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战争演变逻辑——邓艾:被低估的军事天才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9 11:05:40 0


在三国历史上,邓艾是一位最被低估的将领。他是孤儿,年少时给人放牧为生,还有口吃的毛病。如果不是出于乱世,被司马懿发现,在东汉时期近乎板结的社会结构中,必然只能当一个下等人。

历史上的名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管行军打仗,在战术上百战不殆的将才;另一类是运筹帷幄,从全局上筹划战争的帅才。前者只管打仗,后者除了对于兵法的精通之外,还需要对政治、经济、地理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在三国时期,符合帅才的人寥寥无几,邓艾就是其中之一。军阀混战时,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士兵,而是经济和财政。只要有粮食,就能招足够的兵来替自己卖命。很多小股部队不是被击溃,而是被饿散了。

在所有军阀中,最重视粮草问题的是曹魏。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屯田工作做得最早,解决了后勤问题,当其他的军队只能靠掠夺来筹集辎重时,他已经有了固定的税收来养活武装。

曹魏的众多谋士中,对于经济与军事的联动理解最透彻的人里就有邓艾。

魏齐王正始四年(公元243年),距离蜀汉灭亡还有整整二十年,距离东吴灭亡还有三十七年,邓艾就看到了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粮食。

他为司马懿筹划时,写了一篇《济河论》,认为如果要统一全国,必须在财政上做好准备,具有了压倒性的财政优势,才能动用军队,并将对方的军事实力消耗光。当初曹魏之所以能够占领半壁天下,就是因为屯田积累了足够的粮食。

根据邓艾的计算,如果要征服南方,至少需要准备好十万大军,用五年的时间。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耗费巨大的财力却空手而归,不如不战。要供应十万大军吃五年,意味着必须有三千万石的粮食储备。

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储存三千万石粮食呢?

邓艾环顾曹魏的土地,发现最大最肥沃的没有被利用的土地,出现在寿春地区。寿春地处魏国和吴国之间的中间地带,虽然被魏国占领,却常常受到吴国的军事骚扰,这里曾经是肥沃的土地,却由于河湖纵横,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变成了一片灾荒之地。

在邓艾看来,寿春仿佛是一个天赐的粮食基地。他认为,如果合理地开凿运河进行灌溉,土地产量可以提升三倍。只要五万士兵参与耕田,加上水源充足,就可以每年上缴五百万石的稻谷作为军粮,经过六七年后,就可以凑够三千万石之数,为战争做好准备。

邓艾的提议被采纳,曹魏在寿春大修水利,兴兵屯田,南方的气象也为之一变,在这里官田和民田交错其间,一片繁忙景象。东吴发现邓艾计策的威力后,曾经长期以破坏寿春的农田为目的发动骚扰战,却仍然无法击碎魏国的财政能力。

邓艾的计策为司马氏的统一奠定了物资基础。财政成为西晋统一战争中看不见的战场,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除了对战争资源有着深刻的认识之外,邓艾对于政治形势的估计也恰到好处。吴国的孙权死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的权力,他为了巩固权力,树立权威,立刻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北伐,令魏国朝野震动。当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失败退军后,魏国群臣都担心他还会回来,只有邓艾对司马师说:诸葛恪不会回来了,他的灭亡马上就要到来。

邓艾的理由是:孙权刚死,大臣都还没有归心新主,特别是吴国有很多江东本土的大户人家,都有私人军队,依仗着武力与中央对抗。诸葛恪新掌权后,不是先对内巩固根基,而是想靠对外侵略立威,驱赶着大批的士兵,随意地驱使人民。但兴师动众不仅没有攻克合肥,反而死了上万人,这样的人必然会被立刻推翻。诸葛恪回去后,果然如邓艾所言,被政变所杀,夷灭三族。

另外,除了帅才之外,在指挥打仗上,邓艾也同样擅长,他与姜维在西部周旋十数年,没有让姜维占到便宜,直到最后完成了伐蜀奇功。

当人们谈论三国时期,总是提到关羽、张辽等人,却忽略了为人低调的邓艾,的确是一种历史的不公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131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