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战争演变逻辑——击穿金牛道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9 11:05:38 0


蜀汉兴元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就在邓艾进攻沓中,诸葛绪试图在路上阻截姜维的同时,魏国的主力军队在镇西将军钟会的领导下,兵分五路向汉中进军。

这次的进军几乎利用了所有的通往汉中的通道,数路兵马分别从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进军。同时,还动用了从南阳经过安康的汉江通道直上汉中。

与邓艾不赞成攻打蜀国不同,钟会却是进攻蜀国的最主要支持者。

钟会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司马氏的宠臣。在司马氏平定毌丘俭和诸葛诞的叛乱中,钟会表现抢眼,声名鹊起。随后,他更加积极地支持司马氏向南进军,剿灭蜀国。实际上,在魏国的内部争论中,除了司马昭和钟会之外,大部分人并不支持伐蜀,这使得司马昭对钟会更加信任,委派他担任主攻将领。相比较而言,邓艾只是一方的偏将,负责协同作战而已。

如果诸葛亮仍然在,钟会的兵分五路出击必然被迅速粉碎。在诸葛亮时期,蜀国的防守策略是把守各个要道,将敌人阻挡在关口之外进行痛击。但诸葛亮死后,随着蜀国的疲惫,汉中的防守策略有了很大改变,守军龟缩在汉、乐二城,而将各个通道拱手让给了魏军。这就让钟会捡了个大便宜。魏军兵不血刃就进入了汉中盆地,随后,对汉、乐二城展开了猛攻。

除了汉、乐二城之外,蜀国的另一个防御地点在金牛道(从汉中通往四川的通道)口的阳安关。虽然魏国五路大军看上去很威武,但不管走哪条路,都只能到达汉中,如果要从汉中继续进入四川,必须走金牛道,经过阳安关,这里是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蜀国的防御策略是:死守汉、乐二城和阳安关。只要守住了阳安关,魏军就无法顺着金牛道南下蜀道进入四川。当魏军在阳安关口感到疲惫时,蜀军就利用后方的汉、乐二城,对魏军进行打击。

这个策略从表面上看显得颇具智慧,但唯一缺陷是:它要求非常严格的执行力。首先,阳安关必须严防死守,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投降,一旦投降,蜀道洞开,敌人不需要攻克汉、乐二城就可以南下进军四川;而汉、乐二城也不能投降,一旦汉、乐二城失手,即便阳安关仍在,但整个汉中地区却再也无法收复,持久下去,阳安关也必定丢失。

三城必须相互配合,有一方松动,都会让另外两方的压力突然间爆炸,将整个汉中平原乃至蜀国丢失。

但是,到了蜀国后期,已经不可能再有如此强的执行力了。这是钟会捡的第二个便宜:当他率军到达阳安关下,阳安关将领蒋舒竟然率军投降了魏军,这个最重要的关口竟然在两天之内就被攻克。

阳安关的失守,让汉、乐二城成为孤军,被攻克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即便蜀军能够借助更南方的几个关口防住金牛道,也不可能收复汉中了。

阳安关失守后,下一个战略点是金牛道上的剑门关(剑阁)。剑门关在现在的四川广元,在三国时期叫作汉寿,这里位于嘉陵江和白龙江的交汇处附近,不管从陇右还是汉中,都必须经过剑门关才能进入四川盆地。但它也已经是进入四川盆地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手,就门户洞开了。

阳安关失守时,从四川盆地来的蜀国援军已经北上,听说来晚了,只好退守剑门关。与此同时,姜维的部队也从桥头退回到剑门关,将这里变成了守卫四川盆地的最后防线。魏军则一面围困汉、乐二城,一面南下在剑门关与蜀军对峙。

随着姜维对剑门防守的加强,魏军捡便宜的时机过去了。钟会大军的粮食问题凸显了出来。对于魏军来说,最可能的结局,是守住阳安关,逐渐消化汉、乐二城,保住汉中的果实。至于前进四川、攻克成都,已经不再可能。

到这时,魏国的灭蜀战略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基本上是整体失败了。

但历史往往是被一些偶然的人和偶然的事件所推动的。

邓艾在前面的战争中都只是牵制性的边缘角色,谁也没有想到他会突然间打破了双方的战略平衡。

当姜维逃脱了邓艾的追击时,邓艾的战略使命本来已经以失败告结束。但他在姜维身后紧追不舍时,却打听到,在四川盆地北部的群山之中,还有其他道路可以不经过剑门这个“必经之路”,直插成都。

人们常走的正路是从阴平城经过桥头,从桥头往东去剑阁。但实际上,桥头到四川盆地只隔着一座巨大的摩天岭,如果能够找到一条伐木的道路,翻越摩天岭,就可以不经过剑门,直接进入四川盆地。

邓艾率领大军从这里向南,没有路的地方就凿山通道,没有桥的地方就架桥,途径了七百余里的无人区。这里山高谷深,艰险异常,又由于缺乏粮食,部队屡屡进入险境。到了没路的地方,邓艾率先裹着毛毯从高处滚下,将士们在山崖上攀着树木,鱼贯前行。

翻过了摩天岭,就是四川盆地内的城市江油,由于魏军出现太突然,蜀国的守将马邈立刻投降,邓艾获得了在四川盆地内的第一个立足点。

魏军的出现震惊了四川盆地,接下来阻挡邓艾去路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连忙在绵竹摆开阵形等待邓艾大军。在这里,邓艾经历了进军四川最严峻的一战,如果失败,他的人马连退守的地方都没有,会直接被围困歼灭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

邓艾依靠着置之死地的勇气督战,甚至差点儿杀掉了他的亲儿子邓忠,才死战得胜。诸葛瞻战死。

诸葛瞻阵亡的消息传回了成都,也成了压垮蜀汉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蜀后主刘禅不顾众人的劝阻,出城投降。蜀国正式灭亡。姜维在北方听说后,仰天长叹,投降了钟会。

蜀国的灭亡,表明四川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下降。战国时代,中国其他地区进入四川只有金牛道(去成都)和米仓道(去重庆)两条路,而且必须经过汉中,造就了四川的战略优势。但到了东汉时期,除了经过汉中的道路外,长江通道已经逐渐进入了主流视野,于是从湖北也可以进攻四川了。

三国时期,随着对陇右地区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发现,原来汉中也不是陕西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在更西部,还有很多道路可以进入四川。邓艾的奇袭,是发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刻,但绝不是终点。

随着这些道路的发现,进攻四川,其核心变成了如何选择一条通道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守卫四川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汉高祖当年靠汉中和四川一统天下,但从三国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通过控制四川来争夺天下了。

不过,四川对于北方政权却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同当年秦统一,只要北方政权获得了四川,就拥有了打击两湖盆地乃至江东的上游优势。

当中国出现南北对峙时,如果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政权拥有四川,就足以与北方抗衡;可如果丢失了四川,就连两湖与江东都很难守住。

接下来的东吴灭亡,恰好证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131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