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王充论儒学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1:48:58 0


对儒家最重要的基础——五经,还是借用徐复观的评语,王充的态度是“重知识,不重伦理道德”。王充将五经看作一堆历史知识,却不看其中更深刻、更普遍的意义。儒学之所以重要,并不只在于它承袭了周朝的王官学,保留了古代的资料而已。儒学除了保存历史记录,更重要的是致力于解释过去发生的事,从历史总结出为人处世的原则,因而在历史现实之上,儒学还附加了理想的价值。五经代表了“三代之德”和“文武之道”,里面有上古黄金时代留下的典范。即便在汉朝,儒家转型为儒术,也仍然维系着这种有内有外的理想框架。

内是界定、彰显做人的标准,从最基本的一直到最高的标准。外是治理社会、从事政治的标准。王充虽然认为自己是儒生,与文吏有别,然而他在试图抬高儒生地位的同时,实际上却贬抑了儒学,这就产生了奇怪的矛盾。

王充论述儒学的方式很特别。他主张儒生比文吏高明,不过他又看不起儒生里的“章句之儒”,也就是将五经的字句仔细研究、解释,将经书拆开来读的那种儒生。他同时又很看不起“通经之儒”,也就是将五经的内容融会贯通,寻求其内在思路和原则的儒生。

那他看重什么,又如何定位自己呢?他强调的是“博知之儒”,就是知道很多事情,懂的比别人多的儒生。王充认定的儒生价值,在于“博知”,一个儒生必须读很多书,记得很多内容,甚至掌握超过五经的丰富知识。这是他心目中的儒生,是儒生之所以比文吏高明的理由。

从这点看,王充的思想与原始儒家、汉朝经学,都大不相同。他不提人品,不提行为,只重知识。若用《左传》所揭示的“立德”“立言”“立功”的理想来看,王充只突显“立言”,将儒生的价值都放在知识上。儒生之所以胜过文吏,是因为他们知识丰富,知道更多事情,写出来的文章也更有趣,更奇妙。

王充虽然不断提到儒和儒生,但他对儒和儒生的看法,与汉朝主流儒学、经学是有区别的。正因为王充是“乡曲之士”,他的儒学并非来自当时的主流,而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新见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2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