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侨姓都是打不倒的土豪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0:55 0


南朝的门第贵族分两种:吴姓和侨姓。二者都是世族大姓,但若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清楚看出二者的差异,发现吴姓的地位不如侨姓。晋元帝刚到南方时,王导借助吴姓顾家的协助,稳定了东晋政权。然而,当王导提议让自己的儿子娶顾家女儿时,顾家却没有接受。不是顾家骄傲,不肯嫁女儿,而是顾家不敢接受,他们认为自家的地位与王家的相差太远。

随着时间推移,吴姓与侨姓的地位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因为侨姓世家带着庞大的佃客队伍,有组织地进入南方,凭借这样的组织势力封山占泽,原本是主人的吴姓世家反而成了弱势一方。这样的情形早已固定,吴姓世家没有野心也缺乏大量人力进行类似的活动。从北方来的人,不管他是怎么来的,必定优先选择投靠比他先到来且已经站稳脚跟的北人势力,不可能依附吴姓南人。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些吴姓尽管是大姓家族,但他们没有像侨姓那样封山占泽的自由。在侨姓迁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入籍,由朝廷管辖。吴姓世家是黄籍,而新来的侨姓则是白籍。前面说过,黄籍、白籍的名称源自黄籍记录在竹简上,白籍记录在纸上,黄籍是旧的,白籍是新的。不过更重要的分别却在于,黄籍是原有的、固定的,白籍却是新增的、临时的。

西晋灭了原来的吴国,那时朝廷有足够的力量将先前吴国的户籍全部接收,予以管理。所以这些吴姓世家中属于他们的荫客、荫户仍然登记在国家户籍里,由朝廷掌握。登录在白籍上的侨姓不一样,朝廷承认他们是临时逃难来到南方,将来还要回到北方去的,毕竟晋元帝不可能在迁到南方时就宣告不再回去了。当时的心态,必然认为这种户籍是临时的,虽然人在南方,眼里看到的却是北方故土,所以相应的一切措施都是临时的。既然是临时措施,那么白籍的作用就不是反映北方世家来到南方后的现实情况,而是记录保留北方原本的情况,记录什么样的人从什么地方迁过来,在迁徙之前他们在北方如何。因此,白籍记录的其实是已经消失了的北方户籍状况,准备将来回到北方之后用的。

这一趋势发展到第二阶段,白籍才稍微有了让朝廷了解北来侨姓概况的作用。不过白籍始终是临时的,与黄籍不同,并没有严格地登记所有丁口,只是含混笼统地以家或宗族为单位,实际上承认了世家大族统领丁口的权力。这样的做法,当然就给了白籍侨姓很大的自主空间,他们可以自由拥有大量的部曲、佃客,后来还能自由收纳更多的流民,甚至在封山占泽的过程中收编既有的人口。如果有村落被占,他们可以权衡利害,看是要搬离另找出路,还是干脆与新来的主人合作,成为逃户,接受侨姓大户的保护,这样就是从原有的户籍中消失了,不再承担对朝廷的责任。这些事情都在朝廷监管范围外进行,朝廷控制不了。

因此,吴姓的经济和政治势力,无法与侨姓相提并论。为什么后来桓温、刘裕都要推动“土断”?“土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黄白籍合一,取消白籍,所有的人都按照黄籍的方式登录为朝廷的编户齐民,上缴赋税。“土断”实施的手段很温和,只是要求从一个特定时间开始,原本白籍范围内新增的人口,必须如实登录在黄籍上;它并不打算追查原本侨姓世族所属的人口,不打算让他们都成为朝廷课税的对象。

即使是这样温和的办法,也还是明显侵犯了世家大族的权力,必然遭遇他们的反对和抵抗。经过漫长的角力,朝廷陆续不断推出新制度,门第贵族的经济势力逐渐受到裁抑,这样下来,直到隋唐时期,朝廷、皇家相对于门第贵族的地位和权力才逐渐上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1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