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悲歌——元恪登帝位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7:10:35 0

萧鸾病死的第二年(萧齐永元元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北魏的一代明君元宏也去世了。

元宏五岁登位,亲政的时间只有短短九年,但他取得的成就却是可观的。

他登位后,每遇祭天地、五郊,祀宗庙,常必躬临,无以寒暑为倦。长大亲政,更是勤于为政,日理万机,不辞辛劳。

他用律严谨,若是臣下有过,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但他的性情温和、随意、仁慈,不计小过,宽以待人。

左右奉上食物,食物中竟然有蠕动的虫子,且在端汤时又烫伤了元宏的手,元宏却是一笑了之。

冯太皇太后当政时,这头母老虎不仅执掌了朝内外的大权,有时看元宏不顺眼,还会肆意虐待他。元宏曾经在大冬天被关在空屋子里,三天不给饭吃。

冯太皇太后还一度想废掉他,改立他的弟弟做皇帝,只不过遭受到一众老臣的反对,此事才不了了之。

元宏从空屋子里出来,并不因此怨恨祖母,只是异常感激拥护自己的老臣,仅此而已。

冯太皇太后病死,元宏悲痛欲绝,五日五夜不沾水浆,哭得两眼肿得像桃子,嘴唇起泡。

当初,曾有人经常在冯太皇太后跟前构陷他,他也未予追究。

群臣看他在冯太皇太后的大丧中哀毁过甚,劝他节哀,注意身体。他回答说:“大魏以往的历代君主,都只是情专武略,是太皇太后主政,这才得以专修文教,朕当仰察太皇太后圣训,庶习古道。”对太皇太后感念追思不已,并表示自己将继续振兴文教,推进汉化,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

在对待民族问题上,他常说:“君主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若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此外,他还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

他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及用兵,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他便制止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

在淮南行军,如在境内,禁止士卒踏踩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抵偿。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仅铁木而已。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在三十三岁的大好年华永远告别了这个人世。

元宏死,继位的是他的次子元恪。

他的长子元恂于北魏太和二十一年(萧齐建武四年,公元 497年)被元宏处死。

咦?元宏不是“性情温和、随意、仁慈,不计小过,宽以待人”的人吗?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怎么将自己的儿子处死了呢?

其实,元宏还是很喜爱这个长子的,早在北魏太和七年(萧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就按照当年拓跋珪定下的规矩,将元恂的生母林氏赐死,并于北魏太和十七年(萧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将他立为了皇太子。

将太子处死,是因为太子与自己的改革大计相违,实不得已而为之。

元恂与父亲长得一点都不像,他崇尚武力,不爱读书学习。因为长得体貌肥大,自国都迁移到了洛阳,难以适应河洛地区的炎热气候,渴望回到北方的平城。

北魏太和二十年(萧齐建武三年,公元496年)八月中,他乘父亲外出,带上了左右心腹,逃回平城。

临走前,亲手把中庶子高道悦杀死。

元宏知道了,气得浑身发抖,命人将他捉回来,痛打了一百多棒,将他废为庶人。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萧齐建武四年,公元 497年)二月,有人密上告元恂阴谋作乱。

元宏无奈,派人带毒酒逼他自杀。

元恂死年,仅十五岁,无意中充当了元宏革除旧俗的祭品。

元宏万分沉痛地说:“古人言,大义灭亲。元恂竟敢违抗父亲背叛皇帝,今日不将他除去,只恐朕死之后,大魏会重演西晋的永嘉之乱。”

元宏临终之前,安排了元澄、元禧、元详、元嘉、王肃、宋弁共六位顾命大臣辅佐十七岁的次子元恪。

这六个人中,威望最高的无疑是元澄,即支持元宏并与元宏一起谋划迁都洛阳的任城王拓跋澄。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萧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四月十二日,元恪即皇帝位,是为世祖宣武帝。改年号为景明,大赦天下。

元恪初登帝位,便宣布扩建新都洛阳,这等于是向鲜卑族遗老们表态:坚持走先帝元宏的改革之路,绝不倒退回落后的平城时代。

随后,又趁南齐萧宝卷昏头昏脑地胡搞乱搞,发兵南下,侵占了南朝不少土地,开拓了疆土。

上文说过,北魏迁都到洛阳,南北之间的对抗,重点在淮河一线。

从西往东,义阳(今河南信阳)、寿阳(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淮阴(今属江苏)乃是淮南四处重镇。

南朝保有该四处重镇,淮南、江南可高枕无忧;而北朝一旦将四镇争夺到手,就可以长驱直入,饮马长江,进而威胁到建康的安全。

北魏景明元年(萧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生恐会遭到萧宝卷的杀害,蓦然向元恪上表投降,北魏由是得到了淮南重镇寿阳,将南齐派来争夺寿阳的崔慧景、萧懿、陈伯之等军击败,进而攻占了合肥。

寿阳位居荆州、扬州、豫州、兖州、徐州五州之交界,处于八公山之阳,淮河南岸,淝水之滨,“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在无数次王朝更迭、战局风云变幻中充当过重要的角色。前秦苻坚,就在寿阳折戟,兵败淝水;而拓跋焘的最后一次南征,也攻寿阳不下;拓跋弘的大军也在寿阳被南齐大将垣崇祖击退;元恪的父亲元宏,也在寿阳参军崔庆远的一番劝说下选择了退兵。

想不到,坚城寿阳竟然会以这种方式落入自己的手中。

元恪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寿阳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为此,他安排了一位能力最强、自己也最为倚重的大臣前往镇守寿阳。

这个人就是六位顾命大臣之首——任城王元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99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