定都金陵,当然有其特殊的考虑。但从风水上来说,在晚明已经不断有人对其提出批评,主要有郑晓、顾璘。他们的依据是金陵山形散而不聚,江流去而不留,秦淮河又是西注,与风水学上的“砂关琐”不相应,根本不宜作帝王之都。这是一种看法。而顾起元的看法正好相反,他对金陵城的风水有独到的见解。尽管顾起元对金陵城的垣局与他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金陵城的风水,是以逆水而结气力,与中穿而落者,稍觉不同,而金陵城缘江翊卫,也终究稍嫌单薄,的确不如北京城的雄壮而厚大。谢肇淛认为,金陵不宜作为帝都这种看法尽管有些太过,但天下犹如人的一身,帝都之建,即使不在元首,也应该在胸,如明代这样大一统的帝国,金陵正好在左腋下,何以运转四方。一般认为,天之北极,属于人君之位,必须正中而近北。而北京正好与此说相近。明代自成祖时迁都北京,尽管其原因相当复杂,但确实也有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晚明学者对南北两京从风水上进行论证,无非也是为了说明迁都的正确性。

北京城同样有风水的存在,而且终明之世,明朝廷对北京城的风水也进行了刻意的保护。按照一般的说法,北京城的西北,“俱堪舆家当忌”,是朝廷的风水之脉,所以当时对玉泉洑流的上游就下令加以保护,禁止在西山凿石挖窑。

开封城的营建,很多就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开封城的地脉,原自西来,所以只有西门是直通的,其他四门全是屈曲旋绕,其目的就是担心走泄旺气。整座城池,势如卧牛,故称“卧牛城”。城内周王府前有一座兴龙桥,又有左、右龙须。东自锭匠胡同,往南至大店,过鼓楼而东,由鹁鸽市向南,东至第四巷,南抵宋门大街止;又自鼓楼往东至五圣角,向南抵宋门大街止,称为“左龙须”。西自武庙,往南,至钟楼。一折向西,再向南转弯至半截街南,一由钟楼口往南,过馆驿街西口,折向西,过开封府署,西南抵达城墙。一自馆驿街西口,由延庆观西南,抵达雷家桥南,称为“右龙须”。

又南门内大街,有大隅首。西门内大街,有大爪隅头、小爪隅头。又有三山:土街为一山,爪儿隅头为一山,夷山为一山,称为“三山不显”。

整座开封城,东门偏北,宋门偏南,南门偏西,西门正直,北门偏东,称为“五门不对”。钟楼、鼓楼,再加上铁塔寺,全是用来镇城中旺气,并起到下压诸凶的作用。

独石堡城,为开平卫治所在地。起初由阳武侯薛禄上奏筑城。在筑城之时,僧人庆西堂因精通地理之术,“奉命相地”。这又是修筑一般城池讲究风水之例。

一座建筑群,有时由于风水的原因,甚至与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关系。明代初年,建文即位以后,撤藩一度相当兴盛,而开封城内的周府显然也在被撤之列。当时周府存信殿堂前有一座银安殿,考虑到周藩的王气太重,就将银安殿拆毁,并将唱更楼以及尊义门楼也一同拆去。此外,东华门也被禁止,不再开启,四角石上都用钉子钉定,并下令在东华门前推土作台,台所用之土则取自郑州,经火炼熟,可以让其寸草不生。根据风水学的观点,朝廷对周王府建筑的这一番举动,出于以下的考虑:毁掉银安殿,就是去掉龙心;拆毁唱更楼,则是挖去龙眼;定四角石,则是为了制住龙爪;推土作台,是为了克水,使龙不能飞腾。东华门不许开,其意是文官闭口;拆掉尊义门楼,则是武将去头。

明代政府的一些衙门,其建筑的方位显然也与风水之说相关。如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明代被称为“三法司”。这三个衙门的建筑,必定是在西北方位。如南京建在钟山之阴,北京正好建在国之巽隅,单独自成一区,而不与其他衙门相接,称为“西衙门”。

明代地方学校建筑,由于牵涉到一方士子的仕进之途,尤其讲究风水,所以在明代,经常出现一些重修乃至重建儒学建筑的记载,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改善风水,便于读书人的仕进。如南京应天府学明德堂后,原先是一高阜,土隆起如坟。嘉靖初年,都御史陈凤梧将高阜铲平,并在上建一座尊经阁。在未建阁之前,府学生员中乡试举人者很多,如景泰四年(1453)开科,中式老为200人,其中出自应天府学者达29人。自建阁以后,递年递减,而从隆庆以后,几乎已是寥若晨星。万历十三、十四年(1585—1586)之间,周继出任应天府尹。他擅长玄女宅经之术,就从风水学的角度对应天府学的风水作了如下分析:儒学文庙,坐乾位,向巽位,开巽门而学门居左,属震。庙后明德堂,堂后尊经阁,高大主事,庙门与学门,二木都受乾金之剋。阳宅以门为口气,生则福,克则祸。他下令,以抽爻换象补泄之法重新修补,在学校的坎位起一座高阁,称“青云楼”,高过尊经阁,用来排泄乾之金气。以坎水生震、巽二木,以助二门之气,又在庙门前树一座巨坊,与学门前之坊并峙,以益震巽之势。再在离位造一座聚星亭,使震巽二木生火,以发文明之秀。又考虑到泮池河水不应蓄于下手,造一座文德桥,以止水之流。学门内原先有屏墙,他又下令拆去此墙,并说:“去此,明年大魁必出此无疑矣。”万历十七年,焦竑中状元,号称其占应验。

我们并不关心这种对学校建筑所进行的风水改造是否应验,因为同是焦竑中状元一事,如果说是学校按照风水对建筑进行了改造的结果,那么显然与他家建筑的风水则毫无关系。但事实上另一则记载已经证明,焦竑家的风水也已经决定了他必然会中状元。可见,建筑按风水进行改造,其是否应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习俗背后所反映的明朝人崇尚科举的风气,以及由此而影响到深受儒家教育的读书士子。

自正统至天顺年间,北京有两座敕建的佛教寺庙,均牵涉到与风水之间的关系。一座是大兴隆寺。此寺初名庆寿寺,金章宗时所创。后因太监王振的上奏,对寺庙进行重新的修缮与改建,于正统十三年(1448)建成,改赐“大兴隆寺”,而且在寺前竖一“天下第一丛林”的牌楼,其壮丽甲于京城数百寺。到了景泰元年(1450),听从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朱鉴之言,深感大兴隆寺的正门,有碍于皇宫的风水,景泰帝下令禁止寺僧开启寺庙的正门,不许鸣钟鼓,并毁去寺前“第一丛林”这座牌楼,以及香炉、幡竿。另一座是大隆福寺,始建于景泰三年六月,至景泰四年三月建成,也是“壮丽甲于在京诸寺”。考虑到此寺其地不吉,景泰帝也下令拆去前门牌坊,并禁止寺院鸣钟鼓。至天顺年间,英宗下令毁兴隆、永昌诸寺。大隆福寺尽管得以保存,而香火却变得渐渐寂寞,廊庑也很萧条,终究已非昔日香火旺盛之旧观。

二 相宅、厌胜习俗

在明代,凡是宫殿建筑开工时,需要举行“插剑悬牌”的仪式。宫殿建成后,又行祭告礼。朝廷在建筑宫殿之时,同样遵循一些风水的原则,并且讲究在殿中“密瘗金钱”。关于此,可见下面一段记载:

上(按:指明太祖)求充臧处所营建宫殿,朱升奏曰:“主一家一国者,以一家一国为方隅,君临天下者,以天下为方隅。今天下一家,其以天下形势论之,必得四国攸同,居重驭轻之地可也。”上问日:“取何朝对?”升曰:“谁敢对,自有天对。”上又于扦定殿中密瘗金钱,以土复之,试问群臣。升以手杖筌起金钱,曰:“万年大宝在此。”上大悦,曰:“是何先得我心也。”宫殿告成,升书:“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联对进献。

在民间,相信大树与居宅之间有很大关系。如史载:

俗多言大树有神,其影照人宅则兴旺。顾所照者不在近而在远。如丹丘先生宅后一银杏,影在上新河某家,其家推步寻而至此,知其然也。

这段记载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一是大树有神,如果居宅能被大树之影所照,那么其家必然兴旺发达;二是大树所照之影,不在近,而在远。这种习俗显然与民间所传“大树底下好乘凉”俗语有关。正是在这种说法的影响下,北方人在居宅之前,往往多种槐、柳之类的树木。但这种风俗似乎南北又稍有不同。南方人显然相信另一种说法,这就是桑道茂之说:“人居而木蕃者去之。木蕃则土衰,土衰则人病。”所以南方人的住宅前一般较少种树,而福建人尤其忌讳在宅前种树,大概就是因为出于这种俗忌。

按照堪舆家的说法,居宅中门的朝向也同样影响到财运。如南京之妓马湘兰,负时名,家却甚贫。有一堪舆家到了她的住所,沿着房子周围一看,就对她说:“湘兰,尔知所以贫之故乎?”湘兰向他请教,这位堪舆家就说:“此门向某处为退财,当为尔改之,财乃大进,应在一年。”湘兰听从其言,将门的朝向改动。过了三月,就有浙江一位姓于的公子,仰慕湘兰之名,与之相好,兰以此致富。这一事实说明,即使是教坊女子的居宅,也同样相信风水可以影响财运。

太岁原本不过是天上岁星,但在明代民间,与建筑发生了很大的联系。民间百姓认为,家家户户有一太岁,如果太岁在东,土旺之时,就不宜动土建筑房子,以此为忌,天下皆然。如明初理学大家曹端拟修蒲州学校的校舍,他的门人就对他说:“太岁在东,未可。”尽管曹氏并未信从此言,但确实也反映出明朝人在建筑上讲究避忌太岁的事实。

民间盖造房屋,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宜与忌。诸如:凡是人家起屋,不可先砌墙垣,并成一“困”字,这样会造成主人家不兴旺;凡是人家起屋,宜前低后高,这样才主财、禄兴旺;凡是人家起屋,不可开池塘,造成“漏胎泄气”之象,以致主人退财绝嗣;凡是人家天井中,不可积屋水、堆乱石,这是主患疟痢、眼疾;正门前,不宜种柳;大树不宜近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木工竖造之日,“以木签作厌胜之术,祸福如响”。江南人最信这种说法,所以在造房时,对木工不敢怠慢。其他如土工、石工,据说也有厌胜之术,但不如木工之神。不论这种厌胜是否灵验,但基本可以说明在江南很流行此类习俗。一些败亡之家,当拆掉旧屋时,均能找到这种厌胜的木签。

明代生活史——建筑与风水

太保相宅图:从图中可见明人讲风水之习

民间建房之时,上梁是一件大事。无论是富家,还是贫族,都十分看重这一仪式,需要找来卜士,算出上梁的最佳之日与时辰,无非是为了积聚旺气。最为奇怪的是,同样的日子与时辰,还可区分出富贵之家与贫家之间的差别。如同是吉日、吉时,用于富贵家上梁则可,而用之贫家骤富,反而会使家产衰败。

在明代一些民居中,瓦屋的屋脊上,一般都放置银钱用来厌胜。这是一种流俗,但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一些盗贼看中屋脊中的银钱,就挖开屋脊,将其中的银钱盗走。如北方边地独石等八城中,“人家瓦屋中脊无不断裂”,就是一例。

在民间,凡是宅子中经常闹一些鬼魅之事,就称之为凶宅。据史料记载,明代的北京凶宅最多,像全楚会馆,就是一处凶宅,妖魔百出。一且出现凶宅,最常用的办法是请天师道的道士来除妖,或者请来道符,作为镇宅之物,以免妖魔侵入。

三 暖房与温锅

在明代的民间,移居也就是所谓的搬家,是一件大事,就必须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其适宜搬家的吉日有:甲子、乙丑、丙寅、庚午、丁丑、乙酉、庚寅、壬辰、癸巳、乙未、壬寅、癸卯、丙午、庚戌、癸丑、乙卯、丙辰、丁巳、己未、庚申。至于像家主本命日、对冲日、天空亡日、冰消、瓦陷子午头日、披麻杀、杨公忌日、荒无、灭没、伏断、受死、归忌讳、天贼、正死废、天瘟、九丑、建破收十日,都是不适宜于搬家的禁忌之日。

每当新居落成或搬家之时,存在着一种“暖房”的习俗。所谓暖房,在有些地方又称“温锅”,是邻里对搬入新家者的一种祝贺。据有的学者研究,这种暖房的仪式,其中所含的意义,就是新宅尚未经人居住,通过聚集多人并在其中燕饮这么一种形式,作为“厌胜”。

暖房之俗,唐朝时已经出现。唐人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又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也说:“今之入宅为迁居者,邻里醵金治具过主人饮,谓曰暖屋,亦曰暖房。”此俗一直流传至明代。如北直隶保定府下的东鹿县,其民间百姓凡是东厢移到西廨,也要举行“暖房”的仪式。

与这种暖房相应者则是所谓的“温锅”。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搬入新家以后,需要举行一种“入宅归火”的仪式,在新居动灶起火,并招待客人。这同样需要选择吉日,避开不吉之日。根据明代史料的记载,入宅归火的吉日如下: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己巳、庚午、辛未、甲戌、乙亥、丁丑、癸未、甲申、庚寅、壬辰、乙未、庚子、壬寅、癸卯、丙午、丁未、庚戌、癸丑、甲寅、乙卯、己未、庚申、辛酉、满、成、开日。所避忌之日,与移居相同,在此不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61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